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线工艺规范

拉线工艺规范
拉线工艺规范

拉线工艺规范

(试行)

芜湖xxxx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2005.4

1. 适用范围及一般规定

1.2 规范所适用的设备: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主要生产设备LHT-450/13十三模带连续退火的铜线大拉机;LHT-280/17十七模带连续退火铜线中拉机,用电工铜线坯(圆铜杆)、(圆铜线)拉制各类电线电缆用软铜线。

1.3 本生产工序对于材料的要求:用于拉制电线电缆用软铜线的铜线坯材料需要符合《材料规范》中规定的国家标准GB/T3952-1998《电工铜线坯》中一级无氧铜,型号为TU1R的要求(含氧量应不大于

0.0010)。铜线大拉机所用的铜线坯(圆铜杆)规格一般为φ8.0mm;铜线中拉机所用的铜线坯(圆铜线)规格一般为φ3.00mm,也可根据需要采购或选用其它规格铜线坯(圆铜杆)。进入拉制工序的铜线坯(圆铜杆),应经过验证、检验合格,并有合格标识。(1)φ8mm铜线坯(圆铜杆)允许偏差±0.4mm;f值不大于0.8mm。(2)拉断伸长率应不小于30%。(3)20℃时的电阻率应不大于0.01707Ω?mm2/m。(4)铜线坯(圆铜杆)应圆整,尺寸均匀,表面不应有褶边、错圆、裂纹、夹杂物、扭结及其他对使用有害的缺陷。

1.4 工艺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要点:(1)操作者在接到生产通知应按照工艺要求配置拉丝模具,如因工艺变化需要进行变更需经得工艺管理人

员的同意,并下达书面变更通知方可改变,否则不得随意变动。(2)了解上一班的生产情况。(3)检查乳化液循环工作情况,检查拉丝设备是否正常。(4)检查原材料是否符合质量要求。(5)确认无任何问题的情况下才可按照《操作规程》要求启动设备正常生产。(6)在生产过程中应随时观察设备工作状况,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遇到操作者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应随时汇报当班负责人解决。

2. 过程产品的质量控制:(1)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应随时注意工序产

品的表面质量和尺寸要求,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调整。(2)应对拉制同一规格的产品随机按比例抽取试样,检查工序产品的机械和电性能。(3)应对各种不同规格的工序产品分别、整齐、分区、标识堆放,防止擦伤工序产品表面,堆放处应防潮湿。(4)根据本公司产品要求,拉制的电工圆铜线工序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3953-83《电工圆铜线》中规定的各项要求要求。主要要求见下列规定:

我公司生产圆铜线的直径范围及允许偏差

标称直径mm允许偏差mm

0.401~8.00±1%d

我公司生产的圆铜线(TR型)的机械性能要求

标称直径

mm TR型圆铜线

伸长率%

标称直径

mm

TR型圆铜线

伸长率%

0.380~0.57020 1.03~3.0025

0.600~0.85028 3.55~4.5030

注:标称直径值介于表中所列两个数值之间时,采用较大标称直径值的相应性能。

我公司生产的圆铜线(TR型)的电阻率性能要求

型号电阻率ρ

20Ω?mm

2/m不大于

TR0.017241

3. 拉丝过程产品检验要求:(1)拉丝过程产品质量检验必须按照产品标准GB4909-85、GB3955-83规定的有关项目进行质量检验;(2)自检:由操作工人进行,自检项目为:表面质量、尺寸。拉制后的圆铜线产品表面应光洁,不得有氧化、斑疤、碰伤、划伤,检验方法为目力进行。圆铜线的直径和偏差,用0~25mm外径千分尺测量;(3)互检:

由班组长、车间管理人员进行,检查内容和方法与自检相同;(4)专检:由质量检验科试验室专职检验员进行。专职检验员除了检查表面质量和尺寸外,还要对圆铜线的机械性能、电性能进行检查。另外,专职检查员应督促操作者严格执行工艺纪律,随时制止违背工艺制度的现象。

4. 工艺上需要注意的问题:(1)应根据不同的设备、不同直径的材料线坯选择合适的放线方式;(2)拉丝时应注意调整收排线系统,保持排线整齐;(3)对于拉丝中间的断线可采用电阻式对焊机进行焊接,对于出线模以后的断线焊接应采用冷压焊接机焊接;(4)要定期(一年)检查乳化液状况,清理乳化液池,清理杂质,调整乳化液浓度(铜线大拉机15%左右,铜线中拉机11%左右)。

5. 对于拉丝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办法

(1)断线

可能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的解决办法

1、未焊接牢

2、线坯质量不好,有杂质解决焊接质量问题

严格采购验收质量控制制度

可能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的解决办法

3、配模不合理

4、模具质量不好

5、拉丝轮磨损压线

6、润滑不良进行工艺验证,确定变形范围解决模具质量问题

对线轮修整

检查润滑系统

(2)尺寸不正确

可能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的解决办法

1、拉丝模磨损

2、延伸过大

3、线模用错

4、拉丝模安装位置偏斜及时更换拉丝模

改进线模质量、调整配模、调整收线张力

纠正

纠正

(2)铜线表面有机械伤

可能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的解决办法

1、拉丝轮磨损

2、排线未调整好,擦盘边

3、设备对走线有擦伤修整拉丝轮

调整排线宽度

检查设备走线摩擦部位,消除擦

4、收线过满、下机线盘之间磕碰伤

针对原因预防

(3)波纹、蛇形

可能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的解决办法

1、拉丝模质量问题

2、拉丝润滑系统有问题控制拉丝模质量

检查、纠正拉丝润滑问题

(4)氧化

可能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的解决办法

润滑不足,润滑液温度过高检查润滑系统,针对问题解决(5)排线不整齐

可能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的解决办法

1、排线未调整好

2、收线张力未调整好

3、收线盘质量不好

4、设备收线系统有故障重新调整排线系统重新调整收线张力重新选用好的收线盘维修设备

(5)圆铜线机电性能不合格

可能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的解决办法

1、伸长率不合格,设备(操作韧

炼工艺掌握不当)润滑、冷却

有问题

2、电阻率不合格重新调整设备韧炼工艺、检查解决润滑、冷却问题

原材料不合格,严格控制采购。

6. 记录:每班次应将当班生产的拉丝产品质量状况作自检(过程检验)记录,记录应在所属生产部门保存备查,保存期为两年。

7. 附件1《拉丝过程检验记录》、附件2《拉丝配模表》。

浅谈电力线路拉线的设计及安装

浅谈电力线路拉线的设计及安装发表时间:2010-06-07T09:18:32.013Z 来源:《建筑科技与管理》2010年第4期供稿作者:王颖(抚顺中宇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抚顺113000) [导读] 拉线应采用镀锌钢绞线或镀锌铁线,拉线棒及其它地下铁件应热镀锌。【摘要】拉线应采用镀锌钢绞线或镀锌铁线,拉线棒及其它地下铁件应热镀锌。严重腐蚀地区,拉线棒直径应适当加大2~4mm或采用其它有效的防腐措施。【关键词】拉线;电力线路;电杆 Shallow the design talked electric power circuit to pull wires and installWang Ying (Fushun zhongyu construction(group)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FushunLiaoning113000)【Abstract】Pull wires should adoption plate a zinc steel to wring line or plate zinc wire, pull wires stick and other subway piece should hot plate zinc.Severity decay region, pull wires stick diameter should appropriate the enlargement 2~4 mm or adoption other valid of antisepsis measure.【Key words】Pull wires;Electric power circuit;Electric wire post 拉线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线路安全架设与运行的保障措施,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装。 1. 拉线的设计形式钢筋混凝土电杆的拉线一般不装设拉线绝缘子,如拉线从导线之间穿过,应装设与线路电压等级相同的拉线绝缘子或采取其它绝缘措施。拉线绝缘子应装在最低导线以下,在断拉线的情况下,拉线绝缘子离地面高度不应低于 2.5m。拉线绝缘子的强度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3.0,因此,拉线的设计应严格执行规程要求。但是,拉线绝缘子毕竟没有直拉牢固,必须用钢丝卡卡牢,要保证绝缘子两端钢线绝对能承受线路侧的拉力。 2. 拉线的设计要求一般来说,线路较长,导线线径较粗,则线路拉力较大,要根据线路段的长度、线径的粗细,也就是根据线路的拉力大小来确定拉线的粗细、拉盘的大小、拉棒的粗细。拉线的横截面要与所拉导线的横截面相对应,其强度设计安全系数应不小于2,最小规格不小于35mm2。拉棒直径不应小于16mm,拉盘不低于40cm×60cm。拉盘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土质条件和电杆的倾覆力矩确定,其抗拔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数据:直线杆1.5,耐张杆1.8,转角杆、终端杆2.0,埋深一般不得浅于2m。按要求,底把露出地面部分的长度应为0.3~0.5m。拉棒略短,拉盘埋深可浅一些,但不得浅于线路的电杆埋设深度。拉线应采用镀锌钢绞线或镀锌铁线,拉线棒及其它地下铁件应热镀锌。严重腐蚀地区,拉线棒直径应适当加大2~4mm或采用其它有效的防腐措施。跨越道路、电车行车线的水平拉线,对路面中心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m或9m。 3. 拉线坑的定位必须定位在实处,不得定在淤泥、河坎上。这些地方有时虽然埋得很深,但覆盖的泥土压力不足,达不到要求的拉力,拉线坑的填土必须是实土,不得将淤泥、容易腐烂不实的杂物填入拉线坑内,以防造成压力不足,拉盘向上爬移。 4. 拉线的安装拉棒从拉盘拉出方向要与拉线对应,而拉盘埋入时拉盘的平面要与拉棒垂直,拉线棒与拉线盘的连接应使用双螺母。埋设拉线盘的拉线坑应有滑坡(马道),拉线坑、杆坑的回填土,应每0.3m夯实一次,最后必须培出高于地面0.3~0.5m的防沉土台,在拉线和电杆易受洪水冲刷的地方,应设保护桩。采用楔型线夹及UT型线夹固定的拉线安装时,要做到:(1)安装前丝扣上应涂润滑剂;(2)夹舌板与拉线接触应紧密,受力后无滑动现象,线夹的凸肚应在尾线侧,安装时不得损伤导线;(3)拉线弯曲部分不应有明显松股,线夹处露出的尾线长度不宜超过0.4m;(4)同一组拉线使用双丝夹时,其尾线端的方向应作统一规定。采用拉桩杆的拉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拉桩杆埋设深度不应小于杆长的1/6;(2)拉桩杆应向反方向倾斜15皛20埃? (3)拉桩坠线与拉桩夹角不应小于30啊£拉桩坠线上端固定点的位置距拉桩杆顶应为0.25m,距地面不应小于4.5m。采用顶杆(撑杆)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符合设计要求; (2)顶杆底部埋深不小于0.5m;(3)主杆连接紧密、牢固。 5. 拉线抱箍位置拉线抱箍一般固定在横担下方不大于0.3m处。有的施工人员图省事,借用顶相双合抱箍来固定拉线或拉线抱箍安装在横担上方,这都是极不安全的做法,必须改正,因为一旦拉线松弛或突然断开,拉线必定会靠近导线,甚至会弹在导线上,后果不堪设想。 6. 拉线角度线路拉力较大时,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不得小于45°,理论上夹角越大越好,但要考虑经济核算。当线路拉力较小,又爱地形限制,且不能达到45°角时,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不得小于30°,否则会失去拉线的力度。线路的夹角如大于90°,必须加装上风拉线,防止转角杆向内倾斜。终端杆的拉线及耐张杆承力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对正,分角拉线与线路分角线方向对应,防风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垂直。 7. 同杆架设的多回路线路在施工中,如果先收上端导线,就应先做上端的拉线,相应地后做下端拉线,再收下端导线。这样,能让电杆及拉线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有个适应过程,使第一道拉线达到一定的拉力。而在做第二道拉线时,第二道拉线的拉力要保持与第一道拉线相等,这样才能使两道拉线承受同样的拉力。 8. 同杆架设线路的两条或多条拉线当一基电杆上装设两条或多条接线时,必须考虑到几条拉线共用力度,以确定拉盘大小和埋深及拉棒粗细。施工中拉线不应有过松、过紧、受力不均等现象。 9. 拉线的检查在紧线中和紧线后要仔细检查拉线的状态,特别是拉线坑的压土情况,要检查是否有裂缝、拉棒爬起、泥土下沉等现象。 [文章编号]1006-7619(2010)03-13-159

最新编制架空线路的拉线施工方案

架空线路的拉线 1范围 本工艺标准运用于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的拉线安装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要求: 2.1.1所采用的器材、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2钢绞线: 2.1.2.1不应有松股、交叉、折叠、断裂及破损等缺陷。 2.1.2.2镀锌良好,无锈蚀现象。 2.1.2.3最小截面个应小于25mm2。 2.1.2.4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2.1.3镀锌铁丝: 2.1. 3.1不应有死弯、断裂及破损等缺陷。 2.1. 3.2镀锌良好,不应锈蚀。 2.1. 3.3拉线主线用的铁丝直径不应小于 4.0mm,缠绕用的铁丝直径不应小于3.2mm。 2.1.4拉线棒: 2.1.4.1不应有死弯、断裂、砂眼、气泡等缺陷。 2.1.4.2镀锌良好,不应锈蚀。 2.1.43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6mm。

2.1.4.4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2.1.5混凝土拉线盘 2.1.5.1预制混凝土拉线盘表面不应有蜂窝、露筋、裂缝等缺陷,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1.5.2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2.1.6拉线绝缘子 2.1.6.1瓷釉光滑,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缺陷。 2.1.6.2高压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结果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2.1.6.3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2.1.7拉线抱箍、UT型线夹、楔形线夹、花篮螺栓、双拉线联板、平行挂板、U形挂板、心形环、钢线卡、钢套管等。 2.1.7.1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浆眼、气泡等缺陷。 2.1.7.2应热镀锌,且镀锌良好,无镀锌层剥落锈蚀现象。 2.1.8螺栓: 2.1.8.1螺栓表面不应有裂纹、砂眼、锌层剥落及锈蚀等现象。 2.1.8.2螺杆与螺母的配合应良好。加大尺寸的内螺纹与有镀层的外螺纹配合,其公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螺纹直径1~300mm 公差》的粗牙三级标准。 2.1.8.3螺栓宜有防松装置,防松装置弹力应适宜,厚度应符合规定。

架空线路的拉线安装

架空线路的拉线安装 1、工艺流程: 拉线下料T拉线组合制作T拉线安装 2、拉线下料: 2.1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拉线的组合方式确定拉线上、中、底把的长度及股数。每把铅丝合成的股数应不少于三股,底把股数应比上、中把多两股。 2.2当使用铅丝时,应先抻直;使用钢绞线时,应在需要断线处的两侧用细铅丝缠绕。然后下料。 3、拉线组合制作: 3.1使用铅丝时,应将铅丝绞成合股。绞合时,应使每股铅丝受力一致,绞合均匀。 3.2上、中、底把连接处煨扣鼻圈,安装拉线绝缘子,缠绕制作。 一般混凝土电杆的拉线可不装设拉线绝缘子,但穿越导线的拉线及水平拉线应装设绝缘子。在断线情况下,拉线绝缘子距地面不应小于 2.5m。 拉线的连接缠绕、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3.2.1铅丝拉线可自身缠绕固定,中把与底把连接处可另数铅丝缠绕,缠绕 应整齐、紧密、缠绕顺序、圈数及长度见表3—73 所示。 3.2.2钢绞线拉线可使用钢索卡或铅丝缠绕固定。 a 使用钢线卡固定时,每个连接端不得少于两个钢线卡。中把的下端不应单独使用钢线卡固定,还应用铅丝缠绕固定。 b 使用铅丝缠绕时,应缠绕整齐、紧密,缠绕长度见表 3 —74。 323使用UT型线夹、楔形线平时,线夹舌板与拉线接触应紧密,受力后 无滑动现象。拉线断头处与拉线主线应可靠固定(可使用铅丝缠绕)。

3.2.4UT型线夹或花篮螺栓的螺杆应露扣,并应有不小于螺杆丝扣长度可供调紧。调整后UT型线夹的双螺母应并紧,花篮螺栓应封固(可使用铅丝缠绕)。 3.2.5拉线棒与接线盘连接后,其圆环开口处应用铅丝缠绕或焊接;当拉线棒与拉线盘的连接使用螺杆时,应垫方形垫圈,并用双螺母固定。接线棒露出地面长度为500—700mm。 3.2.6拉线两端的扣鼻圈内应垫好心形环。 4、拉线安装: 4.1将已安装好底把的拉线盘滑入坑内,找正后,分层填土夯实。 用拉线抱箍将拉线上端固定在电杆上。 拉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4.1.1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不宜小于45°,当受环境限制时,不应小于30°。水平拉线的拉桩坠线与拉桩杆夹角不应小于30°。 4.1.2终端杆及耐胀杆承力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对正;分角拉线应与线路分角线方向对正;防风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垂直。 4.1.3拉线盘的埋设深度最低不应低于1.3m,且应符合设计要求。 4.1.4水平拉线的拉桩杆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杆长的,拉线距路面中心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m,拉桩坠线与拉桩杆夹角不应小于30°拉桩杆应向张力反方向倾斜10°—20°坠线上端距杆顶应为250mm;水平拉线对通车路面边缘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5m。 4.1.5当拉线位于交通要道或人易接触的地方,须加装竹套管保护。 竹套管上端垂直距地面不应小于1.8m,并应涂有明显标志(如红、白相间的油漆)。 4.2撑杆的安装,撑杆埋深不宜小于0.5m,并设有防沉措施。撑杆与主杆之间夹角应为30°,允许偏差为±5。° 4.3 进行拉线中、底把连接。可使用紧线器拉紧拉线,并使终端杆及转角杆向拉线侧倾斜,应保证使紧线后的终端杆及转角杆向拉线侧的倾斜不大于一个电杆梢

拉线制作和安装

GJ-35型拉线制作与安装 (一)、拉线的简况 一、拉线是输配电架空线路重要组成部分,在线路中起着平衡杆塔的不平衡张力;稳定杆塔的作用 二、拉线的主要种类 1、普通拉线 应用在终端杆、角度杆、分支杆及耐张杆等处,主要作用是用来平衡固定性不平衡荷载。; 2、防风拉线 由两根普通拉线组成,装在线路垂直方向电杆两侧,多用于中间直线杆,用来加强电杆防风抗倾倒能力。 3、十字拉线 一般在耐张杆处装设,为加强耐张杆的稳定性,安装顺线路和横线路的人字拉线,总称十字拉线 4、水平拉线 在不能直接做普通拉线的地方,如跨越交通要道,则可用水平拉线。 5、共同拉线 应用在直线线路上,如同一电杆的一侧导线粗,另一侧导线细,则两侧荷载不同产生的不平衡张力,但又无地方装设拉线,只能把拉线装设在第二根电杆上。地址; 6、Y型拉线

主要应用在电杆较高、横担层数较多、架设多条导线之处,可在张力合成点上两面处装设Y型拉线。门型杆在张力合成点处装设Y型拉线,如跨越铁路、公路河道等两侧档距较大的门型杆须安Y型拉线。V型拉线是Y型拉线的特殊形式。(照片、图片)地址;待定 7、弓型拉线, 在因受地形或周围环境限制的地方装设。 三、普通拉线的基本结构 拉线由拉线抱箍、延长环、楔型线夹、钢绞线、UT型线夹、拉线棒和拉线盘等组成。(每件材料照片说明) (二)、GJ-35普通拉线的制作与安装 本课重点主要讲解GJ-35普通拉线的制作与安装作业流程 一、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 1、危险点 防止高处落坠, 防止高处落物伤人, 防止钢绞线反弹伤人 2、控制措施: 正确使用安全带;高处作业不要失去安全保护 装设安全围网,地面配合人员应站在物体坠落半径以外,防止高处落物伤害; :在拉线制作过程中,控制钢绞线点距端头不应过远;

架空线路的拉线施工工艺

开关114 https://www.360docs.net/doc/cb11667996.html, 开关电气行业网站免注册下载 架空线路的拉线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运用于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的拉线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要求: 2.1.1 所采用的器材、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产品合 格证。 2.1.2 钢绞线: 2.1.2.1 不应有松股、交叉、折叠、断裂及破损等缺陷。 2.1.2.2 镀锌良好,无锈蚀现象。 2.1.2.3 最小截面个应小于25mm2。 2.1.2.4 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2.1.3 镀锌铁丝: 2.1. 3.1 不应有死弯、断裂及破损等缺陷。 2.1. 3.2 镀锌良好,不应锈蚀。 2.1. 3.3 拉线主线用的铁丝直径不应小于 4.0mm,缠绕用的铁丝直径不应小于 3.2mm。 2.1.4 拉线棒: 2.1.4.1 不应有死弯、断裂、砂眼、气泡等缺陷。

2.1.4.2 镀锌良好,不应锈蚀。 2.1.4 3 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6mm。 2.1.4.4 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2.1.5 混凝土拉线盘 2.1.5.1 预制混凝土拉线盘表面不应有蜂窝、露筋、裂缝等缺陷,强度应满 足设计要求。 2.1.5.2 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2.1.6 拉线绝缘子 2.1.6.1 瓷釉光滑,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缺陷。 2.1.6.2 高压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结果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2.1.6.3 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2.1.7 拉线抱箍、UT型线夹、楔形线夹、花篮螺栓、双拉线联板、平行挂板、 U形挂板、心形环、钢线卡、钢套管等。 2.1.7.1 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浆眼、气泡等缺陷。 2.1.7.2 应热镀锌,且镀锌良好,无镀锌层剥落锈蚀现象。 2.1.8 螺栓: 2.1.8.1 螺栓表面不应有裂纹、砂眼、锌层剥落及锈蚀等现象。

基坑开挖、立杆、架线、拉线施工安装工艺要求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安装工艺要求 1.电杆基坑及基础埋设 1.1.基坑施工前的定位符合下列规定: ⑴.直线杆顺线方向位移,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3%,直线杆横线路方向位移不超过50mm。 ⑵.转角杆、分支的横线路、顺线路方向的位移均不应超过50mm。 1.2.电杆基础坑深应符合设计规定。电杆基础坑深度允许偏差应为+100mm、-50mm。同基基础坑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按最深一坑抄平。 1.3.电杆的埋深应符合设计规定,一般为杆高的1/6,有底盘时坑深等于埋深 加底盘厚度,电杆埋深如下表: 1.4.电杆的拉线基础与堤坝基础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埋设深度的2倍。电杆的拉线基础与沟渠边沿距离不应小于1.0M,小于1.0M时应有保护基础措施。 1.5.双杆基础坑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开中心偏差不应超过+30mm,两杆坑深度应相等; 2)直线杆、跨越杆、直线耐张杆。两杆坑基底标高应相等; 3)转角耐张双杆基础坑,内角坑高于外角坑2----3cm,使转角杆向外侧有一定倾斜。 1.6. 15M及以上的转角、耐张杆,在沼泽地带;地下水位较高的杆位,应设底盘。为防止洪水冲刷和基础冻胀,可采用高杆深埋措施。电杆基础用底盘时,底盘圆形平面应与电杆中心垂直,找正后应填土夯实至底盘平面。底盘的原槽直径不允许超过电杆根直径50mm。 1.7.电杆基础用卡盘时应符合以下原则: 1)安装前应将其下部分层夯实,安装方向、位置、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设计要求时,上平面据地面不应小于500mm,安装方向应考虑主风向。 2)卡盘弧面应与电杆吻合,卡盘螺栓应紧固可靠。

3)12m及以下电杆除在沼泽地、或地下水位较高或砂壤路径外可不用卡盘;15M及以上水泥杆当倾覆稳定安全系数不够时应使用卡盘。 1.8.基坑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土块应打碎。 2)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基坑每回填30cm应夯实一次。 3)松软土质的基坑,回填土时应增加夯实次数或采取加固措施。 4)回填土后的电杆基础宜设防沉土层。土层上部面积不宜小于坑口面积;堆土高度应超出地面30cm。 2、电杆组立与绝缘子安装 2.1.单电杆立好后应正直,架线后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直线杆各方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 ⑵转角杆向外角平分线位移不应大于150mm。 ⑶分支杆向拉线侧位移100mm。 ⑷终端杆立好后,应向拉线侧位移100mm----200mm,紧线后不应向受力侧倾斜。 2.2.以螺栓连接的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螺栓应与构件面垂直,螺头平面与构件间不应有间隙。 ⑵螺栓紧好后,螺杆丝扣露处的长度,单螺母不应少于两个螺扣;双螺母可与螺母相平。 ⑶当必须加垫圈时,每端垫圈不应超过2个。 2.3.螺栓的穿入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立体结构:水平方向由内向外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2)对平面结构:顺线路方向,双面构件内由向外,单面构件由送电侧穿入或按统一方向,横线路方向,两侧由内向外,中间由左向右(面向受电侧)或按统一方向;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2.4.线路单横担的安装,直线杆应装于受电侧;分支杆、转角杆(下)及终端杆应装于拉线侧。 2.5.横担安装应平正,安装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横担端部上下左右歪斜不应大于20mm;

架空线路的拉线制作标准

架空线路的拉线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运用于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的拉线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要求: 2.1.1 所采用的器材、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产品合 格证。 2.1.2 钢绞线: 2.1.2.1 不应有松股、交叉、折叠、断裂及破损等缺陷。 2.1.2.2 镀锌良好,无锈蚀现象。 2.1.2.3 最小截面个应小于25mm2。 2.1.2.4 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2.1.3 镀锌铁丝: 2.1. 3.1 不应有死弯、断裂及破损等缺陷。 2.1. 3.2 镀锌良好,不应锈蚀。 2.1. 3.3 拉线主线用的铁丝直径不应小于 4.0mm,缠绕用的铁丝直径不应小于 3.2mm。 2.1.4 拉线棒: 2.1.4.1 不应有死弯、断裂、砂眼、气泡等缺陷。 2.1.4.2 镀锌良好,不应锈蚀。

2.1.4 3 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6mm。 2.1.4.4 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2.1.5 混凝土拉线盘 2.1.5.1 预制混凝土拉线盘表面不应有蜂窝、露筋、裂缝等缺陷,强度应满 足设计要求。 2.1.5.2 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2.1.6 拉线绝缘子 2.1.6.1 瓷釉光滑,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缺陷。 2.1.6.2 高压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结果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2.1.6.3 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2.1.7 拉线抱箍、UT型线夹、楔形线夹、花篮螺栓、双拉线联板、平行挂板、 U形挂板、心形环、钢线卡、钢套管等。 2.1.7.1 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浆眼、气泡等缺陷。 2.1.7.2 应热镀锌,且镀锌良好,无镀锌层剥落锈蚀现象。 2.1.8 螺栓: 2.1.8.1 螺栓表面不应有裂纹、砂眼、锌层剥落及锈蚀等现象。 2.1.8.2 螺杆与螺母的配合应良好。加大尺寸的内螺纹与有镀层

拉线安装工艺

拉线安装工艺

————————————————————————————————作者:————————————————————————————————日期: ?

范围 本工艺标准运用于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的拉线安装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要求: 2.1.1 所采用的器材、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2 钢绞线: 2.1.2.1 不应有松股、交叉、折叠、断裂及破损等缺陷。 2.1.2.2 镀锌良好,无锈蚀现象。 2.1.2.3 最小截面个应小于25mm2。 2.1.2.4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2.1.3 镀锌铁丝: 2.1. 3.1 不应有死弯、断裂及破损等缺陷。 2.1.3.2镀锌良好,不应锈蚀。 2.1.3.3 拉线主线用的铁丝直径不应小于4.0mm,缠绕用的铁丝直径不应小于3.2mm。 2.1.4 拉线棒: 2.1.4.1 不应有死弯、断裂、砂眼、气泡等缺陷。 2.1.4.2 镀锌良好,不应锈蚀。 2.1.4 3 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6mm。 2.1.4.4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2.1.5混凝土拉线盘 2.1.5.1 预制混凝土拉线盘表面不应有蜂窝、露筋、裂缝等缺陷,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1.5.2 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2.1.6拉线绝缘子 2.1.6.1 瓷釉光滑,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缺陷。 2.1.6.2 高压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结果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2.1.6.3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2.1.7 拉线抱箍、UT型线夹、楔形线夹、花篮螺栓、双拉线联板、平行挂板、U形挂板、心形环、钢线卡、钢套管等。 2.1.7.1 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浆眼、气泡等缺陷。

第六章拉线制作组装工艺规范

四川省电力公司 10kV及以下农网工程典型施工工艺 四川省电力公司

第一分册 架空线路 第六章 拉线制作组装工艺规范2012年3月(修编)

GJ-25~50拉线组装CNP-103-009

拉线工艺要求: 1、钢绞线无散股、损伤; 2、拉线金具镀锌良好,表面光洁,线夹转动灵活,无锌皮剥落,无损伤、无锈蚀、无缺件、无气泡、无砂眼;,无裂纹、毛刺、飞边等缺陷。 3、拉线盘的埋设深度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拉线棒与拉线盘应垂直,连接处应采用双螺母,拉线棒外露地面部分的长度应为500~700mm。 4、拉线坑应有斜坡,回填土时应将土块打碎后夯实。拉线坑宜设防沉层。 5、安装后对地平面夹角与设计值的允许偏差:不应大于3°; 6、安装前丝扣上应涂润滑剂; 7、线夹舌板与拉线接触应紧密,受力后无滑动现象,线夹凸肚在尾线侧,安装时不应损伤线股; 8、拉线弯曲部分不应有明显松股,拉线断头处与拉线主线应固定可靠,并与主线平行,线夹处露出的尾线长度为300~500mm,尾线回头后应扎牢(用22或24号铁线绑扎3-5圈); 9、契型线夹与UT型线夹,在钢铰线尾线处距尾线端头25±5mm用10号铁线将主线和尾线绑扎在一起长度为55±5mm;两端头绞紧,3个麻花不能超过尾线端头 10、铁线绑扎应均匀、紧密、无缝隙(缝隙标准应小于0.2mm);无起鼓现象,并不得损伤钢绞线镀锌层;

11、拉线驰度符合要求; 12、当同一组拉线使用双线夹并采用连板时,其尾线端的方向应统一; 13、拉线受力后UT型线夹的螺杆应露扣不得少于20mm,并应有不小于1/2螺杆;丝扣长度可供调紧,调整后,UT型线夹的双螺母应并紧,防水面朝上,线夹的凸肚位置应与尾线同侧,凸肚应朝地面; 14、各条拉线的受力应一致。 15、钢绞线型号为GJ-25—35时,钢线卡子为JK-1,每侧安装3个;钢绞线型号为GJ-50时,钢线卡子为JK-2,每侧安装4个; 16、靠近拉线绝缘子的第一个钢线卡子,其U形环应压在拉线尾线侧。 17、钢丝绳卡的垫圈齐全,受力均匀牢固可靠。

拉线制作

拉线预制与安装 一、教学目标 本课题是铁道电气化专业的基本项目,涉及到的内容、方法与步骤及安装结果的评判标准要求学生必需掌握。 对实训过程中的分步安全注意事项,要求学生掌握关键步骤的事故多发点的重点安全防范措施。实训作业前,要求学生们做到超前预想,消灭事故根苗。 二、实训计划 三、实训准备 1. 2.工机具 四、操作工艺流程图

五、操作示意图 六、操作要领 双环: 短上长下 1 2 3 螺母: 在拉线方向 4 5 6 拉线测量预制与安装 ㈠、测量 1.一人带上15米皮尺攀到锚柱上部,扎好安全带。自己抓住皮尺端部,另一端放下去,给地面配合的人。 2.两人配合进行测量,上面的人将皮尺端部起始点按在承力索拉线安装予留位置中点,下面的人拉紧皮尺,使皮尺到拉线锚杆成一条直线。并将锚杆上安装承力索拉线的短双环杆抬起来与皮尺并行。读出皮尺在双环杆上边环内上缘的读数。并作记录。 3.用相同方法测出接触线拉线长度数据。 4.计算拉线裁料长度: 承力索拉线裁料长度=承力索拉线实测+0.9m 接触线拉线裁料长度=接触线拉线实测数+0.9m ㈡、予制 1.在选择好的予制场地,用线盘架支好钢绞线线盘。 2.按拉线裁料长度展放钢绞线。 3.按回头制作工艺,用LX-2型双耳楔型线夹作拉线的上回头。 4.以LX-2双耳楔型线夹销钉为起点,用皮尺量出承力索(接触线)拉线裁料长+0.4m,作记号。 5.在记号两边10mm处各绑扎两道,然后用断线钳在记号位置断线。 6.按回头制作工艺,用NUT-2型线夹作回头。 ㈢、安装 1.锚柱两面,一边一人攀到支柱上部,(其中一人带一根小绳),扎好安全带。 2.上面的一人放下小绳,将承锚角钢吊上来,两人配合进行安装,然后用相同方法安装线锚角钢。 3.杆上留一人,攀到承力索拉线安装位置,扎好安全带,放下小绳,下面的人把已做好的承锚拉线LX一2型线夹端用小绳栓好。

架空线路的拉线工艺

架空线路地拉线 1范围 本工艺标准运用于 10kV 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地拉线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要求: 2.1.1 所采用地器材?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地规定 ,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2 钢绞线: 2.121 不应有松股?交叉?折叠?断裂及破损等缺陷. 2.1.2.2 镀锌良好,无锈蚀现象. 2.1.2.3 最小截面个应小于 25mm 1 2. 2.1.2.4 应符合国家或部颁地现行技术标准 ,并有合格证件. 2.1.3 镀锌铁丝: 2.1. 3.1 不应有死弯?断裂及破损等缺陷. 2.1.3.2 镀锌良好,不应锈蚀. 2.1. 3.3 拉线主线用地铁丝直径不应小于 4.0mm,缠绕用地铁丝直径不应小于 3.2mm. 2.1.4 拉线棒: 2.1.4.1 不应有死弯.断裂.砂眼.气泡等缺陷 2.1.4.2 镀锌良好,不应锈蚀. 2.1.4 3 最小直径不应小于 16mm. 2.1.4.4 应符合国家或部颁地现行技术标准 2.1.5 混凝土拉线盘 2.1.5.1 预制混凝土拉线盘表面不应有蜂窝 2.1.5.2 应符合国家或部颁地现行技术标准 2.1.6 拉 线绝缘子 2.1.6.1 2.1.6.2 2.1.6.3 2.1.7 拉线抱箍.UT 型线夹.楔形线夹.花篮螺栓.双拉线联板.平行挂板.U 形挂板.心形环.钢线卡. 钢套管等. 2.1.7.1 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浆眼.气泡等缺陷. 2.1.7.2 应热镀锌,且镀锌良好,无镀锌层剥落锈蚀现象. 2.1.8 螺栓: ,并有合格证件. .露筋.裂缝等缺陷,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并有合格证件. 瓷釉光滑,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缺陷 高压绝缘子地交流耐压试验结果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应符合国家或部颁地现行技术标准 ,并有合格证件.

拉线工艺学

线缆招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b11667996.html, 线缆专业基础知识 一、线材的拉伸原理及方法 二、线材生产的工艺流程 三、拉线配模 四、连拉连退技术原理及技术参数 五、拉线润滑 六、拉线模具 七、拉线控制要点 八、废品的分析和处理

线缆招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b11667996.html, 拉线工艺规程及工艺参数 第一节线材的拉伸原理和方法 一、线材拉伸 线材拉伸是指线坯通过模孔在一定拉力作用下,发生塑力变形,使截面减小、长度增加的一种拉力加工方法。 拉伸过程如图所示。 二、拉伸的特点 (一)拉伸的线材有较精确的尺寸,表面光洁,断面形状可以多样。 (二)能拉伸大长度和各种形状的线材。 (三)以冷压力加工为主的拉伸工艺,工具、设备简单,生产效率高。 (四)拉伸耗能较大,变形体受一定限制。 三、实现拉伸过程的条件 为实现拉伸过程,拉伸应力应大于变形区中金属的变形抗力,同时小于模孔出口端被拉金属的屈服极限,即:ζK<ζL<ζSK 式中ζK—变形区中金属变形抗力 ζL—拉伸应力 ζSK—被拉伸金属出口端的屈服极限。 由于金属拉伸硬化后的屈服极限ζSK值接近抗拉强度极限ζb,故实现拉伸过程的

线缆招聘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b11667996.html, 条件可以写成:ζK<ζL<ζb。 线材拉伸时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横断面由大逐渐变小的模孔实现的。所以金属在模孔的变形区中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如图3-2所示。 拉伸时,由于正反作用力的作用,被拉金属造成三向应力状态,即一个主拉应力ζ1 及两个主压应力ζ2、ζ3。 拉伸应力ζL大于变形抗力ζK才能发生塑性变形。但是,拉伸应力ζL大于模孔出口端金属屈服极限ζSK时,就出现拉细或拉断现象。因此ζL<ζSK是实现正常拉伸的一个必要条件。通常以ζL与ζSK的比值大小表示拉伸能否正常拉伸,也即安全系数。 Ks=ζSK/ζL 式中Ks—安全系数; ζSK模孔出口端屈服极限; ζL拉伸应力。 通常用抗拉强度ζb代替ζSK,因此安全系数为: Ks=ζb/ζL

普通拉线安装工艺

一、施工准备 ②依照国标86D172选列了拉线制按附表,并附在水平拉线制安工艺之后,供施工人员参阅。 二、操作程序 2.1、工序流程图

2.2、操作要领 2.2.1、施工准备 ①确认拉线杆实际位置。 ②复测拉线方向和拉线坑位置。 2.2.2、挖坑、下拉线盘 ①挖拉线坑:参照DY-2工艺施工。坑深应满足附表2的要求。 ②拉线棒与拉线盘的连接:将拉线棒的开口环套入拉线盘的U型环内,用Ф4.0镀锌线将圆环开口扎紧见图2。 图2 拉线盘安装示意图 ①拉线棒;②拉线盘 ③下拉线盘:将连接好的拉线盘下到坑底,使拉线棒沿马道方向与电 杆中心对正。调整拉线棒角度(其对地夹角一般为45°),并使拉 线盘面垂直于拉线棒。拉线棒上部环的回头应向下,见图2。 ④回填:清除回填土中的树根杂草,每填入500mm厚即夯实一次。 回填中应保证拉线棒的方向正确。回填后的坑位应有防沉土台,其培 土高度应高出地面300mm,土台上部面积应大于原坑口。 2.2.3、预制拉线 ①计算拉线所需镀锌钢绞线长度。其经验计算公式为: L=1.4H+800

式中L-拉线制作所需钢绞线长度; H-拉线棒上环距拉线抱箍的垂直高度。 ②用皮尺在钢绞线上量出所需长度,用调和漆做一标记。在标记两侧各量出10mm,用Ф1.2镀锌铁线分别绑扎8-10圈,用断线钳在标记出将钢绞线剪断。 ③上把制作:从钢绞线一端量出250mm,做一标记。以标记为中心,将钢绞线煨弯后套入楔型线夹内,线夹的凸肚应在尾线侧。用手锤敲击线夹本体,使楔子与线夹本体,楔子与钢绞线接触紧密,受力后无滑动现象。 ④上把预留尾线与主线应按图3中标明的尺寸绑扎紧,绑扎线采用Ф 3.2镀锌铁线,绑扎顺序由线夹侧向尾线侧。 ⑤用平行挂板分别连接拉线抱箍和拉线上把的楔型线夹。 2.2.4、安装拉线抱箍 ①杆上作业人员根据杆型量出拉线抱箍的安装位置,并做好标记。 ②用吊绳将预制好的拉线上把吊起,将拉线抱箍安装在标记处。安装时应使平行挂板对正拉线棒,楔型线夹的凸肚应朝下,见图3。 图3 拉线抱箍用楔型线夹安装示意图 ①拉线抱箍;②楔型线夹;③平行挂板;④镀锌铁线

拉线制作与安装施工工艺技术标准

拉线制作与安装施工工艺技术标准 3.1 适用范围 本节内容适用于10kV混凝土电杆组立拉线安装制作。 3.2 引用标准 GB 50233-2005《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5161.1~5161.17-200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Q/DSG11105-2008《南方电网工程施工工艺控制规范》第4部分:配网工程 S.00.00.05/PM.0500.0049《广东电网公司10kV架空线路验收规范》 Q/G D1 1123.8-2009《广东电网公司配网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第二部分:电气工程分册,第一篇,架空线路安装工程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施工作业指导书第四部分:配网工程》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3.3设计要求 3.3.1 拉线基础坑 (1)拉线基础坑深不允许有负偏差。当坑深超深后对拉线基础的安装位置有影响时,其超深部分应采用填土夯实处理。

(2)拉线坑顺拉线方向应有斜坡。 (3)拉线基坑回填土时将土块打碎后夯实。回填后必须在坑面上筑防沉层,防沉层的上部不得小于坑口,其高度视夯实程度确定,并宜为300-500mm. 经过沉降后应及时补填夯实,在工程移交时坑口回填土不应低于地面。 3.3.2 承力拉线与线路方向的中心线须对正;分角拉线与线路分角线方向须对正;防风拉线与线路方向须垂直。 3.3.3 跨越道路的拉线,对路面中心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6m。 3.3.4 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不应小于45度,特殊情况下应不小于30度。 3.3.5 拉线金具安装 (1) 拉线棒与拉线盘垂直,连接处采用双螺母,其外露地面部分的长度为500~700mm。 (2)UT型线夹螺杆露扣,并有不小于1/2 螺杆丝扣长度可供调紧,调整后,UT 线夹双螺母并紧。 (3)楔形线夹固定安装时,线夹舌板与拉线紧密,凸肚在尾线侧,无滑动现象。线夹露出的尾线长度为300mm~500mm,尾线回头后与本线扎牢。扎线采用直径不大于3.2mm的镀锌铁线绑扎固定。 (4)当拉线穿越高低压导线时应加装绝缘子,拉线绝缘子距地面不小于2.5m。 3.4 施工工艺要点 3.4.1 拉线制作 (1) 拉线制作大部分工序在地面上完成,以减少高空作业。

拉线制作与安装

GJ-35 型拉线制作与安装 (一)、拉线的概况 一、拉线是输配电架空线路重要组成部分,在线路中起着平衡杆塔的不平衡张力;稳定杆塔的作用 二、拉线的主要种类 1、普通拉线 应用在终端杆、角度杆、分支杆及耐张杆等处,主要作用是用来 平衡固定性不平衡荷载。; 2、防风拉线由两根普通拉线组成,装在线路垂直方向电杆两侧,多用于中间直线杆,用来加强电杆防风抗倾倒能力。 3、十字拉线一般在耐张杆处装设,为加强耐张杆的稳定性,安装顺线路和横线路的人字拉线,总称十字拉线 4、水平拉线 在不能直接做普通拉线的地方,如跨越交通要道,则可用水平拉线。 5、共同拉线 应用在直线线路上,如同一电杆的一侧导线粗,另一侧导线细,则两侧荷载不同产生的不平衡张力,但又无地方装设拉线,只能把拉线装设在第二根电杆上。地址; 6、Y 型拉线 主要应用在电杆较高、横担层数较多、架设多条导线之处,可在张力合成点上两面处装设Y 型拉线。门型杆在张力合成点处装设Y 型拉线,如跨越铁路、公路河道等两侧档距较大的门型杆须安Y 型拉线。V型拉线是

Y型拉线的特殊形式。(照片、图片)地址;待定7、弓型拉线,在因受地形或周围环境限制的地方装设。 三、普通拉线的基本结构拉线由拉线抱箍、延长环、楔型线夹、钢绞线、UT 型线夹、拉线棒和拉线盘等组成。(每件材料照片说明) (二)、GJ-35 普通拉线的制作与安装 本课重点主要讲解GJ-35普通拉线的制作与安装作业流程 一、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 1、危险点防止高处落坠,防止高处落物伤人,防止钢绞线反弹伤人 2、控制措施: 正确使用安全带;高处作业不要失去安全保护装设安全围网,地面配合人员应站在物体坠落半径以外,防止高处落物伤害; :在拉线制作过程中,控制钢绞线点距端头不应过远; 二、拉线制作与安装的有技术和工艺要要求 1、拉线棒外露地面部分的长度应为500?700mm。 2、安装前丝扣上应涂润滑剂; 3、线夹舌板与拉线接触应紧密,受力后无滑动现象,线夹凸肚在尾线侧,安装时不应损伤线股; 4、拉线弯曲部分不应有明显松股,拉线断头处与拉线主线应固定可 靠,线夹处露出的尾线长度为300?500mm,尾线回头后与本线应扎牢; 5、)UT型线夹螺杆应露扣,并应有不小于1/2螺杆丝扣长度可供调紧, 调整后,UT型线夹的双螺母应并紧。 三、作业前的准备

轴系拉线照光工艺精编

轴系拉线照光工艺精编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

轴系拉线照光工艺(自编) 轴系简介: 1.1.1.本船主推进采用尾机型单机直接推进。主机一台(机型6RTA48T 7368 KW/118rpm,中间轴一根(440×6503.重约8482kg)螺旋桨轴一 根(∮530×6122.重约10534kg)及定距无键螺旋桨一组(D=5838 W=14948kg N=40t)和一套接地装置。 1.1. 2.艉管前.后轴承为白合金滑动轴承,与艉轴管采用(0.020mm~0.040 mm)的过盈压入配合。艉管轴承的润滑系统为重力式,艉管内滑油在 冷却水舱中自然冷却。艉轴管前后装有塞得瓦公司制造的密封装置。 1.1.3.本船轴系中间轴长度实施无余量加工,要求严格控制相关船体分段制 造精度误差在±1/1000范围内。 1.1.4.主机底座采用环氧垫片。 轴系安装原则; 本船轴系系在船台进行拉线。此时(注意船台斜度1:20跑马丝)。 照光定位和艉管镗孔并完成艉管轴承的过盈安装。 轴系的加工与安装主要工艺流程; 拉线→照光→艉管镗孔→压装艉管前后轴承→艉管后轴承润滑油管, 温度传感器等附件安装→塞入螺旋桨轴→安装艉管前后密封装置→安

装无键螺旋桨→安放中间轴并临时固定轴系→(船下水后)→轴系按 校中计算定位→按照轴承负荷法安装轴系。 2 有关技术文件与详细设计图纸: *对外交验项目 *轴系布置图 SC45 *艉管总图 SC4300-425-02-0 *螺旋桨轴 SC45 *中间轴 SC4514-425-04 *主机安装图 SC45 *艉管滑油系统 *主机横向拉撑装置布置图(SC45) *艉管密封装置样本工作图(塞得瓦公司) *螺旋桨资料工作图 *液压螺母样本工作图 (SC45) *轴系校中计算书(主机厂提供) *轴系校中及主机安装工艺 3 对轴系零件的要求; 对外协的轴系所有重要零部件,如螺旋桨,螺旋桨轴,中间轴及连接螺栓,艉管轴承等均应按图纸要求进行验收(外购部件必须持有合格证书和相关船检证书)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

架空线路的拉线施工工艺

1范围 本工艺标准运用于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的拉线安装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要求: 2.1.1所采用的器材、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2.1.2钢绞线: 2.1.2.1不应有松股、交叉、折叠、断裂及破损等缺陷。 2.1.2.2镀锌良好,无锈蚀现象。 2.1.2.3最小截面个应小于25m㎡。 2.1.2.4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2.1.3镀锌铁丝: 2.1. 3.1不应有死弯、断裂及破损等缺陷。 2.1. 3.2镀锌良好,不应锈蚀。 2.1. 3.3拉线主线用的铁丝直径不应小于 4.0mm,缠绕用的铁丝直径不应小于3.2mm。 2.1.4拉线棒: 2.1.4.1不应有死弯、断裂、砂眼、气泡等缺陷。 2.1.4.2镀锌良好,不应锈蚀。 2.1.43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6mm。 2.1.4.4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2.1.5混凝土拉线盘 2.1.5.1预制混凝土拉线盘表面不应有蜂窝、露筋、裂缝等缺陷,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1.5.2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2.1.6拉线绝缘子 2.1.6.1瓷釉光滑,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缺陷。 2.1.6.2高压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结果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2.1.6.3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2.1.7拉线抱箍、UT型线夹、楔形线夹、花篮螺栓、双拉线联板、平行挂板、U形挂板、心形环、钢线卡、钢套管等。 2.1.7.1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浆眼、气泡等缺陷。 2.1.7.2应热镀锌,且镀锌良好,无镀锌层剥落锈蚀现象。 2.1.8螺栓: 2.1.8.1螺栓表面不应有裂纹、砂眼、锌层剥落及锈蚀等现象。 2.1.8.2螺杆与螺母的配合应良好。加大尺寸的内螺纹与有镀层的外螺纹配合,其公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螺纹直径1~300mm公差》的粗牙三级标准。 2.1.8.3螺栓宜有防松装置,防松装置弹力应适宜,厚度应符合规定。 2.1.9其它材料:竹套管、油漆、沥青油、玻璃丝布等。 2.2主要机具 2.2.1铁铣、夯、紧线器、剪线钳。 2.2.2倒链、活扳手、脚扣、安全带等。 2.3作业条件 2.3.1各种材料备齐,电杆组立完毕。 2.3.2高压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已完成,并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3操作工艺

拉线工艺规范

拉线工艺规范 (试行) 芜湖xxxx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2005.4 1. 适用范围及一般规定 1.2 规范所适用的设备: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主要生产设备LHT-450/13十三模带连续退火的铜线大拉机;LHT-280/17十七模带连续退火铜线中拉机,用电工铜线坯(圆铜杆)、(圆铜线)拉制各类电线电缆用软铜线。 1.3 本生产工序对于材料的要求:用于拉制电线电缆用软铜线的铜线坯材料需要符合《材料规范》中规定的国家标准GB/T3952-1998《电工铜线坯》中一级无氧铜,型号为TU1R的要求(含氧量应不大于 0.0010)。铜线大拉机所用的铜线坯(圆铜杆)规格一般为φ8.0mm;铜线中拉机所用的铜线坯(圆铜线)规格一般为φ3.00mm,也可根据需要采购或选用其它规格铜线坯(圆铜杆)。进入拉制工序的铜线坯(圆铜杆),应经过验证、检验合格,并有合格标识。(1)φ8mm铜线坯(圆铜杆)允许偏差±0.4mm;f值不大于0.8mm。(2)拉断伸长率应不小于30%。(3)20℃时的电阻率应不大于0.01707Ω?mm2/m。(4)铜线坯(圆铜杆)应圆整,尺寸均匀,表面不应有褶边、错圆、裂纹、夹杂物、扭结及其他对使用有害的缺陷。 1.4 工艺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要点:(1)操作者在接到生产通知应按照工艺要求配置拉丝模具,如因工艺变化需要进行变更需经得工艺管理人

员的同意,并下达书面变更通知方可改变,否则不得随意变动。(2)了解上一班的生产情况。(3)检查乳化液循环工作情况,检查拉丝设备是否正常。(4)检查原材料是否符合质量要求。(5)确认无任何问题的情况下才可按照《操作规程》要求启动设备正常生产。(6)在生产过程中应随时观察设备工作状况,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遇到操作者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应随时汇报当班负责人解决。 2. 过程产品的质量控制:(1)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应随时注意工序产 品的表面质量和尺寸要求,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调整。(2)应对拉制同一规格的产品随机按比例抽取试样,检查工序产品的机械和电性能。(3)应对各种不同规格的工序产品分别、整齐、分区、标识堆放,防止擦伤工序产品表面,堆放处应防潮湿。(4)根据本公司产品要求,拉制的电工圆铜线工序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3953-83《电工圆铜线》中规定的各项要求要求。主要要求见下列规定: 我公司生产圆铜线的直径范围及允许偏差 标称直径mm允许偏差mm 0.401~8.00±1%d 我公司生产的圆铜线(TR型)的机械性能要求 标称直径 mm TR型圆铜线 伸长率% 标称直径 mm TR型圆铜线 伸长率% 0.380~0.57020 1.03~3.0025 0.600~0.85028 3.55~4.5030 注:标称直径值介于表中所列两个数值之间时,采用较大标称直径值的相应性能。 我公司生产的圆铜线(TR型)的电阻率性能要求 型号电阻率ρ 20Ω?mm 2/m不大于 TR0.017241 3. 拉丝过程产品检验要求:(1)拉丝过程产品质量检验必须按照产品标准GB4909-85、GB3955-83规定的有关项目进行质量检验;(2)自检:由操作工人进行,自检项目为:表面质量、尺寸。拉制后的圆铜线产品表面应光洁,不得有氧化、斑疤、碰伤、划伤,检验方法为目力进行。圆铜线的直径和偏差,用0~25mm外径千分尺测量;(3)互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