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实践和认识是人类活动的 基本形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 主体
作用
认识 工具
作用
认识 客体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理解的反映不同于旧唯物主义 所理解的反映: 第一,反映不是一种对客观对象照镜子似的直接的 映照,而是主体在观念上对客体的重建和改造。 第二,反映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摹写,而是一种 积极的主动的感知,是人们对于客 观事物的主动揭 示和探求。 创造性是人类认识的又一重要特性。人的认识是一 种创造性的活动。认识的创造性表现在 : 第一,主体对于客体的反映,是一种创造性的再现。 第二,人的认识,不仅可以反映客观对象的现实状 况,而且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推及过去,超 前反映着未来。
(三)符号、语言和认识




人的认识活动,自始至终都要和符号打交道。从获取信息、 加工信息到利用一定的形式表达 认识成果,使之成为可被 别人感知、具有社会价值的“客观知识”,都离不开符号。 弄清符 号的特性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 我们全面理解人类认识。 符号是对象的人工指称物,是思想的表达物,其基本特点 是: 第一,符号同它所代表的客观对象之间的联系是人为约定 的。 第二,符号表征着人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首先,符号作为信息的载体,它承载了有关对象的一定信 息,可以作为直接的认识对象。 其次,通过符号而在观念领域里感性地再现客体的认识活 动,可称为符号感知。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Descartes,
Rene)(1596 - 1650), 生于拉埃那,卒于 瑞典斯德哥尔摩。 法国哲学家,数学 家,物理学家,解 析几何学奠基人之 一。
经验论:
弗兰西斯· 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 是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竭力倡导“读史使 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 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 善辩(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 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 步。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 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 始祖”。
感性认识的形式:
A、感觉的含义: 感觉是客观事物 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 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 映形式。
苹果(感觉)= 红或甜或硬或……
硬!
红!
甜!
感觉
感性认识的形式:
B、知觉的含义: 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 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
苹果(知觉)=红+甜+硬+……
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知觉
感性认识的形式:
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
精神客体
3、认识工具
认识工具是指把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联系和沟通 起来的中介系统。认识工具也是在实践基础逐渐发 展的。 认识工具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物质工具。
二是观念工具。
三是语言工具。
认识主体通过认识工具作用于客体,获得关于客体 的信息,又运用认识工具加工、处理这些信息,最 后,由作为主体的人的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去伪存 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 形成一定的认识。认识是认识主体和客体以工具为 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人的认识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认识主 体、认识客体、认识工具。认识是在主体 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要把握认识的 本质及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就必须进一步 了解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特点及其相互关 系。
(一)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1、认识主体及其特点
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并从事认识活动的人。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提到首要的地位,把实 践的观点和反映的观点统一起来 ,认为实践是 认识的基础,其作用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 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书示自律》

(一)观察、实验

观察是人类认识史上最早出现 的一种搜集材料、获得经验知 识的方法。科学观察与一般日 常观察的不同地方在于,它是 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 实验是人们有目的地 官或仪器对客观对象所进行的 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 系统考察。
控制或创造客观对象 的存在条件,改变客 观对象的存在状态, 从而获得关于对象的 各种经验事实的方法。
认识过程的上升性
实践、认识、再 实践、再认识,这种 形式,循环往复以至 无穷,而实践和认识 之每循环的内容,都 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 的程度。 再认识,是主体对已知的认识客体、已有 的认识成果的继续认识和重新认识。
认识过程的上升性
牛顿:光 是“粒子 ”。 惠更斯: 光是波。
爱因斯坦:光既 有粒子性,又有 波动性。
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 第一次飞跃。它表明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对事物表面 现象的认识,进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这个飞跃不 是自然而然地实现的,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实现这个飞 跃有一定条件。 A、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感性认识上升 到理性认识的基础。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隐藏在现象后面, 理性认识要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有通过现象才能把 握到。 B、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改造制作,这 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途径。
(二)模型、假说
(三)归纳和演绎

归纳是从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一种思维方法。演绎是 从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结论的一种思维方法。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一方面,理性 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 待发展为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既不存在纯粹 的感性认识,也不存在纯粹的理性认识。
F=GM1M2/R2 来源于 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有待于发展到
批判两种错误理论:唯理论和经验 论
唯理论: 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1632 - 1677) 荷兰哲学家,出生在荷 兰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 靠磨镜片为生,是一位 理性主义的先驱.
•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
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 世界,这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不断提出新课题并提供大量有关的经 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提高人们的思 维能力使人们能够不断认识解决课题,使 认识 断向前发展。
特点:第一,认识主体必须以实践主体为基础。 第二,认识结构和精神素质是认识主体的本质规定。 第三,信息联系的范围和信息交流的能力,是认识主 体社会性的突出体现。
有伤 风化! 真 美!
一个 残废!
鲁滨逊
狼孩卡玛拉
2、认识客体及其特点 认识的客体,是指主体认识活动所指向 的事物。客体按照自身的性质不同,可区 分为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结绳记事




实践作为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实践给认识提出新课题,规定认识发展的方 向。 实践为从理论上回答新问题提供了必要的经 验材料,使新的科学知识得以形成。 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提供新的物质手段, 使认识得以不断发展。 实践还推动着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 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作用,还表现在实践是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人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按照人同周围世界的 关系,可以分为两类 :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凡主体通过工具反映客体的活动,都称之为认 识活动;凡主体通过 工具改造客体的活动, 都称之为实践活动。 认识和实践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两种基本形式, 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两个侧面,是 对立统一的关系。在认识和实践的相互关系中,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的认识是在能动地改 造客 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
水果
理性认识的形式:
B、判断的含义: 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 所否定的思维形式。
水果
苹果是水果。 西红柿不是水果。
理性认识的形式:
C、推理的含义: 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 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帝国主义是反动派 帝国主义是纸老虎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B、理论付诸实践,要有一定的物质 条件。 C、理论要要为群众所掌握。
(三)实践和认识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 展
认识 再认识 ……
实践
再实践
1、认识过程的复杂性
因为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的发展 及其本质暴露程度的限制,受到科学技术 条件的限制,还受到人们的实践范围、立 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 限制。因此,人们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 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
对光的本性再认识
四、认识的基本方法
认识方法是认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使用的一 种精神性手段。不论是在同客体的接触中获 取感 性材料,还是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思维 加工,都需要一定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关于客体的感性材料, 依据一定的材料提出假说,在思维中进行归 纳和 演绎、分析与综合,沿着从抽象到具体 的路线在观念中具体地再现事物的丰富性, 是认识的 基本方法。
模型方法是实验的一种特殊 形式。它通过建立一个自然或 人工的系统,再现研究对象的 某些方面,然后把研究所获得 的信息,类推到研究对象上去。 这种通过对象的类似物来认识 假说是在既有的科学理论指导 对象的方法,称为模型方法。
下,依据一定的事实材料,对 某些事物的存在和事物的因果 性、规律性作出假定性的解释。 假说既包含着尚未确定的内容, 又包含着确定的内容。
认识过程的复杂性
关于地球的形状,古代有人认为天是圆的,地球是 方的(即所谓“天圆地方”说)。16世纪麦哲伦环 球航行成功,人们才普遍地认识到地球是圆形的。
麦哲伦
认识过程的复杂性
发明家爱迪生,试 验了1600多种材料, 经历了8000多次的 失败,才找到了合 适的电灯灯丝。
2、认识过程的上升性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人类认 识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个规律告诉我们,人的认识往往不 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只有在实践中不 断进行认识和再认识,才能对一个复 杂的事物或现象形成完整、正确的认 识。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A、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 检验和发展。
亚里斯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 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相同。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B、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 造世界的目的。
2、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A、理论要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化为指导实践的具体观念。
三、认识的辩证运动
人类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感性认 识到理性认识,并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辩 证发展过程。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三)实践和认识的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及其形式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 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 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 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有感觉、 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C、表象的含义: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 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
知觉 表象
回忆再现
2、理性认识及其形式
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 基础上,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 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 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有概念、 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的形式:
A、概念的含义: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 的思维形式。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A、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料 B、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第谷
开普勒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运动 并没有结束,还必须使理性认识回到实 践之中,实现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为什么理性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呢? 第一,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 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第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 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