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说勤奋[人教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段:(第2~3自然段)
第三段:(第4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2)这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意思吗?
(3)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4)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用他们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5)你能说一说这一句话的意思吗?
2、指导朗读第一段。
学生畅谈理想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在书上作记号。
(1)读生字词
(2)读句子
你觉得哪些句子有些难读,你能读好它吗?
同座可以讨论说说课文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再集体讨论。
讨论分段,并说说各段的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课题
15说勤奋
备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练习朗读
1、练读生字。
2、自己记忆学习,说一说什么字感到困难,集体讨论怎么记。
3、练习书写生字。
初步理清文章思路,弄清文章脉络。对下节课的学习有帮助。
作业设计
1抄写生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15、谈勤奋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3)感情朗读第三段。
1、自由练习背诵。
2、学生选择背诵2~4自然段中的任一段。
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课文中描述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良好的训练的目的。
作业设计
1、说一说词意。
滚瓜烂熟毫不弃馁
名列前茅勤能补拙
2、造句。
既……又……
只有……才能……才能
板书
设计
15、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编成《资治通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中心论点。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中心论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段
四、练习写生字。
1、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你的理想是什么?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理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是如何用事实来说明“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学反思
2、板书课题,解题。
“说”就是谈、讲的意思。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
4、指导分段。
课文是分几部分来谈勤奋的?课文可以分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小组讨论:看了这段你明白了些什么?
(①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看出他从小就聪明过人。
②司马光的勤奋主要表现:别人玩他读书;用“枕”自励自勉。)自由练读。
集体朗读第2自然段。
①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②经过努力,学习赶上来了。③道理:勤能补拙,有付出才有收获。
自由练读。
集体朗读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1、学习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
(2)指导自学第二自然段
教师巡视指导
(3)自学第三自然段
(学法同上)
(抓关键词:“终于”说明什么)
(4)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可自暴自弃。成功与勤奋是分不开的。
2、学习第三段
(2)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的刻苦勤奋的精神。
学生试背第一段。
(司马光和童第周)
第三段:(第4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2)这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意思吗?
(3)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4)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用他们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5)你能说一说这一句话的意思吗?
2、指导朗读第一段。
学生畅谈理想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在书上作记号。
(1)读生字词
(2)读句子
你觉得哪些句子有些难读,你能读好它吗?
同座可以讨论说说课文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再集体讨论。
讨论分段,并说说各段的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课题
15说勤奋
备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练习朗读
1、练读生字。
2、自己记忆学习,说一说什么字感到困难,集体讨论怎么记。
3、练习书写生字。
初步理清文章思路,弄清文章脉络。对下节课的学习有帮助。
作业设计
1抄写生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15、谈勤奋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3)感情朗读第三段。
1、自由练习背诵。
2、学生选择背诵2~4自然段中的任一段。
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课文中描述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良好的训练的目的。
作业设计
1、说一说词意。
滚瓜烂熟毫不弃馁
名列前茅勤能补拙
2、造句。
既……又……
只有……才能……才能
板书
设计
15、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编成《资治通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中心论点。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的中心论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段
四、练习写生字。
1、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你的理想是什么?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理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是如何用事实来说明“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学反思
2、板书课题,解题。
“说”就是谈、讲的意思。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
4、指导分段。
课文是分几部分来谈勤奋的?课文可以分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小组讨论:看了这段你明白了些什么?
(①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看出他从小就聪明过人。
②司马光的勤奋主要表现:别人玩他读书;用“枕”自励自勉。)自由练读。
集体朗读第2自然段。
①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②经过努力,学习赶上来了。③道理:勤能补拙,有付出才有收获。
自由练读。
集体朗读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1、学习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
(2)指导自学第二自然段
教师巡视指导
(3)自学第三自然段
(学法同上)
(抓关键词:“终于”说明什么)
(4)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可自暴自弃。成功与勤奋是分不开的。
2、学习第三段
(2)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的刻苦勤奋的精神。
学生试背第一段。
(司马光和童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