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产销现状和发展前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灵菇产销现状和发展前景

白灵菇产销现状和发展前景

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 )又称白灵侧耳、白阿魏蘑、白阿魏菇、白阿魏侧耳,是近年来大面积进行商业性栽培的一种食用菌新品种。其菇体肥大、颜色洁白、菌肉细腻、质地脆嫩、久炖不绵、清爽滑润、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投入市场后深受人们的青睐。

曹玉清、牟川静等1983年在研究驯化分布于新疆托里地区的野生阿魏侧耳(Pleurotus ferulae )时,观察到分离的野生菌株 K001、K002与K005在培

养特征上不同[1]。1986年他们又在新疆木垒采集到 K111标本,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K005 K111在外部形态与菌丝培养特征上与阿魏侧耳显著不同,经鉴定定名为阿魏侧耳托里变种[Pleurotus eryngii (DC.ex.Fr. ) Qu e l.var.tuoliensis Mou.n.var.][2]。此后阿魏侧耳及其托里变种在新疆推广栽培[3]、[4]、[5]、

⑹、[7]。白灵菇这个名称是1997年北京金信食用菌有限公司孔传广经理从新疆木垒赵炳处引进(白)阿魏蘑菌袋在北京大面积出菇成功后,在北京召开的专家论证会上,卯晓岚先生推荐使用的商品名,现已被市场接受,广泛使用[8]。在此前后,经黄年来、卯晓岚研究,称为白阿魏蘑(1997、1998)[9]、[10]和白灵侧耳(2000)[11]。黄年来同时指出,与白阿魏蘑相近的还有阿魏侧耳托里变种[10]。经研究,阿魏侧耳托里变种和白阿魏蘑(白灵侧耳)可能是同物异名,

学名应是 Pleurotus nebrodensis (Inzengae ) Qu e l。

我国大面积栽培白灵菇,开始于北京,现在新疆、河南、天津、山东、河北、甘肃、内蒙、青海、云南、湖北等亦大面积推广,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 2002年全国总产鲜品已达 34 325吨[12]。

白灵菇的生产方式有三种:季节性设施栽培,冷房或山洞错季栽培,工厂化周年生产。

1市场价格波动大,投资生产风险高

1.1市场价格波动大

1.1.11997 年—— 1998年市场开拓阶段

白灵菇市场开拓是由北京金信食用菌有限公司完成的。该公司1997年秋

栽培40万袋,1998年秋栽培70万袋,开拓市场任务艰巨,这两年鲜菇销售量很小,价格每公斤鲜菇40元以上。大部分鲜菇切片晒干后常年销售。他们在北京推广受挫后转向广州市场。当时由广州市广东香江经贸发展有限公司王穗兵总经理、广州石井江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深圳鲜美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朱少文总经理联手推广,于1999年春初步打开了广州市场,销路看好,价高货紧。

1.1.21999 年—— 2002年市场价格相对稳定

1999年冬全国仅有2-3家向广州市场供货,价格稳定且高,合同交货价 38-40元/kg。广州市场每天销售鲜白灵菇约1吨左右,由于鲜销消化不了当时的产品,香江经贸发展有限公司王穗兵总经理、北京金信食用菌有限公司孔传广总经理先后开始加工白灵菇罐头,850克铁听装罐头售价25元(固形物400g)左右,价格十分诱人。2000年夏鲜菇最高价飙升至90-140元/kg,冬季40元/kg 以上。2001年春基本稳定在20元/kg左右,4月份

后狂升至45元/kg,货紧,夏季达100元-200元/kg,冬季趋稳30-40元/kg。2002年夏季80元-90元/kg,冬季下降到20元-30元/kg。

1.1.32003 年价格下降

2003 年春受非典影响,白灵菇价格下跌,冬季价格也不高,大多数种植户亏损,但也有赚钱的典型,如河南省修武县王自成制越夏菌袋 10 余万个, 11-12 月出菇,此时广州货缺,卖了好价格,最高每件(5kg) 260元。

1.1.42004 年春价格回升纵观几年来白灵菇之行情,其价格波动之大,售价之

高,是人工栽培食

用菌前所未有过的。既诱人,风险也大,现价大约20元/kg。

1.2投资生产风险高

几年来投资白灵菇生产,亏本者有之,持平者有之,赚钱者有之,获高利润者有之。 2002年新疆罗文信,栽培 20多万袋,净利润 120多万元。

一直坚持大规模栽培白灵菇的企业,当属北京金信食用菌有限公司和北京天吉龙有限公司。前者从 1997 年在北京首家栽培白灵菇成功。 8 年来一直大规模栽培、经营,管理较好,企业稳定发展。后者是国内从2000年首家工厂化生

产白灵菇的企业,常年供应市场,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地获有较高的信誉。以上两家可称为我国白灵菇生产的佼佼者。

1.3缺乏技术和市场信息不灵是亏本的主要因素白灵菇价位高十分诱人,因此吸

引了众多的投资者,许多地方在缺乏技

术、缺少菌种的情况下,从一些一知半解的“技术员”的鼓动,或从树政绩出发,盲目投资、仓促上马,结果到处抢购菌种,造成菌袋成功率低,出菇率低,或者赶不上市场好价格的时机,或者收购者菇多时压价,如此种种造成很多种植者亏本。笔者曾遇到一个白灵菇生产基地,生产菌袋 11 万个,成品只有 3万多个,成功率不到 40%,怎么不亏本呢?

市场是无情的,白灵菇价格一天一个样,不停变化,如果赶到出菇收获时价低,只有亏本卖了,丰产不丰收,得不到丰厚的效益。这种情况,都是不规范生产、分散生产、市场信息不灵与大市场不对接造成的。

白灵菇标准化生产、常年有货供应和市场的成熟与规范,是白灵菇生产规模和价格稳定的重要前提。万千菇农和经销者企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2 白灵菇生产环节几个关键技术

2.1菌种

1983 年,中国科学院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曹玉清、牟川静等对新疆野生阿魏侧耳进行考察,在塔城、托里、阿尔泰、木垒的山地和山前平原、冲积扇的阿魏滩上均采到了标本,做了组织分离和驯化栽培试验,得到K001、K002、K005 三个菌株。经栽培试验,于 1983年 9 月在罐头瓶内三个菌株先后出菇[1]。据牟川静、曹玉清等研究,1983年5月9日采自托里的K005及1986年5月23日采自木垒县的K111,经鉴定为阿魏侧耳托里变种[2]。继之,陈忠纯、吴政声(1991、 1993、1994)又以K002为出发菌株,经栽培后选择菇形好、色白、菌盖厚的子实体,收集孢子,分离单孢后配对,从 71 个配对中,于 1989年 11 月选育出了 KH2菌株[14]、[15]、[16]。陈忠纯1996年报道,又从KH2菌株栽培的子听实体中分离到几株性状较好的菌株,编号为K2、K3、K5和K190,并在福建、新疆等地推广[17]。

北京金信食用菌有限公司栽培白灵菇使用的菌种是赵炳自木垒带来,原名阿魏侧

耳。栽培后经卯晓岚先生鉴定,认为是白灵侧耳。该菌种的特性,经申进文、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