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矛盾极端尖锐,巴尔干半岛矛盾尤为激烈。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大公前往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志士普林齐普刺杀。奥匈帝国利用该事件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但为塞尔维亚拒绝。7月28日,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由此,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参加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战时共产主义: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其目的是动员一切力量和资源来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主要措施有:工业企业普遍国有化;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实行配给制,强制劳动。这些政策不是事先制定好的政策,而是随着国内政治、军事和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而逐步采取的。作为国内战争时期的应急措施,它完成了历史使命,但作为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的特定方式 ,对国民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苏联在一九二一年由国内战争转变到和平经济建设时所实行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缴税后的剩余粮食,可以自由出卖;发展商业,在一定限度内允许自由贸易和私商存在;在国营企业中实行经济核算制,并以租让、租赁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把某些国营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或私人经营。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探索。列宁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即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
《凡尔赛条约》
一战后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强迫德国签订的停战与战败处置条约。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协约国与德国订立《凡尔赛条约》。其内容包括: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欧本与阿尔梅归比利时,石勒苏益格归丹麦,西普鲁士与上西里西亚归波兰;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以及比利时接管;德国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德国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军官不过4000人,不得拥有坦克与飞机等重武器,海军不得拥有潜艇等。《凡尔赛条约》是协约国帝国主义赤裸裸地对德国的政治与军事剥夺,它是帝国主义利益争夺的产物,是非正义的。
甘地
印度国大党领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实际倡导者。出生于印度土邦贵族家庭,早年留学英国,学成回国后担任律师。1893年在南非曾领导当地反种族歧视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回国,投身于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发起并倡导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张社会改良,主张
自我道德的完善,利用道德的完善建立理想社会,主张实现不同教派与民族的和解,主张恢复古代印度文明,借以抵抗资本主义文明的侵蚀。由于甘地对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巨大贡献,被尊为“圣雄”。
道威斯计划
一战后协约国提出的解决德国赔款问题的方案。鲁尔危机后,美国插手德国赔款问题,按照美国的建议,赔款委员会成立专家组研究赔款问题,美国银行家道威斯领导的专家组提出德国赔款问题报告,即道威斯计划。其内容包括:成立新发行银行,统一和稳定德国的货币,建立正常金融秩序;平衡德国的预算收支,实现税务与债款的平衡。确定德国赔款的期限与方式,如第一年支付10亿马克,累计增加到第五年25亿马克。稳固其赔款来源,整顿德国的铁路并加强对工业界的筹款。道威斯计划对于恢复德国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后为杨格计划所取代。
《慕尼黑协定》:二战前夕英法德意四国为解决希特勒制造的、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而订立的条约。1938年9月29日,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慕尼黑召开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订立了将其苏台德区划割给德国的协定。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于10月1日—10日将苏台德区及捷南部与奥地利接壤的领土割让给德国,上述地区的军事设施、厂矿企业以及运输工具无偿交给德国,德国军队将对上述地区实施分区占领。《慕尼黑协定》是英法执行绥靖政策的顶峰,它极大地增强了德国法西斯的力量与侵略野心,加速了战争的到来。
《联合国家宣言》: 二战时期反法西斯国家签署的重要文件。1942年1月1日,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宣言》,宣言签字国保证要用其全部资源与法西斯国家作战到底,相互合作,绝不单方与敌人缔结停战协定与和约。《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后建立。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二战时期重要战役。德军在莫斯科会战中失败后,把兵力集中于南方。1942年7月17日,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原名为察里律,现名为伏尔加格勒),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开始。至11月上旬,德军已占领该市大部分地区。1942年11月19日,苏军发动反攻,包围了德军25万人。1943年2月2日,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次战役给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各国人民极大鼓舞,各国更加积极开展反法西斯斗争,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出现新的局面
《开罗宣言》: 1943年11月22日开罗会议召开,主要讨论了缅旬战役问题和战后处理日本问题,发表了开罗宣言。开罗会议决定坚持作战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在处理战后日本问题
上,作出了公正合理的决议。1943年12月1日正式发表的“开罗宣言”郑重宣布将把“日本所窃取的一切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和澎湖群岛”归还中国。开罗宣言还决定战后让朝鲜独立。开罗宣言的发表,鼓舞了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它是盟军战胜日本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
12.俄国二月革命
俄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917年2月(俄历),故名。(俄历)2月18彼得格勒普悌洛夫工厂工人开始罢工,迅速发展为全俄总政治罢工。26日,工人响应布尔什维克党的号召,转为起义。首都驻军也相继加入,推翻沙皇政权。革命胜利后,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二月革命结束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为准备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
13.列宁的《四月提纲》
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塔夫利达宫布尔什维克会议上所作《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因发表在四月,故名。该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策略和计划。指出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在经济方面: 没收地主土地,全部土地国有化; 将所有银行合并为一个国家银行,由苏维埃加以监督。在政治方面:由议会制共和国进到苏维埃共和国,苏维埃共和国是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最恰当的社会政治组织形式。提议布尔什维克党放弃“社会民主党” 名称,改称共产党,建立第三国际。该提纲对俄国从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具有重要意义。
.《五国海军条约》
《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1922年2月6日在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条约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主力舰吨位比例是5:5:3:1.75:1.75.条约的签订标志英国海上霸权的结束;美国海军实力已与英国均势,即英美取得了相等的制海权;而日本则被迫屈居于二流地位
25.阿拉曼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北非战场的决定性战役。1942年1月, 隆美尔指挥的德意联军在北非东部发动攻势, 大败英军, 逼近位于埃及亚力山大港60多公里的重要防线阿拉曼, 威胁英国的生命线苏伊士运河。丘吉尔政府增派兵力, 任命蒙哥马利中将为主力第8集团军司令。英军在蒙哥马利指挥下, 经过充分准备于10月23日发起反攻。在战役第1阶段, 英军以北翼为主攻方向, 打通了布雷区, 击毁敌人大量坦克,楔入敌人阵地, 同时在南翼牵制敌人。德国主力北移后, 11月2日, 南翼英军发起猛攻, 突破敌人防线, 迫使德军于4日全部撤退。经过 12天激战, 盟军损失 1万多人, 收复了马特鲁港, 毙伤和俘虏敌人近6万
。隆美尔率军撤退至突尼斯。英军乘胜西进, 连克托卜鲁克、阿盖拉和的黎波里, 1943年 2月, 攻抵突尼斯东部边界。此役使法西斯国家的军队完全失去在北非战场的攻势, 与1942年11月美英盟军在西北非的登陆作战相配合, 形成东西夹击, 为取得北非战场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大西洋宪章》
即《罗斯福邱吉尔共同宣言》,1941年8月14日发表。宣布了美英两国国家政策中的八条共同原则,主要内容有:不求领土或其他方面之扩张,不愿目睹与有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愿望不相符合之领土变更,尊重一切人民选择其生活所在之政府的形式之权利,努力促使所有的国家依平等条件取得经济繁荣所必需之世界贸易及原料,希望促成所有国家间在经济方面之最充分的合作,希望在最后摧毁纳粹暴政后建立世界的持久和平,使全人类在公海及大洋上来往而不受阻挠,协助全世界所有国家减轻沉重的军备负担并最终放弃使用武力。
48.珍珠港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主要海空军基地珍珠港的事件。1941年初,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开始拟定此项远洋奇袭计划。11月底付诸实施。日本以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历时12天,行程4000海里,于夏威夷时间12月7日 (星期天)晨7时50分由舰载飞机对珍珠港发起了空袭,炸沉和重创美舰19艘,炸毁飞机231架,美军死伤3784人,留在港内的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次日,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5月10日,德军向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发起进攻,20日进抵英吉利海峡,切断法国北部和比利时境内英、法、比、荷盟军与索姆河以南法军主力的联系。英法联军虽多次实施反突击,均因兵力不足、行动时间不一、缺乏空中支援和统一指挥而未能奏效,约40万英法联军处于三面被围的境地,被迫陆续退缩到敦刻尔克地区。24日,希特勒出于保存装甲部队实力等原因,命令从侧后包围盟军的德国A集团军群停止前进,把围歼任务交给空军和从正面进攻的德国B集团军群,从而贻误战机。26日,英国政府下令执行代号为“发电机”的撤退计划,任命多佛尔港司令拉姆齐海军上将为撤退行动总指挥。英国、法国、比利时和荷兰共派出各种舰船861艘,其中包括渔船、客轮、游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只。撤退开始后,德军加强地面进攻后,德军加强地面进攻,并从空中和海上攻击英法运输船队。英法联军顽强抗击,在英国空军掩护下经9个昼夜奋战,将33.8万余人(法军12.3万人)撤至英国。6月4日,德军占领敦刻尔克,4万余名法军被俘。敦刻尔克大撤退为尔后反攻奠定了基础
雅尔塔会议的内容
及意义;1945年初,德国法西斯临近灭亡,反法西斯战争接近最后胜利,美、英、苏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暴露。为加强相互信赖,协调战略计划,尽快结束战争,安排战后国际事务,维护战后和平,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于1945年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①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决定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德国必须交付战争赔偿以及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一般原则。②波兰问题,三国决定波兰东部边界大体上以寇松线为准,在若干区域作出对波兰有利的5—8公里的逸出,同意波兰在北部和西部应获得新的领土,其最后定界留待和会解决;关于波兰政府的组成经过激烈争论,同意以卢布林的波兰临时政府为基础进行改组,容纳国内外其他民主人士。③远东问题,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维持外蒙古的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④联合国问题,同意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决定美、英、法、苏、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规定实质性问题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此次会议巩固和维护了三国战时联盟,对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会议的某些协议未经有关国家同意,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的倾向,严重损害中国等国的主权和利益。三大国在会议上作出的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称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影响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