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设计说明书方案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1 矿区概述

小鱼沟井田位于唐山地区玉国县城西南十二公里小鱼沟镇,东南距唐山市72公里。全井田噗第四系冲积层复盖,地形平坦,地势由北往南逐渐低下,地表标高介于+1.00至+6.00米之间,地形坡度为2/1000矿井走向长5公里,倾斜长度3.5公里,面积15.7平方公里。

小鱼沟煤矿生产能力为180万吨,采用竖井、阶段石门、集中大巷的开拓方式。第一生产水平为-6000m,第二生产水平为-800m。

主井净径φ6.5m,一对16吨箕斗作为提升之用,并布置动力、信号电缆、排水管路;副井净径φ8.0m,为人员、矸石、材料和设备的提升井,并作为全矿井的进风井。

图1.1.1 小鱼沟交通位置图

井田内地势平坦,地形呈东北高、西南低,标高介于+1.00m~+6.00m之间,地形坡度为千分之二。

区内无河流,井田北部在一较大积水洼地,后湖,呈现沼泽状态,井田南部亦甚低

洼,通称仓洼,1959年最高洪水位+3.3米。小鱼沟镇北至后湖定府一还地势较高未被淹没。近几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府大兴水利,加强排涝,消除水患,成为盛产粮食区。

本区属半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温度为10.8℃,最高气温为37.6℃,最低气温为-22.6℃。雨季为七、八、九三月,年平均将雨量为645mm,结冰期由11月至3月,土壤冻土深度为0.5~0.7米。最多风向为东风,冬季多偏北风,最大风速为25米/秒。

本区在燕山南麓冀东平原,村庄稠密、农业发达,主要作物有玉米、小麦、花生、棉花等,井田范围内多沙质土壤,农业生产较突出的问题是缺肥,地多人少、劳力不足。将来矿井排出的矿井水可用于灌溉,支援农业生产。

1.2 井田地质特征

1.2.1 井田大中型构造特征

小鱼沟井田位于蓟玉煤田东北部,为了盆状向斜构造。有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带,并以前者为主。煤层露头与第四系冲积层接触。边缘产状较陡,(一般在30以上,内部10~20),盆地最深圳特区的中心位于井田地东南部。(仓补19附近)。

区内共发现大小断层5条,其中断距大于30米者有3条,以F1断层斜切井田中央粘距15~50米,延伸长度2500米,对井田影响到大,其余断层断距较小,延展长度也较短,对井田开拓也较有影响。主要断层见附表一。

表1.2.1 小鱼沟井田主要断层表

1.2.2 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

小鱼沟井田大中型断层不多且很少相互切割交叉,地层产状变化不大,大中型构造复杂程度属于Ⅱ类。

井田内的个别煤层,尤其是九煤层顶底板断层发育,断层造成煤质灰分上升,严重制约了矿井的高产、高效。单一煤层的这一特点可能与当时的沉积环境以及煤层顶底板岩性有关。

1.2.3 煤系地层

小鱼沟井田煤系地层属于石炭系上统和二叠系下统,基底底层为中奥陶统

马家沟组石灰岩,煤系地层总厚度约为600米,含煤8层,煤层总厚度达9.6米,含煤系数为3.96%,地层特征与开平煤田其他井田基本相同。

表1.2.2矿井地层一览表

1.2.4 矿井水文地质

矿区年降水量在350mm~800mm之间,由于冲积层的存在,阻隔了大气降水与矿坑涌水之间的联系,矿井用水量基本不受季节的影响。

矿区地表水系主要包括后湖。矿井采动塌陷坑积水量随开采面积的扩大而增加。所有地表水均直接补给潜水层。

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包括:第三含水层(煤12底至煤4顶砂岩裂隙含水层)、第四含水层(煤5 至煤12顶砂岩裂隙含水层)、第五含水层(煤5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

矿井间接含水层包括第一含水层、第二含水层、第六含水层、第七含水层。

表1.2.3 矿井水文地质一览表

1.3 煤层特征

1.3.1 可采煤层情况

井田内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共八层,即煤5、煤6

、煤7、煤8、煤9、煤11、煤

1/2

12-1、煤12-2。其中主要可采煤层为煤11、煤12,煤9绝大部分不可采。

1.3.2 煤的物理性质

小鱼沟井田各煤层均属腐殖质煤,通过肉眼鉴定颜色一般为黑色,条痕褐灰色;呈眼球装断口;呈条带状、粒状及片状结构,少数为粉状。煤岩组分以亮煤为主,镜煤及丝炭少见,煤岩一般类型一般为光亮型,次为半暗型。

1.3.3 煤种及煤质变化

井田以肥煤为主气煤次之,焦煤甚少。

井田煤种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分带规律。由浅部至深部,煤的变质程度逐渐增高,其排列依次为气煤、肥煤至焦煤。条带大致呈北50°~60°东向延展,其中以肥煤条带最宽、延展最长、所占面积最大,为井田的主要煤种。气肥、肥气煤及气煤分布于井田的南及西南边缘浅部。

井田内煤的物理性质、煤质及煤岩等特征沿走向及倾向变化均不大,但井田西部局部因受火成岩的影响,煤层变成天然焦。

1.3.4 各煤层顶底板特性

(1)煤11 伪顶为粘土岩,偶有炭质粘土岩,平均厚度0.3m;直接顶中部

和西部为粉砂岩,东部为中细砂岩,-850m以深为中砂岩,厚度为3.5m;底板为粘土岩和粉砂岩,少数为细砂岩,厚度1.50m。顶底板一般较完整坚固性好。

(2)煤12 伪顶为粘土岩或粉砂岩,厚度0.2m;直接顶以粉砂岩为主,局部为细砂岩,厚约4.0m;底板以粉砂岩为主,局部为粘土岩,与8煤合区地段为炭质粘土岩,厚约2.5m,东部河流有古河流冲刷,顶底板较坚固。

井田可采煤层顶底板综合评定为Ⅰ级。

1.4 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1.4.1 瓦斯

矿井瓦斯等级为2级,无煤尘煤炸危险。

1.4.2 煤的自然发火情况

各煤层均没有自然发火倾向

序号煤层名

煤层厚度/m

层间距

/m

倾角

/(º)

硬度容量

稳定

性最

平均

1 11煤 3.

2 4.8 4.2

17.3 13.5 0.4-0.9 1.4 稳定

2 12煤 2.9 4.9 4.5 13.5 0.4-0.7 1.4 较稳定

表1.3.1 可采煤层特征表图1.3.2 煤层综合柱状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