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与历史的关系

美术与历史的关系
美术与历史的关系

美术与历史的关系

——谈《韩熙载夜宴图》

和音乐,雕塑等艺术一样,美术最早是源于古希腊文明,随着历史的大潮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至今。美术的出现和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因素,简单的说,就是伴随着古时候王权贵族们的娱乐需求而逐渐发展的,这也很容易理解,只有不愁吃穿的人才会去欣赏艺术,在早期美术是一种高尚的东西,功能仅是取乐于贵族。而随着美术的发展,美术也不断渐渐的服务于社会,比如建筑设计领域,服装设计领域等。同时大量不同的画风和流派的产生也是美术发展一大推动力,随着认同美术的人越来越多和美术的逐渐大众化,美术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显而易见的,好的作品会被人们当做一件有经济价值的物品来收藏和买卖,同时增加了就业率,增加了社会财富也刻录了历史。颜彩,线条,透视,光影……这些美术的基本手法和原理,把历史化为画面,为百年历史描绘、塑造了辉煌的壮阔的史诗般的场景。

由于美术既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历史现象又是流动的文化精神形态,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美术现象、美术形态和美术门类,同时,美术的创作和鉴赏又是复杂而开放的,与不同时期、社会、历史、种族、文化、观念、心理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美术作品中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动,体会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

就拿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来说,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何许人也?他原为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出身官宦名门,南投南唐后屡献国策却不被信用,面临北宋大兵压境,苟延残喘的后主李煜想用他为相,自知回天无力的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藉此表示对于政治了无兴趣。李后主闻听后派出画家顾闳中和周文矩夜入韩府了解实情,画家以韩熙载夜宴的场景默画成图,李后主看后,唏嘘之余,也只有发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慨叹了。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这幅画以时间为序,间以屏风巧妙分隔,既相互独立又情景相连,整幅画卷交织着热烈而冷清、缠绵又沉郁的氛围,像一支节奏抑扬顿挫的曲子,时而静若天籁,时而动如战鼓,起伏跌宕的情节变化就在乐曲中渐次展开了。情节和境遇都是为人物而设的,你看画面上林林总总的人物,形象统一而又随夜宴的进程而形态各异,尤其是主人韩熙载,在画面上出现五次,高大伟岸,器宇不凡,但始终紧缩的眉头、数次脱衣又穿衣的举动,透露了他焦灼燥热、忧心如焚的心境。奢靡浮华的夜宴背后,隐含着的是无奈和颓唐。如果把这幅画和《簪花仕女图》对比来看就会发现,画面上的女子已不再丰腴,身段已经是清秀玲珑了,衣饰也不再是繁缛华贵而是简单实用。毕竟,那个气象万千的大唐已经远去了。

为了适于案头观赏,作者将事件的发展过程分为五个既联系又分割的画面。构图和人物聚散有致,场面有动有静。对韩熙载的刻画尤为突出,在画面中反复出现,或正或侧,或动或静,描绘得精微有神,在众多人物中超然自适、气度非凡,但脸上无一丝笑意,在欢乐的反衬下,更深刻的揭示了他内心的抑郁和苦闷,使人物在情节绘画中具备了肖像画的性质。全图工整、细腻,线描精确典雅。人物多用朱红、淡蓝、浅绿、橙黄等明丽的色彩,室内陈设、桌椅床帐多用黑灰、

深棕等凝重的色彩,两者相互衬托,突出了人物,又赋予画面一种沉着雅正的意味。

第一段写韩熙载和宾客们宴饮,听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弹琵琶。第二段写王屋山舞“六么”,熙载亲自击鼓。第三段写客人散后,主人和诸女伎休息盥洗。第四段写熙载更便衣乘凉,听诸女伎奏管乐。第五段写一部分亲近客人和诸女伎调笑。头两段最传神,主宾或静听、或默视,集中注意于弹琴者的手上和歌舞者的身上。击鼓打板的都按节拍演奏,似乎还有声韵传出画外。由于顾闳中观察细微,把韩熙载夜宴达旦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五个场景,四十多个人物音容笑貌无一不活脱绢上。画面中乐曲悠扬,舞姿曼妙,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更突出了韩熙载心事重重,悒郁无聊的精神状态, 每段中出现的韩熙载,面部角度、服饰、动作表情各有不同,但有一点相同,脸上没有笑意,总是深沉、忧郁的。把一个才气高逸,但神态抑郁,既臵身于声色之中,又韬光养晦,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刻划得入木三分。与一般宴乐图比较,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一张描写韩熙载私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那个特定的时代风貌,揭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从一个侧面,十分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

美术是可以刻录历史的。夜宴曲终人散,而历史上的那个瞬间却以图画的形式留存下来,经年累月成为经典。《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让我们从这部美术作品中深切体会到了当时的历史场面。

高中美术鉴赏的立足点

高中美术鉴赏的立足点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定义 二、鉴赏的角度(立足点) 现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美术鉴赏课程中,普遍存在一个误区,不清楚何谓美术鉴赏?面对一幅美术作品,不清楚应该要从哪些方面对其进行解读,不清楚这幅画和那幅画的优缺点,对于具体的美术作品,很容易美术现象、美术作品、美术行为孤立起来看待,这种现象势必会增加美术的神秘感,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 当我们面对一幅美术作品时,我们需要把握哪些具体要素呢?第一,时间的概念——这是什么时期的作品;第二,地域的概念——这是哪个国家或哪个地区的作品;第三,观念的概念——艺术家想在这件作品中表达什么;第四,手段的概念——艺术家想表达的东西能表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无法离开这些要素去抽象地解读一件作品,当然如果说是一件作品,其实我们已经将其限制在艺术的范围之中,我们已经排除了非艺术的概念。——写到这儿,我们会产生怀疑,因为在今天,在杜桑之后的今天,所谓“艺术”和“非艺术”的概念已经很难划分了,有些人的作品,其实都是不能算作艺术的。可是今天事情的另一面是,有人将生活中的任何一件看得到的东西都称其为艺术的,甚至美术的概念都快消解了,而代之以“视觉艺术”。因此,艺术鉴赏在今天来谈就是一件非常犯难的事情了。有人为解决此难题,开列了一个尽可能大的目录,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纺织首饰等工艺制作、剪纸蜡染等民间美术……我们自然十分钦佩其博大和宏伟,但我们遗憾它失之于大而造成的一片混沌,读者几乎不知道该用什么眼光来看艺术,来看今天的世界了。 然而我们觉得,想了解美术、想读懂美术作品的读者最感迷惑,也是最期望解读的恰恰也是今天正在发生着的五彩斑斓的当代艺术了。 三、鉴赏的方法 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第一,从美术学科的角度来考虑,它提升了美术学科的内涵,使美术学习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学习。作为人文性质的美术学科,承担着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人生价值观,并内化地陶冶其人格情操的教育任务,而作为文化学习的美术学科,它又承担着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扬的教育任务。因此,要使美术学习“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只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才能使学生体会美术作品中所隐含的各种信仰、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了解美术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相互之间的联系,才能使学生学会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从文化的多样性角度来考虑,它加深了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尊重并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就应该使学生知道,我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是我们祖先从昨天走向明天的进程中所留下的印记,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之一;使学生知道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在历史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此同时,世界上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艺术家所创造出的文化和艺术,也是多元的。因此,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还应使学生能够欣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价值及思维方式;增进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和艺术的了解,开阔视野,培养对其他国家文化的接纳与尊重。

人教版高中美术

第一讲陶器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1. 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 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1. 陶器的产生: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不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 2. 陶器的造型: 陶器的造型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汲水器:如《漩涡纹尖底瓶》; 炊器:有罐、鼎、鬲等; 饮器:杯、角、觚(gu)、(gui)等; 食器:有碗、钵盘等;

盛贮器:有壶、罐、瓮、瓶、尊、盆、缸等。 工艺美术的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本质特征,在陶器中已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例如,当时的陶器中最常见的陶罐与陶钵,它们作为一种盛器,为了使其具有尽量大的容积,它们在造型上都具有鼓腹的特点。但是,陶罐与陶钵的用途不完全相同,陶罐一般用于储水和运水,陶钵主要用于炊煮。为了适应这种不同的使用要求,陶罐都是小口、有肩,有的还有较长的颈,目的是便于运水、储水、倒水;而陶钵则无肩、无颈、大口,这样便于炊煮和饮食。 3. 彩陶艺术: 中国古代的陶器,以彩陶最为著名。这些彩陶或是以造型优美见长,或是以纹饰丰富引人喜爱,或者是造型和纹饰都很优美。这些陶器,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人类在制作这些最早的生活用器时,就已经根据美的法则在创造。在使用各种装饰纹样时,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重复与多样、虚与实、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 中国的彩陶图案由最简单的点、线、面组成几何形纹样,来代表某种被描绘的对象,也就是说用最简洁的平面图案来造型或示意。例如有的鱼形只用一个圆点和两条方向相反的弧线来示意。这种具有简明的标志性的特点,反映出中国先民善于从复杂的事物现象中抓住本质作高度的概括,并用最简单而明确的艺术语言来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及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从而提炼出标志性很强的纹样。 中国的彩陶艺术不是单纯地模拟自然形象,而是充分发挥创造者的想象力,以意写形,使图案灵活多变。譬如先民们可以将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和人面以意融合成象,表达出鲜明的意境,展现出气象万千的艺术风格。《人面鱼纹盆》)《舞蹈纹盆》) 三.本课小结。 第二课瓷器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高中美术课《进入历史》说课方案

高中美术课《进入历史》说课方案 高中美术课《进入历史》说课方案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基本思路 A、教师用幻灯和投影展示画面,通过提示画面细节和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产生兴趣并主动进行思考,使单纯的学习和欣赏带有研究性质。学生在看画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多种奇异有趣的设想,这正是他们运用不同方式和多向思维进行观察的结果,老师对于这些奇思妙想应持鼓励的态度。对于画面所表现的历史故事的介绍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内容分三个层面:1.展示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2.指出画面内容及形式特点;3.不同历史题材画作所隐含的历史文化特点。 教材所选用的历史绘画有中国汉代画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轴画、现代油画(并附有照片作为比较),西方中世纪时期的挂毯和19世纪的法国绘画,作品均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过去的历史事件已经消逝不见,而绘画及其他历史遗物却成为展现往昔时代的最好视觉图像,这些图像有助于我们以一种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去了解、掌握历史。 在成为历史证据的同时,绘画不是直接照搬历史事件,而是以艺术的方式对历史进行再现。材料的不同、风格的差异,都会对历史的再现造成影响。通过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艺术作品的比较,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其中的差别。 可以针对作品内容提问,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如阎立本《步辇图》,可以问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只有一个人坐着而其他人都站着呢?为什么是女人来抬步辇?为什么坐着的人比其他人都画得大一些呢?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欣赏绘画,并注意到画面背后的历史。教师在对画面内容进行讲解时,除画面本身的故事情节和形式手法之外,还可以从政治、文化、性别等多种角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面对有限的视觉信息时,能尽可能开阔地扩展自己的想像,并获得更多的知识。 2、教学目标

高中美术鉴赏 《从传统到现代》 教学案例

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 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教学模块:美术鉴赏 课业类型:欣赏与评述 教材分析:本课是《从传统到现代》第一课时20世纪中国现代绘画部分,学生通过《人间生活》、《审美自律》等内容的学习,已经对中国传统文人画有了较为深入的学习,掌握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0世纪中国画、年画、油画的巨大变化,通过学习,掌握中国现代绘画的演变原因和特点。 教学方法:互动法、启发式教学、合作探讨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20世纪绘画在传统绘画基础上所发生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中国现代绘画名家名作,了解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和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及观念,能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悟与情感的体验中国现代主义绘画作品,了解画面记录的时代变迁以及各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感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学习画家如何用艺术手法表达爱国主义情感 2、难点: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的分析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欧洲3大美术流派 2、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1914年上海画院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引发一场轰动,随后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要求的故事,引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引发学生通过查阅或结合历史知识思考中国现代美术起始的时期,社会发展,变革的特点以及该时期美术发展的历程和基本特点。 学生发言,由教师做出总结。 二、进入新课:(15分钟) 教师播放幻灯片提出问题:这是我国什么时期的作品?哪些画家的作品?你们了解其中的含义吗?(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派代表回答。 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并要求 学生阅读教材P42~44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传统型中国画的代表画家,代表作品,艺术特色及其意义。 教师总结: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以及现代社会的变化。

高中美术课《进入历史》说课稿范文

高中美术课《进入历史》说课稿范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高中美术《进入历史》说课方案 一、教材分析 、教学基本思路 A、教师用幻灯和投影展示画面,通过提示画面细节和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产生兴趣并主动进行思考,使单纯的学习和欣赏带有研究性质。学生在看画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多种奇异有趣的设想,这正是他们运用不同方式和多向思维进行观察的结果,老师对于这些奇思妙想应持鼓励的态度。对于画面所表现的历史故事的介绍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内容分三个层面:1.展示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2.指出画面内容及形式特点;3.不同历史题材画作所隐含的历史文化特点。 教材所选用的历史绘画有中国汉代画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轴画、现代油画(并附有照片作为比较),西

方中世纪时期的挂毯和19世纪的法国绘画,作品均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过去的历史事件已经消逝不见,而绘画及其他历史遗物却成为展现往昔时代的最好视觉图像,这些图像有助于我们以一种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去了解、掌握历史。 在成为历史证据的同时,绘画不是直接照搬历史事件,而是以艺术的方式对历史进行再现。材料的不同、风格的差异,都会对历史的再现造成影响。通过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艺术作品的比较,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其中的差别。 可以针对作品内容提问,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如阎立本《步辇图》,可以问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只有一个人坐着而其他人都站着呢?为什么是女人来抬步辇?为什么坐着的人比其他人都画得大一些呢?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欣赏绘画,并注意到画面背后的历史。教师在对画面内容进行讲解时,除画面本身的故事情节和形式手法之外,还可以从政治、文化、性别等多种角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面对有限的视觉信息时,能尽可能开阔地扩展自己的想像,并获得更多的知识。 2、教学目标 通过对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历史事件的解读,获得

高中美术《进入历史》说课稿2篇

高中美术《进入历史》说课稿2篇High school art into history

高中美术《进入历史》说课稿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 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本教案根据幼儿园说课稿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高中美术《进入历史》说课稿 2、篇章2:高中美术《进入历史》说课方案教学设计 篇章1:高中美术《进入历史》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基本思路 A、教师用幻灯和投影展示画面,通过提示画面细节和提出 问题来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产生兴趣并主动进行思考,使单纯的 学习和欣赏带有研究性质。学生在看画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多种奇 异有趣的设想,这正是他们运用不同方式和多向思维进行观察的 结果,老师对于这些奇思妙想应持鼓励的态度。对于画面所表现

的历史故事的介绍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启发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 B、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内容分三个层面: 1.展示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2.指出画面内容及形式特点; 3.不同历史题材画作所隐含的历史文化特点。 教材所选用的历史绘画有中国汉代画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轴画、现代油画(并附有照片作为比较),西方中世纪时期的挂毯 和19世纪的法国绘画,作品均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过去的历史事件已经消逝不见,而绘画及其他历史遗物却成为展 现往昔时代的最好视觉图像,这些图像有助于我们以一种更为生 动直观的方式去了解、掌握历史。 在成为历史证据的同时,绘画不是直接照搬历史事件,而是 以艺术的方式对历史进行再现。材料的不同、风格的差异,都会 对历史的再现造成影响。通过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艺术作品的 比较,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其中的差别。 可以针对作品内容提问,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如阎立 本《步辇图》,可以问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只有一个人坐着而 其他人都站着呢?为什么是女人来抬步辇?为什么坐着的人比其他

2020年高中美术进入历史说课方案

高中美术《进入历史》说课方案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基本思路A、教师用幻灯和投影展示画面,通过提示画面细节和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产生兴趣并主动进行思考,使单纯的学习和欣带有研究性质。学生在看画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多种奇异有趣的设想,这正是他们运用不同方式和多向思维进行观察的结果,老师对于这些奇思妙想应持鼓励的态度。对于画面所表现的历史故事的介绍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教学材料分析教材内容分三个层面1.展示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2.指出画面内容及形式特点;3.不同历史题材画作所隐含的历史文化特点。教材所选用的历史绘画有中国汉代画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轴画、现代油画(并附有照片作为比较),西方中世纪时期的挂毯和19世纪的法国绘画,作品均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过去的历史事件已经消逝不见,而绘画及其他历史遗物却成为展现往昔时代的视觉图像,这些图像有助于我们以一种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去了解、掌握历史。在成为历史证据的同时,绘画不是直接照搬历史事件,而是以艺术的方式对历史进行再现。材料的不同、风格的差异,都会对历史的再现造成影响。通过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艺术作品的比较,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其中的差别。可以针对作品内容提问,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如阎立本《步辇图》,可以问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只有一个人坐着而其他人都站着呢?为什么是女人来抬步辇?为什么坐着的人比其他人都画得大一些呢?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欣绘画,并注意到画面背后的历史。教师在对画面内容进行讲解时,除画面本身的故事情节和形式手法之外,还可以从政治、文化、性别等多种角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面对有限的视觉信息时,能尽可能开阔地扩展自己的想像,并获得更多的知识。 2、教学目标 通过对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历史事件的解读,获得更多美的体验;能够从作品细节中推断其所再现的历史故事与典故,了解美术再现历史的方式和特点;进一步思考艺术家如何表现历史,从而达到对艺术品更深入的理解。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引导学生从历史知识和艺术两个角度分析、理解作品。 4、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习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5、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5进入历史(教案)

课题:进入历史 总课时编号:05 课时:1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三个层面:1.展示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2.指出画面内容及形式特点;3.不同历史题材画作所隐含的历史文化特点。 教材所选用的历史绘画有中国汉代画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轴画、现代油画(并附有照片作为比较),西方中世纪时期的挂毯和19世纪的法国绘画,作品均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过去的历史事件已经消逝不见,而绘画及其他历史遗物却成为展现往昔时代的最好视觉图像,这些图像有助于我们以一种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去了解、掌握历史。 在成为历史证据的同时,绘画不是直接照搬历史事件,而是以艺术的方式对历史进行再现。材料的不同、风格的差异,都会对历史的再现造成影响。通过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艺术作品的比较,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其中的差别。 可以针对作品内容提问,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如阎立本《步辇图》,可以问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只有一个人坐着而其他人都站着呢?为什么是女人来抬步辇?为什么坐着的人比其他人都画得大一些呢?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欣赏绘画,并注意到画面背后的历史。教师在对画面内容进行讲解时,除画面本身的故事情节和形式手法之外,还可以从政治、文化、性别等多种角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面对有限的视觉信息时,能尽可能开阔地扩展自己的想像,并获得更多的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要在学习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

高中美术教案3-05《进入历史》教案

《进入历史》教案 -------美术作品反映历史 教学目标 通过对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历史事件的解读,获得更多美的体验;能够从作品细节中推断其所再现的历史故事与典故,了解美术再现历史的方式和特点;进一步思考艺术家如何表现历史,从而达到对艺术品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从历史知识和艺术两个角度分析、理解作品。

参考资料 《步辇图》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步辇图》,纪录了一千三百多年前,汉族的文成公主和藏族的松赞干布联姻的重要历史事件。《步辇图》所展示的画面,就是描绘唐太宗接见禄东赞的情景。画的左侧,有虬髯执笏者,当是朝中引班的礼官。其后拱手肃立者,是吐善使者禄东赞。最后一人当是朝中的翻译官。画的右侧,唐太宗坐于辇上,宫女九人前后左右分列,有的抬辇、扶辇,有的持扇,有的打伞,各具姿态。《步辇图》是一幅工笔重彩画。作者阎立本(?—673年),是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著名画家。唐太宗时任工部尚书,官至右相。他的画多重大题材,除《步辇图》外,还有《历代帝王像》、《职贡图》、《凌烟阁功臣像》等。阎立本是开一代画风的划时代人物。 《瑞鹤图》北宋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即公元1112年正月十六日),都城汴京上空忽然云气飘浮,低映端门,群鹤飞鸣于宫殿上空,久久盘旋,不肯离去,两只仙鹤竟落在宫殿左右两个高大的鸱吻之上。引皇城宫人仰头惊诧,行路百姓驻足观看。空中仙禽竟似解人意,长鸣如诉,经时不散,后迤逦向西北方向飞去。当时徽宗亲睹此情此景兴奋不已,认为是祥云伴着仙禽前来帝都告瑞——国运兴盛之预兆,于是欣然命笔,将目睹情景绘于绢素之上,并题诗一首以纪其实。 此画是宋徽宗赵佶之“御笔画”,构图和技法俱皆精到:构图中一改常规花鸟画传统方法,将飞鹤布满天空,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绘画技法尤为精妙,图中群鹤姿态百变,无有同者,鹤身粉画墨写,睛以生漆点染,整个画面生机盎然。 《加莱义民》,青铜,208.5×239×190.5厘米,法国雕塑家罗丹创作于1884-1886年,现存法国加莱市。 1884年,当罗丹正埋头于《地狱之门》的创作时,加莱市当局邀请他制作一座忠魂碑。义民赴难这一事件,源出于法国的历史年鉴:14世纪百年战争时期,英国军队即将攻陷法国的加莱市,加莱市被英军围困将近两年,市民的生命危在旦夕。经过双方的谈判,英王爱德华三世提出残酷的条件:加莱市必须选出六个高贵的市民任他们处死,并规定这六个人出城时要光头、赤足、锁颈,把城门钥匙拿在手里,才可保全城市。这是法国人民永难忘怀的历史悲剧。加莱市本要求罗丹制作义民中的一个,但罗丹了解到历史后,答应只收一个雕像的报酬而塑造六个雕像。 《美杜萨之筏》1816年7月,法国政府的巡洋舰“梅杜萨号”载着400多位乘客,开往非洲塞内加尔,途经西非海岸的布朗海峡南面时不慎搁浅,造成了惨重的灾祸。船长和一群高级官员乘救生船逃命了,剩下150多名乘客被抛在临时搭制成的一只木筏上。从7月5日开始漂流经过十多天,筏上发生了一幕骇人听闻的惨剧:恶风大浪,饥饿煎熬,竟至啃吃死者的肉,直至精神失常,互相残杀……至第13天被救时,筏上仅剩下15人。其中5人登陆不久便死去。海上漂流13天,共死掉140多人。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我、社会第五课进入历史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三单元美术与自我、社 会第五课进入历史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对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历史事件的解读,获得更多美的体验;了解美术再现历史的方式和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了解到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并培养学生从历史题材绘画中发现艺术家个性的能力。 3、素养目标: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重难点: 从作品细节中推断所再现的历史故事与典故,了解历史在艺术题材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弄清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关系。 2学情分析 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本课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著名作品,从中欣赏美,感受美。教材所选用的历史绘画有:中国汉代画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轴画、现代油画,西方中世纪时期的挂毯和19世纪的法国绘画,作品均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同时还有美术组品的其他方式比如:建筑——故宫,雕塑——《加莱义民》等的艺术形式的出现。 过去的历史事件已经消逝不见,而绘画及其他历史遗物却成为展现往昔时代的最好视觉图像,这些图像有助于我们以一种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去了解、掌握历史。 美术作品往往是艺术家为特定的消费群体和赞助人而制作的,具有某些特定的功能。当制作关于历史事件的作品时,会带有某些主观立场,对于真实的历史常有所改变。在欣赏历史绘画时,引导学生从历史知识和艺术两个角度分析、理解作品。

最新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进入历史(说课稿)》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观摩课说课稿

前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进入历史》说课稿 (最新精品获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次说课的内容选自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5课《进入历史》。本课教材内容分三个层面:1.展示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2.指出画面内容及形式特点;3.不同历史题材画作所隐含的历史文化特点。其中教材所选用的历史绘画有中国汉代画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轴画、现代油画(并附有照片作为比较),西方中世纪时期的挂毯和19世纪的法国绘画,作品均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过去的历史事件已经消逝不见,而绘画及其他历史遗物却成为展现往昔时代的最好视觉图像,这些图像有助于学生以一种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去了解、掌握历史。 二、说学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能够深入的了解事物的细节,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因此本课侧重于从学生个人的角度去体会在成为历史证据的同时,绘画不是直接照搬历史事件,而是以艺术的方式对历史进行再现。材料的不同、风格的差异,都会对历史的再现造成影响。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从如下三个维度进行设置:

知识与技能:了解分析美术作品背后的艺术语言以及美术的社会功能,掌握类似美术作品的欣赏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并能运用鉴赏方法鉴赏美术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对比、合作探究,理解美术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典故,能够以专业的美术术语赏析相关美术作品,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理解美术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典故。 难点:以专业的美术术语赏析相关美术作品,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在学法上主要通过观赏、探讨,尝试体验进行创造表现,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说教学准备 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我特意做了如下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图片、学生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我会以轻松的谈话方式开始课程,提问学生:当你想去了解历史的时候,都会利用哪些渠道?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除了通过查阅史料、参观博物馆、领略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运用网络等资源外,古今中外的很多美术作品也是带领我们进入历史、了解历史的另一条渠道。顺势导入新课《进入历史》。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带领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 环节二:描述分析

第五课、进入历史

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 第五课进入历史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从视觉形象中发现、寻找问题的能力。 2、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到历史在艺术题材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之 间的关系。 3、情感目标:并培养学生从历史题材绘画中发现艺术家个性的能力。 【重点难点】 美术作品与历史事件、美术作品与权力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1、展示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2、指出画面内容及形式特点 3、不同历史题材画作所隐含的历史文化特点。 【设计思路】 以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为表现对象的艺术作品,其中又以绘画居多。提高学生从不同时代、不同材质的艺术作品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阅读教材第69页,完成“思考与交流”。(不必太深入,关键是引导学生认识美术作品与历史的关系。) 二、作品欣赏与示范讲解 1.通过幻灯或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欣赏阎立本的《步辇图》。 针对画面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讨论画面内容以及作品中出现的有趣现象,在不揭示正确答案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做出猜测或回答。 讲述《步辇图》历史故事及其发生的历史背景。简要讲述阎立本的生平与艺术特长,唐太宗向阎立本提出的绘画任务,以及魏晋以来人物画的发展。适当放映初唐章怀太子墓中的人物画图像,与阎立本画作进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阎立本所在的初唐人物画的了解。也可以放映中国古代历代帝王出行的画作图像,看不同时代帝王乘坐的交通工具。

2.欣赏《文姬归汉图》。 画面表现的是什么故事?同样是和亲题材,它跟《步辇图》表现的角度有什么不同?3.欣赏《荆轲刺秦王》。 要求学生仔细辨认画面上的人物和道具,以及构图上的特点,并且思考:为什么能够产生一种紧张的气氛? 4.欣赏《开国大典》和视频 对比美术作品和历史照片,完成“活动建议一”。 5.欣赏《瑞鹤图》。 以讲授为主,教师可以对该图所表现的意图和历史事件做简要的介绍。 三、分组讨论 1.分组: 第一组:《拿破仑加冕》; 第二组:《加莱义民》; 第三组:《美杜萨之筏》(“思考与交流”); 第四组:《大卫》(“活动建议二”)。 2.讨论内容: 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选取的是什么样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哪些细节?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或立场? 3.小组形成意见,然后向全班发表,共同参与讨论。必要时教师补充一些背景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德育渗透 【归纳小结】 对艺术中的历史与历史中的艺术加以小结。教师鼓励学生在交流中提出问题,并大胆对问题做出假设性回答。要求学生在平时留意以历史为表现对象的艺术品,自己提问并寻找答案。适当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口头回答自己的发现。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调理清晰,但讲授单一枯燥,需要多种教学方式结合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美术课标解读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实验)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三)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五)拓宽发展空间,助益人生规划。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求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增设反映美术学科发展成果的现代设计、现代媒体艺术等内容;注重对美术语言以及美术的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的学习;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美术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多样化,实行学分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为个性发展拓展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 (二)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让学生较广泛地接触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探索人文内涵,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 (三)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美术素养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通过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四)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用美术及其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美术和其他学科的学习。 (五)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主体、开放性的特点。根据美术学习的特点,提倡使用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评价等质性评价的方式。强调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美术学习的态度、方法与成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高中美术鉴赏 《从传统到现代》 教学案例

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教学案例 高一年级美术学科设计人管欣彤 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教学模块:美术鉴赏 课业类型:欣赏与评述 教材分析:本课是《从传统到现代》第一课时20世纪中国现代绘画部分,学生通过《人间生活》、《审美自律》等内容的学习,已经对中国传统文人画有了较为深入的学习,掌握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0世纪中国画、年画、油画的巨大变化,通过学习,掌握中国现代绘画的演变原因和特点。 教学方法:互动法、启发式教学、合作探讨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20世纪绘画在传统绘画基础上所发生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中国现代绘画名家名作,了解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和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及观念,能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悟与情感的体验中国现代主义绘画作品,了解画面记录的时代变迁以及各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感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学习画家如何用艺术手法表达爱国主义情感 2、难点: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的分析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欧洲3大美术流派 2、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1914年上海画院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引发一场轰动,随后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要求的故事,引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引发学生通过查阅或结合历史知识思考中国现代美术起始的时期,社会发展,变革的特点以及该时期美术发展的历程和基本特点。 学生发言,由教师做出总结。 二、进入新课:(15分钟) 教师播放幻灯片提出问题:这是我国什么时期的作品?哪些画家的作品?你们了解其中的含义吗?(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派代表回答。 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并要求 学生阅读教材P42~44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传统型中国画的代表画家,代表作品,艺术特色及其意义。 教师总结: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以及现代社会的变化。

高中美术课本

高中美术课本
中国美术欣赏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 第一讲 陶器……………………………………6 器……………………………………10 第二讲 瓷
第三讲 青铜器…………………………………14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第六讲 石
b5E2RGbCAP
第四讲 织绣 玉器 漆器……………………18
第五讲 陶塑……………………………………24 雕……………………………………28 中国绘画欣赏
p1EanqFDPw
第七讲 彩塑……………………………………32
第八讲 古代人物画……………………………38 画………………………………44
第九讲 古代壁 第
第十讲 古代山水画……………………………48 第十二讲 现代人物
十一讲 古代花鸟画…………………………54 画…………………………58 筑艺术
DXDiTa9E3d
第十三讲 现代山水画 花鸟画………………62
中国建
第十四讲 宫殿建筑……………………………68 居…………………………72 中国民间美术欣赏
第十五讲 园林与民
RTCrpUDGiT
第十六讲 民间美术……………………………80 外国工艺美术和设计欣赏 第十七讲 传统工艺美术………………………88 术………………………92 外国雕塑欣赏
5PCzVD7HxA
外国美术欣赏
第十八讲 现代设计艺
1 / 15

第十九讲 世界文明古国的雕塑………………98 塑………………104
第二十讲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 第二十二讲
第二十一讲 近代雕塑…………………………108 外国绘画欣赏
jLBHrnAILg
现代雕塑…………………………112
第二十三讲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118 画……………………122
第二十四讲 古典主义绘 第二十六
第二十五讲 浪漫主义绘画……………………126
讲 现实主义绘画……………………130 画……134
xHAQX74J0X
第二十七讲 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 外国建筑艺术欣赏
第二十八讲 现代主义绘画……………………138
第二十九讲 神庙、教堂与陵墓建筑…………144 筑……………………………150 年级:高中二年级 教学课时:1 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 2、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教学重点: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等级性体现
第三十讲 现代建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主体是对故宫的欣赏,通过欣赏来让 同学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中所体现的等级性。在教学中要完成三个部分的教学:1、对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了解;2、中国古代建筑的等级性体现(以故宫为例);3、中国古代 园林。
LDAYtRyKfE
教学准备:在网上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图片,阅读了有关故宫和中国园林的书籍;准 备了教学用的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幻灯片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2 / 15
Zzz6ZB2Ltk

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案

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案 【篇一: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案(必修)——(说课、试讲必 备)】 第一讲陶器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1. 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 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挑选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希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面貌。人们的这种审美要求,制约着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制作,必须依照适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设计生产,使其既有实用性、又具美观性。因此,工艺美术属

于美术门类中既特殊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 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 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是历代工匠艺人的手工制作。我们欣赏时,要 结合实用功能领略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材料质地的肌理 美和制作工艺的精致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 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传统工艺中的陶器。(出示课题) 1. 陶器的产生: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不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是 先有陶器,后有瓷器。 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 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这是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水和火,改变了黏土的形状,改变 了黏土的性质,创造了一种新的物质产品,揭开了科学技术史上的 第一页。人类从实践中认识到黏土掺水后具有可塑性,从而可能塑 造一定的形状。同时,人类在长期用火的实践中,必然得到成型的 黏土经火烧之后可变成硬块的认识,这些都是产生陶器的先决条件。至于陶器是怎样发明的,目前还缺乏确凿的证据。一般的说法,可 能是由于沾有黏土的篮子经过火烧之后,形成不易透水的容器,从 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启发。不久之后,便开始出现了塑造成型并经烧 制的陶器。特别是随着人类农业经济和定居生活的发展,饮水的搬 运和谷物的储藏,都需要这 种新兴的容器——陶器,于是它们就大量出现,成为新石器时代的 重要特征,在人类生活史上开辟了新的纪元。 制陶技术有捏塑法、贴敷法和泥条盘筑法等。后来又发明了轮制成 形的制陶技术,借助称为陶车的简单机械对陶胚进行修整,制造出 造型优美的陶胚。 另外,陶器的烧制温度也有要求,早期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一般 在600—800c左右。 2. 陶器的造型: 陶器的造型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汲水器:如《漩涡纹尖底瓶》; 炊器:有罐、鼎、鬲等; 饮器:杯、角、觚(gu)、(gui)等;

高中美术说课稿

关于美术课说课的问题 一、什么是说课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为了提高美术教师的业务素质,在教学研究活动中,增添了一个新的课题——说课。什么是说课?我们认为,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在上课前向领导或者同行们阐述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具体地说出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和对教材的处理,包括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采用,学法上的指导等方面的观点。说课是教师互相交流,共同切磋教学的一种好形式。它有利于推动美术教材教法的研究,有利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二、说课说什么 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说教材。说教材主要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材的编排体系上说对教材的理解。主要从以下三点去说: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以及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由是什么。 (2)说本节课教材在本课书或全册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教材的联系。 (3)怎样处理教材。处理教材要看下面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①教材内容的观点包括教材的例子与形势发展比较带有滞后性怎样进行处理。②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对教材内容在教学程序上怎样进行调整。说教材,实质上是分析教材,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也是教师说课的重点内容。 (二)说教法。说教法就是说这一节课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说明采用这些方法的理由和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在一堂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一种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说教法时,首先说出这一节课选择哪一种方法为基本教法,理由是什么。其次说出在哪些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上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说学法是说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即学法指导。如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写生、技法训练等方法。在一堂课中,不可能把所有的学习规律全都教给学生掌握,说课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说出其中一至两种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四)说教学手段。说教学手段就是说这一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将采用哪些教学手段。例如教哪些内容需要挂图或实物展示、哪些内容用投影、挂范画等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要恰当地有机地使用,电化教学手段不是使用得越多就越好。说教学手段要根据学校教学设备条件的实际。 (五)说训练。说练习就是说这一节课设计了哪些东西在课堂和课外让学生进行写生或临摹练习。重点说能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说训练时要简明扼要,切不可把零碎的东西都一一作介绍,应择其要者而述之。 (六)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说教学过程就是说这一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说课教师应在有限的时间内,说明应如何导入新课,传授新知识,如何进行能力培养和进行德育渗透等有关内容。最后说一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过程是说课最重要的内容,它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因此,说课教师必须花大力气去研究,说好教学过程 第一讲陶器 无锡市第一中学中学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1. 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 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 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 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 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作为物质产品, 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 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实用 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 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 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挑选造型美观、颜色 合意的那只吗?谁都希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 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 的精神面貌。人们的这种审美要求,制约着生活用品的设计与 制作,必须依照适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设计生产,使其既有实 用性、又具美观性。因此,工艺美术属于美术门类中既特殊又 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 术。 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是历代工匠艺人的手工制作。我们欣 赏时,要结合实用功能领略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材 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的精致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 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传统工艺中的陶器。(出示课题) 1. 陶器的产生: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不论中国还是外 国,都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 人类制造陶器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 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这是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水和火,改变了黏土的形 状,改变了黏土的性质,创造了一种新的物质产品,揭开了科 学技术史上的第一页。人类从实践中认识到黏土掺水后具有可 塑性,从而可能塑造一定的形状。同时,人类在长期用火的实 践中,必然得到成型的黏土经火烧之后可变成硬块的认识,这 些都是产生陶器的先决条件。至于陶器是怎样发明的,目前还 缺乏确凿的证据。一般的说法,可能是由于沾有黏土的篮子经 过火烧之后,形成不易透水的容器,从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启发。 不久之后,便开始出现了塑造成型并经烧制的陶器。特别是随 着人类农业经济和定居生活的发展,饮水的搬运和谷物的储藏, 都需要这种新兴的容器——陶器,于是它们就大量出现,成为 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在人类生活史上开辟了新的纪元。 制陶技术有捏塑法、贴敷法和泥条盘筑法等。后来又发明 了轮制成形的制陶技术,借助称为陶车的简单机械对陶胚进行 修整,制造出造型优美的陶胚。 另外,陶器的烧制温度也有要求,早期陶器的烧制温度较 低,一般在600—800C左右。 2. 陶器的造型: 陶器的造型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汲水器:如《漩涡纹尖底瓶》; 炊器:有罐、鼎、鬲等; 饮器:杯、角、觚(gu)、(gui)等; 食器:有碗、钵盘等; 盛贮器:有壶、罐、瓮、瓶、尊、盆、缸等。 工艺美术的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本质特征,在陶器中已得 到了生动的体现。例如,当时的陶器中最常见的陶罐与陶钵, 它们作为一种盛器,为了使其具有尽量大的容积,它们在造型 上都具有鼓腹的特点。但是,陶罐与陶钵的用途不完全相同, 陶罐一般用于储水和运水,陶钵主要用于炊煮。为了适应这种 不同的使用要求,陶罐都是小口、有肩,有的还有较长的颈, 目的是便于运水、储水、倒水;而陶钵则无肩、无颈、大口, 这样便于炊煮和饮食。 3. 彩陶艺术: 中国古代的陶器,以彩陶最为著名。这些彩陶或是以造型 优美见长,或是以纹饰丰富引人喜爱,或者是造型和纹饰都很 优美。这些陶器,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人类在制作这些最 早的生活用器时,就已经根据美的法则在创造。在使用各种装 饰纹样时,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重复与多样、虚与 实、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 中国的彩陶图案由最简单的点、线、面组成几何形纹样, 来代表某种被描绘的对象,也就是说用最简洁的平面图案来造 型或示意。例如有的鱼形只用一个圆点和两条方向相反的弧线 来示意。这种具有简明的标志性的特点,反映出中国先民善于 从复杂的事物现象中抓住本质作高度的概括,并用最简单而明 确的艺术语言来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及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从而 提炼出标志性很强的纹样。 中国的彩陶艺术不是单纯地模拟自然形象,而是充分发挥 创造者的想象力,以意写形,使图案灵活多变。譬如先民们可 以将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和人面以意融合成象,表达出鲜 明的意境,展现出气象万千的艺术风格。 (介绍《人面鱼纹盆》) 彩陶的制造者很注意图案与器形、视角的关系,力求图案 的造型和构成与器形相协调。也注意彩陶图案在不同视角所产 生的不同视觉,从而设计出图案在器物上的部位。十分得体地 显示出民族文化的风采。 (介绍《舞蹈纹盆》) 三.本课小结。 第二课瓷器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 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 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 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 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教学难点: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 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导入: 提问: 1. 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 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 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 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 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 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 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 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 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 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 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 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 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 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3.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 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 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 纹,色彩也比较丰富。(重点介绍《白釉象首龙柄壶》)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 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 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 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 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 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 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 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 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 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 “钧窑”和“定窑”。 “汝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 “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 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 器则称“弟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