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创造性人格和创造精神
专业技术人员团队建设与创新2013.10.27(完整版)

专业技术人员团队建设与创新第一章团队建设概述部分试题1、团队具有七个核心要素:人员、目标、互动、信任、合作、自愿和能力2、团队建设的根本方法是提高团队凝聚力,发挥团队精神的作用。
3、团队建设的意义在于通过建设团队的优良品质,实现团队价值的最大化。
4、团队属于(正式群体)的一种特定类型。
5、团队与群体的区别在于:目标认同不同;奉献的意识不同;合作程度不同;对群体目标的评价标准不同;个人业绩与群体业绩的关系不同;相互信任程度不同;个人与群体的利益一致性不同;沟通质量不同;矛盾性质的不同;决策权力分配的不同;分工的不同;凝聚力的不同6、(人员)是任何组织都具备的最根本的要素。
7、团队建设的三大任务:创建团队、养成团队品质;保持和增强团队优秀品质。
8、团队建设的起点是:创建团队9、团队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养成团队品质。
)10、团队创建阶段的五个环节:确定团队目标、确定团队类型、分析团队角色、配置团队人员和人员的心里融合。
11、凝聚力体现为(成员归属感)、(相互喜欢)和相互信任等心理关系的融洽。
12、(团队品质)是团队价值的基础。
13、团队品质的主要内容包括:团队精神、团队能力、团队规范和团队信任气氛。
14、(团队工作能力)是团队效能和绩效的必要条件。
15、认知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推理能力。
第二章创建团队1、创建团队需要明确的四个基本问题:团队目标、团队类型、团队成员构成、团队融合2、目标要具体的理由包括:具体目标是总目标实现的阶梯;员工必须清楚当日的和近期的任务,才能集中精力;具体目标和任务有比较短期的时间限制,能够督促员工分配当前的时间;阶梯目标和任务是衡量员工业绩的具体指标;阶梯目标和任务是分配工作资源的依据之一。
3、按照组织系统的主要职能划分建立:管理团队、生产团队、营销团队和咨询团队。
4、管理团队划分为:高层管理团队、中层管理团队、基层管理团队5、生产团队负责:产品的开发和生产6、营销团队负责:产品的市场开发、销售、售后服务7、咨询团队负责:研究特别项目、特别问题、审计、质量监督、安全监督等8、成功的团队人数一般由2人到20多人组成。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

幼儿心理学教案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第一节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幼儿想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复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动。
二、课程内容:1、想象的概念①定义:想象是人脑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例如古代人们面对美丽的月亮产生了___的想象,创造出“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
②补充:想象的分析、综合活动有四种形式:1.黏合:如___、美人鱼等形象。
2.夸张与强调:如大头儿子。
3.拟人化:如黑猫警长。
4.典型化:文学创作运用普遍,如___笔下的阿Q、___等。
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例子?明确:想象发生的条件是头脑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具有稳定性的表象储存作为想象的对象,同时要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以便运用内部的智力动作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2、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①想象在幼儿研究、游戏中的重要意义。
研究中的作用:想象帮助幼儿掌握抽象的概念,理解较复杂的知识,创造性的完成研究任务。
游戏中的作用:角色的扮演、材料的使用,游戏的整个过程都需要依靠幼儿的想象。
结构游戏中对结构材料、结构物体进行想象,通过一定的建构技能才能进行结构活动。
②想象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思维的核心。
人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创造思维方面,而创造思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直觉、灵感和想象。
三、教师小结。
四、课堂练:1.想象是人脑在一定刺激的影响下对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
2.人是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进行想象的。
3.想象在幼儿研究、游戏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4.人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创造思维方面。
5.创造思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直觉、灵感和想象。
6.想象是幼儿创造思维的核心。
五、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一)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按照想象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分,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干法读后感读后感

干法读后感读后感篇一:稻盛和夫《干法》读后感《干法》读后感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开篇有一段话,“劳动是医治百病的良药,工作能够克服人生的磨难,让你的命运获得转机。
”这段话让我感悟颇多。
工作的真谛在于磨砺稻盛和夫先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成长历程告诉我们,工作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手段,更是对心灵的一种磨砺,对人生的一种经历,对人格的一种锤炼!稻盛和夫先生认为工作是人生最尊敬、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
工作,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道选择题,可以选择脚踏实地、忘我奉献,也可以选择投机取巧、消极怠工,更可以选择好逸恶劳、不劳而获。
当面对这道选择题时,我们必须明白,这不仅仅只是决定了你对工作的态度,更决定了你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态度。
我们每个人处在这个社会中,具有不同的角色,同时也承担了不同的责任。
与私:为人子女,我们肩负着父母的希望;为人配偶,我们肩负着爱人的深情;为人父母,我们肩负着子女的崇拜。
与公:身为研发中心员工,我们肩负着创建一流it团队的重托;身为中国人寿员工,我们肩负振兴民族寿险业的重任;身为中华儿女,我们肩负着民族腾飞的历史使命。
面对这种种责任,我们该如何抉择,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脚踏实地、忘我奉献,在工作中投入自己的热情,让工作成为自己人生中的一道风景线,让工作成为自己人生的磨刀石。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终于一天,我们会在工作中体会到人生的价值。
工作的本质在于坚持工作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礁石,有漩涡,有鲨鱼,更可能有海盗。
这些困难,我们该如何面对?稻盛和夫先生告诉我们:苦难就是考验,已经不行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
面对工作中的种种困难,我们唯有坚持,我们唯有迎难而上,我们唯有绝不退缩,我们才能见到风雨后的彩虹,我们才能登上成功的顶峰。
法国文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晓得的唯一方法是从那些荆棘上面迅速踏过。
不要因为摔过跤而不敢奔跑,不要因为风雨而诅咒生活,不要因为迷路而忽视一路的美景,更不要因为一点点困难而讨厌工作,这都是人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
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 学生

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
_
IQ 100
15 (
X X Z
)
IQ:离差智商 X:团体的平均分数 X:个人测验的得分 Z:团体分数标准差
离差智商的提出是智力测验史上的又一 里程碑,使用上优于比率智商,韦克斯 勒量表成为国际 智力测验的通用量表。
创 造 与 创 造 力
离差智商的计算
一施测年龄组的平均分为80,标准差为5。 甲得分85,乙得分75,其离差智商为 85-80 甲:IQ=100+15(————)=115 5 乙:IQ=85
(1)多元智力(Multiple
Intelligences)理论在当前美国教育 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积 极影响,并且已经成为许多西方国家 9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2)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 供了看待“聪明”问题的全新视角。
创 造 与 创 造 力
加德纳的智力多元论,对传统的智力观念提出
创 造 与 创 造 力 11
形式教育 实质教育
(四)创造力与智力
创造力是以多种心理特
质为基础的。它的智力 因素有观察能力、记忆 能力、思维能力、想象 能力;非智力因素包括 个人的兴趣、情绪、意 志、性格及道德情操等。
230
创 造 与 创 造 力
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许多研究表明,智商与创造力分数之间的相关是
由法国的心理学家比内和医生 西蒙于1905年共同编制。 主要用于鉴别智力落后儿童, 以进行特殊教育。
比内
创 造 与 创 造 力
1、“斯坦福一比内量表”
1916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推孟进行修订,
“斯坦福一比内量表”。 用智商表示儿童智力的发展水平: MA:智龄,受测者通过测验项目所属的
创造性思维方法答案答案

【第一章】1 【单选题】(5分)创造的基础是(C)A. 智能因素B. 非智能因素C. 知识D. 精神人格2 【单选题】(5分) 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
我们可以将人类的创造分为第一创造性和第二创造性,下列属于第二创造性的是(C)。
A。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B. 勾股定理C. LED显示屏D. 四大发明3 【单选题】(5分) 人类社会在我们的不断创造中快速发展,那么我们不断实现各种突破性的创造的根本动因是(B)。
A。
创造性动机B. 创造性需求C. 创造性行为D. 创造性目标4 【单选题】(5分)创新方法的三阶段不包括(D )。
A. 尝试法B. 试错法C. 头脑风暴法D. 疑问法5 【多选题】(5分) 赫曼全脑模型包括(ABCD)思维类型.A. 逻辑型B. 空想型C。
表现型D. 纪律型【第二章】1 【单选题】(5分)美国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曾经说过: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知识和经验,而在于(B)。
A。
人脉B. 思维方式C。
个人素质D. 能力2 【单选题】(5分) 爱迪生确定鱼雷形状时,既未作任何调查也未经任何计算,当即提出一种别人意想不到的办法,这突出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D)特征。
A. 内容上的综合性B。
视角上的灵活性C。
对传统的突破性D. 程序上的非逻辑性3 【单选题】(5分) 在学习时,虽然也遇到过稍微复杂的数学问题、物理问题,但多数情况下是把类似的问题拿来照搬,也因为这样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导致解题失误。
这属于(C)思维定式.A. 权威型B。
习惯型C。
直线型D. 从众型4 【单选题】(5分)有的人喜欢跟别人唱对台戏,人家说东,他偏往西,好赌气,费了好大力气,走了许多弯路还不愿回头。
这属于(C)思维定势。
A. 从众型B. 习惯型C. 偏执型D。
局限型5 【多选题】(5分)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有(ABCDE)。
A. 对传统的突破性B。
程序上的非逻辑性C。
第六章5 艺术家的创造精神

艺术家创造精神的生成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艺术家创造精神的生成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保持并发展创造精神就更为困难。因此, 保持并发展创造精神就更为困难。因此,一个 自觉的现代艺术家应该保持艺术创作的警觉— 自觉的现代艺术家应该保持艺术创作的警觉 —艺术探险意识,以保证创造精神的发展。 艺术探险意识,以保证创造精神的发展。 艺术探险意识
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电影片断鉴 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 赏。这部影片不朽魅力之所在是电影语言上的 创造。在这部电影里,爱森斯坦创造性地使用 创造。在这部电影里, 了蒙太奇,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 了蒙太奇,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
艺术家的创造精神更多地呈现在艺术家的艺 术风格里,这是情感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术风格里,这是情感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是形式 与内容上的双重创新,如评论家称宋朝绘画为 与内容上的双重创新,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这些杰出的艺术创造 正是艺术大师杰出创造精神的证明。 正是艺术大师杰出创造精神的证明。
学习古人固然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但是, 学习古人固然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但是, 识造化、向自然生活学习却更为重要, 识造化、向自然生活学习却更为重要,也是从 模仿期向成熟期转化的开始。前人的艺术经验 模仿期向成熟期转化的开始。 是对当时生活的认识, 是对当时生活的认识,而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 同的艺术。因此,以心灵去感受自然, 同的艺术。因此,以心灵去感受自然,体悟自 然才是培育艺术创造精神的最佳途径。 然才是培育艺术创造精神的最佳途径。
一、艺术家的创造精神 艺术家的创造精神
艺术家的创造精神是指艺术家在艺术活动里 所呈现的原创性。 所呈现的原创性。这种原创性在艺术作品里就是 独创性,它既可以表现在情感内涵的发现,也可 独创性,它既可以表现在情感内涵的发现, 以体现于形式美学的创造, 以体现于形式美学的创造,总之是一种与艺术家的创造生命
[关于,创新,人才,其他论文文档]关于创新人才素质结构分析
![[关于,创新,人才,其他论文文档]关于创新人才素质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deec9ce518964bce847c0b.png)
关于创新人才素质结构分析”论文摘要:创新人才的素质结构主要由创新知识结构、创造性精神、创造性能力、创造性人格四大要素构成。
这四大要素在创造活动中均有独立的地位和功能,其作用和价值无法由其他因素替代。
论文关键词:创新人才;创新知识结构;创造性精神;创造性能力;创造性人格通常认为,所谓创新人才就是指具有创造性精神、创造性能力,掌握创新方法,具备创造性人格,能顺利地完成创造性活动,并富有创造性成果的人才。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创新人才是由彼此联系、不同素质构成的有机整体,并作为整体发挥作用。
由创造性精神构成的意向驱动系统属于“想到要去创新”;由创造性能力构成的技术支撑系统属于“知道怎样去创新”;由创造性人格构成的意志维持系统则属于“能够坚持创新”。
而这一切都必须有科学的创新知识结构作为基础。
由此可见,作为创新人才,其最优化的结构必须是知识、智能与个性的有机统一。
因此,创新人才的素质结构主要由创新知识结构、创造性精神、创造性能力和创造性人格四大要素构成。
这四大要素在创造实践活动中均有独立的地位和功能,其作用和价值无法由其他因素替代。
一、创新知识结构所谓创新知识,是指对创新实践活动过程具有工具和手段意义的主体的知识系统及其结构。
创新知识通常与创造能力一起,以组合的方式共同发挥作用。
1.知识与创新众多研究表明,个体所占有知识的数量与其创造能力的强弱并不完全呈正比。
也就是说,知识量多的人创造能力不一定强;反之,知识量少的人创造能力不一定弱。
个体的创造活动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其掌握的知识的质量如何,是否具备科学、合理的知识系统和知识结构。
零散的知识只能解决个别的、局部的或者表面的问题,而系统的知识才能解决普遍的、整体的或者根本的问题。
也就是说,只有建立科学的知识结构才最有利于成就自己的创造实践活动。
2.创新知识结构创新离不开科学知识。
宽厚的知识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创新人才必备的首要条件。
离开了知识积累和储备,创新素质的形成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论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塑造

论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塑造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则是人类不断创新的历史。
一个国家创新人才的数量是其整体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反映,对该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而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离不开创新人格,创新人格是创新的动力系统,是非智力因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体现在创新活动中的个体心理特征,它虽然不对创新活动起直接的决定作用,但它为个体创新能力的发挥提供心理状态和动力支持。
一、创新人格的内涵“人格”作为一个学科研究的对象性范畴,已被引入许多学科,成为跨学科的范畴。
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泛指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表现和形成的思想自我,是一个人长期行为所表现和形成的稳定的、恒久的、整体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动机、兴趣、理想、信念、气质、性格、意志力、观察力等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从而使一个人成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的个体。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人格属于非智力因素,是创新素质中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的素质方面,在智力因素相近的情况下,人格因素往往成为创造力的关键因素。
德育视野下的“人格”主要是指道德人格,它是“个体人格的道德规定性,是作为人的全部尊严、价值、品格和行为范式的总和,是由个体特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的有机结合[1]。
创新人格是指人的诸多人格特征中,能使人长久地保持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个性品质。
它主要包括强烈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激情、严谨求真的学术态度、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力、敢于标新立异、不为环境所拘、能经受挫折和失败的良好心态、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富有批判精神、完善和超越自我、坚韧不拔的性格等个体特征。
好奇心、自信心、探索欲、热情、想象力、求新求异、质疑能力和意志力是其核心品质。
创新人格是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动力系统和方向性保证,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个人心理层面的积淀,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内在动力源,是实现创新所表现出来的特定的心理特征。
培养创造性人格是根本

OECD组织关于知识经济的报告中将知识划分为事实性知识、原理性知识、应用性知识、人力性知识(智慧性知识)四种。
创造的基础是知识,不同的知识形态都可能创造。
其实所谓的创新,就是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创新,不可能有毫无知识含量的凭空的创新。
一般说来,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创造,但是不可以说主要拥有哪一类知识才可以创造而另一类知识就不可能创造。
其三,学校教育必须给予人结构化的知识,优化人的知识关联能力和思维品质。
因为创新不仅要有知识量的储备,而且要有一种能发现和找到知识关联的能力,有了一定的知识结构以后,就容易把知识迁移到其他方面或事物上去应用。
而整理、归类、抽象、分析、综合、关联、重新编码的思维能力,是需要专门的教育和培训的。
学校应该承担也有能力承担起这一重大的社会责任。
同时,学校也承担着个性培养的责任。
健康个性与创造性之间存在着很高的正相关关系。
大量事实证明,心情豁达、心胸开阔、积极与人合作、勤于和善于吸纳及加工改造知识经验等个性品质,为创造力的显现提供必要的主体性条件。
创新性怎样变为具有实际意义的创造力呢?学校教育必须要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相联结。
如果学校教和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一点关系都没有,学生就会丧失创造性。
为什么要批判现有的教育呢?因为现有的教育过于学科化。
它总是严格地按照分门别类的学科教学生,而且认为是天经地义的。
至于这个学科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要这样教?则很少去考虑。
于是大量存在的是为教而教。
至于学生学了以后到底能干什么、怎样干?则不去过问。
学科本身是结构化的知识,取消学科不行,取消学科后,实际生活呈现给学生的将是一堆散乱纷杂的无序状态;但如果学科离生活太远,学科知识变成抽象空洞的东西,学校也难以培养人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怎么联结呢?应该通过问题来联结。
学校要不断地给学生注入问题意识,教会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东西有敏感性,并锻炼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此,从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始,就要引导学生介入生活,大学生则应直接带领他们参与到研究实际的课题中去。
创造性人格

二、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特征
美国犹他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赫茨伯格分析 几十年各行各业的创新人才,得出如下结论:
第9页,本讲稿共37页
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特征:
智商高,但并非天才; 智商不是最重要的
善出难题,不谋权威;
不崇拜权威
标新立异,不循陈规;
不拘泥于传统
敢认不知,善求答案;
谦虚好学
第11页,本讲稿共37页
三、创造性人格的基本素质
创造性人格包括的基本素质是多方面的。 根据对古今中外的一百多位杰出创造性人 才典型案例的研究,概括出创造性人格的 13种基本素质
第12页,本讲稿共37页
13种基本素质
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赤诚的爱心 友爱合作的精神 批判继承、 综合创新 探索精神 敢冒风险的大无畏勇气 求实精神
戴尔是最早发明直销模式的人
1987年6月,英国戴尔公司成立,来参加公司 成立的22名记者中,21个记者预测戴尔会失 败,他们认为,直接销售是美式概念,在英国 没有人会直接从制造商买电脑的。以后,每当 戴尔公司拓展一个国家时,均会听到类似的声 音。但戴尔公司认为既然是创新,就要冒险, 他们愿意冒这个险。
通俗含义:
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 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体现为一个 个体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 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是情商中较稳定的核心部分
第3页,本讲稿共37页
著名的人格理论
九型人格 MBTI 人格理论
第4页,本讲稿共37页
九型人格
九型人格
所带来的新任务,招聘人员时,要考虑长期的 发展。
第35页,本讲稿共37页
质疑
聘用的人员要具备学会能质疑的品质,并且 随时愿意学习新事物。应该清楚,在成功的要 素当中,最重要的一环即是挑战传统智慧,所 以我们要寻找具有开放态度和能提问能思考的 人,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怕犯错误的人,以及视 变化为常态、热衷于从不同角度看待变化和情 况,进而提出极具新意解决办法的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2版 第6章 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创造美好的明天

6.1.1 创造力的定义
该定义体现了创造力的以下特点。
一定的需要和目的性,这是发明 创造的力量源泉。 创造力的高级心理过程,它是创 造性思维能动作用的结果。
创造力的新颖性、独特性、实用 性等。
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校的科学研究活动,多与具有创新意识的老师和同学进行 交谈和讨论,发现不足,取长补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大学生,不应该满足于课堂上的教育内容,应细心观察,敢于怀疑和质疑,善于提出新问 题并积极思考,不局限于书本提供的解题程序,运用已有的知识寻找多种解题方法或更巧 妙的解题思路。
大学生不要局限于本专业的知识学习,要多途径、多领域地获取知识,比如阅读不同 学科的书籍,看不同类型的杂志,聆听不同学者的报告,从而开阔视野,这样说不定 会给自己带来新的启示,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和创造动机。
创新意识与行动力 相传,鲁班在一次建造宫殿的任务中,上山时手被无意中抓到的野草划破了,这让鲁班很诧 异,为何野草如此锋利?他摘下叶子仔细观察后才发现,叶子两边长着许多细齿,用手一摸就能 感受到这些细齿的锋利。后来他又看到一只蝗虫啃食叶子,很快就吃下一大片,仔细观察蝗虫牙 齿的结构,发现它的两颗大板牙上同样有许多细齿。这给了鲁班很大的启发,他先是做出了带着 许多小锯齿的竹片去试验,发现不够锋利,后来便联想到坚硬的铁皮,于是请铁匠做出了铁锯子, 自己和徒弟各自占据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锯断了,又快 又省力,锯子就这样被发明了出来。
当面对“你是否具有创造力”的问题时,好多人都不敢信心十足地做出 肯定的回答,认为创造力只是发明家、科学家及艺术家所特有的东西, 与自己没有关系。 实际上,创造力并不是什么深不可测的东西,也不是只有天才才具备的 能力,而是人类普遍具备的一种潜能。
创造性人格总结报告范文(3篇)

创造性人格具有适应性,能够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他们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5. 自主性
创造性人格具有自主性,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他们不受他人影响,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6. 持久性
创造性人格具有持久性,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他们具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和毅力,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创造性人格的影响因素
1.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一个和谐、民主、充满爱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2. 教育方式
教育方式对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启发式教育、探究式学习等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对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一个鼓励创新、尊重个性、宽容失败的社会文化,有利于激发个体的创造性潜能。
3. 社会支持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4. 个体心理调适
个体应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提高自我激励能力。
五、案例分析
1. 案例一:乔布斯
乔布斯是一位具有创造性人格的典型代表。他在苹果公司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考、创新意识、持久性和适应性。乔布斯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创造性人格是创新事业成功的关键。
1. 开放性
创造性人格具有开放性,能够接纳新事物、新观念,勇于尝试新方法。他们善于打破思维定式,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传统观念。
2. 独立性
创造性人格具有独立性,不依赖他人,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行动。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不受外界压力影响。
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PPT课件

.
26
• 在学兴趣上,创造型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旺盛的
.
14
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的区别和联系
• 区别:再造想象出来的事物是现实生活中已经存 在的;创造想象出来的事物是现实不存在的事物。
• 联系:创造想象是在再造想象的基础上形成的, 再造想象贫乏的人是不可能有丰富的创造想象。
.
15
• 幼儿期,以再造想象为主,想象在很大程 度上具有复制性和模仿性
.
16
• (三)想象有时与现实混淆
•根据幻想的社会价值和有无实现的可能性,可以把幻 想分为积极的幻想(理想)和消极的幻想(空想)
.
7
(三)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 想象的发展是幼儿创造思维发展的核心 • 人的创造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创造思维方面。而
创造思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直觉、灵感和 想象。 • 评价幼儿创造思维的水平主要从想象的水平出发。
.
18
三、幼儿创造性的表现
• (一)幼儿创造性及表现
• 幼儿创造性是指幼儿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意愿,在已 有经验的基础上,经创造性的想象,用新颖、独特 的方法产生具有个人价值结果的一种心理品质。
.
19
幼儿创造性具体表现为:
• 1、幼儿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想象力上
• 幼儿处于探索周围事物的关键时期,好奇心强, 较少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较少受已有知识经验的 制约。
.
22
• 4、幼儿创造性常常体现于游戏活动中
• 幼儿的游戏是对周围生活种种现象的再现或模仿, 但这种再现或模仿并不是简单地、直接地再现周围 生活现状,而是幼儿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的结果。
.
23
(二)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
• 幼儿创造性学习是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创 造性人格特征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创新精神、创造性人格及其培养

创新精神 特指与 创新 活 动有关 的 , 对创新 活动提 供动力 ( 引起、 推动 , 维持 、 励等 ) 导 向作用 的非智 力性 的心 激 和 理品质 , 着重 体 现在 个体 思 于 创造 ( 创造 的欲 望或 意 有 识)敢于创造 ( 、 有怀 疑、 判 、 批 探索 、 实、 求 冒险、 牺牲 等精
认 知 ( 指 创 造 性 思 维 和 想 像 ) 态 度 、 感 、 志 和 个 性 尤 、 情 意 ( 括个 性 颤 向 性 、 包 自我 意 识 、 个性 心 理 特 征 ) 等 狭 义 的
的质疑精神是科学 仓造 的前提 。
批 判指 在质 疑的基础上 , 于有根据 地对现 有知识 敢 或 结 论 进 行 批 驳 与 评判 , 于 向权 威 和 陈 规 挑 战 , 而 建 敢 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育科学版 ) 教
J u n l0 b i r lUnv r i ( u a in t ce c io ) o r a fHe e No ma lCst Ed e t a in eEdt n y o S i
M a 20 y. 02
V01 4 N o . .3
法 并 结 合 自己 的 思 考 , 者 认 为可 以 从 广 义 和 狭 义 两 方 笔
苦思索 1 o年 , 终于 在他大约 2 6岁时, 创造 了具有 划时代
意 义 的狭 义 相 对 论 。可 见 . 独 立 思考 和 科 学 知识 为 根 据 以
面来理解和使用创新 ( 或创造 ) 神这 一概 念。广义 的创 精 新 精神属于 心理或 意识 的范畴 , 包括 与创新 相关 的一切
万方数据石国兴创新精神创造性人格及其培养73四拼搏与坚韧精神探索和创新作为人类的总的活动来说其结果大多数是辉煌的但对于探索者来说他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战胜许多困难和挫折同时还要等待社会的理解寻求社会的支持
6第六章 智力与与创造性

智力是个体重要的心理品质,也是学校教育 中对人的培养的重要方面。本章一方面阐述智力 的概念,尤其是近些年来心理学家在这方面的研 究进展;另一方面介绍常用智力测验的方法,以 及如何开发智力和培养创造性。
• • •
智力及其理论
智力测验 智力开发与创造性培了解智力的主要理论。 3、识记常用的智力测验量表名称,了解智力测验结果 的意义。 4、知道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5、知道智力在全人口中的分布情况。 6、了解影响创造性地因素。
群因素论
• •
瑟斯顿(Thurstone)提出。
智力包括七种平行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力的 不同搭配,便构成每一个人独特的智力结构。 这七种因素是:计算(N);语词流畅(W); 语词理解(V);记忆(M);空间知觉(S);推理 (R)和知觉速度(P)。
主要心理能力之间的相关 (瑟斯顿)
R R W V N M S — 0·48 0·55 0·50 0·39 0·39 W 0·48 — 0·51 0·47 0·39 0·17 V 0·55 0·51 — 0·38 0·39 0·17 N 0·54 0·47 0·38 — 0·19 0·26 M 0·39 0·39 0· 39 0·19 — 0·15 S 0· 39 0·17 0·17 0·22 0·15 —
三维结构模型
吉尔福特(J.Guilford)提出。 智力可以区分为三个维度:智力的内容、操作和结 果(产品)。 智力的内容(contents)包括:听觉、视觉、符号、 语义和行为。 智力的操作(operations)包括:认知、记忆、发散 思维、集中思维和评价。 智力的结果(products)包括:单元、类别、关系、 系统、转换和蕴含。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心理学(天水师范学院)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

心理学(天水师范学院)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第一章测试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参考答案:心理现象2.在心理学的历史上,下列人物中,属于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的()参考答案:弗洛伊德3.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
参考答案:因变量;自变量4.在自然情境中对被试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测量和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研究的方法,属于()。
参考答案:观察法5.实验法可分为( ) 。
参考答案: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6.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因此有怎样的客观现实必定会产生怎样的心理。
()参考答案:错7.脑干是脑的最复杂部分。
()参考答案:错8.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马斯洛()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由意识、前意识和()三部分构成。
参考答案:潜意识2.维果斯基提出了()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观点。
参考答案:教学3.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参考答案:前运算阶段4.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思维为主。
但这种思维仍然与()相联系的,具有较多的具体形象性。
( )参考答案:抽象逻辑;感性经验5.儿童在集体生活中能培养哪些良好的品质?()参考答案:发展了友谊,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与同伴的感情;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性格;学会承担责任6.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新特征逐渐占据优势地位时,心理发展也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表现出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参考答案:错7.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结构部分,是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一些生物性冲动和欲望的贮存库。
()参考答案:对8.惩罚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好多情况下能够根除某个行为。
()参考答案:错9.学习是童年期儿童最基本的社会义务。
()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注意的功能有()。
参考答案:调节、监督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2.你们在学习高等数学时既具有目的性,但没有意志的努力的注意是()。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1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五)流畅性 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在规定的时间内产 生的数量越多,思维流畅性越大,反之,思维缺乏流畅性。 吉尔福特把思维流畅性分为四种形式: 1、用词的流畅性; 2、联想的流畅性; 3、表达的流畅性; 4、观念的流畅性;
46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六)灵感状态 灵感状态是创造性思维的典型特征之一。 灵感是指人在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认知 飞跃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集中全部精 力解决问题时,因偶然因素的触发而突 然出现的顿悟现象。
30
➢ (四)定式
➢ 解决某些相似的问题后,会形成习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定势,其影响有积 极的,也有消极的。 卢钦斯量水实验(Luchins,42)
31
(五)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ation)
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个 物品的惯常用途,而看不到其他方面的用途,尤其是对某物品 的初次用途印象深刻。
终止一连串导向目标的行为”
(2) 动机是个体创造能力的核心
个体由于某种需要而引发某种行为之后,会积极、努力 地采取行动,直至满足需要,完成动机目标。
49
四、影响创造性发展的因素
(一)个体内部因素对创造力的影响
1.动机对个体创造力发展影响
(1)动机
关于动机的表述,不同的着眼点会有不同的表述。泰
勒等人认为:“动机……被心理学家一致地认为是一个过
41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一)新颖性 与一般思维活动相比,创造性思 维最突出的特征是与创造性活动 联系在一起,其思维结果具有新 颖性。
42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二)敏感性
是指具有及时把握独特新颖观念的能力。创 造性观念的把握要求我们具有敏锐的感受性。 独特新颖观念就如歌德所说的那样,“像一 位陌生的客人”来到思想者身边,思维的敏 感性就是这位“陌生的客人”,富有创造力 的人的思维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

2.组织“头脑风暴”法的原 则
自由思考原则 延迟评价原则 以量求质原则 结合改善原则
3.作用
集体“头脑风暴”法能提出大量的设 想 “头脑风暴”能激起竞赛精神 激励效果
4.头脑风暴法实例
老师选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由老 师主持会议。 老师:我们的任务是砸核桃,要求多、 快、好,请大家踊跃发言,有什么好 办法? 甲:平时在家里用牙嗑,用手或榔头 砸碎,用钳子夹,用门掩。
二、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发展水平和凭借物
1. 直观动作思维 2. 具体形象思维
3. 抽象逻辑思维
儿童的思维的发展经历了直观动作思维、具体 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
思维的种类(2):根据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
1. 集中思维: 聚合问题信息 一个共 同的正确答案 2. 发散思维:一个目标 不同途径 多种答案
思维的种类(3):根据思维过程中的独创性 1.常规思维:也称再造性思维,是指人们运 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 序,用习惯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 题的思维方式。 2.创造性思维:指有创见的提出前所未有思 维成果的思维方式。
三、思维和语言有密切关系 思维和语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思维的 间接性、概括性也正是凭借语言得以实现的。 人借助语言进行思与人类语言的高度发展是分不开的。除了语 言之外,人类思维还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如 表象和动作。
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二、比较与分类 三、抽象与概括 四、具体化与系统化
第三节 问题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分析
1、发现问题 2、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 :假设是科学的侦察兵,是解决 问题的必由之路,科学理论正是在假设的基 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发展和完善的。 4、检验假设:假设正确与否,需要借助一定的 手段来检验。检验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检验, 二是间接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创造性人格和创造精神案例与问题:012 爱迪生在发明白炽灯时,为了寻找能避免氧化的灯丝,就用过1600种材料。
013 诺贝尔因为炸药实验而被炸得遍体鳞伤却欢呼胜利。
第一节创造性人格及其特征一、创造性人格的概念创造性人格(creative personality)是人格的一种类型。
人格是个体在社会化历程中形成的稳定的、特色性的身心特征及其组织。
我国心理学家认为,人格与个性是同义语。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人所具有的个性倾向性与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个性)具有四个特点:一是独特性;二是稳定性;三是整体性;四是社会性。
创造性人格就是指创造者所具有的对创造力发展和创造活动顺利完成起促进或保证作用的心理特征及其组织。
有时创造性人格也叫创造性个性。
二、创造性人才的共同人格特征。
综观各家研究如果,我们认为,以下10个方面应为各类创造性人才的共同人格特征:1、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喜欢对新奇事物用心思考。
2、思维灵活,反应敏捷,工作效率较高。
3、联想丰富,语言流畅,能恰当而迅速地表达意见。
4、勤奋热情,专心致志,一心扑到事业上5、观察敏锐,思辨严密,能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事物。
6、勇于进取,渴求发现,不满足于已有的结论。
7、坚定自信,执著追求,深刻理解自己行为的价值。
8、坚韧自制,不辞劳苦,能在克服困难中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9、独立性强,从众性少,遇事有自己的见解。
10、献身事业,服务于社会,时常产生革新创造的念头。
三、青少年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特征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E.P.Torrance)根据自己对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和多方面的研究,认为有创造性才能的学生具有以下人格特征:1、对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
2、有强烈的好奇心。
3、沉醉于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
4、感受性高。
5、独立思维能力强。
6、善于利用自己的直觉。
7、不迷信权威。
8、敢冒风险。
9、富于幽默感。
10、态度乐观。
11、成就动机高。
12、想象力强。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通过测试实验研究,列举了我国富有创造性的青少年学生的10个人格特征,即:1、作文想象力丰富,能独立选材,题材新颖、风趣,审美感强。
2、能闻一知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对环境的感受力相当高,能觉察别人忽略的事实。
4、心智活动思路通畅,解答问题敏捷。
5、能提出卓越的见解,以特异的方法解决问题,用新奇的方式处理事情。
6、办事非常热心,坚持不懈,不怕挫折。
7、独立性强,有评鉴力、有主见,不轻听他人的意见。
8、有自信心,有理想抱负。
9、兴趣广泛又专一。
10、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
第二节创造精神的构成创造精神是创造性人格的核心因素。
创造精神是一种稳定的对引发、维持和调控创造活动产生积极影响的心理倾向。
创造精神的构成,可以从两个维度上考察:一是心理成分,二是具体内容。
从心理成分方面说,创造精神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
认知成分是指对创造活动的意义的了解和评价。
情感成分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喜恶等体验。
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
这三种心理成分一般是协调一致的。
它们互相促进,互相制约,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创造精神。
从具体内容说,创造精神大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探索、创新——创造精神的标志一个人的创造精神,首先在于他的探索、创新精神,这是创造精神的标志。
具有这种精神的人,从不满足于己知,乐于探索未知,把发现、创造看作自己神圣的天职。
凡具有创造精神的人决不守旧,他们迷恋于创新,不停地进行创造性思考,力求为社会提供新产品、新观念、新办法。
富兰克林说,如果停止创造性思考,那就等于停止了呼吸。
二、求是、求佳——创造精神的精髓创造精神是在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的。
探索的实质是“求是”。
“求是”的目标是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性。
探索不能凭主观想象,不能凭一时的冲动,也不能凭教科书上的定义。
实事求是是探索的基础。
创造精神固然表现为创新,但这创新不是形式上下的追求,闪光的未必都是金子,新的未必都可以称得上创造。
创造的实质是求佳求优。
求是、求佳是创造精神精髓。
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既是一个标新立异者,又是一个实事求是者,更是一个明辨是非者。
创造精神是创造发明和接受、继承的结合,其结合是创造者本人追求真理的决心,服从真理的勇气和正确的是非观念。
三、奋力拼搏——创造精神的支点创造精神是一种奋斗精神。
它需要创造者的奋斗拼搏作支点。
创造离不开灵感,但灵感是对艰苦劳动的奖赏。
没有艰苦持久的奋斗,就会没有创造的成功。
创造会遇到挫折和阻挠,最初的想法可能会遭到别人的嘲笑,初级的成果可能经不起别人挑剔,独到的发明可能得不到别人的承认。
这一切都要求创造者有克服挫折和阻挠的毅力、勇气。
创造成果得到社会承认,一般要经历很长的过程。
为了某一问题的研究,科学家有时付出毕生的精力,甚至要经历几代人的艰苦奋斗。
没有奋斗拼搏精神,决无创造成功的希望。
四、献身事业——创造精神的根基创造精神又是一种牺牲精神、奉献精神。
它植根于创造者献身的品格。
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总是一心想自己的事业,一切为了自己的事业,把实现自己的创造理想看得高于一切。
李时珍为探明药性而遍尝百草;诺贝尔因实验被炸得遍体鳞伤却欢呼胜利。
创造精神的灿烂花朵永远植根于创造者的献身精神之中。
五、为社会服务——创造精神的灵魂创造精神是与创造者的崇高的生活目标相联系的。
这崇高的生活目标便是为社会服务。
创造者一般都能理解自己的创造性工作的社会意义;或为祖国昌盛,或为民族振兴,或为人类进步,或为科学发展。
爱因斯坦的著名格言是:“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些实际上短暂而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以为社会服务为宗旨的创造者,总是力求为人类造福,同时避免自己的创造过程和创造结果可能为人类带来的损害。
为社会服务、为人类造福、为社会负责、避免为人类带来损害和灾难,这正是科学家、发明家的高贵品质,也是创造精神的灵魂之所在。
第三节创造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依靠三个方面的工作:传授科学知识、发展智力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从半个世纪以来的世界教育进程看,50年代及其以前偏重科学知识的传授,传授科学知识几乎成了当时教学的唯一目标。
60年代开始强调智能培养,同时提及创造精神的重要性。
80年代以来,各国在继续强调智能教育的同时,普遍把培养创造精神提到了最重要的地位。
这是因为人们看到了这样的事实:许多人知识多、智能好,但并无建树,而那些为社会做出了惊人的贡献者,也并非全是学富五车、智能超群的人。
一个人的创造力究竟能被开发至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作出创造性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创造精神。
创造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创造精神乃是开发创造力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
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培养创造意识创造意识就是求是、求佳的意识。
这种意识在学生进行智力的活动的时候随时可见。
温伯格说:“不要安于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而要去尝试一下,尝试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可能比智力更重要,往往是区别最好的学生和次好的学生的标准。
”创造意识离不开创造者的自信心。
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判断,不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决不可能有创新的想法。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一切创造者所共有的人格特质。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师一定要:1、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要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要及时地给予鼓励。
2、不要动辄训斥学生,以免使他们变得过于谨小慎微。
3、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既不要狂妄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4、要使学生具有坚强的创造勇气和坚定的创造信心。
5、努力培育学生的创造决心。
信心的前提是决心。
有了改造决心,才有排除困难的创造勇气和夺取胜利的创造信心,才有化无为有、转劣为优的思想基础。
6、充分激活学生的创造愿望。
决心的前提是强烈的愿望。
一个没有创造愿望的人永远不会产生创造性成果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必须从激活他们的创造愿望做起。
二、激发创造热情创造热情是随着创造者对目标及其意义的认识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它突出的表现在进行创造活动时情绪振奋、动作节奏加快和活动的持续进行。
创造热情与一个人的高级社会情感密切相联。
有了道德感,社会需要才会转化为创造者个人的需要,并引导他不辞辛劳地投身创造实践,取得创造成功。
理智感同认识成果的获得、兴趣的满足、真正的追求和思维任务的解决相联系。
有了这种情感,在艰苦的创造活动中便能意气风发,乐在其中。
美感是一种力量,一种追求,它推动人去创造,去克服前进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
正如马克思所说:“美感就是人在创造性劳动中感到各种本质力量能够发挥作用的乐趣。
”三、磨砺创造意志创造意志是创造者自觉地确定创造目标、克服创造活动中的困难以实现创造目标的心理品质。
它突出表现在创造活动中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四个方面。
四、优化创造品格培养学生创造品格,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培养社会需要和期望的人才这一总目标。
1、培养正确的创造动机。
创造动机是创造者对其要达到的创造目标所产生的社会意义和个人价值的期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真正的创造者也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者。
3、必须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五、开展创造活动创造精神是学生在其亲自参加的创造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
创造活动是帮助学生树立创造志向、培养创造能力、发展创造精神的根本途径。
创造活动是指那些提供具有首创性和价值性产物的活动。
开展创造活动,实质上就是组织学生制造新产品,发现新事物,提出新办法,建立新观念,产生新设想。
文艺创作、工具改良、新产品制造、科学实验以及某种新的学习方法的提出等等,就是学校最常见的创造活动。
开展创造活动,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贯彻自愿自主原则。
2、要尊重学生的“学术性格”。
“学术性格”是指学者、专家个人对于治学的基本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特有的行为方式。
它的外在表现是个人在学术活动中乐于或不乐于、长于或不长于从事某些课题的研究。
对于学生而言,关键是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扬其长而避其短。
3、要营造良好的创造氛围。
4、建立活动小组,开展创造活动。
一是建立多样化的活动小组;二是配备有创造精神和创造技能的指导教师;三是保证小组的活动时间。
5、要建立促进学生创造活动的网络。
创造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集体性事业,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社区)的通力合作。
6、要逐步提高学生创造活动的水平。
创造活动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加以组织,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创造活动的水平。
幼儿园里主要是游戏、剪纸等。
小学里主要是小发明、小设计、小实验、小制作、小改良。
在中学阶段,创造活动的内容就应该更丰富一些,最好能制定出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活动“大纲”,从初一到高三按年级确定开展创造活动的内容和要求;也可以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开展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