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概况

来源:中国政府网时间:2011-12-20

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供给不仅解决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还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持。粮、棉、油、糖的发展变化最能体现建国以来我国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巨大进步。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只有11318万吨,人均209公斤;1978年粮食总产量缓慢增长到30477万吨,人均产量增加到319公斤。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农业的强力支持和农业科技的进步使粮食产量进入快速增长期,1984年超过4亿吨,1996年超过5亿吨,2008年达到52871万吨,与1949年相比,粮食产量增长3.7倍,人均产量增长91%;棉花产量1949年只有44.4万吨,1978年升至217万吨,2008年达749万吨,与1949年相比,增长15.9倍,人均产量增长5.9倍;油料产量1949年只有256万吨,1978年发展到522万吨,2008年达2953万吨,比1949年增长10.5倍,人均产量增长3.7倍;糖料产量1949年只有283万吨,1978年为2382万吨,2008年迅猛发展到13420万吨,与1949年相比,增长46.4倍,人均产量增长18.4倍。肉类、水果和水产品的迅速增长则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从量的满足到质的追求的变化过程。猪牛羊肉类产量1952年只有339万吨,人均5.9公斤,1978年产量865万吨,人均9.0公斤,2008年产量5337万吨,人均增加到40.3公斤;水果产量1949年120万吨,人均2.2公斤,1978年产量657万吨,人均6.9公斤,2008年产量19220万吨,人均145.1公斤;水产品产量1949年44.8万吨,人均0.8公斤,1978年产量465万吨,人均4.9公斤,2008年产量4896万吨,人均37.0公斤。

建国60多年来,中国的农业在不断探索和制度创新中快速发展,并带动中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从人民公社到家庭承包经营,再到推进现代农业,每一步探索和改革,都走过不平凡的道路,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揭开了中国农业和农村改革的序幕,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同时制度创新带动技术创新,促进了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农产品市场供应日益丰富,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生产结构逐步优化,实现了由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国民经济从农业支持工业过渡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全新阶段,工农关系实现历史性的转变,标志着中国传统农业经济时代的结束,崭新的现代农业时代的到来。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供应丰富多样

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农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突出特征是国家粮食安全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副食品生产和供应丰富多样,农业经济呈现出勃勃生机。2008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580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17.5倍,比1978年增长4.9倍,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5%和6.4%,大大超过了同期世界农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一)种植业全面发展,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2008年,全国种植业产值达28044亿元,比1949年增长10.9倍,年均增长4.3%。在种植业中,粮食生产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到农业科技的推广都投入了大量资金,从而保证粮食生产的稳步增长,使我国的粮食安全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国家积极引导农民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使我国种植业生产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200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2871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比1949年增长3.7倍,比1978年增长70%,创造了用占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的奇迹,我国粮食的综

合生产能力已经达到5亿吨以上,国家粮食安全水平大大提高。经济作物和其他多种经营快速发展,2008年,全国棉花产量达到749万吨,比1949年增长16倍;油料产量达到2953万吨,比1949年增长10.5倍;水果产量达到11339万吨,比1949年增长93.5倍。

(二)林业稳步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2008年,全国林业产值达2153亿元,比1949年增长73.3倍,年均增长7.6%,比1978年增长3.6倍,年均增长5.2%。60年来,我国在造林绿化方面,坚持以消灭宜林荒山荒地和实现全面绿化为中心,大力调整林种、树种结构,严把造林质量关,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全国造林面积5355千公顷,比1950年增长近30倍。特别是从1978年开始,为加快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步伐,国家相继实施了“三北”、“长防”、“沿海”、“防沙治沙”等十大林业重点工程,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2008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8.2%,比解放初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造林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人工造林核实保存率保持在90%以上。2008年,全国人工林面积达到3685千公顷,已占到世界人工林面积的近1/3,竹木采伐实现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

(三)畜禽产品产量成倍增加,城乡居民“菜篮子”日益丰富

2008年,我国畜牧业产值达20584亿元,比1949年增长40.2倍,年均增长6.5%。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放开了畜产品价格,畜牧业成为最早进入市场调节的产业,畜牧业由此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从1978年到2008年,畜牧业产值增长了10.6倍,年均增长8.5%。2008年,全国肉类总产量7279万吨,人均占有量达到55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其中,猪牛羊肉产量达到5614万吨,比1952年增长16.6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牛、羊、禽肉和牛奶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牛、羊、禽、牛奶等有了很大发展,畜禽产品不断丰富。2008年,全国牛肉产量为613万吨,比1980年增长22倍;羊肉产量为380万吨,比1980年增长7倍;禽肉产量为1534万吨,比1985年增长9倍;牛奶产量为3554万吨,比1985年增长约14倍。畜禽产品产量的不断增加,丰富了城乡居民菜篮子,大大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善了生活质量。

(四)渔业生产能力提高,居民膳食结构得到改善

2008年,全国渔业产值达5203亿元,比1949年增长468倍,年均增长11%。60年来,我国渔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08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896万吨,比1949年增长108倍,比1978年增长8倍,水产品总产量自1989年起连续十九年位居世界首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城乡居民“吃鱼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实现了从“连年有鱼”到天天有鱼的历史性转变。如今市场的水产品不仅数量充足,而且品种繁多,质量提高,价格稳定,成为我国城乡居民“菜篮子”不可缺少的重要品种。

二、农、林、牧、渔业结构不断优化

经过60年的发展和逐步调整,我国农林牧渔业结构已经实现由单一的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的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变,种植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比重下降,林、牧、渔业比重不断上升。

(一)种植业比重不断下降,高效经济作物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亮点

200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所占比重为48.4%[1],比1952年下降了37.5个百分点。农业内部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适当调减了粮食面积,增加了经济作物面积,特别是1978年以来,积极发展瓜果、蔬菜、花卉等高效经济作物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亮点。2008年蔬菜水果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2%,比改革初期的1983年提高28个百分点。(二)林业比重上升,林业的发展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转变

2008年,林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7%,比1952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林业内部,林产品产值比重逐步提高,占林业产值比重由1983年的23.4%提高到2008年的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