盈余管理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盈余管理综述
【摘要】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内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以下从盈余管理的涵义,动机,本质等方面对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涵义;盈余管理动机
一、引言
盈余管理始于西方较为发达的资本市场,并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日渐普遍。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问题接连暴露,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足以证明盈余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那么理清盈余管理的概念,手段,动机等,对投资者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盈余管理的涵义
William.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是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Kathehne.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市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的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与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从目前国内的研究文献来看,我国对盈余管理的定义主要有:
魏海明(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针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
陈国新、祝继高(2004)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实现自身利益和企业李怡,误导某些利益相关这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基于会计盈余的契约的结果。
William.K..Scott和Kathehne.SchipPer都强调了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是经营者企图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相比之下William.K..Scott更侧重于盈余管理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合法的行为。而Kathehne.SchipPer则认为盈余管理不仅是利益的实现过程,同时也是信息披露的过程。从国内来看魏海明(2000)给出的定义从“经济责任观”和“信息观”俩个方面均对盈余管理进行了阐释,但更偏向于以“信息观”的观点从盈余管理找出造成的后果来定义。但该定义为对盈余管理与财务造假等相关概念进行区分,也未对盈余管理的合法性给予肯定。陈国新和祝继高的观点及被誉魏海明的观点一致,只是他们有意识地去将盈余管理与财务造假区别开来。综上所述,我认识为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经营者为影响会计盈余、实现企业和自身价值最大化而进行的一系列会计政策选择和信息披露的过程。
三、盈余管理的动机
1.资本市场动机
王亚平等(2005)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从1995到2003都存在为避免报告亏损而进行的盈余管理。赵春光(2006)研究发现苦笋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的转回和计提进行盈余管理以避免当年亏损或者加大当年亏损争取下一年度扭亏
为盈。吴联生等(2007)比较了同样具有避免亏损动机的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发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远高于非上市公司,由此得出结论认为股票市场提高了盈余管理的程度。张昕、杨再慧(2007)和张昕(2008)的研究均发现上市公司会在第四季度进行盈余管理来实现当年扭亏或者调低盈余为来年扭亏为赢做好准备。
2.为迎合监管的动机
蔡祥、张海燕(2000)认为,迎合政府监管的动因是规避资产减值的重要原因。上市公司之所以要迎合政府监管,无非是想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赵春光(2006)认为亏损公司利用资产减值的计提或转回加大当期的亏损以牟取下期的巨额利润。吴联生等(2007)比较了同样具有避免亏损动机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情况优于非上市公司,于是得出结论股票市场提高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
3.契约动机
王克敏、王志超(2007)研究分析高管报酬与盈余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管报酬与盈余管理正相关。由此认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报酬动机是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李延喜等(2007)的研究表明薪酬水平与提高的操控性应计利润高度正相关,这一结果证实了薪酬激励是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一个基本诱因。王跃堂(2000)指出,决定上市公司会计选择行为的不是Watts等(1986)的高管报酬契约假设等,而是证券市场的监管政策、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经营水平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
四、盈余管理本质
Gunny(2005)把交易操纵定义为“管理者为了提高报告英语而采取的偏离最佳做法的行为”。Roychowdhury(2006)则将盈余管理定义为“公司管理层为了使利益相关者相信公司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已经实现了财务报告目标而采取偏离正常业务的行为”宁亚平(2005)研究了盈余管理本质,他认为“盈余管理活动是欺诈性行为,它使得财务报表反映管理层期望的盈余水平而非企业真实业绩表现,从而损害财务报表的可信度”。
五、总结及展望
盈余管理是会计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盈余管理本身并不是一个会计问题,盈余管理还涉及一系列企业管理以及经济问题。了解盈余管理的涵义、动机、本质等对企业和投资者都十分重要,以便双方更好地适应政府政策和市场经济的环境。但纠正来说如何制定相关的准则来桂枝企业不合理的盈余管理行为,也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会计学术界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问题是: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采用了不够严密的方法将盈利划分为操纵过得和没有操纵过的部分;对盈余管理的大多数实证研究都只是限于某一时期或某一项目;对盈余管理的解释太狭义;盈余管理很可能是有俩个或多个因素导致的,目前大多数的实证研究只着重一个因素,研究结果当然不够理想。可
以预期,未来的盈余管理研究不仅要进一步解决以上问题,而且还要特别注意研究盈余管理对股价和资源配置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宁亚平.盈余管理本质探析【J】财务通讯.2005.06.
2魏海明.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评述【J】.会计研究.2000.09.
3宁亚平.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研究意义【J】.会计研究.2004.09.
4蔡祥.张海燕.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追朔月市场反应【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5吴联生.薄仙慧.王亚平.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程度: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比较【J】.会计研究.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