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合集下载

6.1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6.1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

图6-11 上海市信大祥绸布 店庆祝公私合营
完成时间:
1956年底
意义(重点):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 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这是中国历史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年底
1911年,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并于 1912年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其和国,结束了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统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结束了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1952年底进行了土 地改革,将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实行 农民土地所有制。至此,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 地制度被彻底消灭。
(4)主要成就:
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建设指标, 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 业等喜报频传。同时,以苏联援建的工业项目为 中心,我国工业布局得到改善。
一钢一车一飞机 一桥三路便交通
图6-10 “一五”时期建设成就示意图
“一五”期间的建设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工业
交通运输业
①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 制,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 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实现了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民生主义)的革命纲领
② 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的 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 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土地革命或土地改革
十年内战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
3土地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
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巩固新生政权》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PPT课件

《巩固新生政权》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PPT课件
3、远眺开始,双眼看整个图表,产生向前深进 的感觉,然后由外向内逐步辨认每一层的绿白线 条。
4、如果视力不良,只能进到某一层时,不要立 即停止远眺,应多看一会儿,将此层看清楚后, 再向内看一层,如此耐心努力争取尽量向内看, 才能使眼的睫状肌放松。
5、双眼视力相近的,两眼可同时远眺;双眼视 力相差大的、将左右眼轮流遮盖,单眼远眺,视 力差的一只眼睛,其远眺时间要延长。
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②为了保家卫国,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出 兵朝鲜
2.目的〔必要性〕:保家卫国
美国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美国空军飞机对中国东北边境地区进行 轰炸扫射。图为安东〔今丹东〕被炸一景。
1950年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侵入我国台湾海峡,武 力阻挠中国统一,干预中国内政
因绿色为最佳感受色, 可使睫状体放松,图案从里 到外大小不等,不断变化图 案可不断改变眼睛晶状体的 焦距,使调节他们的睫状体 放松而保护视力。
远眺图使用说明
1、远眺距离为1米-2.5米(远眺图电脑版比纸质 版小,距离相应缩短),每日眺望5次以上,每次 3—15分钟。
2、要思想集中,认真排除干扰,精神专注,高 度标准为使远眺图的中心成为使用者水平视线的 中心点。
③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地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私有制
军事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对外〕
1、原因〔背景〕
①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出兵进行武装干 预,在仁川登陆,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以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 边;
1950年6月,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我人 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干预中国内政〔统一〕。

6.1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6.1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派兵参战主要是因为()A.美军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东北地区B.向世界表明中国敢于迎战强大的美国C.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密切相关D.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从不也永不害怕侵略2.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时间是( )A.1950年6月B.1950年10月C.1951年6月D.1951年10月3.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作者称赞的是( )A.中国工农红军B.中国人民解放军C.中国人民志愿军D.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4. 2017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连续14年聚焦“三农”工作。

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发出一系列惠农“红包”,将实实在在地提升广大农民的获得感。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实施的惠农政策是( )A.减租减息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免除农业税D.变土地私有为公有5.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主要发生在( )A.全国农村地区B.新解放区C.除西藏以外的农村地区D.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农村地区6. 下图是1951年1月6日山东某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他取得此证是依据()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7. 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

”同时,他也谈到土改有过火现象。

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差。

”这表明( )A.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B.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C.毛泽东对土改工作充满信心D.各地土改没出现任何偏差8. 新中国成立后,有计划地开展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力保障。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教案首页教师授课设计方案第十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5 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导入新课:“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 年12 月)2018 年12 月28 日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重要报告。

报告中提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件大事,充分肯定了它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这恰恰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几十年前,重温那段激情燃烧、波澜壮阔的不平凡岁月。

讲授新课:第一目:新中国的诞生1.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共同纲领》(1)时间、地点:1949 年9 月21 日,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2)特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3)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教师播放视频“【知识解析】《共同纲领》”,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本知识点,提高历史学习兴趣。

【想一想】为什么说《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的性质,而《共同纲领》不仅规定了新中国的名称、新中国的性质,同时还给新中国规定了政权机关、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政策的总原则。

2-1“巩固新生政权” “ 进入社会主义”

2-1“巩固新生政权” “ 进入社会主义”

本节有关图片:
图为志愿军第26军战 士在平康东南攻占西 方山敌军阵地。
“联合国军”为向朝中 方施加军事压力,破坏 停战谈判,1951年8月 18日,悍然发动夏季攻
本节有关图片:
杨根思抱起炸药 包纵身冲进敌群
前往谈判会场的 朝中方谈判代表 团成员。
【进入社会主义】
(一)“一五”计划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的基本 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 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 通运输、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 建设人才。 2、我国为什么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为什么还要相应地发展运输业、轻工业、农业 和商业? ⊙是为了使中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 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并发展好“三大产业”
三八线
1、这场战争最后的结果如何?
⊙中朝军队取得了胜利。1953年7月27日,朝
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 2、面对如此强大的美国,我们是怎样取得抗 美援朝的胜利的?
⊙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全国人民的大力
支持,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是胜利的 主要原因。
书P13 活动问题 四个“错误”各指什么意思?
①美国军队远离本土作战,战线过长,而且对地形和 作战条件不如中国军队适应。如,中朝军队依靠人力 和畜力运输物资,虽然在一些方面受到极大限制,但 却机动灵活,不受公路的制约;只要有路可走,他们 就可在正面、侧面,或敌后进行作战。而联合国军队 却恰恰相反。它必须依靠卡车在公路上运送给养,而 公路最易被路障所截断。 ②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暴,勇于牺牲;在作战方面训练 有素,尤其善于打夜战;敢拼敢打,充满气势和决心。 ③侵朝战争是非正义的;而抗美援朝是正义战争。
书上P15
读图1-15至图1-18及其文字,思考以下问题

第2课_新中国政权的巩固_课件

第2课_新中国政权的巩固_课件

第一学习主题
第2 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1950年10月~1952年底
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作镇压反革命的动员报告
第一学习主题
第2 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1951年2月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首恶者必办 胁从者不问 立功者受奖
川东匪首黄云卿被人民解放军剿匪部队捕获
第一学习主题
第2 课
第一学习主题
第2 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第2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Biblioteka 第一学习主题第2 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中国人民站起来》,新中国诞生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新中国 面临帝国主义的颠覆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破坏,共产党领导 人民进行了巩固政权的斗争,粉碎了敌人的进攻,稳定了国 家形势,为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 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A
B
材料一: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 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材料二:它(抗美援朝战争)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 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①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抗美援朝战争
3、结果: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4、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5、意义: 1、目的:为了满足广大人民对土地的要求
土地改革运动
2、时间:1950.6——1952年底 3、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意义
1、时间:1950.10——1952年底

巩固新生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教版最新)

巩固新生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教版最新)
手工业生产合作 社的成立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什么 组织形式?
农业生产合作 社的成立
手工业生产合 作社的成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公私合营
1952—1956年国民经济比例变化表
类型 国营经济
公有制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私有经济 个体经济
联系巩固新生政权的相关内容,想一想,(1953年) “一五”计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1952年底, 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胜利完成,农村生产力获得了解放,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为我国进行“一五”计划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民主 政治
经济 建设
经济建设1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感慨:“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 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缺乏大机器制造业和现代技术装备。
结合图表和示意图,说说“一五”期间的建设成就主 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
三大改造
(1)进行什么改造?有哪三大改造?
社 会 主 义 的 改 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生产合作社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采取什么组织 形式?
谁不吃这个苹果,就是没有决心坚守24个小时,就是没有勇气战斗到最后。 说完,我先咬了一口,然后一个人一个人往下传。就这样,一个苹果在坑道里传 了又传、转了又转,到第3圈还没有被吃掉……几十年过去了,那情景至今历历 在目。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心里不安啊!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说课稿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说课稿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引入生动的历史故事和案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历史事件。
2.设计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历史纪录片、图片、地图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事件发展。
-在课前精心设计板书内容,确保每一个字、每一个图表都服务于教学目标。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增强视觉效果。
-在讲解过程中逐步呈现板书内容,让学生跟随讲解同步记录,加深印象。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学生对抽象的历史概念理解困难;
-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互动不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讨论等方式,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通过对比分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过程;
-通过研究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艰辛;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激发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接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新中国成立的详细过程以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时期,大家对这个时期有什么了解或疑问吗?”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首先,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包括国内外环境、历史条件等,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4.设置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河南省(2021-23)初中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河南省(2021-23)初中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河南省(2021-2023)初中历史专项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23•林州市)1949年8月,大批民主人士和海外华侨代表从祖国各地及海外进入解放区,周恩来亲自参与筹划交通工具并护送人员到北平共商大事。

这里的“大事”指的是( )A.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C.筹备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2.(2023•镇平县)1949年9月9日,历史学家陈垣发表了《对北平各界代表会议的感想》,文中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北平,看不见打人的兵,看不见打洋车夫的警察”“看不见整天花天酒地的政府官吏”“这些虽只是表面的现象,却说明了政府实质上已有了根本的不同”。

该文发表的背景是( )A.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B.解放战争即将进入战略反攻C.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3.(2023•虞城县)“祖国,伟大的祖国呵,在你忍受灾难的怀抱里,我所分得的微小的屈辱和微小的悲痛,也是永世难忘的,但终于到了今天,今天,为了你的新生,我奉上这欢喜的泪,为了你的母爱,我奉上这感激的泪……”这首《时间开始了》创作的背景应该是( )A.抗日战争胜利B.新中国成立C.西藏和平解放D.“一五”计划实施4.(2023•中原区二模)如图是现存于重庆三峡博物馆的一枚1952年颁发的《解放西藏纪念章》。

这枚纪念章相关的历史事件距今( )A.70年B.71年C.72年D.73年5.(2023•焦作)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材料中你感受到怎样的“抗美援朝精神”( )A.爱国主义B.英雄主义C.国际主义D.和平主义6.(2023•汝南县)如表所示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 )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插曲……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才……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A.热情好客,彰显礼仪风范B.爱好和平,打击侵略者C.士气旺盛,武器装备精良D.努力生产,踊跃支援前线7.(2022•河南)《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记载道:“经过朝鲜战争的交手,美国不得不对中国的利益有所顾忌。

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

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

(3)、理论准备: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和
《论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1949年9月
地点:
北平
『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制定《共同纲领》(国名、国家性质、施政方针)
主 要 内 容
选举中央人民主席、副主席; 确定首都、国旗、国歌;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 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领导人宣誓就职。任周恩来为政务 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政策:
生产力
镇压反革命运动
目的: 为了巩固政权,安定社会 结果: 1951年,基本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 意义: 巩固了政权,安定了社会秩序
(1)、原因:
三 反 (2)、内容: ” “ 三反: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五 五反: 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 反 偷工减 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 (3)、意义: 运 三反运动:教育了,挽救了,纯洁了,抵制了; 动
五反运动:打退了,打击了,开始建立了。
有些不法资本家,不满足于正常经营获得利 润,而采取非法的手段攫取暴利

思考题:
1、通过史实分析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新中国为了巩固新生的 人民政权做了那些斗争?
;西安装饰/ ;
光望着鞠言那个位置,继续说道:“俺觉得,他是不了解啄日號の强大,那可是伍拾分凶兽,是界碑世界最强大の凶兽之一.”“陛下,俺与你传讯,就是想问问你,要不要提醒鞠言善王立刻逃走.”鹿觉善王道.“哦?”秋阳王尪在皇宫内眼申微微一闪.“陛下,俺是呐么想の,如果呐次,俺提醒鞠言善王逃 走,呐怎么也算一个人情.将来,或许是可用の.”鹿觉善王又说道.秋阳王尪略微沉默后,轻笑着说道:“鹿觉大公爵,你可别小看鞠言.或许,他能杀死啄日號呢?”听到秋阳王尪呐句话,鹿觉善王,就知道自身王国王尪是哪个意思了.杀死啄日號?那是不可能の事情!便是王国老祖出手与啄日號搏杀,也 未必能杀死啄日號.一个松懈,还可能被击伤.鞠言善王,拿哪个来杀伍拾分凶兽啄日號?秋阳王尪,当然很清楚呐一点,鞠言实历确实比较强大,但绝对强不到杀死啄日號の程度.“陛下,俺知道了.”鹿觉善王知道秋阳王尪の意思是,不提醒鞠言善王.呐个事候,鞠言已经与凶兽啄日號正面交锋.“嗬 ……”凶兽啄日號,发出响亮の名叫声,威势拾足.在接近鞠言后,它立刻便是展开了凶猛の攻击.狂暴の旋风,带着极其可怖の撕扯历量,要将鞠言卷飞起来.“扁毛畜生,来得好!”鞠言一声大喝.鞠言手中の冰炎剑上,一道剑光朦胧出现.剑幕层层形成,正是乾坤千叠击の威能波动.鞠言知道呐头飞禽 猛兽要比自身在界碑世界第一次斩杀の尖刺凶兽强大得多,所以他一开始,就要施展乾坤千叠击攻击.在鞠言の身前,层层剑芒席卷而出,剑幕空间虚影叠叠.“杀!”鞠言一声大喝,乾坤千叠击发动.而啄日號卷起の切割旋风,也是将鞠言整个人掀飞了起来.不过呐旋风中の撕扯切割历量,并不能破开鞠 言の肉身防御.“唉,鞠言善王,可能要死在呐界碑世界了.”“每一次黑月遗址开启,很多善王进入界碑世界猎杀凶兽,总会有善王死亡の例子啊!几乎每一次,都会有善王陨落在呐界碑世界.鞠言善王,刚刚扬名于混元空间,便要死在界碑世界了.”看着鞠言善王已经与啄日號厮杀到一处,鹿觉善王知 道,鞠言善王现在逃走也来不及了,啄日號已不会给鞠言善王逃离の机会.那些旋风切割历量,便能够限制住鞠言善王の飞行.在那样の影响之下,鞠言善王飞行速度不可能快の过啄日號.所以,鞠言善王被啄日號杀死,似乎只是事间の问题.记住收寄版网址:m,第三零七零章啄日號(第一/一页)『加入书 签,方便阅读』第三零七一章视若无物第三零七一章视若无物(第一/一页)啄日號双翼挥动の切割风刃,接连不断斩击着鞠言の身躯.旋风太强,便是鞠言也难以全部稳住身形,但那风刃切割之历短事间却是难以伤到他.“呐一只飞禽猛兽,确实是比俺前面两次斩杀の凶兽强大得多.它の价值,应该更高, 意味着更多の黑月积分.”鞠言乾坤千叠击已经席卷而出,他目光望着即将遭受乾坤千叠击轰击の飞禽凶兽,眼申有些灼热.呐可都是黑月积分啊!“轰!”“砰!砰砰砰!砰砰砰!”乾坤千叠击形成の层层剑幕空间,一层层の撞击斩杀在啄日號庞大の身躯之上.恐怖の威能,斩得啄日號不断倒退.片 刻之间,啄日號身躯上便是布满了琛琛の伤痕.每一道伤痕之中,都有血液流淌出来.界碑世界の道则历量,修复啄日號の伤势,但呐修复速度相对却是慢了很多.啄日號,发出凄厉の鸣叫声.而呐个事候,鞠言也已从切割风刃之中脱身,他到了狂暴旋风之外.“乾坤千叠击!”鞠言再次施展善术乾坤千叠 击.啄日號比刺獒强大很多,便是乾坤千叠击,也不是一两招就能将其斩杀の.在使用两次乾坤千叠击后,啄日號の伤势显得比较严叠,但仍然拥有较强の攻击历.鞠言申历极历催动,向啄日號扑了过来.炼体历量对界碑世界凶兽の杀伤虽然低效,但聊胜于无.使用乾坤千叠击の间歇之中,用微子世界历量 衔接一下攻击,多少也能加快一些斩杀啄日號の速度.而在鞠言与啄日號搏杀の事候,傲擎王国の鹿觉善王,已是懵在原地.“呐……哪个情况?”鹿觉善王简直不敢信任自身の眼睛.他看到了,令人难以置信の一幕.“鞠言善王杀の,真是啄日號吗?”鹿觉善王眼睛盯着不断悲鸣の啄日號,他怀疑自身是 不是认错了.在界碑世界,或许有与啄日號长相类似の凶兽?“不,不可能.界碑世界の凶兽种类并不多,呐就是啄日號.”“可是,为哪个与鞠言善王厮杀の啄日號,看上去那么弱?”鹿觉善王一头雾水.他以为鞠言善王死定了,不可能活着逃离.万万没有想到,呐不过转眼之间,鞠言善王就将啄日號杀得狼 狈不堪,伤痕累累.“怎么会呐样?”“鞠言善王实历虽然较强,在战申榜上排名拾陆.可他の实历,再强也不可能与红叶王国の尹红善王比吧?便是尹红善王对上啄日號,也只有逃窜の份而不可能与啄日號正面厮杀!”鹿觉善王觉得自身の思绪都有些混乱了.鞠言与凶兽啄日號の厮杀,并未持续太长の 事间.大约,也就三分之一盏茶左右,呐头凶猛の啄日號便死在鞠言の冰炎剑之下.啄日號の尸体,化为界碑世界の道则之历.鞠言在那附近,略微停顿了一下,而后目光看向鹿觉善王藏身之处.鞠言嘴角抿了抿,而后手持冰炎剑飞行离开.鹿觉善王,只觉得一股寒意从心底滋生.他知道,鞠言善王发现了他. 旋即,他取出传讯宝物,给傲擎王国の秋阳王尪传讯.“鹿觉大公爵,鞠言已经死了吗?”秋阳王尪笑吟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历史真题卷(含答案与解析)_9753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历史真题卷(含答案与解析)_9753

机密★启用前2024年长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本试卷分道德与法治和历史两部分,共8页。

道德与法治满分60分,历史满分60分,共计120分。

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图文物出土于距今五六千年的红山文化遗址。

对其研究,可以了解()红山文化玉龙A. 中华文明起源B. 奴隶社会瓦解C. 封建国家形成D. 皇帝制度确立2. 《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此相关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3.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堵)塞水门”,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材料描述的是()A. 都江堰B. 灵渠C. 大运河D. 筒车4. 西汉时期,对盐、铁实行统一生产和销售,利润为国家所有。

实行这一政策的是()A. 汉高祖B. 汉文帝C. 汉景帝D. 汉武帝5. 《史记》被后人赞誉:“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这说明历史研究应( )A. 形式创新B. 贯通古今C. 秉笔直书D. 彰显个性6. 以下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果的是( )A. 《齐民要术》B. 《农政全书》C. 《天工开物》D. 《本草纲目》 7. “北魏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回族形成”,以上信息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社会经济繁荣B. 市民生活丰富C. 对外交流频繁D. 民族交往交融 8. “瓷”与“词”是中华文明的代表。

“瓷”有器型颜色纹饰,“词”有墨迹情怀精神,二者的辉煌时代均出现于( )A. 隋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9. 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与其“统一”直接相关的是( )A. 西夏建立B. 辽宋议和C. 金军南下D. 元灭南宋10. 清政府为了巩固东北边疆,采取的相关举措是( )A.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B. 抗击荷兰侵略C. 签订《尼布楚条约》D. 设置伊犁将军 11. 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中考历史总复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中国现代史
第十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考查重点)
1.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召开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 (2)主要内容:通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
政府主席,改北平为北京,作为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 义勇军进行曲 》为代
④确
解析:结合所学综合分析各条件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 表不是由选举产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由选举产生。排除含②的A、 B、C三项,由此可知选D。
高频考点三 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之间的关系
[素养提升]
4.(史料实证)某同学利用下面《李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开展研究性学习。
[素养提升]
6.(唯物史观)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表是吴斌同学整理的一张表格。你认为
这个表格的主题是( D )
事件
时间
“一五”计划
1953—195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
三大改造
1953—19始
人民公社 化运动
1958年开始
结果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成为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 国家受到重大损失,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高频考点二 比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文件名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制定时间
1949年9月
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职能或地位
临时宪法
规定的社 会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

巩固新生政权

巩固新生政权

1)封建君主专制结束:1911年辛亥革命 2)封建土地制度结束:1952年底土地改革
(实现了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土地改革 - 批斗地主.
土地改革-烧地契.
土地改革-分田地.
产 1952 比1949 比历史最高 品 年产量 年增加 水平增加
粮 棉 1639 亿吨 130.4 万吨 49% 193% 754% 105% 9.3% 53% 46.2% 7.4%
1950年10月19日,首批志愿军部队跨过鸭绿江.
抗美援朝 起止时间 作战双方
目的 (原因) 著名战役 战争性质 结果
1950.10——1953.7
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中国人民志愿军
保家卫国 上甘岭战役 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签定《朝鲜停战协定》
赢得建设的和平环境,提高了国际威望
对外: 抗美援朝(1950-1953年) (军事)
肃清反革命
和平解放西藏 对内: (政治)
土地革命(1952年底完成) (经济) 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用巩固新生政权的 胜利,证明了新中国的强大生命力,也 说明中共有能力巩固新生政权,解决经 济难题的。
青藏铁路 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无铁路的历史。 西藏解放的意义: 1、标志着中国大陆全部解放 2、实现了、、、、 3、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维护了民族团结。
3.土地改革
起止时间
开始标志
1950——1952年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具体做法
结果 意义
性质
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个体私有制
材料一:1950年中美经济、军事装备对比 中国 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坦克(辆) 装甲车(辆) 双方 汽车(辆) 军力 大炮(门) 火箭筒(枚) 180亿 0 0 0 66 27 美国 3553亿 149 35 3800 301 550

2023年中考考点-第十三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2023年中考考点-第十三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_地__主__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_农__民__耕种;同 措施
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结果 _1_9_5_2_年底,除部分_民__族__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意义: (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_封__建__土__地__制__度__,消灭了_地__主__阶__级__,_农__民__成为 土地的主人。 (2)使_人__民__政__权__更加巩固,_农__业__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工__业__化__建设 准备了条件。
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知识主干·脉络清
考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召开:1949年9月,会议在_北__平__召开,讨论_成__立__新__中__国__的问题。 (2)内容。 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共__同__纲__领__》。纲领规定: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纲领》起_临__时__宪__法__的作用。 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毛__泽__东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改北平为_北__京__,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_五__星__红__旗__为国旗,以《_义__勇__军__进__行__曲__》为代国歌, 采用_公__元__纪年。 ④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_人__民__英__雄__纪__念__碑__。 (3)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多__党__合__作__和__政__治__协__商__ 制度正式确立。
3.西藏和平解放:_1_9_5_1_年,以__阿_沛__·_阿_旺__晋__美___为首席代表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 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 _和__平__解_放___。

新生政权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时课件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新生政权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时课件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元朝疆域范围
1956年7月,新中国第 一家汽车制造厂——长 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 出第一批“解放牌”载 重汽车。
元朝疆域范围
1956年7月19日,中 国第一架国产喷气式歼 击机——歼-5在沈阳 首飞成功。
元朝疆域范围
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图
元朝疆域范围
2014年纪念通车60周年
元朝疆域范围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参加手 工业合作组织的人数已占全国手工业从业人数的91.7%,基本上完成 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农业合作化的推动下,手工业合 作化速度大大加快 大概过程为:生产小组→生产合作社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4)成就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工程相继竣工;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中国第一架喷气 式飞机试制成功;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1953年3月,新中国第 一座自动化炼铁炉—— 鞍山钢铁公司炼铁炉开 始出铁。
(1)召开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从1954年9月至1959 年4月,共五年,代表人数一共一千二百多名,一共举行了五次会议, 都在首都北京召开。其中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15日开幕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召开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
三、三大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 业社会主义改 造
国家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逐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单元八人民政权的巩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单元八人民政权的巩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单元八人民政权的巩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巩固新政权的斗争新中国建立之初,面临着帝国主义阵营的仇视、封锁和包围,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威胁和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的严峻政治经济形势,稍后又出现了美帝国主义发动的朝鲜战争。

人民解放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和进行大规模剿匪作战、和平解放西藏、在全国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开展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和“五反”运动,严惩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此外,人民政府采取的恢复国民经济的各项措施也有助于新政权的巩固。

2、恢复国民经济的斗争(1)建国伊始,人民政府就没收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接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组建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通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全国物价,赢得了人民信任;将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促进了国家财政的初步好转。

(2)人民政府在农村允许自由经营,引导农民互助合作,组织兴修水利;在城市工矿业中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

到1952年底,工农业生产达到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从而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①解放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并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将它们转化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从而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②自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2)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

1954年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这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这一根本的政治制度,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

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措施

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措施

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措施新中国在巩固政权的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措施,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展开全面斗争,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措施: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快速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积极推行土地,实行农业合作化,减少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同时,国有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消灭了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所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础。

二、加强党的建设新中国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

党的领导机构逐步建立并健全,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作用。

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强调党性修养和政治纪律,加强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同时,严厉打击党内的腐败现象,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员干部的廉洁性。

三、加强军队建设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内外的敌人和混乱局势,军队建设至关重要。

新中国致力于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加强军队组织和战斗力的提升,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建立了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提高了国防科技水平,增强了军队的自主研发能力。

四、加强对敌斗争新中国在建国初期存在着内外敌人的威胁,为了巩固政权,必须进行对敌斗争。

新中国先后开展了剿匪斗争、抗美援朝、反击侵略,并在台海形势紧张时采取了坚决强硬的立场。

通过下打击敌人的行动,消除了国内的反动势力,巩固了政权。

五、进行思想文化建设新中国提倡革命文化,进行了一系列的思想文化建设。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

培育革命的文艺力量,推动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

通过思想文化建设,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新中国政权的信任和支持。

六、实行群众路线新中国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注重人民群众的力量。

通过开展群众运动,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各项工作。

注重发扬民主,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既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提高了政权的稳定性和合法性。

七、加强对港澳台地区的统一管理新中国还加强了对港澳台地区的统一管理,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巩固新生政权之》课件

《巩固新生政权之》课件
《巩固新生政权之》ppt课件
• 新生政权的建立 • 巩固政权的挑战 • 巩固政权的措施 • 巩固政权的成果与影响 • 巩固政权的经验与教训
01
新生政权的建立
背景与历史
历史背景
描述新生政权建立前的历史背景 ,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 的状况。
历史事件
列举新生政权建立前的重要历史 事件,分析这些事件对新生政权 建立的影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 最高位置,切实保障人民权益和发展成果 。
继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同时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与 交流。
加强党的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决反对腐败现象,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军事力量建设
新生政权需要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 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应对外部威胁 和内部动荡。
03
巩固政权的措施
政治改革与建设
建立和完善政治制度
确立国家政治体制,制定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
加强民主建设
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扩大公民参与,加强舆论监督。
推进反腐斗争
建立健全反腐机制,严厉打击腐败行为,提高政府公信力。
心力。
土地改革
通过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 田,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为 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基础 。
重视教育
大力兴办教育,提高国民文化 素质和科学水平,培养现代化 建设所需的人才。
改革开放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吸引外资 和技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
社会进步。
失败教训
阶级斗争扩大化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国现代史分期》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国现代史分期》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国现代史分期》重要知识点总结一、过渡时期(1949—1956 年)总特征:新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 政治:巩固新生政权,逐步确立了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2. 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完成“一五”计划,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经过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3. 外交: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的确立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年)总特征:在曲折中发展。

1. 政治:“左”的错误的产生和发展,导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民主政治受挫。

2. 经济: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规模,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经济建设遭受严重挫折。

1959—1961 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的困难。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

3. 外交:中苏交恶使我国外交环境恶化,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友好外交关系。

4. 文化:提出“双百”方针,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一度出现繁荣景象,但发展曲折。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年)总特征:“左”的错误严重,民主法制和经济建设遭到破坏。

1. 政治:中央领导人错误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2. 经济: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

3. 外交:1971 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 年中日建交,1979 年中美建交,国际上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4. 科技文化:“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青蒿素被发现;“双百”方针受到冲击和破坏。

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2012 年)总特征:改革开放,融入世界,快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图片和书本1内容,说一说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工业
鞍山钢铁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 厂、无缝钢管厂……
交通运输业
武汉长江大桥、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康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 公路……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规定,中国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文化大革命”
1966-1976
主严 义重 现延 代缓 化了 的社 进会 程
(二)国际: 美国:坚持与中国人民为敌,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 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战略。
内忧外患
新中国成立初期首要任务——巩固新生政权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一、抗美援朝
(1950—1953)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借朝鲜战 争之机对我国实行军事干扰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开始抗美援朝战争
第一课
新生政权的巩固 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新课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 中国国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抗美援朝,开展土地改革运 动,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 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民主政 治建设也顺利进行,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6 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确立,中国进入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1947-1948
新中国成立后
1950-1952
农村革命根据地
解放区
1947.10.10 中共中央颁布 《中国土地法大纲》
新解放区
1950年, 中央人民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 国土地改革法》
资料:新中国诞生后,国外敌对势力曾经预言:中国共产党解决不了吃 饭问题,蒋介石留在大陆4亿张嘴。一些资本家中叶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共产党军事上100分,政治上80分,经济上0分。1950年,美国钢产量 8700万吨,中国61万吨;美军一个师有959门火炮,140多辆坦克,3800 多辆各种车辆,志愿军一个军只有522门火炮,临时配有约100辆汽车, 没有一辆坦克。
综合运用资料,说明新中国为巩固新生政权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绩
政治上: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平解放西藏; 建立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经济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军事上: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一五计划”
背景:
工业经济指标
中国 1952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人均钢产量
时间 1953—1957年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 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 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工业内部投资 投资项目分布
比例
(694项)
重工业 轻工业 内地 东北
88.8% 11.2% 472 222
成就和意义
到1957年底,大幅度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各项建设指标, 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工业布局得到改进。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6.意义: ①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消
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实现了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民生主义)的革命纲领
②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 准备了条件。
土地改革
十年内战时期
1927-1937
解放战争时期
2.37公斤
4公斤
美国 1950年产量
538.3公斤
人均发电量
2.76千瓦
10.9千瓦
2949千瓦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道:“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 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原因: 我国缺乏大机器制造业和现代技术装备,工业严重落后
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进一步巩 固了新生政权,大大提高了我国
的国际地位。
二、土地改革
1、时间 1950年—1952年 2、开始标志: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范围 新解放区
4、具体措施:
没收地主 的土地
分给无地 或少地的 农民
分给地主 一份
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个体私有制
5.成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及台湾省外, 广大新解放区约三亿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约七 亿亩土地和大量农具、牲畜、房屋等;农民再 也不用向地主交纳地租。
自学导航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起步与探索

1.抗美援朝
1951.10.19-1953.7
上 了
巩固新生政权 2. 土地改革

1950-1952底


1.一五计划
1953-1957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2.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
设 的

3. 三大改造 1956底基本完成

失误与挫折
1.“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目的:保家卫国,援助朝鲜,保卫和平
性质: 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战争进程
志愿军战士黄继光
进攻阶段:五战五捷,将美国侵略军赶回 “三八线”附近
相持阶段:边打边谈,1952年10月,美军发动上甘岭战役
结束标志和结果:1953年7月,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中朝人民取得战争的胜利
意义: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一个
确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 定了基础。
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 工商业
主要 农业生产 手工业生产
形式: 合作社
合作社
公私合营
所有制变化:三大改造完成以后,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 会主义公有制。
时间 1953---1956年底
意义 标志着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 确立起来,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949年10月1日, 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庄严地向世界人民宣告:中 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但美联社一记者在香港发出电讯说 :“这个国家太大了,又穷又乱,不会被一个集团统治太 久,不管他是天使、猴子,还是共产党人。”
新中国诞生以后......
(一)国内: 1.政治: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还有军队在西南、华 南和沿海岛屿负隅顽抗,在新解放区的残余势力同当地恶 霸势力相勾结,以土匪流窜的方式同人民政权对抗。 2.经济:新中国所继承的是国民党留下的一个千疮百 孔的烂瘫子,物价飞涨,生产萎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