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论
文学创作辩论辩题
文学创作辩论辩题正方,文学创作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
文学创作是人类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它能够通过文字和想象力传达人类的内心世界,反映社会现实,激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首先,文学作品可以深刻地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引发了读者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其次,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描绘和批判,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1984》这部作品通过对极权主义社会的描绘,引发了人们对权力和自由的思考。
因此,文学创作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它能够深刻地触动人类的内心世界,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反方,文学创作并非唯一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
虽然文学创作可以表达情感和思想,但并非是唯一的方式。
现代社会中,电影、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同样可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与文学相比,这些艺术形式更加直观和生动,能够通过视听的方式更直接地触动人们的情感。
例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通过对人性的探讨和对自由的追求,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因此,文学创作并非唯一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其他艺术形式同样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
正方,文学创作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意义。
尽管其他艺术形式也可以表达情感和思想,但文学创作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意义。
首先,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文字的魔力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使他们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共情。
如奥斯卡·王尔德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其次,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文字的力量传递更加深刻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
例如,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通过对孤独和爱情的描绘,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因此,文学创作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意义,它能够通过文字的力量深刻触动人类的内心世界。
反方,其他艺术形式同样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意义。
尽管文学创作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意义,但其他艺术形式同样可以产生深远的影响。
文学创造(创作论)
第二编文学创造(创作论)第六章文学创作过程文学创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发生(主要是艺术发现、创作动机)、构思和物化(传达)。
本章旨在研究作家在什么基础上进行创作、为什么创作和如何创作的问题。
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一、材料储备或叫素材积累。
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步。
(一)文学创造的材料是作家意识到的社会生活。
材料的积累是把生活心灵化的过程。
文学创造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的材料与一般的物质生产所需要的物质材料不同,直接地讲,是一种精神材料,是摄入到作家头脑中的社会生活,是存在于作家记忆中的表象,具体而言,是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中有意或无意获得的一切丰富、生动然而相对芫杂、粗糙的刺激和信息。
作家把社会生活心灵生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看,是外在刺激作为一种信息被大脑吸收并储存的过程,其中记忆机制起关键作用:刺激感觉感觉缓冲器(大脑某个部位)短期记忆长期记忆。
(二)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1、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古人认为文学创造要有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是来自于作家对生活的体验。
从司马迁的“发烧之所以作”(《自序》)到韩愈的“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荆谭唱和诗序》再到欧阳修的“穷而后工”(《梅圣俞诗集序》、《薛简肃公文集序》),都从一个侧面涉及到生活材料对作家创作的重要性。
王夫之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
”(《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姜斋诗话》)刘熙载谈到“杜少陵、元次山、白香山不但如身入闾阎,目击其事,直与疾病之在身者无异。
”(《艺概·诗概》)王国维也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人间词话》)都主张作家要体验生活、观察生活。
巴尔扎克说“作家应该熟悉一切现象,一切感情。
”(《〈驴皮记〉初版序言》)雨果说:“诗人的两只眼睛,其一注视人类,其一注视大自然。
”(《〈光与影集〉序》)果戈理说“只有被我从现实中提取,并且熟悉的一些东西,才是我写出来的好的东西。
文学创作辩论辩题
文学创作辩论辩题正方,文学创作对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学创作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它通过文字和故事传达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激发人们的思考。
首先,文学作品可以唤起人们的共鸣和情感。
比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世界舞台,人生是一场戏”,这句名言深刻地触动了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其次,文学作品可以启发人们的思考和理解。
例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中描述的主人公葛雷戈尔的变形引发了人们对自我认知和社会关系的思考,对人类的意义和存在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再者,文学作品可以激励人们的行动和改变。
比如,雨果的《悲惨世界》中描绘的革命斗争和人道主义精神,激励了无数读者积极参与社会改革和帮助他人。
因此,文学创作对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反方,文学创作对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影响有限。
虽然文学创作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其影响是有限的。
首先,文学作品的影响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可能完全不同。
比如,有人可能因为读了一本书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另一些人可能对同一本书毫无感觉。
其次,文学作品的影响是有时间限制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一些经典作品可能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失去影响力。
再者,文学作品的影响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的,比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人们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和理解。
因此,文学创作对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影响有限。
在这个辩题中,正方和反方都有充分的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正方通过引用莎士比亚、卡夫卡、雨果等文学巨匠的作品和名言,以及这些作品对读者情感和思想的影响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而反方则通过指出不同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可能不同,以及文学作品的影响是有时间限制和受外部因素影响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因此,这个辩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权衡和思考,不能一概而论。
4第三讲 文学创作论共45页PPT
毕达哥拉斯:“生活就像一场体育竞赛,有些人充当角力士,还有些人成 为调停者,而最好的位置却是旁观者。” 老庄哲学:“虚静无为”说 苏轼:“游心物外”说
Page 7
立普斯
(Lipps, 1851—1914 )
人们在对周围世界进行审美 观照时,不是主观地被动感 受,而是自我意识、自我感 情以至整个人格的主动移入; 而通过“移入”使对象人情 化,达到物我同一,“非我” 的对象成为“自我”的象征, 自我从对象中看到自己,获 得自我的欣赏,从而产生美 感。审美主体包括艺术家就 是移情者。
Page 10
(四)文学创作中的主客关系
1、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实质上是审美主体与 审美客体所构成的审美价值评价关系。其主客体 关系特征:
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 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 情感体验和感性直观是连接主客体关系的纽带 2、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主体要立足客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对创作 客体的进行选择,进行变形、情感投射和观念移注。 主体始终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即作家的选择受 社会生活的情势的规定和制约。
Page 16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 的心理内容 外在事物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 契合 以独特眼光在知觉中产生新创造物
Page 17
黑格尔
(Hegel, 1770—1831)
假如一个人能看出当前即显 而易见的差别,譬如,能区 别一枝笔与一头骆驼,我们 不会说这人有了不起的聪明 ;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 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 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 ,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 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 我 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 中之同和同中之异。
《文学创作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文学创作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梁启超“薰浸刺提”说对文艺社会作用的阐释,侧重于文艺作品的美感特征与接受者审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其对文艺的审美特征的探讨,是对( B )的一种深入研究。
A.庄子“言不尽意”说B.孔子“兴观群怨”说C.司空图“韵味”说D.严羽“妙悟”说2.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高峰期,其问曾先后出现过文论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A )。
A.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论巨制——《文心雕龙》B.第一部诗话——曹丕的《诗品》,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C.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钟嵘的《文赋》,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D.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第一部诗话——钟嵘的《诗品》3.《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 A )”是全书的弹论核。
A.诗辨C.诗法B.诗体D.诗评4.“才”、“胆”、“识”、“力”是诗人创作必备的主体性要素,叶燮认为,四者之中,“识”处于( D )的地位。
A.配合和中介 B.支配和协领 C.从属和边缘 D.核心和主宰5.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离骚》、《庄子》、《史记》、《杜工部集》、( B )、《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
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A.《红楼梦》 B.《水浒传》C.《西游记》 D.《三国演义》6.郭沫若曾在《文艺复兴》第2卷第3期的《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肯定王国维“用科学的方法来回治旧学”,将王国维的( C )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称为“中国文艺研究史上的双璧”。
A.《文学小言》 B.《屈子之文学精神》C.《宋元戏曲考》D.《人间词话》7.黑格尔说:“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与哲学,在于艺术用( C )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
三编文学创作论
唐代诗人牛希济旳《生查子》
❖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 语已多,情未了,回眸犹重道: ❖ 记得绿罗裙,到处怜芳草。
(二)文学发明旳主体是特殊旳艺
术生者
❖ 1文学发明旳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 中旳艺术生产者(自由自觉性)
❖ 解衣盘礴 中国画术语。解衣,即袒胸露臂;盘礴,即
第三编 文学创作论
1、文学作品是怎么创作出来旳? 2、作家为何要创作文学作品?
第六章 文学发明作为特殊旳精神生产
第一节 文学发明作为特殊旳生产 第二节 文学发明旳主体与客体 第三节 文学发明旳主客体关系
第一节 文学发明作为特殊旳生产
人类生产活动
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
一般精神生产
特殊精神生产
(科学、哲学、宗教等) (艺术生产)
❖ 其次,他又是一种社会人(社会性、责任 性、时代性)
第三节 文学发明旳主客体关系
❖ 一、主客体关系旳多样性 ❖ 二、文学发明中主客体关系 ❖ 三、文学发明中主客体旳双向运动
一、主客体关系旳多样性
❖ 勃兰兑斯: 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 方式——实际旳、理论旳和审美旳。一种 人若从实际旳观点来看一座森林,他就要 问这森林是否有益于这地域旳健康,或是 森林主人怎样计算薪材旳价值;一种植物 学者从理论旳观点来看,便要进行有关植 物生命旳科学研究;一种人若是除了森林 旳外观没有别旳思想,从审美或艺术旳观 点来看,就要问它作为风景旳一部分其效 果怎样。
❖ 齐白石: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2 、主体即“旁观者”与“移情者” (主体要不要感情)
❖ 什么是移情作用?用简朴旳话来说,它就 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于事物旳 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旳东西看成有生命 旳东西,好像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 意志和活动,同步,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 旳这种错觉旳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 和共鸣。这种现象是很原始旳、普遍旳。
文学创作论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特征有哪些?
在艺术创作中,当情感达到 一种极致状态时,便会出现一 种奇异的创作现象—癫狂
无意识的突发
激情的强化
沉思状态是创作冲的的思 绪之流如惊涛般涌过之后的一 种深沉的平静。 在深思中,以往的情感积 累获得审美升华。也就是说把 生活经验变为审美体验的转换 过程。
什么是创作风格?
例如: 李白的清新飘逸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平易浅近 刘禹锡的气骨豪劲 王维 孟浩然的自然隽永 高适 岑参的悲壮慷慨 未来仅仅属于拥有风格的人
雨果
创作风格与作家的个性有什么关系?
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的体现; 创作个性是作家个性的表现。
法·布封:“风格才是人本身” 中国:“人如其文”或“文如其人”
人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在他 的成长过程中,方方面面的生活 经历,为作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 的生活经验。
社会生活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创造空间
Transaction Data
社会生活的异彩缤纷,为文学 创作提供了可能,首先,社会生活 培育了创作主体特定的文学观念。 其次,社会生活为创作主体孕育了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元素。
Copyright © by ARTCOM PT All rights reserved.
www.art-com.co.kr
广泛的知识积累是作家进行创作活动的前提条件Company Logo
在《红楼梦》里所写的五行八业,无不俱全, 什么医理禅道,园林建筑,猜谜行令,题诗 作画,以及用具、陈设、食品、服装实在使 人眼花缭乱表现了曹雪芹渊博的知识。
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艺术才能是作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必备条件
文学与哲学不同,哲学是以逻辑的严 密性和理论的科学性来说服人,而文学是 以形象的生动性和情节的丰富性来感染人 的。 如:曹雪芹的《红楼梦》结构宏达,但安 排得体;人物众多,但各俱情态;事件纷纭, 但主次分明;关系复杂,但线索清晰。
创作论名词解释
创作论名词解释
创作论,也被称为创作理论,是研究艺术创作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艺术创作的内在动力、心理机制、思维特点、内容构成、形式因素、艺术技巧、创作方法等问题,旨在挖掘并把握艺术创作的规律,以指导艺术创作的有效进行和艺术水准的提高。
创作论是文学评论的必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作家如何将社会生活转化成文学作品的过程,其中作家的审美感受是中心环节,是联系社会生活与文学作品的纽带。
创作论的发展过程中,西方文论中的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和实用说都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于创作论的影响也很大,其认为创作实践应反映生活,反映人民的精神世界。
同时,在创作过程中,作家应深入挖掘和呈现生活的本质,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和改造,以实现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
此外,在创作论的研究中,现代科技的引入和发展也为创作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例如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同时也要求作家更加深入地探索创作的内在规律和技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专业内容建议查阅文艺学和艺术学相关的书籍文献或咨询专业学者。
文学创作辩论辩题
文学创作辩论辩题正方:文学创作对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文学创作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它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和语言,深刻地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首先,文学作品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
比如,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总是能够引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其次,文学作品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
例如,乔治·奥威尔的《1984》通过对极权主义的揭露,引发了读者对权力和自由的思考。
因此,文学创作对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反方:文学创作对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影响有限虽然文学创作可以触动人们的情感和思想,但它的影响是有限的。
首先,文学作品的影响受到读者个人情感和思想的限制。
不同的人对同一部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是不同的,因此作品对他们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
其次,文学作品的影响是暂时的。
一部作品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引起轰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会逐渐淡化。
因此,文学创作对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影响有限。
正方:文学作品对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点得到了许多著名作家和学者的认可。
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一本好书就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人心灵的大门。
”这句话表明了文学作品对人们情感和思想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
此外,英国文学评论家约翰·罗素·布朗也曾说过:“文学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镜子。
”这句话说明了文学作品通过反映人类情感和思想,深刻地触动着读者的内心。
反方:尽管有许多名人名句支持文学作品对人们情感和思想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
比如,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曾说过:“一本好书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宴席。
”这句话虽然肯定了好书的价值,但并没有说明它对人们情感和思想的影响有多深远。
因此,名人名句并不能完全证明文学作品对人们情感和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
正方:除了名人名句的支持外,还有许多经典案例可以证明文学作品对人们情感和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学概论7 文学创作论
文学概论7 文学创作论一、引言文学创作论是文学概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探讨文学创作的定义、特点、目标以及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二、文学创作的定义文学创作是指创作者通过诗歌、小说、散文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文字的艺术表现力,传递给读者。
文学创作既是个体创造的产物,又是社会文化的反映。
它融合了创作者的个人经历、情感体验以及对社会、人类、生活等问题的观察和思考。
三、文学创作的特点1. 语言艺术性:文学创作不仅注重内容,更重视表达方式和艺术形式。
作家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形象描写、节奏感等技巧,使作品具备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2. 感染力和思想性:文学作品通过情感共鸣和思想激发,能够深入读者内心,引起共鸣和思考。
作品中蕴含的价值观念、人生哲理等影响着读者的思想和行为。
3. 多样性和个性化:文学创作没有限制和束缚,每个作家都有不同的创作风格、主题和表达方式。
这种多样性和个性化使文学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四、文学创作的目标1. 表达自我:文学创作是作家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方式之一。
通过写作,作家能够找到自己的声音,将内心的世界呈现给读者。
2. 反映社会:文学作品往往反映社会现实、人类生活的缩影。
作家通过作品抒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为社会做出贡献。
3. 探索人性:文学作品关注人类的情感、欲望、困惑等问题,通过作品深入探索人性的奥秘,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五、文学创作的关键问题1. 主题选择:作家如何选择适合的主题,使作品具备思想深度和触动力?2. 写作技巧:作家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技巧等表达思想情感?3. 创作风格:作家如何塑造独特的创作风格,使作品有辨识度和艺术性?4. 读者反响:作家如何理解读者的需求和期待,创作符合读者口味的作品?六、结论文学创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它要求创作者具备深刻的思考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写作技巧。
通过文学创作,我们能够领略到作家的思想和情感世界,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文学创作论
文学创作论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是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通过艺术加工创作出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的创造性活动。
文学创作指作家为现实生活所感动,根据对生活的审美体验,通过头脑的加工改造,以语言为材料创造出艺术形象,形成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这样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称为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是最基本的文学实践,它是作家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审美体验的形象反映,既包含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又包含着审美创造。
一、文学创作假定论
文学创作是逼真的幻觉,生活真实和作家真知、真情的统一结构,真与假的相互制约,假定性和逼真性在不平衡中发展。
二、文学创作形象论
“形象思维”的过程,感情和物象的结合,构成形象的任务首先是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艺术形象的感染力,直接诉诸心灵的形象。
三、文学创作智能论
文学创作是作家智能的特殊表现:特殊性在于作家审美心理的动态结构,作家的心理素质,对人生奥秘的特殊洞察,反应形象刺激的能力,强烈而奇异的感情活动;
作家的观察力:通过外在信息透视内在信息,观察的客观性和主观色彩统一;
作家的感受力:一系列独特感觉、知觉和感情,审美和审智的深度交融,增强心灵对生活的吸收力,获得阐明内在感受的能力;
作家的想象力:特殊性的想象和普遍性的想象,自发想象的单一性与自觉想象的多元化。
四、文学创作形式论
五、文学创作审美规范论(诗歌、散文、小说)
六、文学创作风格论。
文学概论 第二章.文学创作论
2. ① A.
B.
C.
文学生产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文学与科学的区别 目的不同:科学探索事物的客观规律;文 学追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手段不同:科学用概念、术语来描述结论; 文学用形象来传达感受。 主体特性不同:科学避免主观成见的介入; 文学则往往带有作家的主观成见。
②
A.
B.
③
文学与宗教的区别 相同之处:都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都善 于用形象来传达感受;都富于想象。 不同之处:宗教否定现实世界和人的自身价 值,导向虚无的彼岸世界;文学则在文学世 界中充分肯定人的一些美好价值,导向一种 更人性的生活方式。 文学与其他艺术生产的区别:符号工具不一 样,文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用的是语言符号。
②
A.
B. C.
旁观者和移情者 旁观者:与生活保持一定距离,以审美眼 光看待社会生活的生产主体。 移情者:将情感投射到对象当中去,使对 象拥有主体的情感的生产主体。 评价:旁观者指出了文学生产主体创作时 的非功利心态,但忽视了生产主体作为具 体的社会人必备的情感价值立场;移情者 注意到了文学创作主体在创作时的情感投 入,但片面夸大了这种情感投入的功能, 如巴尔扎克的客观环境描写,就没有情感 投射。
2.
①
②
A.
文学创作的客体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人在一定现实关系中的物质生 活和精神生活以及人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界 的统一体。(109页2句) 特殊性表现: 具有审美价值和审丑价值的社会生活,蕴 含一定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B.
c.
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打上了作家的思 想感情烙印。 例证:《阿Q正传》和《红旗谱》由于作家 体验不同,内容就不一样。 整体性的社会生活,即从横向看是多方面 交融渗透,从纵向看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
文学创作论
第四章 文学创作论一、宏观上认识文学创作一部鲜活的文学作品是怎么产生的呢?是源于作家天才般的想象还是源于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其实二者皆而有之。
除此之外,当今文坛作品的问世还伴随着这样的现象:一部作品在发行前后总有热闹市场宣传,如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具有商业性的“炒作”之嫌。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今文坛很少有脱此俗套者。
一部作品的产生不只取决于作家,还取决于那些享有版权的出版机构以及伴随而来的媒体炒作。
由此对传统文学创作论形成挑战:文学难道只是作家个人的精神生产而与商品生产无关?那么如何看待文学的创作呢?(一)文学创作具有创造性(体现个性与社会性)文学创作体现为独一无二的个性化创造,不过这种个性化创造也具有深刻的社会性。
如李白的飘逸洒脱与盛唐气象;杜甫的沉郁顿挫与唐帝国的由盛入衰;司马迁的《史记》所具有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深刻的社会性。
(二)文学创作的制作性文学创作固然需要创造性,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吃饭问题”、“权力角逐”、“人格掩饰”、“媒体炒作”、“产业制作”等因素又使文学创作具有制作性。
案例举隅一:人格掩饰(作家为掩饰人格,而创造虚伪的“个性”)→【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的隐逸之志(《闲居赋》见《文选》卷36),但实际相反。
包括在内的《晋书》记载其人性情浮躁、常趋炎附势。
常对当时的巨富石崇等人“忘尘而拜”,但因仕途不顺而作《闲居赋》。
金代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谈及此事: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注:安仁是潘岳的“字”)→【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文不如其人”……诸多文坛事实证明文学的个性化创作是存在掩饰性的,尤其是涉及个人私利或政治运动等非常时期更是如此。
案例举隅二:媒体炒作作家、出版社、媒体的相互需要致使文学深深地打上了媒体包装的烙印。
一部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或者影视作品从选题、定稿到成品,都经过了出版商的精心策划和市场论证,再辅之以媒体的极力鼓吹。
《文学创作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新)
《文学创作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梁启超“薰浸刺提”说对文艺社会作用的阐释,侧重于文艺作品的美感特征与接受者审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其对文艺的审美特征的探讨,是对( B )的一种深入研究。
A.庄子“言不尽意”说B.孔子“兴观群怨”说C.司空图“韵味”说D.严羽“妙悟”说2.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高峰期,其问曾先后出现过文论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A )。
A.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论巨制——《文心雕龙》B.第一部诗话——曹丕的《诗品》,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C.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钟嵘的《文赋》,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D.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第一部诗话——钟嵘的《诗品》3.《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 A)”是全书的弹论核。
A.诗辨C.诗法B.诗体D.诗评4.“才”、“胆”、“识”、“力”是诗人创作必备的主体性要素,叶燮认为,四者之中,“识”处于( D )的地位。
A.配合和中介 B.支配和协领 C.从属和边缘 D.核心和主宰5.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离骚》、《庄子》、《史记》、《杜工部集》、( B )、《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
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A.《红楼梦》 B.《水浒传》C.《西游记》 D.《三国演义》6.郭沫若曾在《文艺复兴》第2卷第3期的《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肯定王国维“用科学的方法来回治旧学”,将王国维的( C )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称为“中国文艺研究史上的双璧”。
A.《文学小言》 B.《屈子之文学精神》C.《宋元戏曲考》D.《人间词话》7.黑格尔说:“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与哲学,在于艺术用( C )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
文学创作辩论辩题
文学创作辩论辩题正方: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表达,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意义。
首先,文学创作可以传达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作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产生共鸣,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文学是全世界的镜子,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的灵魂。
”其次,文学创作可以启发人们的智慧和想象力。
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傲慢与偏见》等,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
最后,文学创作还具有审美价值。
文学作品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精致的结构,给人以美的享受,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因此,文学创作是不可或缺的,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智慧的交流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反方:文学创作虽然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并非是唯一的艺术表达形式。
首先,文学创作存在着主观性和局限性。
不同作家的文学作品受到个人经历、情感和思想的影响,难以客观地反映社会的全貌。
其次,文学作品的传播受到地域和语言的限制。
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由于语言障碍无法被更多的人所理解和传播。
最后,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程度不同,难以达到普遍的共识。
因此,文学创作虽然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并非是唯一的艺术表达形式,它存在着客观的局限性和主观的不确定性。
在这个辩题中,正方和反方都有其合理的观点。
正方强调了文学创作的情感表达、智慧启发和审美价值,这些都是文学创作所具有的优点。
而反方则指出了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传播局限性和审美价值的相对性,这些也是文学创作所存在的客观问题。
因此,在评价文学创作的价值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其优点的同时,也要客观看待其局限性,不可偏执地认为文学创作是唯一的艺术表达形式。
毕加索曾说过:“艺术是一个无止境的探索,没有固定的标准。
”因此,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欣赏和理解文学创作,同时也要尊重其他形式的艺术表达,不断丰富和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
文学创作辩论辩题
文学创作辩论辩题正方,文学创作对人们的心灵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学创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情感、人性等方面的深刻思考,从而对人们的心灵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文学作品可以激励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激发人们的内心深处的共鸣,让人们在阅读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启发。
例如,莎士比亚的名言“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就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让人们在阅读中获得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其次,文学作品可以拓宽人们的视野,让人们了解不同的文化、历史和思想,从而促进人们的心灵成长。
例如,《红楼梦》通过对古代中国社会的描绘,让人们对中国古代社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而促进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反方,文学创作对人们的心灵影响有限。
文学创作固然是人类的文化遗产,但对人们的心灵影响有限。
首先,文学作品只能触及部分人群,而且不同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也是不同的,因此其影响有限。
例如,有些人可能对莎士比亚的作品产生共鸣,而有些人可能对其毫无感觉。
其次,文学作品往往只是对特定时代和特定文化的反映,对于当代人们的心灵影响有限。
例如,古希腊的悲剧作品对当代人的心灵影响可能不如当代作家的作品。
因此,文学作品对人们的心灵影响并非绝对的,其影响有限。
正方,文学创作通过对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深刻揭示,对人们的心灵有着深远的影响。
正如奥斯卡·王尔德所说,“人们读书,不是为了了解别人,而是为了了解自己。
”文学作品可以让人们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和启发。
同时,文学作品也可以拓宽人们的视野,让人们了解不同的文化、历史和思想,从而促进人们的心灵成长。
因此,文学创作对人们的心灵影响是深远的。
反方,文学创作的影响有限,因为其只能触及部分人群,而且不同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也是不同的。
因此,文学作品对人们的心灵影响并非绝对的,其影响有限。
电大《文学创作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文学创作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一、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20分)1、如何理解“有特点的细节能以局部更好地表现整体”?请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论述。
参考知识点:以生活的主要特征统率五官可感细节参看教材P142、作家审美心理的动态结构是怎样的?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参考知识点:作家审美心理的动态结构参看教材P373、作家的感受力包括哪几个方面?参考知识点:作家的感受力参看教材P881、文学创作中,怎样处理形式的局限与生活和情趣的自由的关系?参考知识点:在形式的局限中争取表现生活和情趣的自由参看教材P1292、如何处理对话、独白中的口语和书面语言?参考知识点:在对话、独白中的口语和书面语言参看教材P1913、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变异?参考知识点: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变异参看教材P3161、作家的观察力如何实现?参考知识点:作家的观察力参看教材P492、怎样理解输送语言信息的“阈值”?参考知识点:输送语言信息的阈值参看教材P1413、怎样理解形象?参考知识点:形象是感情特征、生活特征、和形式特征的三维一体结构图参看教材P210 二、作品分析(40分)阅读所提供作品,运用本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不少于500字。
注意:不必面面俱到,可自选一个切入点展开分析。
1、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时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杨花》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飞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
文学创作论
文学创作论1、为什么说“要用形象来思维首先就是用那启发性雄辩性的细节来思维”,答:形象,本来是相对于抽象而言,它不同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逻辑概括。
科学以排除感性的具体形态,综合、概括事物的普遍属性为特点,文学则表现个别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具体可感的事和情。
例如用抽象的语言来讲,这个人笑的可恶,用形象的语言来讲可以说:这个人一笑露出了三十二颗金牙。
用抽象的语言说,这孩子笑的很可爱,用形象的语言则可以说:这孩子笑起来脸红得象苹果,不过比苹果多了两个酒窝。
高尔基说:“真正的语言艺术是非常生动如画的,而且几乎是肉体可以感触得到的。
应该使读者看到语言所描写的东西,就象可以看到可以触摸的实体一样。
” “可悲”、“可爱”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缺乏可感性的,而有了“金牙”、“酒窝”,就成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了。
关键还在于这些细节并不是生活中一切的细枝末节。
苏联大百科全书中对细节下这样的定义:“细节是整体的一个小小部分,是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是局部。
”光是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还不是艺术的,艺术的细节是带着假定性的,其中交融着生活和作者的感情。
不是一般的生活,而是生活的特征。
高尔基还说过:“当他在任何一个人身上,找到指出和强调谈话、手势、姿态、相貌、微笑、眼神等等独特的特点的时候,这些人物在他笔下就是活生生的。
”没有特点的细节,是平庸繁杂的,缺乏艺术表现力的。
细枝末节有了特点,才有可能进入艺术的境界。
苏联作家安东诺夫有一篇在五十年代很著名的短篇小说《在电车上》,据他自己说就是从一个细节的发现开始的:“她从行驶的电车上向车门口走去,就象走过河上的独木桥。
”电车上的地板很宽,由于车子在行驶,摇摆不定,所以走路的女人就象变得像在独木桥上那样显得不稳定,时时有失去平衡的危险,这就有了特点了。
一有特点就把整个环境相当突出地表现出来了。
这样的细节就不再是生活的细枝末节,不再是生活的毛胚,而有一点艺术的味道,能帮助作者从生活进入艺术的想象境界了。
文学创作论主观题(已上传)
《文学创作论》考试大纲一、论述题1.为什么说雄辩的细节能“以少总多”?请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论述。
第一、形象的可感性,并不是一切细节可感性的总和。
第二、养成堆细节暗示性的鉴别力,不但要善于从许多细节中排除那些暗示力的鉴别力,而且要敢于排开那些虽然有暗示力,但已被长期使用而失去光泽细节。
细节之所以为艺术,就在于它能超越细节的有限性。
第三、要避俗,要求新。
宋玉《神女赋》曹植《洛神赋》效果性细节:以雄辩的细节来表现事物的总体效果。
汉乐府《陌上桑》主要特征是靠少量启发性、雄辩性的细节来显示的,细节就不是整体,但显示主要特征的细节能更好的表现整体。
雄辩希冀之所以能“以少总多”是因为它的细节所表现或者是事物的有特征的局部,或者是事物的总体效果。
主要特征是调动读者记忆,推动读者用他的生活补充了作者的描绘,在想象中形成了完整的形象。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请结合此诗谈谈文学想象的特点。
【参考答案】一、主观特点是诗人的孤独感,客观特点是月光照着诗人的影子。
这还不是艺术的想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就不一样了,月亮就不是月亮了,举杯邀月,就不把月亮当月亮,而是把它当作有生命的对象了。
这样,月亮就成了我的朋友。
但是,艺术的想象之妙在于:“对影成三人”,不仅仅月亮成了朋友,而且影子也成了朋友。
有了这样的想象,诗人的孤独之感就得到充分的表现。
本来是,只有一个饮酒,很孤独,现在三人共饮了,应该是不孤独了吧。
二、但是,更加孤独了,因为月亮和影子,从另一个角度,更衬托得诗人孤独了。
文学的想象就是让客观对象的形态性质发生变异,使之和主体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异,有了这种变异,感情就渗透进去了。
本来是互不相干的,现在变成了互相安慰。
接着他写,不但是静态的孤独,而且还有动态:“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形成一种由静到动的变异,“我舞影凌乱”是客观事实,“我歌月徘徊”是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