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上的吸附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2
-10
-10
-2
-10
-10
-2
-10
-10
-0.43×10
-10
-0.37×10
-10
9
2.放射同位素法
图3-3 放射示踪法测定 C12H25SO4Na
O-实验值;—Gibbs公式计算曲线
10
3.2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

表面活性剂的重要性是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在低浓度
时, 是大的负值,这意味着表面活性剂分子被强烈地富集到
聚四氟乙烯 石蜡 聚乙烯
19.5 25.5 35.5
35
3.4.2吸附等温线
吸附等温线有三种:L型、S型、LS型。
36

当表面活性剂与固体表面作用强烈时常出现L型和LS
型等温线。

S型表明,表面活性剂与固体表面的作用较弱,在低
浓度时难以有明显的吸附。

无论那类等温线,在吸附量急剧上升区域的浓度都
接近或略低于表面活性剂cmc值。
37
1.第一类曲线L
图3-22 十二烷基硫酸钠在BaSO4上 的吸附
在溶液浓度较稀时,吸附 量上升很快,到一定浓度
后,吸附量趋于一定值。
Langmuir等温线,简称L型。
38
此种吸附的前提: ①吸附是单分子层; ②吸附剂表面是均匀的; ③溶液的溶剂与溶质在表面上有相同的分子面积; ④溶液内部和表面的性质皆为理想的(分子间无作用力)。
3
吸附量Γ
2
( 1)
(g/cm )
2
McBain实验值 对苯胺-水 对苯胺-水 苯胺-水 正己胺-水 氯化钠-水 1.85×10 1.63×10 2.18×10 2.59×10 2
-2
Gibbs公式计算值 5.2×10 4.9×10 4.8×10 6.5×10
-10
6.1×10 4.8×10 4.1×10 5.1×10
1.表面活性剂疏水基链长
式中,niσ为i组分的表面过剩量
2
单位面积上的过剩量或浓度为表面过剩Γ:
n i A
Γ

(3-2)
①Γ是过剩量; ②Γ的单位与普通浓度不同;
③Γ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
3
3.1.2Gibbs吸附公式
对于可逆过程中一个多组分体系:
dGσ=VσdP-SσdT+γdA+Σμidniσ
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对上式积分得到: dGσ=γdA+Σμidniσ Gσ=Σμiniσ+γA 将上式全微分后,得:
态,表面原子重排至平衡态需要很长时间。
32
③固体表面区域内,在不改变原子数目的条件下,通过
压缩和伸长原子间距离可以改变固体表面积的大小。
④固体表面的不规则性、不完整性和不均匀性使得在不
同区域、不同位臵的表面原子微环境有差异,受到周
围原子的作用力也不同,故使表面能不同。
33
2.低表面能固体和高表面能固体

Γ2
(1)
C 2 ( ) RT C 2 T <0
负吸附-溶质在表面相的浓度小于体相内部浓度.
7
例:25℃,一种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 γ=72-0.5C+0.2C2 计算浓度为 0.5mol.L-1时乙醇溶液的表面吸附量? 解:根据已知条件:
d dC =-0.5+0.2×2C
Γ2
(1)
1 ( )T RT ln a 2
6
3.1.3Gibbs公式意义

C
<0, 即溶质能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γ
Γ 2 (1)
C 2 ( ) RT C 2 T

>0
正吸附-溶质在表面相的浓度大于体相内部浓度.

C >0, 即溶质能增加溶剂的表面张力γ
溶液表面。

C
我们可以应用Gibbs吸附公式来计算其吸附量。
11
3.2.1单一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吸附量的计算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表面浓度很小(<10-2mol.dm-3)
Γ2
(1)
C2 ( )T RT C 2
12
2.离子表面活性剂
1) 1:1型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
图3-27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在粘胶纤维上的吸附
47
关于极大值的出现的原因

由于胶团的形成,使表面活性剂的有效浓度相对减 少,因而吸附量减少。

因为在吸附量开始下降时所对应的浓度正好在cmc附
近。
多阶式吸附等温线则常归结为吸附剂表面的不均匀和表 面活性剂的不纯的结果。
48
3.4.3表面活性剂在固体上吸附的影响因素
n
4 7 14 23 30
2 (1)
5.2 3.86 2.82 2.07 1.79
32 43 59 80 93
23
24
3.3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
3.3.1液液界面张力

当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接触时即形成界面,界面上的分
子受到来自本相中和另一相中分子的引力作用,因而
产生力的不平衡并从而决定液-液界面易于存在的方式 (如铺展、黏附或一相分散成小液珠)。
因μi= μi0 +RTlnai ,微分后,
(3-10)
dμi=RTdlnai ,代入式(3-10),得
- dγ/RT=ΣΓidlnai (3-11)
5

对于二组分体系,
(3-11)
-dγ/RT=Γ1dlna1+Γ2dlna2
采用Gibbs法把分界面的位置划在Γ1=0出,
-dγ/RT=Γ2(1)dlna2 (3-12)
饱和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6无机电解质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加入无机电解质对吸附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18
3.2.5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状态
图3-5 C12H25SO4-的的横截面积图
19
•表3-2 十二烷基磺酸钠的表面吸附分子面积(25℃)
浓度/M
5.0×10
-6 -5
分子面积/(A )
475 175 100 72 58 45 39 36 36
• 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9H19-C6H4O(C2H4)nH在 CaCO3上的吸附以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碳 黑上的吸附。
39
2.第二类曲线LS
吸附剂表面的不均匀性导致多层吸附的等温吸附线。
图3-23 十二烷基硫酸钠在石墨化炭黑上的吸附 1.C12H25SO4Na;2. C12H25OC2H4SO4Na
n2 V (C0 C) n2/ m m
单位面积上吸附的物质
Γ
V (C0 C ) mA
31
3.4.1固体表面的特点
1.固体的表面能
固体表面与液体表面差别: ①固体可能存在各向异性,形成不同单位晶面(或解离
面) 做的功可不相等;
②固体原子的流动性极小,形成新固体表面时表面上
的原子仍处于原体相中的位臵,这是热力学不平衡



44
实际许多吸附等温线:
•表面活性 剂在固体表 面上的吸附 显示出多阶 式等温线,
图3-25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氧化铝上的吸附
45
•表面活性剂 在固体表面 上的吸附显 示出多阶式 等温线,

图3-26十四酸钾(1)和十二烷基硫酸钠(2) 在石墨上的吸附
46
•表面活性剂在固 体表面上的吸附 显示出多阶式等 温线,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上的吸附
主要内容:
3.1表面过剩和Gibbs公式
3.2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
3.3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

3.4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
1
3.1表面过剩和Gibbs公式
3.1.1过剩量(吸附量)
理想体系
实际体系 图3-1 表面区的示意图
i组分的摩尔数与实际摩尔数差值为: niσ=ni-( CiαVα+CiβVβ) (3-1)
=-0.5+0.2×2×0.5=-0.3
C 2 ( ) RT C 2 T
2 (1)

0.5 (0.3) 7 8.3110 298
=6.0×10-12(mol.cm-2)
8
3.1.4Gibbs公式的实验证实
1.刮片法
表3.1 Gibbs公司的实验检验
溶液 浓度(mol/dm )
溴苯
四溴乙烷 甲苯 苯
39.82
38.82 36.1 35
正辛醇
正辛酸 庚酸 正丁醇
8.52
8.22 7 1.8
26
液-液界面张力:
12 1 2
3.3.2Cibbs吸附公式在液液界面上的应用
1.表面活性电解质在不加盐条件下
2
27
2. 在加过量有共同反离子的无机盐或非离子表面活性 剂条件下
向排列的状态。
2表面活性剂分子亲水基

亲水基小者,分子横截面积小,饱和吸附量大。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饱和吸附量大于离子型的。
聚氧乙烯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聚氧乙烯链越长,
表面吸附量愈小,最大吸附时的表面分子面积越大。
17
3疏水基
疏水基小者,分子横截面积小,饱和吸附量大。 4同系物 同系物的饱和吸附量差别不太大。 5温度
(3-4)
(3-5) (3-6)
根据热力学偏摩尔量集合公式,对σ表面相,Gibbs函数有:
dGσ=Adγ+Σniσdμi+γdA+Σμidniσ
比较式(3-5)和(3-7),可得 Adγ+Σniσdμi=0
(3-7)
(3-8)
4
移相后则变为
-A dγ=Σniαdμi
两边除以A,得
(3-9)
-dγ=ΣΓidμi
表面能小于100mJ/m2的固体称为低表面能固体,聚合物
和固态有机物。
无机固体和金属的表面能多大于100mJ/m2,称为高表面
能固体。
34
表3.6 几种固体的表面能
固体 聚六氟丙烯 表面能/(mJ/m ) 18
2
固体
表面能/(mJ/m )
2
聚对苯二甲酸乙 43 酯 石英 氧化锡 铂 325 440 1840
2
1.26×10 3.2×10 5.0×10 8.0×10 2.0×10 4.0×10 6.0×10 8.0×10
-5 -5 -5 -4 -4 -4 -4
20
21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22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表3-3 C12H250(C2H4O)nH的分子面积
×1010(mol/cm2) A(分子面积,Å

液液界面张力的大小一般总是介于形成界面的二纯液 体表面强力之间。
25
表3.5 一些有机液体与水界面的界面张力(20℃)/(mN/m)[11]
汞 正己烷 正辛烷 二硫化碳 2,5-二甲基己烷 四氯化碳 375 51.1 50.81 48.36 46.8 45 氯仿 硝基苯 己酸乙酯 油酸 乙醚 硝基甲烷 32.8 25.66 19.8 15.59 10.7 9.66
14
3.2.3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上的吸附等温线及标 准吸附自由能的计算
图3-4 SDS的表面吸附等温线 (0.1mol/L NaCl溶液)
15
C C 1 Γ Γ mk Γm
0 k exp( G ) RT
16
3.2.4影响表面吸附的物理化学因素
1表面活性剂浓度
溶液浓度从小变大时,平躺的状态逐步过渡到直立的定
28
3.3.3吸附等温线

图3-19 辛基硫酸钠在气液界面和液液界面上的吸附等温线
29

图3.20 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吸附层的结构
30
3.4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
常用的方法: 将一定量的固体,与一定量的、已知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 一同振摇,待达到吸附平衡时,在测定溶液的浓度,从溶液浓度 的改变可算出每克固体所吸附的表面活性剂。
40

这类吸附等温线的特点是:
表面活性剂通过静电作用吸附于固体表面上; 表面电荷完全中和,等温线上出现第一个平台; 随着浓度加大,由于碳氢键之间的憎水相互作用形成 表面胶束,使吸附量加大,此时表面电荷反号; 当浓度大于cmc时,等温线出现第二平台,表明形成饱 和吸附。
41
3.第三类曲线:S 形等温曲线
NaR = Na+ + R–
H2O = H+ + OH –
-dγ/RT=ΓNa+dlnaNa++ΓR-dlnaR-
+ΓH+dlnaH++ΓOH-dlnaOH-
(3-17)
13
根据电中性原则 ΓNa++ΓH+=ΓR-+ΓOH(3-18)
一般情况下,由于水的电离很小,aNa+>> aH+,故 ΓNa+=ΓR-dγ/RT=2ΓR-dlnaR-=2ΓNa+dlnaNa+
43
此等温线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少数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水基在固体表面上吸附,吸 附力较弱; 当浓度增加至一定值(cmc)后,因表面活性剂覆盖度 增加、相邻分子的憎水基之间的侧面相互作用增强, 导致吸附量迅速增加,形成表面胶束; 当浓度大于cmc以后,吸附量的增加逐渐减缓,这可能 由于部分小胶束被吸附所致; 等温线出现平台,达到饱和吸附,此时表面上所有的 吸附位皆被亲水基伸入水中的表面胶束所占据
图3-23 TX100在两种硅胶上的吸附等温线(25℃) (图中的箭头指示cmc)
42

这类吸附特点是:
在低浓度下等温线是凹的,吸附量很小; 当浓度增至一定值后,吸附量急剧上升,然后减缓, 最后出现平台,吸附量不再随浓度而变化,整个曲 线形如S,故称S型等温曲线。
例:癸基甲基亚砜(C10H21SOCH3)在极性吸附剂 硅胶上的吸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