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中的上海文化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恨歌》中的上海文化
摘要:《长恨歌》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不仅是对王琦瑶一生传奇故事的描写,更是因为小说中对旧上海文化的另类怀念。王安忆用一个女人的角度讲述了上海旧文化的繁华奢靡,不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以民间视角解读四十至八十年代的上海生活。
关键词:典型形象上海旧文化旧文化破败
上海与王安忆,如东北高密乡与莫言、京城与老舍、湘西与沈从文,是从情感上与这座城市相融,从思想上与这座城市相知。王安忆完成于1995年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就是一部有关于上海、上海女性、上海文化的传奇故事
一、上海的典型形象
小说的主角王琦瑶的形象是一个类型的人物的象征,她不仅仅代表王琦瑶本人,而是王琦瑶这个名字代表了一类人——大多数上海弄堂女孩的共性,如小说中所说: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每天早上,后弄的门一响,提着花书包出来的就是王琦瑶;下午跟着隔壁留声机哼唱《四季调》的,就是王琦瑶;结伴到电影院看费雯丽主演的《乱世佳人》,是一群王琦瑶。如果要把上海这座城市拟人化的话,上海就是位美丽却虚荣,势力又造作却温婉又玲珑的女性。
王琦瑶的美是含而不露、从容不迫的。小说中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王琦瑶的容貌,只是说她美。但这美也并不是令人惊艳、一见难忘的美,而是小家碧玉、温文尔雅的美。王琦瑶身上的时尚就更
不是随波逐流的庸俗,她对美的理解和把握令张永红这样的年轻一代佩服的五体投地,走在时尚尖端的招摇或许引人注目,但时尚的真谛确是掌握在王琦瑶这样真时髦的女性手里。
但与这娇艳柔美同时存在的是虚荣。当李主任提出送她回家,“王琦瑶看见人们恭敬奉承的目光,虽知是狐假虎威,心理也是有点得意的,还对李主任有了些认识。上车时,是李主任亲自为她开门和关门,便有一种懵懂的惊喜生起。”虚荣也许是女人的通病,在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里,虚荣必然存在,但是虚荣又会使人生渐入苍凉,就如奢靡会使一座城渐入破败。
《长恨歌》描写了一个四十年代的上海小姐一生的命运荣辱,她的一生也正暗合了上海四十年的变迁。王安忆通过女人来描写城市,同时也是上海这座都是早就了王琦瑶这样的女人,这一切都因为女人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所在。①
二、上海的旧文化
这里所说的上海旧文化是指上海在三四十年代经济城市建设发展到鼎盛时期所形成的文化。上海旧文化是在殖民文化与移民文化的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的文化特征,是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
小说中没有正面描写社会背景和城市建设的繁华程度,但从小说的第一部分王琦瑶参加“上海小姐”的选举过程中,我们就能看出那时上海的繁华奢靡和声色犬马。河南闹水灾,全国各地赈灾支援,上海却要举办一场上海小姐的选举来筹募赈款,一时间沪上美色聚集一堂,这是一种文化消费,主要功能是一场满足人们精神文
化需求的活动,顺便才是筹款。在决赛的日子,作者把人们的选票以康乃馨代替,是侧面的描写了上海的奢靡浪费。
沪上名媛、选美成名、金屋藏娇、美梦破碎,是三四十年代典型的上海摩登女子,是上海文化内化于市民生活的结果。她受过现代教育,形成了小资产阶级的生活情调,在事业和婚姻方面是个机会主义者,能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同时争取做人的尊严。在王琦瑶身上,生存空间、物质层面的现代化与价值观深处的传统信念,两者相矛盾、相统一,一如上海文化中西相容、兼容并蓄的文化整合性。
三、旧文化的破败
旧文化的堕落并不是在短时间完成的,尽管新中国成立后对属于资产阶级的上海进行了改造,对不符合社会大环境的上海文化进行了治理,上海旧文化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以隐形文化的方式存在于市民社会中。
小说的第二部分,当王琦瑶离开邬桥,在阿二的鼓励下再次回到上海搬到最普通的平安里弄堂时,王琦瑶就成为了人们缅怀上海旧文化的实际对象。先来看严师母,她的丈夫在解放前是灯泡厂的厂长,解放后工厂被国家收回,他变成了无所事事的副厂长,即使这样严师母在平安里也是鹤立鸡群,看人也是高人一等的感觉,但是她只一眼就把王琦瑶看成是可以亲近的人,就是因为她在王琦瑶身上嗅到了她所留恋的上海繁华文化的气息。再来看毛毛娘舅,康明逊,这位与王琦瑶有过一段情的无业青年。他是通过严师母的关
系认识了王琦瑶,对王琦瑶一直关心备至,温柔体贴,两人之间有一种暧昧之情,当他得知王琦瑶就是昔日的上海三小姐时,“他觉得他,人跟着年头走,心却留在了上个时代,成了个空心人。王琦瑶是上个时代的一件遗物,她把他的心带回来了。”当两人成为情人后,康明逊又说:我知道谁都比不上你,可我还是没办法。虽然康明逊对旧上海的文化有留恋、喜爱之情,但是他终究不能全身心投入,他们的爱情不能有结果,也说明了上海旧文化在民间正渐渐遗失。
物极必反,当一件事物发展到鼎盛时期的时候,必然会沿着事物自身的发展轨迹落入低谷。小说中的第三部分,精彩的写出了上海旧文化的破败及对90年代兴起的怀旧热潮的讽刺。高潮出现在老克腊出场后,老克腊是在五六十年代,还保持着旧时尚,以固守为激进的一类人的通称。老克腊与王琦瑶之间是一对老妇少夫的畸形的恋爱,对老克腊来说,这只是一时的兴趣使然。他以为,这个没有年纪的前上海小姐能够引领他进入老上海旧时光的核心,在他眼中她代表了上海怀旧的理想,可是当他真正接近这个老女人,他一下子就被这个僵尸般垂死的景象吓退了②,也是在这个女人身上,他发现了对旧文化的怀旧的真相是多么可怕。最后,王琦瑶的死亡也表明了旧文化的最后破败。
虽然《长恨歌》是在90年代“怀旧热潮”中推出,但小说中却含有一个对当时怀旧热潮的巨大讽刺内涵:以王琦瑶为代表的上海旧文化已经死亡了,就说明这种旧文化已经没有继续存在的环境,
为什么还有留恋呢。王安忆再一次表现了作为知识分子关心社会,在精神上自我救赎的努力。
注释:
①董爱霞,《女人城市历史—从文化的角度解读王安忆的》,安徽文学,j,2008年第六期
②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2004年6月第2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