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政策及中日韩外交浅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政策及中日韩外交浅谈

作者:XX 学号:XXXXXXXX

【摘要】中国和日本、韩国这三个亚洲国家之间最吸引世人眼球的问题,莫过于中日韩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问题,这也是中国和日本两国政府以及民间最关注的问题。如果我们认真地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去分析一些现象,不难发现,中国和韩日间的关系实质上已经陷入了一种博弈的局面。

【关键词】国际形势、调整、博弈、理性分析

绪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外交的敌友观念逐渐淡化,交往对象不断拓展,中国外交不再有固定的对手或敌人,而是广交朋友,由以前侧重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转变为与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普遍发展友好关系。

近段时间,和日本的外交已经取得很大成就,东海油气田我们已经占到上风,钓鱼岛我们政府的立场也是一贯的、明确的,和台湾关系改善,更是可以大张旗鼓,随着航空母舰的建设下水,局面会越来越有利于我们。

中国经济二十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中重要的一环。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经济体,其经济动向影响全球。日本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经历了十余年的通缩后也出现了经济复苏迹象。上述三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将决定世界经济在未来两三年间的最终走向。我们分析的侧重点可以集中在这三个国家,同时,也要着重分析上述三国在经济发展中的相互关系,包括外交方面的合作与制衡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

外交政策调整的内部原因: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外交政策必须服从国家总的形势和需要,服从于现代化建设这个大局。对外工作应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争取到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调整的外部原因:进入80年代,国际形势有了很大变化,在国际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迫切要求,战争的威胁在日趋减小,和平的力量在不断扩大。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发展离不开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本身又有利于世界和平的维护。中国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适时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以更好地适应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

中国80年代外交政策的调整是在对过去30多年外交实践总结与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二、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形势

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世界和平可以维护较长时期这一科学结论,无论是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没有这一看法,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无法进行。

三、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

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世界。因此,要发展经济就要实行对外开放,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地进行经济合作,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既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也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既向发达国家开放,也向发展中国家开放;既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对外开放,也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外开放先后走了三大步:第一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第二步,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第三步,学习西方的一切先进的东西。经过这三大步,中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中国80年代外交政策的调整,充实和发展了中国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使中国外交处于一个更加主动的地位,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中国外交从此进入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时期。

四、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使中国外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表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交往范围不断扩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客观现实表明,在世界范围内单凭意识形态已无法处理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在国家关系中,国家利益是第一位的,意识形态利益处于次要地位。因此,实行超越意识形态的全方位外交成为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中国外交的突出特色是建立超越意识形态的国家关系,外交为国家现代化的大战略服务。超越意识形态,就是在对外交往中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以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远近,不以意识形态划分敌、我、友。超越意识形态有利于中国同各国发展正常的关系,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多元化外交”还有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日益重视多边外交,不断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关系。中国外交交往范围的扩大和加深,表明中国不再脱离国际社会,而是融人到国际社会之中,为实现一个繁荣、稳定、安全和均衡的世界而努力。

(二)强调和平的交往方式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外交的目标一度曾是支持世界革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就一直被确定为争取世界和平,中国更加强调和平的交往方式,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升为中国外交的基本准则,并称其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最好的方式”。

(三)重视经济外交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强调经济建设的核心地位,明确外交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国外交始终强调发展问题,而在冷战结束后这一点表现得更为明显。中国进入了经济外交时期,这突出表现在外交政策和外交关系的变化上。

(四)外交风格灵活务实

第一,对国际形势的判断过于偏激。第二,对自身的实力估计过高,定位与实力不相符,外交定位偏高。第三、在外交政策上,对世界事务投入和参与过多,尤其是强调斗争过多,在国际上一度以世界革命中心自居,四面出击,超出了自身国力的范围。第四,以世界革命而不是以国家利益为外交目标。第五,在外交方法上意识形态色彩浓,对抗性强,缺乏灵活性,经济手段不受重视。

眼下,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亚洲国家之间最吸引世人眼球的问题莫过于中日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问题,这也是中国和日本两国政府以及民间最关注的问题。中国和日本两国政府之间到底如何看待两国间的关系,各类媒体多有报道,但大都是国际交往的表面需要。实际上,认真地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去分析一些现象,不难发现,中国和日本间的关系实质上已经陷入了一种博弈的局面。

五、下面来谈谈中国与日本的外交关系形势

㈠、通过对日本概况的一个了解,我们不难发现这样几个事实:

1、日本是一个岛国,自然资源比较匮乏,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形成一种资源依赖型模式,而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这种依赖型会迅速质变为对外扩张型;

2、日本在地理位置上,东南面临浩瀚的太平洋,西北隔海面对欧亚大陆,在整个东北亚地区其生存空间相对比较狭小;

3、日本地处欧亚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汇处,国土呈零散型的群岛状态分布,国家多火山、地震、台风及海啸等自然灾害,加之面对大陆国家,其地缘安全感较差;

4、日本在历史上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日本历史,毋庸置疑,中国是日本历史文化的母体。㈡、当代中日之间的博弈关系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站在历史与现实的角度重新审视中日之间的关系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和日本两国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以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迅猛发展,中国政府和人民更是不计前嫌,将中日关系摆到了我国外交战略的优先地位,中日间的一些深层次的痼疾在中日友好大潮的挤压下,成为中日关系历史长河的一股暗流。但伴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这股暗流逐渐翻腾并急涌出来,使当代中日关系步入了博弈局面。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决定这是中日关系的必然结果。

㈢、历史问题(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发动的侵华战争问题)的博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