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课文部分1--5课)

第二单元 (课文部分1--5课)
第二单元 (课文部分1--5课)

2013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修改者:陈小玲

单元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产生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

1 画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习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教具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学习时数:两课时

教学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远”与“近”,“有”与“无”,“来”与“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是讲的一幅山水画。

训练点:

1、将古诗补充完整。

远()山(),近()水()。

春()花(),人()不()。

2、、我会说下列反义词。

远()来()白()高()

笑()有()晚()大()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创设情境、补充诗句,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试着背诵

学习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

面的问题。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

颜色、看不清)

(2) 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 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 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

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

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

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

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5、落实扣点训练1、将古诗补充完整。

远()山(),近()水()。

春()花(),人()不()。

三、齐读诗句。

1、齐读诗句。(注意诗句的韵律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2、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

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五、作业:

1、读课文。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学习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当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二、自学生字。

1、学习新的偏旁。

2、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3、分析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1)“画”半包围结构。上面是“一”,下面中间是“田”,外面是“”。组词:画画,图画、画笔。

(2)色: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巴”。组词:彩色、红色、白色、

有色、无色等。

(3)听: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斤”。斤的笔顺是:

(4)无:无一天,“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天”第四笔是“”。

(5)春:上下结构,上部是“”,下面是“日”,组词:春天、春色、春光。

(6)人:“人”可以与“八”比较。“人”撇笔长即捺笔低于起笔。

4、巩固生字。

(1)抽读卡片。

(2) 口头组词。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近()京()声()

运()听()惊()色()

5、落实扣点训练2、我会说下列反义词。

远()来()白()高()

笑()有()晚()大()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2 四季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七、九"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学习重点: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学习难点: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具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学习时数:两课时

教学点:1、认识两种笔画“竖弯钩”“横折钩”和四个偏旁“月、雨、口、禾”。

2、在知道四季特征的基础上,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扣点训练:

1、加一加。

禾+火()月+土()口+十()

2、我会说。

春天(草芽尖尖)夏天()

秋天()冬天( )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四季的特征。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和4个偏旁。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从哪些地方看出是秋天呢?

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播课件)我们来看大屏幕,猜猜是什么季节?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看图片,以动画形式连续出现课文中的4幅图)

揭题:这四幅有趣的图和几句优美的文字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板书课题2.四季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老师动情配乐朗读。

2、根据注音,读读课文。

(1)碰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划下来;

(3)标一标课文有几句话,想一想每一句讲了什么。

3、小组交流,看看小伙伴间能不能解决你感到困难的问题。

4、反馈

(1)课文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提出难点,全班帮助解决(自主、合作、探究)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11个生字。

(1)指名说、带读

(2)自由读、开火车读生字。

(3)练一练,连一连:

Yuan shi dui jiu shou xia ye xue dong du qiu、

对说是叶圆夏秋雪肚就冬

这些字哪些方面(字形)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你能给这些字找找好朋友吗?(指名说)

2、利用课件玩游戏巩固生字。

3、学写"七、八、九、无"4个字

(1)读读"七、八、九、无"4个字,认识笔画“竖弯钩、横折弯钩”。

(2)这几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在四个生字(七、儿、九、无)中找出此笔画描红,接着点明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落实扣点训练1、加一加。

禾+火()月+土()口+十()

四、小结

本节课学生未解决的问题,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初步感知了四季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

师:这首小诗有四节,想先读哪一节?(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意见,选定一节先读。下面以第一节为例。)

(一)学习第一节。

1. 自读。

师:自己读书,对照图画,能发现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 反馈。

师:读了第一节,你知道了什么?你能读出草芽的高兴吗?(指名说,多种形式读。)

师:春天来了,还有什么也来参加春天的盛会?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会对谁说什么呢?(小组内说一说,再分组汇报。)

3、其他小节方法相同。

4、表演读,配动作,评价。(你觉得刚才的朗读好吗?为什么?)

5、落实扣点训练2、我会说。

春天(草芽尖尖)夏天()

秋天()冬天( )

6、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背一背、记一记。

三、拓展作业

1、说说画画:

你喜欢哪一个季节?为什么?

2、读读下面的儿歌,你能试着写几句吗?

春雷唤醒了桃花。

夏雨洗绿了树叶。

秋风染红了枫叶。

冬雪铺满了大地。

四、课后延伸

找找描写春、夏、秋、冬方面的小诗,读读并能介绍给小伙伴们。

板书:

四季

春夏秋冬

3.小小竹排画中游

学习目标:

1.认真看图,理解图意。通过看图学习短文,让学生知道祖国江南十分美丽、富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两个新偏旁,“艹”草字头,“氵”三点水旁。

3.学习6个词语,7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4.通过学习短文,理解句义、词义。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学习重点:读懂短文,理解句义、词义。学会新偏旁,识字,写字。

学习难点:通过学习短文,理解句义、词义.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教具准备:音节、生字、词语卡片,图片,田格小黑板,投影片。

学习时数:两课时

教学点:1学会两个新偏旁,“艹”草字头,“氵”三点水旁。

2、积累形容词“绿油油”。

扣点训练:

1、我会口头组词。

江()()苗()()

树()()绿()()

2、我会仿说。

绿油油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看图,理解图意,读懂句子,理解词义,正确朗读短文。

学习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读汉字卡片:工田鱼鸟水儿

2.读韵母卡片:

二、看图,初步了解图画内容,练读短文。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练读短文。

(1)借助拼音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字音。

(2)出示音节词语卡片练读:

(3)自己练读短文,逐步做到一目双行。

(4)指名分句读,齐读短文。注意“绿油油”的“油”读一声,不要读成二声。

三、看图读文,学句、学词。

1.指名读第1句,学词、学句。

(1)教师指图问:

①谁知道什么是小竹排,它有什么用处?

②小竹排上坐着谁,竹排上还有什么?

③什么叫顺水流?

④这祖孙二人坐在竹排上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

(2)读第1句,注意句号的停顿,要读出祖孙二人乘小竹排顺流而下、头上小鸟鸣叫、水中鱼儿成群这种美景。

2.指名读第2句。

(1)看图,读第3行,问:什么叫两岸?

a河的两岸有些什么?

b这些树木长得怎样?

c读短文第3行。

(2)看图,读短文第4行。

(3)看图,读短文第4行。

a指图上竹排的右岸,问:河岸上还有什么?什么是禾苗?

b看看图,读读短文第4行,说说禾苗长得怎么样?

(4)指导读第2句。

两岸/树木密,

禾苗/绿油油。

3、落实扣点训练2我会仿说。

绿油油

4、指名读短文第3句,读懂句子,理解词语。

(1)看图,在这里河中小鱼儿成群,河岸上树木茂密,禾苗绿油油,小燕子在空中鸣叫着,疾飞着,风景这般美,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江南”是指什么地方说的?

(3)看图,读短文最后一行,问:为什么说“画中游”?

(4)指导朗读第3句。

江南/鱼米乡,

小竹排/在画中游。

四、巩固复习。

1.读词语:树木禾苗小竹排江南两岸鱼米乡

2.朗读短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指导书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学习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开小火车认读12个生字。

2、游戏:落实扣点训练1、我会口头组词。

江()()苗()()

树()()绿()()

(口头扩词)

二、学习2个新笔画:横折、横折钩

三、学习生字。

1、出示“口”,学生认读并组词

2、仔细观察,掌握结构

师:观察“口”这个字,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怎样写才好看?课件出示写在田字格中的字,引导观察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师范写。

读一读:口字要写好,上大下要小。

3、师范写,生书空

4、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5、示学生作业,生评议

6、继续写,争取比前一个有进步

7、同样方法学写其它的汉字

四、背诵课文。

指名读,自由准备,同桌互背,指名背,集体齐背。

五、扩展延伸

1、出示“绿油油”齐读,请学生自由说说“绿油油的什么”。

2、照样子说说“abb的什么”,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六、作业

1、写生字。

2、查找自己旅游时拍摄的照片,下节课向同学介绍旅游风景点的美丽风光。

板书:小小竹排画中游

小竹排流

鸟儿唱

鱼儿游

树木密

禾苗绿

4、《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4个字和2个偏旁“广、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新农村的美,体会喜悦的心情。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读好课文,体会感情。

课前准备:相关的电脑课件和图片、生字卡片、舒缓的音乐。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点:1、积累形容词短语。

2、认识数量词:一座

3、认识反义词:前—后

扣点训练:

1、读读说说。

青青的()白白的()大大的()

宽宽的()高高的()小小的()

2、我会说

一座()一条()一件()

一朵()一个()一台()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新农村的美,体会喜悦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看课件导入,感受新农村的美景

1、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远处有小山、房子、农田、树,近处有果树、小学校、小河、小鸭)

2、这么多的房子,你觉得哪座房子最漂亮呀?为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纠正不准确的读音。

⑴课件朗读课文。

⑵学生自由度课文,不会读的字要做上记号,请拼音娃娃帮忙,多读几遍。

⑶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重点辅导学生普遍读不准确的字音(相应指导读准9个三拼音节和4个轻声音节)。

2、学习巩固生字

⑴学生自己看书把生字读出来,肯定学生能自觉预习。

⑵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请小老师带读,特别注意检查和教读好几个三拼音节。

⑶掉拼音,小组比赛读生字。

⑷四人小组说说识记的方法或值得大家注意的地方?汇报。

⑸老师和同学们猜生字谜语。

⑹小组游戏(合作识记生字):猜猜它是谁?

⑺、开火车给生字组多词。

三、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的语言美

1、朗读交流: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

2、学生说喜欢的理由,教师相应演示课件,让词组“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与事物相联系,帮助学生认识事物。

⑴在学生说完理由后,让他们在课文插图上找词对应连线。

⑵请发言的学生带读他喜欢的诗句。

⑶换词读诗句,通过比较,让学生初步体会叠词的用法:如果把“大大的窗、宽宽的门、青青的瓦、白白的墙”换成“大的窗、宽的门、青的瓦、白的墙”你读了有什么感觉呢?(学生把两种风格的诗句连起来读一、两次感受对比)3、请他们在插图上指出“房前、屋后”的位置。

4、说说房子周围的环境美吗?美在哪里?指导学生把“花果香、树成行”图

词对应连线。

5、师生一起想象朗读,注意读出对新房的赞美之情。

6、指导读好问句和答句。

⑴认识“?”,结合生活语言理解。

这个“?”啊,我们问话的时候常常要使用到,如“你吃饭了吗?”

来我们来互相问问。(感受问句的语气和表情)

⑵那现在就用这个语气和表情来读一下“哪座房子最漂亮?”这一句。(自由读,请个别读)

⑶学习用肯定、自豪的语气和表情来读答句。方法同⑴⑵

7、为什么我们的小学堂会最漂亮呢?(组织学生讨论)

8、有感情地读好诗歌:自由读、师生对读、配乐读……

四、请生玩课件游戏。

五、落实扣点训练1、读读说说。

青青的()白白的()大大的()

宽宽的()高高的()小小的()

六、作业

1、认读生字卡。

2、读课文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会写“了、子、门、月”4个字和2个偏旁“广、穴”。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集体朗读,教师点拨。重点点拨最后两句,读好问句和肯定的语气

2、老师和学生对读:

师:一座房,两座房,生:青青的瓦,白白的墙。

师:……

二、复习上一课的生字

1、开火车给"香、哪、门、们、窗、要、亮、房、们、座、漂、青"组词。

2、出示上一课的四会生字卡片,读一读。

3、说说上一课的同学们对该课四会生字的发现:

⑴都有一个口字;

⑵口字在三个字的写法都不一样:有的写得方正,有的写得高,有的写得扁。

二、观察生字,发现规律

1、认读生字“了、子、门、月”。

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书写课文里面的四会字,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把他们读出来。2、好,你们能把这些字按正确的笔画顺序写出来吗?(学生边读边书空)

3、在用笔写字之前我们先学会观察。看谁最快有重大的发现!

(“了”和“子”相差一横,“门”和“月”都有一个框;“门”比“月”写得胖一点,“门”里面是空的,“月”里面有个“二”字;“子”的横在横中线上……)

4、分析字形,记住新笔画“横钩、竖钩”。

三、书写生字

1、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课件出示笔顺,学生跟着书空。

2、小组合作书写,完成后拿上黑板展示。

3、学生和老师评议和评各组的等级,评比出最高等级组,给予表扬或奖励。

4、学生各自练习书写,同桌评比。

四、扩词,说话

1、组词大比拼:以组为单位,在本课生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字来组词,看哪一组组的词语最多为胜。

2、在本课生字的组词中,选择你想到的或者喜欢的词语来说一句完整的话。鼓励学生说出完整的话,说出优美的句子来。

3、请学生玩课件游戏。

4、词语积累。

(1)、练习说叠词,先说课文后面的再发散。

(2)、词语找朋友:宽宽的、胖胖的、大大的、红红的、亮亮的、闪闪的马路、星星、眼睛、苹果、小手、太阳、

5、落实扣点训练2、我会说

一座()一条()一件()

一朵()一个()一台()

五、作业

1、把没有进步的书写再修改一下。

2、做、读生字卡

板书设计:

哪座房子最漂亮

青青的瓦

白白的墙

花果香

宽大

宽(新农村画)大

的的

门窗

树成行

5 爷爷和小树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爱护小树,从小要为绿化祖国出力。

2.初步学习把词放在句子中,把句子放在课文中理解意思的方法。理解“衣裳”、“绿伞”在句子里的意思,理解“爷爷真好,小树真好。”在课文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读懂短文,学会新偏旁,识字,写字。

学习难点:初步学习把词放在句子中,把句子放在课文中理解意思的方法。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图片,田格小黑板,投影片。

学习时数:两课时

教学点:1、读准轻声:暖和、衣裳。

2、认识反义词:

冷—热

开—关

3、积累短语。

扣点训练:1、读读说说。

暖和的衣裳暖和的()

绿色的小伞绿色的()

漂亮的衣服漂亮的()

雪白的云朵雪白的( )

2、说反义词:冷—热

开—关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初读课文,认识全课生字,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词句。

学习过程:

一、出示课题,谈话激趣。

1.板书课题

2.指名读课题,想一想:课题中写了谁?(爷爷)写了什么?

3、教师设问,激发学生读书的愿望。课题写了“爷爷”,写了“小树”,中间用“和”连起来,其中一个是人,一个是树,人和树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认识全课生字,学会三个生字。

1、自主识字:

(1)、师课件显红课文中的生字,学生说说自己认识这些生字吗?在哪儿见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2)、教师随机点击生字,学生练读。

(3)、小组里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并选择好的方法,向全班介绍。师随机进行偏旁教学。

(4)、找朋友游戏:四人小组里学生分别准备好偏旁或部件的卡片,教师报一个字,就请学生找到小组里的朋友组成字,看看谁最快。

(5)、玩课件游戏:

2.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然段序号。先指名读,说全课有几个自然段。。

三、指导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注意全段有几句话?(两句)

2.理解句子

在黑板上出示第一句话:天冷了,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

(1)指名读。

(2)引导理解。

(3)指导读。读的时候要把为什么要给小树穿衣裳,穿什么样的衣裳读清楚。

3.指名正确流利地读第一自然段,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

4.指导背诵。先自己试背,然后指名背或齐背。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理解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五个生字。

学习过程:

一、过渡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过第一自然段,知道天冷了,爷爷给小树穿上稻草衣裳,保护了小树。几年以后,小树长得怎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注意全段有几句话(两句)

2.理解第一个句子。

(1)指名读。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小树给爷爷撑开绿伞)撑是什么意思?

(2)句子中的“绿伞”指的是什么?

(3)枝叶是“撑开”的吗?可课文为什么这么说,请联系句子想想,然后回答。

(4)指导读。读的时候把小树为什么要给爷爷撑开伞,撑开什么样的伞读清楚。

(5)理解第二个句子。

小树给爷爷撑开了绿伞,爷爷怎么样?指名读,强调不热了。

3.指名正确流利地读第二自然段,把句字意思表达出来。

4.指导背诵

三、理解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理解句子。

3.指导读。

四、读全文,从整体上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熟读并背诵。

1.指名读

2.引导加深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再看课题想一想:人和树有什么联系,读完课文你知道了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落实扣点训练1、读读说说。

暖和的衣裳暖和的()

绿色的小伞绿色的()

漂亮的衣服漂亮的()

雪白的云朵雪白的( )

2、说反义词:冷—热

开—关

五、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1.观察课件,师范写,学生打开书按笔顺描红,一边描一边记住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2.仔细观察重点笔画位置,请同学说一说。

3.在书上田字格中把每个生字写一遍。

4.让学生提出难写的字。(不、四)

(1)教师指导书写"不"字。

(2)学生说位置,,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独立书写,写后与范字进行比较。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展示学生书写的"不"字,进行评改。

(5)同桌同学互评并修改。

(6)展示书写优秀的字,共同欣赏。

同样方法学习其他生字。

六、总结

《爷爷和小树》这课书学完了,同学们学得很好,做到认真读书,一边读书,一边识字,理解词,能放在句子中想意思。理解句子,能放在课文中想意思,这样学语文才能学得又快又好,真正的读懂课文。

板书设计:

穿衣不冷

爷爷和小树

不热撑伞

教学反思(四):

学习《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时,我发觉只要联系生活实际,遵循孩子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并进行适当引导,学生理解、接受更快。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中“暖和的衣裳”时,我引导学生想想生活中人们给小树穿衣服的方式,从而明白为什么小树不冷了,体会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互相关怀。利用生动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童话世界:教学时,我没有直接进入课文的学习,而是与学生进行启发性的谈话:“冬天到了,北风呼呼的刮着,这时你感觉怎么样?想想屋外的小树怎么样?在这样的天气里,小树会说些什么?”有的说“我好冷呀,谁来帮帮我呀?”、一边哆嗦一边说:“天公爷爷你就行行好,不要这么冷了,我快受不了了。”……这样的氛围一下将课堂气氛活了起来。反复朗读,情感熏陶:学生理解课文后,指导他们反复朗读,便能读出爷爷和小树互相得到帮助后的快乐,从而想到人与人之间也要互相帮助,想到生活中同学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景。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分辨字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

2、比较形近字,字的偏旁归类。

人教版英语必修五第二单元课文翻译

PUZZLES IN GEOGRAPHY 地理之谜 人们也许觉得奇怪,为什么用来描述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这四个国家的词语不太一样。但如果你学过英国历史,就能弄清楚这个问题。 首先是英格兰。威尔士于13世纪同英格兰联合了起来。如今只要有人提起英格兰,你就会发现威尔士总是包括在内的。接着,英格兰、威尔士同苏格兰于17世纪联合了起来,名字就改成了“大不列颠”。令人庆幸的是,当苏格兰的詹姆斯国王成为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国王时,这三个国家和平地实现了联合。最后,英国政府打算于20世纪初把爱尔兰也同另外三个国家和平联合起来以形成联合王国。然而,爱尔兰的南部却不愿组建联合王国,它分离出去,并建立了自己的政府。因此只有北爱尔兰同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联合起来,而组成了联合王国,这一点从新的联合王国国旗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值得赞扬的是,这四个国家的确在一些方面共同合作,例如在货币和国际关系方面;但是有些制度仍然区别很大。例如,北爱尔兰、英格兰和苏格兰在教育体制和立法体制上都存在着差异。在参加像世界杯之类的比赛时,它们有着各自的足球队。在这四个国家中,英格兰是最大的。为了方便起见,它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地区。最靠近法国的那个地区叫做英格兰南部,中部地区叫做英格兰中部,最靠近苏格兰的那个地区叫做英格兰北部。你可以看到英国的大部分人口聚居在南部,而多数大工业城市都位于中部和北部。尽管,英国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像中国的城市那样大,但是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享有威名的足球队,有的城市甚至还有两个队。很遗憾,这些建于19世纪的工业城市对游客并没有吸引力。要找历史性建筑你得去更古老的、比较小些的由古罗马人建造的城镇。在那儿你才可能找到更多的有关英国历史和文化的东西。 最具历史意义的宝地是伦敦。那儿有博物馆,有艺术珍品、剧院、公园和各种建筑物。它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它有公元一世纪由罗马人建造的最古老的港口,有由盎格鲁——撒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主题归纳汇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主题归纳汇总 第一单元 1. 《四时田园杂兴》写了村农民男耕女织以及儿童学大人的样子劳动的情景,赞颂了乡村劳动人民的勤劳,以及儿童的天真可爱。《稚子弄冰》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天真稚气的小孩脱冰作戏的场景,展现了儿童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村晚》这是一首描写乡村晚景的诗,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祖父的园子》课文通过回忆描写了小时候和祖父在园子快乐、自由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祖父的思念。 3. 《月是故乡明》以其特有的清新、自然的笔调向我们展现了故乡那温馨的夜晚,那恬淡的明月,童话般美妙的童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使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深切的思乡之情。 4. 《梅花魂》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二单元 1. 《草船借箭》节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课文记叙了诸葛亮巧设妙计“草船借箭”的故事,赞扬了诸葛亮杰出的才能以及顾全大局的广阔胸怀。 2. 《景阳冈》节选自《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3. 《猴王出世》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4. 《红楼春趣》节选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课文主要写了宝玉与黛玉、探春、宝钗等姑娘们一起放风筝的事情,表现出贾府当时繁荣昌盛,宝玉的无忧无虑。 第四单元 1. 《从军行》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昌龄,这首首诗表现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写送别时环境的诗句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直接描写送别场面的诗句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朝诗人陆游写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 《军神》一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3.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记叙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感情,超人的胸怀。 4. 《清贫》本文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同志于1935 年在狱中写下的。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俘后国民党士兵搜身时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高尚的革命情操。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复习资料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复习 资料 六年级的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主要学习什么内容?同学们又可以复习课文的哪些重点知识点?教师应该准备哪些资料?一起来看看X整理的,希望对您有帮助。 第一部分 本文记叙了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他身上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还没有出世”,表明有些外国人不相信中国有能力修筑这条铁路。后来的事实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轻蔑”一词形象地描画出这家报纸看不起中国人的帝国主义嘴脸。 2、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詹天佑的这些想法表明他是一个有高度爱国热情的工程师。他深知,他所承担的工程,是中国人靠自己的技术力量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这是一条争气路。如果修得不好,不但外国人会讥笑我们,我们的工程师也会丧失信心;修好了,

既可以回击帝国主义的蔑视讥笑,也能提高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所以一定要把它修好。 3、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这句话表明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京张铁路,在世界上是了不起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无尽的,用事实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从而也说明詹天佑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爱国工程师。 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这句话说明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对工作人员要求非常严格 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1、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频来入梦”,频,屡次,连续几次。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尤其作者是第一次离开,离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6课文原文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原文 1.海上日出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天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的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的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云霞,完全跳出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候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太阳升起来。人看不见它。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紫色或者红色。这时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2.暴风雨 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寐。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悸恐。 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低声的呜鸣,犹如在黑夜中抽咽。 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不一会,铿锵的乐曲转为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着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的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 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被暴风雨压弯了腰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梦中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闪烁着光华。 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的村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江山似锦,风景如画,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绮丽华美的春色呵,你是多么美好!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必背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必背、选背闯关表1.背诵闯关表

2.必背课文内容 第一单元 1白鹭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的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第四单元 12 古诗三首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鲁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2《四季》课文同步阅读四季歌素材.doc

精品文档 1 四季歌 春天到,春天到, 花儿朵朵齐开放, 燕子飞,大雁归, 小草急忙把跳舞。 夏天到,夏天到, 水塘清清青蛙叫, 知了唱,荷花放, 绿树棵棵把伞撑。 秋天到,秋天到, 农民伯伯天天笑, 雁南归,把谷堆, 果子熟了个个鲜。 冬天到,冬天到, 火坑里面热气冒, 去滑冰,坐雪橇, 来年一定收成好。 1、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The weather was splendid on that day, which I thought was rare. I still remember some people told me that in Britain there was weather and no climate. During the same day, it might snow in the morning, rain at noon, shine in the afternoon and be windy before the night falls. So I think I was lucky 。20.8.168.16.202016:4316:43:57Aug-2016:43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二〇二〇年八月十六日2020年8月16日星期日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16:438.16.202016:438.16.202016:4316:43:578.16.202016:438.16.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8.16.20208.16.202016:4316:4316:43:5716:43:57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Sunday, August 16, 2020August 20Sunday, August 16, 20208/16/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4时43分4时43分16-Aug-208.16.2020 7、志气这东西是能传染的,你能感染着笼罩在你的环境中的精神。那些在你周围不断向上奋发的人的胜利,会鼓励激发你作更艰苦 的奋斗,以求达到如象他们所做的样子。20.8.1620.8.1620.8.16。2020年8月16日星期日二〇二〇年八月十六日 8、时间是一位可爱的恋人,对你是多么的爱慕倾心,每分每秒都在叮嘱:劳动,创造!别虚度了一生! 16:4316:43:578.16.2020Sunday, August 16, 2020

英语第二单元课文翻译

爱是一门艺术吗? 艾里奇·弗罗姆爱是不是一门艺术?如果是,就需要知识和努力。或者,爱是否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情感? 那么一个人能否经历全看他的造化,只有幸运儿才能坠入爱河。如今大多数的人都相信运气,这本小书却是以爱是一门艺术为前提的。 并不是说人们认为爱无关紧要。人们对于爱总是如饥似渴,看浩如烟海的爱情悲喜剧,听数百首拙劣的爱情歌曲。但很少有人认为关于爱还有需要学习的地方。 对爱的这种独特想法是基于几个错误观念,人们如果接受其中之一或者几个观念便会持有这种观点。多数人认为所谓爱就是“被人爱”,而不是“爱别人”或爱一个人的能力。所以,他们认为问题就在于如何被爱,如何变得可爱。他们通过几种途径来达到这一目的。其中尤为男士所喜用的是成为成功人士,在自己的社会地位许可的范围内获得最大程度的权利和财产。其二,尤为女士所喜用的是尽力塑造体形,注重衣着,从而使自己更加富于魅力。另外一些方式,则为男女所共同采用,如使自己举止得体,谈吐幽默,以及乐于助人、谦虚、内敛等,以便使自己更加具有吸引力。很多让自己变得可爱的方式和使自己事业有成的途径相同,如“赢得朋友,影响其他人”等。事实上,我们所处的文化中,大部分人认为要使自己变得可爱,必须既受大众欢迎,又要兼具性的魅力。 导致“爱不需要学习”这种看法的第二个错误观念是:人们想当然地认为爱的问题在于“对象”,而不在于“能力”。他们认为去爱是件很简单的事,而找到自己要爱的对象或者说爱自己的对象却很困难。造成这种态度的几个原因植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其中一个原因是:在二十世纪,对“爱的对象”的选择出现巨大变化。在维多利亚时代,同许多传统文化一样,一般说来,爱情并非那种最终导致婚姻的自然产生的个人情感体验。恰恰相反,婚姻是按传统习俗约定好的,或为父母之命,或为媒妁之言,也可能无需这些媒介;婚姻是按社会习俗的考虑决定的,婚姻既成,爱情便自然应该随之培育了。在过去的几十年的西方世界,浪漫爱情几乎成了永恒不变的主题。在美国,虽然对社会传统的考虑并未完全消除,很大程度上人们却在寻找“浪漫爱情”,那是一种个人的爱情体验,其最终会导致婚姻。这种自由恋爱的新概念一定大大增加了“对象”相对于“功能”的重要性。 同此因素密切相关的是当代文化的另一重要特征。我们整个文化都是以购买的欲望和互惠交换的理念为基础的。现代人的幸福在于看着商店橱窗时的兴奋,在于购买买得起的商品,或者用现金或分期付款。于是,他(或者她)也以同样的方式去看别人。对一个男人来说,有魅力的女孩子是他们要追求的对象,而魅力男性之于女人亦如此。“有魅力”通常之意为觅偶市场上那些受到人们欢迎并努力求取的性格特质。什么样的人有魅力,无论外表还是思想均由时代潮流决定。二十年代,强壮又性感,喝酒抽烟的女孩子被认为具有魅力;如今,家庭型的羞涩的姑娘更合时代潮流。十九世纪末本世纪初,雄心勃勃,敢作敢为的男人才能称得上有诱惑性的“包装”,而如今男人则必须宽容,善于交际。无论怎样,只有当对方的这些商品化的特征与自身所具备特征对称的情况下,人才会培养起爱的感觉。我一心要找一件划算的货物,其不但要有可观的社会价值,同时考虑到我本人的资质与能力,也就是说对方也会需要我。这样当两个人考虑到自身交换价值的局限之后,认为自己在这一市场找到了力所能及的最好商品的时候,就开始恋爱了。通常,和购买房地产一样,将会发展起来的潜能在这种讨价还价中起着显著的作用。在一个以市场为导向,财富为重要价值的文化中,人类的爱情关系也遵从与商品与劳动力市场中的同样交换模式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个造成爱无需学习的错误想法是错误地将“一见钟情”这种初始体验与永久性的热恋(或者可以说“在恋爱中”)混为一谈。生活中的我们,两人萍水相逢,突然彼此之间心灵的围墙坍塌,渐感亲爱,融为一体。这个融和的瞬间是一生中最让人激动幸福的时刻。对于那

第二单元-(课文部分1--5课)

2013学年第一学期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修改者:陈小玲 单元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产生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 1 画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习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教具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学习时数:两课时 教学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远”与“近”,“有”与“无”,“来”与“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是讲的一幅山水画。 训练点: 1、将古诗补充完整。 远()山(),近()水()。 春()花(),人()不()。 2、、我会说下列反义词。 远()来()白()高() 笑()有()晚()大()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创设情境、补充诗句,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试着背诵 学习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 面的问题。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 颜色、看不清) (2) 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 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 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 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 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 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课文目录部编版

2019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目录(2019年5月版)

画,小学高年级可以让孩子阅读一些专门给少年儿童看的名著简写版。进入初中,就应该接触原著。我们建议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毕业阅读的课外书最低应该在500本之上,最好在1000本以上。其中包括100本以上各行各业的人物传记,来奠定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基础。同时要注意不但要阅读,而且要写读书笔记或者书评。 2. 背诵经典。 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中学毕业孩子如果能背诵150首古今诗词,25首白话诗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么,他的语文功底应该是不错的。如果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16岁之前,让孩子记诵大量的语言精华,那么,这个孩子从小就奠定了坚实的语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向阅读的海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基础,将来孩子就很难成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创造性的现代人。 3.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日记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和积累作文素材。写日记的好处大大超过了教育者的想象。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要循序渐进,开始可以写短些,每天一、两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长。内容也不拘格,什么都可以写,想象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闻必记,有为必记,有见必记,有感必记。但一定不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哪怕一两句也要写上,写得荒诞一点,不合常规也行,但必须要写下去,目的是为了习惯的养成,终止了,就前功尽弃了。 4.超越课堂,走进社会生活。 要孩子懂得: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语文学习还要在广阔的天地中,引导孩子睁开惊奇的眼睛面对世界,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去逛书店、旅游、看展览、做采访、搞调查、看焦点访谈;讨论下岗分流、西部开发、腐败现象、庸俗文化……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懂得我们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里,生活在多变的信息社会中,感受人世间的爱与恨,美与丑。 5. 写好作文。 作文是需要灵性的,是需要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世界各国的学校都非常重视,例如美国从小学开始,写作就是孩子们的必修课,到博士毕业都是如此。 那么怎么样才能写好作文呢?我们提供建议如下: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课文教学设计(小组合作)鲁教版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3《小小竹排画中游》课文教 学设计(小组合作)鲁教版 教学目标: 1、认识“排”等10个生字,写“王”等5个字。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初步感受 ㈠导入:我们祖国有着秀美的风光,北国的冰雪,高耸的白杨,南国的椰林,婀娜的杨柳。刚毅秀美,各有特色。今天我们就要来欣赏一下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课件出示图片)小朋友们看,江南的风光多美啊,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条河,河里有小鱼跳出了水面。天空中有两只燕子飞来了。河的两边还有很多的树、禾苗、草地,都是绿色的。远处还有几幢房子,很漂亮…… ㈡师:江南的风光那么美,树木都是绿油油的,那里的人也很美。你们看,谁来了?(课件演示:小朋友撑着竹排慢慢过来。)他是怎样来的呢? ㈢板书:竹排 1.解竹排的形状与用途。 师:看图说说竹排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用处? (通过交流知道竹排是江南水乡重要的交通工具,也可在此联系竹排的形状来记排这个字。) 2.师:在那么美的风景里,撑着小竹排,欣赏着两岸秀丽的风光,真令人陶醉。让我们也去感受一下吧! 二、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㈠初读课文 师:书上又是怎样来描写江南美丽的景色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小朋友们自己来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注意要读准字、词、句。 ㈡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师:请小朋友看看上面的这些生字朋友,你都认识它们吗?赶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㈢小组合作,认记生字。 师:现在请四人小组合作,你们想想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字,看哪组记得最多。 ㈣游戏:“捉气球”。 (课件演示:每个气球上标有生字,读对了就用鼠标点击生字,把气球定住。)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㈠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㈡指名朗读课文:谁愿意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㈢小组合作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㈣小组交流汇报 ㈤全班齐读课文 四、书写指导,掌握结构 ㈠谈话导入:小朋友,我们已经会写了好多字,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写几个新的字,你们有信心吗? ㈡出示“口”,学生认读并组词 ⒈仔细观察,掌握结构 师:观察“口”这个字,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怎样写才好看? ⒉师范写,生书空 ⒊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⒋展示学生作业,生评议 ⒌继续写,争取比前一个有进步 ㈢同样方法学写其它的汉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㈠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认读(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 ㈡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二、合作交流,解疑质疑 ㈠读读想想,鼓励学生质疑。 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英语必修五第二单元课文翻译

英语必修五第二单元课文翻译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 Reading PUZZLES IN GEOGRAPHY People may wonder why different words are used to describe these four countries: England, Wales, Scotland and Northern Ireland. You can clarify this question if you study British history. 人们可能会奇怪为什么用不同的词语来描述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这四个国家。如果你研究英国的历史,你就能够弄明白这个问题。 First there was England. Wales was linked to it in the thirteenth century. Now when people refer to England you find Wales included as well. Next England and Wales were joined to Scotland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the name was changed to "Great Britain". Happily this was accomplished without conflict when King James of Scotland became King of England and Wales as well. Finally the English government tried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to form the United Kingdom by getting Ireland connected in the same peaceful way. However, the southern part of Ireland was unwilling and broke away to form its own government. So only Northern Ireland joined with England, Wales and Scotland to become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is was shown to the world in a new flag called the Union Jack.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书课文主要背诵内容整理-全部

课文重点内容和背诵 3走遍天下书为侣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断,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15 落花生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21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2 狼牙山五壮士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dǎng)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26 开国大典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一年级上课文部分第二单元内容梳理

一年级上课文部分第二单元内容梳理 单元目标:1、会认56个生字,会写19个生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在任何语境下都能认识。要求会写的字字形、笔顺正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之情。 4、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古诗,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这一单元一共有五课,现在就对这五课分别进行梳理和解说:《画》: 1、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本课中有“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三对意思相反的词应该让孩子理解和掌握。 这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2、由于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因此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有顺序地展开观察,初步建立画与诗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课堂常规和学习

习惯的培养,例如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的仪态、声音,教师随机进行指导。 《四季》: 1、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2、课文要熟读成诵。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个人读、同桌对读、小组轮流读、分角色读、做动作读……通过朗读表现学生自己的感受。如,“草芽尖尖”可读得轻细,表现出草芽的柔嫩;谷穗“鞠着躬说”,可读出谦虚的感觉;“雪人大肚子一挺”,可以做挺肚子的动作,以表现雪人顽皮的样子。对学生的创造,教师应充分给予鼓励。 《小小竹排画中游》: 1、本文讲了一个小男孩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被这风光深深吸引而感觉自己就像在画中游。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学生身临其境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本 第一单元 1.《窃读记》电子课本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走遍天下书为侣 4.《我的“长生果”》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二单元 5.《古诗词三首》之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电子课本 6.《梅花魂》电子课本 7*《桂花雨》电子课本 8*《小桥流水人家》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单元 9.《鲸》电子课本 10*《松鼠》电子课本 11.《新型玻璃》电子课本 12*《假如没有灰尘》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第四单元 13.《钓鱼的启示》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5.《落花生》电子课本 16.《珍珠鸟》电子课本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第五单元 《遨游汉字王国》 《有趣的汉字》电子课本 《我爱你,汉字》电子课本 第六单元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18.《慈母情深》电子课本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0.《学会看病》电子课本 口语交际·习作六 回顾·拓展六 第七单元 21.《圆明园的毁灭》 22.《狼牙山五壮士》

23*《难忘的一课》电子课本24.《最后一分钟》电子课本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第八单元 25.《七律·长征》 26.《开国大典》电子课本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28.《毛主席在花山》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选读课文 1.《黄果树听瀑》 2.《斗笠》电子课本 3.《太空“清洁工”》 4.《鞋匠的儿子》电子课本 5.《剥豆》电子课本 7.《木笛》教学设计 6.《你一定会听见的》 8.《百泉村(四章)》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高一英语必修1___________第二单元的课文翻译

高一英语必修1___________第二单元的课文翻译 理解高考完形填空难度变化总结(2) 二、灵活的词汇意义以及上下文乃至全篇文章内容的理解等更加强化。下面仅以一些常用词在具体的上下文语境中的词义变化为例: 1、opposite the window 2、sit still(still a.静止的,静寂的adv. 静止地)the still smoking pistol 3、over one\’s shoulder 4、send children to bed(打发)孩子们上床睡觉 5、have(play, act) a part 参与……;起……作用6、miss one\’s part miss a step (miss v.错过;失去) 7、The medicine didn\’t work (work v.(使)工作;(使)运转;起作用)8、make(the)tea 沏茶,泡茶 9、go to one\’s place(固定或指定的)位置,座位,席位10、None of your excuse! =Don\’t give me your excuse! 11、speak for oneself=in one\’s personal opinion 12、pick up sb 接某人;give sb. a lift 用车接某人13、look out for 注意 14、be meant for=be intended for 打算使……成为15、papers 报纸;试卷;论文;文件;契约;借据等16、stand n.货摊vt.容忍,忍受(bear=put up with) 17、button(扣住)one\’s coat=do up(束起,收拾齐整,包好)the buttons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征。 敲成玉馨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坡,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祖父的园子》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蚌是绿的。蜜蜂则喻喻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

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非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课文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窃读记 作者:林海音 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放学后急忽忽地从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嗯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第二单元课文导读

5.詹天佑 【学习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读读写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摘录喜欢的词句。 3.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4.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准备】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纪念活动资料、相关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建构阅读话题 1.板书课题“詹天佑”,请学生谈谈课外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2.詹天佑是谁?──京张铁路(板书)的设计施工者。京张铁路修筑于哪一年?(1905年),距现在有多少年了?(一百多年) 3.对于京张铁路来说, 2005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京张铁路动工整整一百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伟大时刻, 北京市和河北省政府举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动。请看大屏幕: 二、初读:回顾难忘岁月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带领工程人员做了哪些事情? 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 3.梳理文章脉络:读了课文,请告诉老师,从1905到1909年这四年中,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做了哪几件事情? 4.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并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边板书边指导“勘测”的写法,提示“隧”字的读音。 三、品读:再现动人细节 (一)刚才,我们匆匆地回顾了一百年前的那段难忘的岁月,对詹天佑修筑铁路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在修筑铁路的四年也就是1400多个日子里,有许许多多让人难以忘怀的动人细节。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施工现场。(学生细读4-6自然段,圈圈画画, 思考, 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有哪些细节, 让今天的我们深有触动?) (二)组织交流,抓住关键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推敲,让学生展开想象反复朗读,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的爱国精神、杰出智慧、顽强毅力、以身作则、与工人同甘共苦等优秀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