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子《道德经》中的“自然辩证法”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 不足者补之�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 则不然 � 崇� 他说: "在伟大的诸传统中, 道家提供了最深刻, 最完善的 损不足以奉有余 �" 宇宙万物自然之道, 所以能够冲气为和, 生态智慧�它强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 个人和社会的一切 周行不殆, 全在于此规律的作用 � 他对微妙玄通, 深不可测的 天之道, 用张弓射箭中的事实作譬喻� 拉弓射箭, 贵在圆满中 和, 方能强劲有力而中的� 欲要圆满中和, 便是抑高举下使之 "中" , 损有余补不足使之 " 和" � 能中能和, 便自圆满, 而有力 所以 "天之道, 损有余, 而补不足" � 此为老子自然辩证法的根 本规律� 和谐思想对建立生态哲学, 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 值� 老子把大自然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强调天, 地与人的 界是一大天地, 人是一小天地, 视天人一体, 强调人与自然不 可分割, 追求天, 地, 人的整体和谐�老子主张对万物和人类 都应有一种慈爱的情怀, 使天, 地, 人之间维持着一种祥和的 状态� 认为万事万物的存在, 变化和维持都是由于阴, 阳对立 双方的依存和协调, 而阴阳和谐的状态则称为 "和" � 因此, 天 地自然要协调运行,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如果阴阳失衡, 运 行失序, 自然界就会发生重大灾害, 人世社会就会出现严重 动乱, 整个世界就会处于灾难之中�古代的先哲深刻地洞悉 到万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本质联系, � � 有其自身秩序和 参 考 文 献 自身规律�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和自然万物, 做到 "人道 " 和 "天道" 相符合 � � � � 1 高定彝 . 老子道德经研究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 � 三 � , 道法自然 � � � , 天人合一的思想 � 2 文选德 . 道德经 诠释 .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 .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表明了老子的宇 美 纳什. 大自然的权利 .杨通进译, 青岛出版社, � � � � � � 1 . 宙观, 世界观� � � 道是宇宙客观自在的永恒之道 � � � 刘大椿 .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 . 在 �道德经� 的许多篇章中, 都体现老子维护生态的哲 杨汉超 . 生态伦理与中国传统文化 .广西社会科学, � � � � 200 . 理� "道法自然 � � � " 体现了老子的 "天人合一 � " 观� "道法自然" 之 王语道 . 自然的回声 . 海峡文艺出版社, 200 . "道" , 是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理论根基 �正是自然之道的存 在和运行, 才有了万物的产生, 繁荣, 才有了人类社会的形成 和发展 �老子强调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 以辅万物之自 然, 而不敢为也" 要 "恒善救物, 而无弃物" �要抛弃人类中心
以中的了�其中 , 其圆 , 其满, 为了其和, 而又是其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显现, 极度尊重上, 具有与自然一致的观念, 并认识到人类的事务
和谐关系, 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两者是统一体, 认为自然 "道 " ) 相对于人类的认识则是无限的, 所以在自然面前人类
(责任编辑: 宁沈生)
第 26 卷 第3 期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 � � � . 26 . 3 � � � � � � � � � � � � 20 � � � 0 � 9 � � 年 � � � 3 � � 月 � � E A � � � 20 0 9
从 老 子�道 德 经 � 中的 "自 然 辩 证 法 " 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主义�老子 "辅其自然" 思想, 对人类如何处理与自然的关系 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天人合一" 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人类养生和环境 保护的哲学基础� �道德经� 通篇渗透了 "天人合一" 的思想 � 理解人与自然的一体性,有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定位 � 虽然人同其他事物相比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但是人并非生活 在自然之外, 更不能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 否则就难以实 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要看到,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实际上 是人作为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 诚 然,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 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 然�但是因为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 对自然的任何改造 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自身, 所以绝不能把自然当作可以被 随意改造的对象� 自然的某些部分通过改造能够更好地为人 类所利用, 另一些部分则只有保持原貌, 避免被人类改造和 破坏, 才能为人类所利用� 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 方式和程度 应当有一种自我约束� 当代著名的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对老子的思想极为推
周 旋
) 110036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 摘 要]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 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就必须正确 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实现人与自然 (包括人类社会 ) 的协同发展, 就不能不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 就不能不掌 握和应用自然辩证法�老子的 �道德经� 是一部贯穿了辩证法思想的专著, 老子主张我们要归根复命, 返回生命最 自然的本源�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 无为而治是其思想精髓� 和谐思想对建立生态哲学, 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价值 � 老子把大自然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强调天, 地与人的和谐关系, 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两者是统一体, 认为自然界是一大天地, 人是一小天地, 视天人一体, 强调人与自然不可分割, 追求天, 地, 人的整体和谐�老子主 张对万物和人类都应有一种慈爱的情怀, 使天 , 地, 人之间维持着一种祥和的状态 � [ 关键词 ] 和; 道; 自然; 天人合一 [ 中图分类号] B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 223 . 1 (20 0 9 ) 1 67 2- 60 0 2 0 3 - 0 0 0 7- 0 2
[ 收稿日期] 20 0 9- 0 1 - 1 5 [ 作者简介] 周 旋 (1 98 2- ) , 女, 吉林四平人, 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哲学硕士研究生�
�7�
善为道者, 把握 "坚强居下, 柔弱居上" 的规律, 永远以柔 弱自处, 而不处于坚强 � 如果本身客观地处于坚强地位了, 则 要下之, 抑之, 知其坚强, 守其柔弱�待人处事, 唯求其善, 有 善果而已, 切勿逞强求胜, 当知其强, 守其弱� 犯之, 就是自取 灭亡� 因而, 老子劝人看待事物, 坚强者处下, 柔弱者处上 � 不 只看表面现象, 更要用心观察事物的发展趋势 � 二, 清静和平, 圆满中和的和谐思想 "和"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显著特征� 和谐在中 国古代是以 "和" 的范畴出现的, 其涵义十分丰富, 揭示出了 事物多样性, 差异性的辩证统一, 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 高境界� �道德经� 的和谐思想, 主要体现在天人和谐, 身心和 谐, 人际和谐等方面� 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道 德经� 中的和谐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 "躁胜寒, 静胜热, 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 正是老子揭示客 观自在的自然辩证法的经典名句� 宇宙自然之道如此, 治病 养生之道如此, 治人事天之道如此 � "天之道, 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 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
解的, 但是, 这些成就并不意味着人类战胜了自然 � 所谓战胜 或胜利, 通常是相对于战败或失败而言, 既然要实现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 就应当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征服和战胜自然的 观念�不应在人与自然之间人为地构造战胜和战败的关系 � 事实上, 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成就, 都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 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取得的,没有理由说是战胜了自然 � 何况, 这些成就往往存在对自然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最终或 多或少会招致自然的报复� "福兮祸所伏, 祸兮福所依" 是老子的至理名言� 福和祸 反是重要的规律�因而老子劝告发展得意的人, 及时止步 � 恩格斯说: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 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每 一次胜利, 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 但是往后和再 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 出乎预料的影响, 常常把最初的结 经典言论� 同时, 老子主张我们要归根复命, 返回生命最自然的本 源� 在归根复命整个的思想体系里, 老子提出了一个 "弱" 字� 这世界上最高明的事物是什么? 是水� 水总是往低处流, 最能 守弱, 但是水之强, 也是无法想象的�水这么重要, 可它又没 有一个固定的形体�所以老子说 "上善若水" , 最高明的善就 水是最弱的, 但是老子说, 只有最弱的才是最强的� 因为 强的东西就硬, 硬的东西就容易折坏� 一个枯枝子是硬的, 但 最容易断掉 � "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坚强" , 老子绝对禁止坚 强�那么他是要让我们柔弱, 谦虚, 卑下�这就是自然之道�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自从有了人 类, 人就与自然发生关系,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最基础的关系� 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是自然界的一 部分, 人体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在自然界的长期 演化中, 人类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种的智能, 并建立起极其复 杂而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 � 没有人类, 自然照样存在, 即自然 不依存于人类;但是人类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才能生 存, 即人类始终依存于自然� 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口的大量增 加, 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物质资源的数量急剧扩大, 这些都造 这种因生存需要和生产发展而导致的失衡对人类生存的危 害逐渐加大, 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正确认识个体与自然 , 群体与自然, 即人与自然的关系,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生态文明, 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们必须抛弃人与自然 对立的观念, 借鉴和汲取 �道德经� 中的天人和谐思想的积极 有节制地开发, 利用自然, 保护生态平衡, 与自然界建立一种 和谐相处, 同存共生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是联系整个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 � 作为一 门学问, 在整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 它吸取了人类的包括 生产斗争, 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所得的经验, 进行提炼和 概括; 到了今天, 已经涉及到系统论, 自组织理论 , 耗散结构 等等, 涉及到人同自然界的辩证关系以及人同社会的辩证关 系, 在指导人们的实践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 物极必反, 以弱为贵的辩证思想 现代人为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是可以理
成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 � 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 但是, 却有相互依附的必然, 物极必
因素, 树立尊重自然, 崇尚自然, 顺应自然的理念, 通过合理 , 果又消除了 �" 这一著名论断已经成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
论, 协同论 , 突变论 , 超循环理论, 分形结构理论 , 混沌理论, 跟水一样�
� �
现象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和谐就能持续发展, 没有和谐就谈 不上持续发展�" 国际自然保护同盟根据联合国大会通过的 �世界自然宪 章� 制定的伦理原则提出: "人类的文化必须建立在对自然的 必须在与自然的和谐平衡中进行 �" 这些思想与二千多年前 的老子思想多么相似�因而, 着力挖掘老子 "辅其自然" 等生 态思想, 对人类现代环境保护意识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 � 从根本上讲, 人类的理性也是有限的, 而宇宙的规律 (或 始终应当保持必要的谦抑� 老子 �道德经� 中的辩证法思想对今人而言, 仍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它为我们人类破坏生态环境 , 破坏万物和谐平 衡规律的愚蠢盲动行为敲响了警钟�人类应放弃只要效益, 不顾生存搞发展的行为, 切实尊重自然规律, 切实关注我们 的生存环境, 关注生态系统 "度" 的临界点� 只有这样, 人类才 能迈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