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生命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阳区“学科生命教育实验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21世纪是一个生命意识凸现、呼唤生命教育的时代。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物质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生存环境的破坏、精神家园的失落,贫困、下岗、疾病等工作问题、生活问题的出现,严重威胁着人的生命存在。日趋严重的自杀问题和残害他人等现象的屡屡发生,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消除人们的生存压力和危机感,帮助人们重新找回自我的信心,让人们明白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使其生命有所归依;教会人们热爱和珍惜生命等等,都成了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青少年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思想状况极不稳定。面对日趋激烈的学习、就业、情感压力,往往缺乏正确的判断和解决方式,使得青少年无法正确对待生死。时有所闻的青少年自杀、暴力事件,以及情感冷漠、心理脆弱等等更是叫人忧心忡忡。因此,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受传统观念的干扰,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学业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青少年的情感、心灵和个性被忽视,很难体验到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深思,不能不引起我们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因此关注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我们的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增强其对生命的信心和责任感,已经成了我们目前学校教育最迫在眉睫的大

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朝阳区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把它纳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几年来,朝阳区教育始终坚持适度超前、可持续、内涵式发展战略,以实现教育公平为基点,以改善教育民生为重点,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学科生命教育的研究为载体,使教科研一体化,全区形成科研为引领,教研为基础,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研究,努力创办具有朝阳特色的、人民满意的均衡、优质教育。经过几年来的深入研究和总结提炼,全区逐渐形成以“学科生命教育”为切入点的教育教学特色,就是以学科生命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学生内在的精神生活质量,确保学生精神愉快,以积极的心态生活、学习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

全区以大学片联动教学研究为平台,立足生命的高度,从尊重生命存在、珍视生命价值、实现生命意义出发,审视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与发展,使学生成为热爱生活,具有主体精神、富有创新和个性的人,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1.“生命教育”是指对中小学生进行“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防艾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以及“国际理解教育”等的综合教育。

2.“学科生命教育”就是将生命教育融入各学科课程中,在学科教学中体现生命教育。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用知识点燃激情,

赋知识予生命,赋生命予知识”,通过双边活动,尊重人格、关注尊严,从而提升生命质量,享受生命快乐,实现生命意义,培养出具有人格魅力的社会人。

三、研究的依据和假设:

1.研究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我们的生命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我国现阶段新的发展。它赋予我们一种新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追求。共建美好和谐社会,必须营造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与和谐局面。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人的价值中存在不同层次的需要:(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感情与归属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构成了一个需要的系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我们开展学校生命教育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

2.研究的实践依据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药物滥用、暴力、自杀与艾滋病对还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和负面影响,生命教育被美国学者华特士(J. Donald Walters)于1968年首次提出,并迅速形成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新潮流。活跃的理论研究与丰富的教学实践,为学校生命教育的普及创造了条件。

3.研究的理论假设

社会的变革,文化的发展,使学生的发育环境发生变化,由此

也引发了学生对待学习、生活的态度,个体品行等发生了转变。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懂得珍爱生命、尊重自己与他人。凸现出生命教育的创生化特点,构建起健康、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人生观。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通过对学科生命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探索在中小学校进行学科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避免教师职业倦怠,促进教师积极构建生命温暖的课堂,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生命意义,全面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态度,提升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创建和谐校园,提高朝阳区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的内容:

1.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关爱生命、尊重人格、关注尊严;教师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尊重生命自由”、“尊重生命差异”的教育理念。

2.教师自身生命意识的觉醒,教师应该在重建和反思自己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的基础上,努力成为自觉创造教师生命的主体,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自我主体。只有教师自身生命意识的觉醒,才能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激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

3.教师通过“学科生命教育的研究”和有关知识培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养成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怀,避免教师的职业倦怠。

4.在教育中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尊重和完善学生

的人格,赋予教育以人性。

5.积极构建生命温暖的课堂,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

6.教师要用火热的激情调动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状态。

7.打造充满生命互动的课堂,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使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使教学目标得到创造性的实现。

8.在教育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搭建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在公众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聪明才智。

9.在课堂上对学生给予科学合理而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激励式的评价和明理式的评价。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资料,通过收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归纳提炼“学科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2.调查研究法:对实验班、对照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本人和家庭、亲属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3.实验法。随机抽样,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实施“学科生命教育”的教育要求、教育内容、教学模式(含方法)等,进行可控制性的实验。在对照班实施常规教育教学。定期将实验班学生的生理生命、精神生命和智慧生命的发展状况与对照班进行对比分析。

4.观察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选择部分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