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18导联.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导联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十八导联心电图是指在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Ⅰ、Ⅱ、Ⅲ、avR 、avL 、avF 、V1 、V2、 V3、V4 、V5 、V6 导联基础上,以心脏横面胸导联的延伸作为理论根据,扩展出向左、向右各三个导联,从而形成由六

个肢体导联、十二个胸前导联共同组成的同步十八导联心电图系统。具

体的做法是:以V6 导联为基础向左后方按一定角度推衍出V7、 V8、V9 导联,用以检测左心室正后壁心肌缺血、损伤情况;以V1导联为基础向右后方按一定角度推衍出V3R 、V4R 、 V5R 三个导联,用以检测

右心室心肌缺血、损伤情况。心电图的改变总的大致分为心律失常和缺血、损伤、坏死引起的ST 、 T 及异常 Q 波等改变两大类。

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分布部位特征所决定,作为心肌缺血、损伤等引起的ST-T 改变和心肌坏死引起的异常Q 波等,有发作部位广泛、表现的心电图现象有部位特征性等特点,一块由某枝冠状动脉供血的心肌所

产生的心电图改变往往只用 1-2 个导联难于正确、全面反映心肌缺血情况。因此,在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中,专家总结了各种方式的依靠组合导联方法来判断心肌缺血程度。如在各种不同类型专业文献和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的心肌缺血、损伤、坏死部位诊断法,如:下壁缺血常观察Ⅱ、Ⅲ、 avF 导联ST-T 情况、前壁损伤常观察 V3 、V4 、V5 导联 ST 、

T情况等等,不一而评。

如根据黄宛教授所着《临床心电图学》第五版中所提出心肌梗死区

的定位划分,目前采用是根据 Meyer 氏临床病理对比研究,将心肌梗死分

为前壁(含前壁、前间壁、前侧壁、高侧壁四个分区)及下壁(心室后侧

和膈面)两大部份,这几个分区中任何一个分区发生心肌梗死时,可同时

反映在数个导联上各有其特征。如前壁心肌梗死时在心电图胸前导联 V2-

V4 出现异常 Q 波、ST-T 相应特征性变化;前间壁心肌梗死则在胸前 V1-V3 导联出现相应变化;若梗死区局限于前侧壁,则在Ⅰ、 avL 、V6 导联

出现以上几个方面变化。

又如以正后壁心肌梗死为例:传统的后壁心肌梗死诊断过去一般

为采用Ⅱ、Ⅲ、 avF 导联相应心电图改变确定,根据Perloff 氏提出正

后壁心肌梗死的异常Q 波及深凹型倒置T 波可以反应在胸前导联V1 及

V2, 表现为 Rs 及 T 波高耸,这正是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倒影,此

时可同步记录到 V7、V8、V9 导联梗死特征心电图改变;而V1 、V3 导联心电图改变需在充分发展期才能反映出来,近年来学者们常在常用的

12导联外加做 V7、V8 、 V9 三个导联进行综合分析,可对后壁范畴的

下壁、正后壁、侧后壁等部位心肌损伤情况进行分析。

对于右心室心肌发生的缺血、损伤、坏死等情况,在常用的12 导

联中对此无甚价值,由于右心室心肌供血也起源于右冠状动脉,右心室

梗死几乎均合并有左室下、后壁梗死;并且,右心室心肌梗死又往往有

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短的明显特点,在临床上常用加做V3R 、V4R 、

V5R 导联方法进行解决,无法同步记录到和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

在以上所涉及的静态心电图情况下的操作,是在做静态心电图时,

需在做完 12 导联心电图后向左右加做右心室及左室正后壁导联,且无

法做到检测患者各种状态心电图变化,并可见根本无法做到同步记录下

左室正后壁和右心室心电图情况,而12 导联动态心电图无法做到同步

记录左心室正后壁和右心室心电图情况。

由此可见,若想全面观察心脏心电图情况(同步情况下同时观察到

右心室和左心室正后壁情况),仅靠静态心电图和常规12 导联动态心电图还是不够的,只有能够同步描记了 18 导联心电图信号的仪器才能解

决此问题。因此,同步记录十八导联心电图观察此类情况就显得非常重

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