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螺旋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默的螺旋理论

德国社会学家诺依曼于1974年提出的一个理论。在一个公开的、公共的议题面前,每个人在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前,总要先听周围人的意见,以免使自己陷入孤立境地而受到众人责难。当他发现自己的意见与多数人意见相似时,便会大胆发声。而自己意见处于劣势一方时,则会选择沉默或者转向。这样强势的一方愈发强大,弱势一方更加沉默,如此形成一个螺旋式过程。P19

时滞问题

时滞是指媒介对公众的影响从发生到产生效果需要的时间长度。学者斯通和麦库姆斯曾做过一项研究,专门用于考察媒介议程设置的时滞问题。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把先前有关公众议程的数据,与在此之前较长一段时间的媒介内容的议程数据进行对比和相关分析,进而得出媒介方程转向公众议程所需要的时间差。就媒介实务人员而言,时滞是一个重要问题。对公关以及其他信息行业的工作人员而言,了解方程作用的时滞,将有助于提高传播活动的效率。

法兰克福学派:

又称“批判的社会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最早出现的流派,创建于1923年。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无情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病,全面否定资本主义制度,主张通过所谓的“心理结构革命”或人的“本能革命”来建立一个普遍快乐的社会。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属于人文主义流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

培养分析

培养分析是研究大众传播潜移默化的社会效果,以美国批判学者格伯纳为代表。最初研究焦点是电视的暴力内容的社会影响问题,后来扩展为考察大众媒介提示的“象征性现实”与人们的现实观之间的联系。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对人们认识现实世界发挥着重大影响,由于传播媒介意识形态和价值的倾向性,人们对现实的认识与观现实有着很大的距离,它们更接近于媒介的“象征性现实”而非客观现实。传播媒介对人们现实观的影响是一个“培养”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