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定太原
1.城市发展目标与定位
从资源型城市走向综合型城市
从偏于一隅走向区域共赢
从千年古邑走向时代名城
从“锦绣龙城”走向“生态新都”
2.总体发展定位
我们基于对太原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政策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初步认为太原的城市定位是:太原是国内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是具有晋阳文化特色的旅游中心城市;华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山西省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以概括为“两个基地,三个中心”──即清洁能源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旅游中心、物流中心、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构太原
1.区域空间的构建
对于太原区域空间的构建,我们从全国、省域(含大运经济带)、太原一小时都市圈、太榆都市区、太原中心城区五个层次的角度出发,从宏观到微观,从区域到地方,进一步明确太原在不同经济区和空间尺度中的地位和结构。
(1)全国视野中的太原
太原的发展,首先应该放在全国的视野来考虑。太原地处中部的区位,将有利于太原塑造国内东西部交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太原应凭借优越的省域中心位置,主动承担联系环渤海经济区和西部地区的桥梁作用,树立承东启西的纽带形象,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区域的分工与合作,融入环渤海经济区的经济循环中,提升合作
的层次和水平,成为环渤海经济区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2)山西省域中的太原
山西的发展主要依托工业化和城市化,未来山西发展的空间结构将主要依托城市和交通干线,通过对外交流和区域合作,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展开,以此推进山西的社会经济发展。
(3)太原1小时都市圈空间的构建
太原1小时都市圈呈现“指状”生长的空间结构,以核心区为节点,通过多条发展轴线沿交通干线向外伸展,伸展的主要方向是东向和南向,而伸展出去的轴线发展的主导产业方向应有所差异。太原市区的产业空间分布将考虑在1小时都市圈的范围内综合安排,以充分发挥太原城市对外的辐射带动功能,同时优化自身的产业布局,实现太原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
(4)太榆都市区
太榆都市区实际是由太原1小时都市圈的核心区和紧密区构成,包括太原市区、晋中市榆次区及古交、阳曲、清徐。
太榆都市区形成以太原为中心,榆次为次中心,古交、阳曲、清徐为卫星城的空间结构。
2.太原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模式的选择
本次战略规划以现实为基础,以城市南向的拓展做为基本取向,考虑可能的拓展形式,对潜在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进行了充分的分析:
(1)基于现状生长的发展模式
规划以现有建成区为依托,呈摊大饼式向周围扩展。
(2)跨越式双城发展模式
跨越现有城区,在城市郊县的清源、徐沟建设新城,形成旧城与新城并行的双城格局。
(3)组团式发展模式
以南拓为方向,以开发区、大学城、物流中心、市政府等为开发组团进行城市拓展。
(4)南部轴向拓展的发展模式
以南向的三条主要交通轴为发展轴线,轴向拓展。
(5)基于行政区划调整的发展模式
将榆次区纳入太原市,集中安排城市布局。
经过综合分析,我们确定以组团式发展模式为基础,加强南北轴向交通的建设,发展沿汾河带形组团城市,远景考虑行政区划调整的可能性,将榆次纳入太原城市的拓展空间范围,城市空间由带形转为“T”形组团状城市。
3.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策略
(1)总体空间发展策略
规划中确定南部为中心城区发展的主要方向,确定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的基本取向为:北调南拓、内优外设。
北调:从产业、空间、设施、交通、生态等方面调整位于城市北部和上风向的尖草坪区城市用地。
南拓:顺应目前南拓的发展态势,充分发挥区域交通导向和中心城区对外辐射功能,强化和晋中、清徐的区域空间联系,把城市建设的重点逐步从市中心区向小店区和晋源区转移,建设南部新区。
内优:对中心组团进行调整和重构,提升土地效率、优化交通、整合功能、改善环境、改造城中村、建设CBD 等。
外设:中心城区功能的外溢,主要指服务功能的外溢。
(2)空间结构规划分析──滨河带形组团城市
城市总体布局采用“一河、四片、五带”的结构形态。
一河:突出汾河的景观功能和服务功能,沿汾河组织各城市功能,成为太原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轴线和景观主轴线,形成“一河两岸”的城市总体格局;
四片:结合目前发展态势,扩大城区规模,同时充分利用自然河流、高速公路绿化隔离带等作为主要生态廊道,将城区有机分为4个相对独立、集约发展的城市功能组团(北部组团、中心组团、西南组团、东南组团);
五带:重新梳理现有城市功能布局,在现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心城区空间带形拓展趋势、交通导向、主导风向,从西向东逐渐形成西部产业带、西部居住带、汾河综合服务带、东部居住带、东部产业带5大城市功能带。
谋太原
1.太原发展的多动力组合机制
(1)动力一──新型工业化
太原应该本着“特色就是优势、个性就是竞争力”的思想,发挥本地比较优势,构筑特色产业──以煤为主题的清洁能源业和以重型机械装备制造为主题,并延伸到上下游的装备工业,在产业组织形式上以构筑产业集群为主基调。
(2)动力二──城市化
尽管从户籍非农人口的比例来看,太原的城市化水平非常之高,但存在一些问题。今后一段时间,太原农业人口将进一步减少,城市和农村将进一步融合,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这无疑是太原经济未来增长的动力与途径之一。
(3)动力三──区域化
随着西部开发的进一步推进,东、中、西部产业将融合和协调发展,在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中西部地区将加速成长。太原要尽快摆脱“不东不西”的尴尬地位,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与东部地区的联系,从各个层面融入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区和首都经济圈;
·加强与西部地区的联系,力争成为东西部联系的纽带;
·构筑1小时经济圈,加强太原与圈内城市的分工与合作,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扩散、辐射和服务功能;·与晋中的榆次构筑经济合作区,合力建设以武宿机场、高速公路作为支撑的物流基地。
(4)动力四──产权多元化
加快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改造工作,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促进非国有经济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可以预期,未来太原经济发展将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大格局下,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5)动力五──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