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教程复习资料
一,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无意获取,有意获取,实践获取,书本获取。
1.无意获取:指作家从小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所接收到的大量刺激。
2.有意获取:指作家出于某种理想冲动,或为了完成某一个创作任务,而围绕一个中心,并采用有意记忆(或笔记,摄影等)的方式,去有意接受刺激或积累信息的途径。
3.实践获取:指作家主动(或被迫)投身某一生活领域(或某种社会实践)去感受刺激,并获取信息的途径,这种材料又叫做直接材料。
4.书本获取:指由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他常常要依据前代或古人传递下来或同代人所提供的思想材料来从事创作,所以又叫做间接材料。
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是按照作家精神专注的趋向和程度而划分的;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是从作家获取材料的渠道划分的。
二,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
三,创作动机: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四,什么是艺术构思?答: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五,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它的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意念或形象)的思考获得突如其来的领悟。
他来临时的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
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
直觉: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直觉的作用:1.作家对某一独特事物(或现象)的瞬间把握,往往是由只觉得来的;2.作家第一次听到某故事(或社会现象)时,能发觉背后某种异乎寻常的使人深省的内蕴;
直觉与灵感的区别:1.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的成果,直觉却是从整体上对事物做出敏锐的判断;2.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3.灵感是获取成熟的答案,直觉则是得到推测性的洞察。
六,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最基本特征)和逼真性(基本特点)。
再现:指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具体刻画或摹拟。
他要求文学立足于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终于现实生活,而不是绕开现实,躲避现实。
逼真: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具体而精细的描写。
,这属于
文学文本的核心层面;
有待于读者去具体化
再现客体,即通过虚拟而生成的“世界”。
八,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文学言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文学言语层面:这里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文学言语除了人们经常提到的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有以下三个特点必须加以说
学言语是内指语具有阻拒性。
文学形象层面:由文学言语构成的层面,还处于文学作品表层。
读者在这种文学言语的感染下,经过想象和联想,便可在头脑中唤起一系列相应的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构成一个动人心弦的艺术世界。
这就是文学作品的第二个层面即文学形象层面。
文学形象有如下基本特征:
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象又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文学意蕴层面: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由于形象具有指向性和包孕性,就使意蕴层面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一般又可以分出三个不同的层面:第一是历史内容层。
第二是哲学意味层。
第三是审美意蕴层。
九,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
这种“生命的魅力”典型人物的生命
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侧面的丰富与多彩。
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
值得说明的是,典型人物“灵魂的深度”,不仅表现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尺度上,而且还表现在从典型人物灵魂里所折射出的作
家人格的真诚合乎理想
十,什么是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十一,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所谓环境,就是那种形成人物性格、“并促使他们行动”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他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互相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
典型人物的刻画是离不开典型环境的,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发展的现实基础,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言谈、行动甚至心理都失去了依据,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反之,典型环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
典型环境是以典型人物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系统。
如果失去了典型人物,这个系统便失去了中心,失去了联系的纽带,环境便成了一盘散沙,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形成的可能。
十二,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
A: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1.景中藏情式,在这一类意境创造中,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
2.情中见景式,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
有时不用写景,但景却历历如现。
3.情景并茂式,这一类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型,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了浑然一体的程度。
B:虚实相生,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
虚与实这对哲学范畴,在我国古典文论中有广泛的应用,在意境结构论中也表现出来;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与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灵魂和统帅的地位,因此才有神境、灵境的别名。
C: 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
它包括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因此有“韵”、“情韵”、“韵致”、“兴趣”、“兴味”等多种别名。
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十四,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
叙事的对象是社会的人,这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共同对象。
而叙事性作品不同于抒情性作品、表意性作品的基本特点在于它着重表现的不是主观的思想感情,而是客观的事件。
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文学叙事是一种特殊的话语系统,同一般话语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即所指对象不同。
一般话语的所指对象是在话语之外的世界中。
十五,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讲”(也就是叙述)故事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文本时间”,而“故事”内容发展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故事时间”。
概括地说,所谓“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而所谓“文本时间”(也可以称为“叙事时间”),则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
十六,行动元与角色.行动元: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要素;角色:指具有生动具体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
十七,抒情方式有哪几种?1.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1). 比喻与象征;2). 倒装与歧义;3). 夸张与对比;4). 借代与用典。
2.抒情角色:1).第一人称的抒情方式2). 代言的抒情方式。
十八,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
作家生活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能不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作家的风格必然渗入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表现出民族性。
风格总是这样那样反映民族文化的特点,而形成文学的民族风格。
十九,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
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
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地域性; 地域文化除了与自然环境密切有关外,当然与在此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环境,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等同样密切相关。
说明地域风格及其成因,必须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综合起来考虑。
二十,文学消费的二重性1.文学消费作为一般的商品消费。
文学消费作为一般商品消费,对于作者、出版者、发行者以及广大读者有着重要的各具特色的作用和影响。
2.文学消费作为特殊精神产品的消费。
文学消费之所以不能
完全等同于一般商品消费,其理由在于:首先,一般物质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文学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其次,一般物质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严格依据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的,而文学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往往只能与凝聚在文学产品的物质化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相等价,而与其中寓含的作家的创造性劳动难以等价,后者的独特价值则往往难以作定量评估,尤其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常常是独创的不可重复的。
再次,一般物质商品的消费是一种纯粹的价值耗损,其使用价值随着消费中的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有一个必然被淘汰的过程。
最后,一般商品消费是名副其实的消费,而文学产品的消费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消费,更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并且往往具有再创造的性质,它要求消费者本人的积极参与。
正因为文学消费既是一般商品消费,又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因此造成了文学产品及其消费具有商业(交换)价值与审美价值、价值规律与艺术规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二重性,并且这二重性既是互补的,又是常常冲突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中,尤其要体现后者的主导性。
这就要求我们的作家理论家很好地协调二者的关系,要求政府健全与文化市场有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辅以必要的行政干预和舆论引导,从而尽可能充分发挥文学消费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
二十一,什么是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二十二,什么是接受动机?由于期待视野不同以及期待视野自身的发展变化,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的动机是不一样的。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审美动机;2.求知动;3.受教动机;4.批评动机;5.借鉴动机。
二十三,什么是隐含读者?所谓“隐含的读者”(“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的重要概念)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也就是说,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这种预想有时是自觉的,有时可能是不自觉的。
二十四,理解与误解文学接受的过程也是读者对某一作品阅读理解的过程。
其中,既包括对作品某一人物形象、艺术技巧、语言结构的认识,也包括对作品整体价值的把握与探寻。
在这种认识、把握与探寻过程中,由于“期待视野”
的存在,读者之于作品,必然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成分,此即阐释学理论所指出的“前理解”。
这种“前理解”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之间构成的“对话”关系是复杂的,既可能相应,也可能相悖。
对于前者,我们可称之为“正解”,后者可称之为“误解”。
二十五,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其标准:1.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2. 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二十六,文学批评的模式:1.传统批评模式:1)伦理道德批评;2)社会历史批评3)审美批评。
2. 现代批评模式:1)心理学批评;2)语言学批评;3)文化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