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冬瓜山大型铜矿:海底-喷流沉积与矽卡岩化叠加复合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地质背景
铜陵矿集区狮子山矿田地处扬子克拉通 " 陆块 # 和中 朝 克 拉 通 " 华 北 板 块 #接 合 带 " 图 D$ < # 2 $ # $ 该 带 经 历 了 长 期 复 杂 的 地 C : # 2 0 ) 2 4# / +D H H H *质作用 " 表D # $ 至少已识别 出三个主 要 事 件 ! 晚古生 代裂陷 ) 中三叠世碰撞及侏罗 白垩纪陆内变形 ( 由 ;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构造框架及贵贱金属矿床分布简图 据< 庐江断裂 # 2C : # 2 0 ) 2 4# / + D H H H I B ( 郯城 ; *-
E " E " 铜矽卡岩透镜体 ( 冬瓜山矿床 G 伴生的硬石膏" & 件硫化物样品的硫同位素 " J 组成介 于 &+ !i !G+ Gi 之 间 $ J E " 介于D 暗 示 两 者 的 热 液 J有 不 同 的 来 源! 弱 变 质 的 细 粒 层 纹 状 硬 石 膏$ 硫同位素" "+ Gi !% &+ !i 之 间 $ J为% &+ E " 表明 J 来源于晚石炭世海水硫酸盐 & 弱变质的胶状细粒黄铁矿 $ 反映了热液 J !i $ Ei !!+ !i 之 间 $ " J 变 化 于 D+
' ' D
图 D 安徽铜陵地区构造演化 岩浆侵入体和主要矿床分布地质简图 据邓军等 % & & " 修改 0 ( ) + DJ ) 0 / ) 7 ) 3* . / . ) $ # /0 # 5 . N ) 2 $ 4 . 2 ) $K . / : 4 ) . 2 # 0 # 4 ) $ ) 2 4 @ : 6 ) . 2 6# 2 3. @ -3 . 6 ) 4 6 ) 24 5 * 1 * 16 *4 * 1
盖层构成的扬子克拉通 " 常印佛等 $ # $ 在晚古生 D H H ' 代经历了强烈的地 壳 伸 展 $ 沿扬子克拉通北缘形成 一条北东东向的裂谷带 " 常印佛等 $ # $ 其内首先 D H H D 堆积了一套稳定的 晚 泥 盆 世 陆 相 沉 积 $ 之后经历早 石炭世的区域隆升 后 $ 广泛沉积晚石炭世浅海相碳 酸盐岩 $ 二叠纪海相灰岩 ) 硅质岩和海陆交互相含煤 碎屑岩 $ 以及早三叠世浅海相泥质岩和 灰 岩 " 表 D# ( 中 晚三 叠 世 $ 扬 子 陆 块 向 北 飘 移$ 并与华北板块碰 ; 撞" $ # $ 形成了以超高压变质岩为 C ) 2T 24# / + D H H E 标志的大别造山带 " 图 D# " $ T0 64# / + D H H E& 9 . 2 * $ # ( 与 此 同 时$ 北东东向的晚古生 8 . / ) 24# / + D H H " 代裂谷转型为前陆 盆 地 $ 于中三叠世堆积了一套厚 约% 并于其后 & &!F & & 0 的膏盐建造和碎屑岩建造 $ 发生大 规 模 的 褶 皱 逆冲构造变形" 图 D# (中侏罗 ; 世磨拉石沉积 " 常 印 佛 等$ # 不 整 合 覆 盖于下伏 D H H D 升 ( 晚侏罗世长英质 岩 浆 的 强 烈 喷 发 和 侵 位 " 峰期 年龄约为 D # 表 明$ 该区再次经历强烈的陆内 E F L # 构造 岩浆活动 ( 早白 垩 世 双 峰 式 火 山 岩浆组合的 ; ; 发育 $ 标志着该区构造体制从挤压转向拉伸 " 常印佛 等$ # ( D H H D
侯增谦D 杨竹森% 吕庆田% 曾普胜% 谢玉玲E 蒙义峰% 田世洪% 徐文艺% 李红阳" 姜章平! 王训成! 姚孝德!
内容提要 冬瓜山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 陵 矿 集 区 内 的 一 个 大 型 铜 矿 ( 该 矿 床 被 惯 称 为 矽 卡 岩 型 矿 床 $ 但具明显的层控特征 ( 主矿体呈层状 ) 似层状 $ 赋存于 上 石 炭 统 碳 酸 盐 建 造 与 下 伏 上 泥 盆 统 砂 岩 建 造 的 接 触 带 附 近$ 主 要 由 一 系 列 层 控 块 状 含 铜 硫 化 物 透 镜 体) 含铜矽卡岩透镜体) 磁铁矿矿囊以及层状含铜黄铁矿 蛇纹石矿席 ; 组成 ( 主矿体的底部为根植于上泥盆统砂岩建造内的层控脉 状 网脉状矿$ 下部为层状含铜黄铁矿 Y 蛇纹石矿席$ ; 主体为块状含铜硫化物透镜体与上覆硬石膏层构成的三个硫 化 物 硫酸盐韵律单元(该+ 双层结构, 特征总体类似 ; 于 hL 但矿石结构构造表明 $ 这些硫化物 硫酸盐沉积均不同程度地遭受了后期热液 变质作 J和 J Z Q Z R 型矿床 $ ; ; 用叠加改造 ( 层控含铜矽卡岩通常发育于块状含铜硫化物透镜体之上 $ 小型磁铁 矿 矿 体 或 矿 囊 通 常 围 绕 陡 倾 的 闪 长岩株零星分布 ( 这两类矿化均与燕山期岩浆活动 " 约D # 和石英二长闪长岩株侵位密切相关(矿区可见两 E F L # 种蚀变作用 ! 石英 绢云母蚀变与矽卡岩蚀变 ( 前者在下盘砂岩中形成似整合蚀变带 $ 包裹层控网脉状矿 $ 其成因可 ; 闪长岩侵位引起 $ 形成两类矽卡岩 $ 其中 $ 镁质矽卡岩发育在 层 状 含 铜 黄 铁 矿 蛇纹石矿席$ 钙质矽卡岩形成层控含 ;
物! 晚石炭世海底喷流 沉积作用 $ 形成块状含铜硫化物矿化体 $ 晚侏罗世岩浆侵位诱发矽卡岩 热液 系 统 $ 叠加改造 ; ;
关键词 矽卡岩铜成矿作用 & 热液叠加 & 扬子成矿带 J Z Q Z R 型块状硫化物 &
ht tp
矽卡岩型矿床 广 泛 发 育 于 各 种 地 质 构 造 背 景 $ 包括岛弧 " $ )大 陆 边 缘 弧 W 6 / @4# / + D H F !# " $ $ J # N S ) 2 6 D H G "#和 造 山 带 中 " L ) 2 @ 44# / + (与 全 球 范 围 的 火 山 成 因 块 状 硫 化 物 D H H F# " # ) 喷流 沉积 " 及斑岩型矿床相比 $ 多 hLJ ; J Z Q Z R# 数矽卡岩矿床规 模 相 对 较 小 $ 但 也 有 例 外( 典 型 实
zx
b/ c
h/ in de x. a
石家庄 $ #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 E 安徽 $ 铜陵 $ & ! & & E D& % D 地质队 $ % " " & E E !
sp x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北京 $ #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资源研究所 $ 国土资源部成矿 D D & & & E F& % 作用和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北京 $ #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 $ # 石家庄经济学院 $ D & & & E F& D & & & G %& E "
ls.
解释为晚石炭世热液流体在海底之下砂岩透水层内 发 生 侧 向 迁 移 ) 弥 散 排 泄 及 金 属 卸 载& 后者由燕山期石英二长
cn /d
例首推印尼伊里安查亚 的 Z 产于澳 @ 4 6 = @ *矿 集 区$ 大利亚板块和印度 太平洋板块的结合带 $ 区内已发 ; 现 F 个铜 金矿 床 $ 铜储量达% ; ! F &万吨" L ) 2 @ 44 $ # ( 另一实例为长江中下 游 成 矿 带 " 常印佛 # / + D H H F 等$ # $ 其中的铜陵矿集区狮 子 山 矿 田 $ 已发现' D H H D 个铜 " 金# 矿床 $ 铜储量达 D ; ! & 万吨 # (
来自于海水硫酸盐的生物还原 & 热变质 的 晶 质 黄 铁 矿 $ 硫同位素组成随结晶程度和颗粒大小的增加而升高" 平均
E " $ 暗示热液 J 可 能 部 分 来 自 矽 卡 岩 岩 浆 热 液 系 统(冬 瓜 山 矿 床 的 矿 化 结 构) 矿体形 "+ "i !+ Ei !+ Fi # ; " J!
na
表 $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主要构造事件及相关构造 岩浆和沉积相
ls.
四个不同的元古代变质基底和一个统一的早古生代
cn /d
zx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 c
地层之上 $ 表明该区在早 中侏罗世发生了大规模隆 ;
h/ in de x. a
sp x
第 ! 期 侯增谦等 安徽铜陵冬瓜山大型铜矿 海底喷流 沉积与矽卡岩化叠加复合成矿过程 ;
://
w
w
早期块状含铜硫化物和硫酸盐 $ 形成以矽卡岩铜矿为主体的叠合型矿床 (
w .g
态) 结构构造 ) 流体包裹体特征以及热液 蚀 变 带 与 铜 矿 体 的 空 间 分 布 表 明 $ 冬瓜山铜矿是两期成矿叠加复合的产
eo
jo
ur
na
注!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 " 编号 " ) 国土资源部科技专项" 编号 % 和国家科技支撑计 & F E & " D H) " & H E & " D G) " & % E " & ! D# & & D & D & E# 划" 编号 % # 资助的成果 ( & & ' 8 T 8 & D 8 & D 收稿日期 ! 改回日期 ! 责任编辑 ! 郝梓国 ( % & D D ; & D ; D %& % & D D ; & E ; % F& 作者简介 ! 侯增谦 $ 男$ 长期从事大陆和海底成矿作用研究 ( 通 讯 地 址 ! 北京市西城区百 D H ' D 年生 ( 研究员 ( 矿物岩石矿床专业 $ D & & & E F$ 万庄大街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电话 ! ! '号$ & D &a' G H H & ' D F& Z 0 # ) / 5 . : P 2 ) # 2%D % '+ $ . 0( * O ! ! * Q U b 9 XW b D D ; D H ! D <+ % & D D & ! D %+ & G % F+ & & E 网络出版时间 ! % & D D ; ! ; D %G! % F! % H 网络出版地址 ! ! * * * * * 5 4 4 N N+ $ 2 S ) + 2 4S $ 0 63 4 # ) /D D+ D H ! D+ <+ % & D D & ! D %+ & G % F+ & & E+ 5 4 0 / 1 N
' ' &
地质学报
% & D D年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之铜陵矿集区产于中生代陆 内环境 $ 与 燕 山 期 高 钾 钙 碱 性 岩 浆 作 用 密 切 相 关( 冬瓜山 铜 矿 是 该 区 已 知 最 大 的 矿 床 $ 矿石储量为 金属铜D 硫D H E ' & 万吨 $ & & 万 吨$ G % & 万 吨# ( 与 区 内其他矽卡岩型铜 矿 不 同 $ 冬瓜山铜矿主体为层控 板状矿体 $ 长D 宽! 平均厚度E 主要 G D & 0$ ' & 0$ % 0$ 由一系列的块状硫化物透镜体和层状体组成 ( 对该 矿床的深入研究 $ 对理解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矿床 成因及矿 产 勘 查 至 关 重 要 ( 本 文 结 合 以 往 研 究 资 料$ 综合分析了冬瓜山的地质特征 ) 流体包裹体和稳 定同位素 $ 系统讨论了矿床成因 $ 建立了叠合成矿模 型 (以此恭贺长期奋战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和铜陵 矿集区的常印佛院士八十寿诞 .
ht tp
://
w
w
w .g
eo
jo
ur
< , ? ( &$ , ' / 0 & + 0 ' 4 * + & F & 4 0 1 , 4 9, 1 1 ' + * , 0 & 9 1 0 / 8 + 0 8 / & = , = ,, 4 9 1 & 9 * = & 4 0 , / 2 , + * & 1 * 4 0 . &G ' D & / ; = * 9 9 ( & ; H , 4 0 I &= & 0 , ( ( ' & 4 * +? & ( 0 6 E ) A ) )
第 G! 卷 第 ! 期 %&DD 年 ! 月
. / + G !X . + ! 地 质 学 报 T 9 I T, Z U B U , b 9 TJ b X b 9 T h %&DD L # ?
安徽铜陵冬瓜山大型铜矿 海底喷流 沉积 ; 与矽卡岩化叠加复合成矿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