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期干训毕业论文——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姓名:
单位:
时间:
在某种意义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其重要载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便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需要,有目的的对学生施加旨在促进其有效地适应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教育课程。
‛[1]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设的比较晚,起步较低,虽然各方面的努力使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所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谈谈自己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思考。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重要性
对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已众所周知,下面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简称‚心育‛)工作中的独特地位——学校‚心育‛的重要载体,来说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重要性。
1、健康教育活动课满足了相同年龄段青少年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从学校‚心育‛的任务来说,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是第一位的。
而一般说来,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心理发展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上,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许多困惑基本上呈现出一种普遍性和规律性,因此完全可以通过班级群体的心理辅导活动来促进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在个性心理品质的整体发展水平上得到提高。
这样一种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推动同龄中小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积极发展,预防因缺少关注、引导而可能发生的心理不适应、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为其使命,以团体辅导特殊规律和特殊技巧为其操作规范的‚心育‛功能,是其它形式的‚心育‛载体所难以承担的。
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为传输丰富的‚心育‛内涵开辟了专门的渠道
从学校‚心育‛所涵盖的内容来看,涉及了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如自我意识发展、学习潜能开发、情感情绪调控、人际交往训练、青春期心理适应等等。
这些辅导内容,有的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有的可以在学校日常教育内容中结合,有的可以在班主任的个别思想工作中体现,但相当多的内容是很难在课堂上或班团活动中有机地融为一体的,如果硬要‚渗透‛、‚结合‛,就可能弄成‚喧兵夺主‛,搞得不伦不类、牵强附会。
而以班级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则是一种可以兼顾青少年成长发展过程各种心理需要的团体辅导形式,它用一个比较充分、集中的辅导时间,围绕一个比较专一的辅导主题对学生进行辅导,为学校‚心育‛工作开辟了专门的渠道,也为学校‚心育‛操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存在的问题
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本世纪教育发展与改革运动的一个成果,它的重要性及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它的重要载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我们大力推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这一教学形式,并看到它热
热闹闹地在学校系统开展起来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现今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形式化
(1)课程设臵的形式化。
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配备了任课教师,但是由于忽视教育者自身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是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其它学科教师或行政人员或德育工作者,他们的教学方式老套,不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要求,无法突显其特色。
有的学校甚至只是为满足一时之需,如应付检查、评比、达标等活动,如无以上特殊情况,心理健康课往往让位于语、数、外等主科课程,或成为学生自习的固定时段。
(2)课程内容的形式化、简单化。
有的学校片面追求氛围。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其别开生面的形式深受学生喜爱,所以现场的效果十分好。
精心设计的活动、热热闹闹的游戏、同学们高涨的热情都让人兴致盎然。
许多对这一教学形式接触不多的教师都很惊讶于其新颖的课堂气氛,许多任课教师也陶醉于热烈的现场效果中。
但是,除了这些具有表面色彩的现场效果外,留给学生的是什么呢?‚某中学曾上过一节题为《考试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从学生倾诉自己的焦虑体验引入,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可惜的是,教师没有在次基础上给学生传授缓解过高考试焦虑的方法,而是引导学生抨击现行的考试制度,辅导课在学生对社会、学校和家长的‘愤怒声讨’中结束。
这节课完全转移了辅导课题,回避了学生需要解决的内在问题,助长了学生对考试的非理性态度。
无怪乎学生说,这节课‘上得舒服,可还是没有解决我的考试紧张问题’。
‛[2]学生只是记住了课上热烈的气氛甚至只是高涨的情绪,而应有的感悟和认识及行为的改善却所得甚少。
2、学科化
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正规课程中,当作一门学科来对待,在课堂上系统地讲述心理学的概念、理论、方式单调、乏味,学生在课本上勾勾划划,课下认真背书,完成作业,更有甚者,还安排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课的考试。
殊不知,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烦恼,以及出现的诸多不适应的发展倾向,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让他们轻轻松松的学习。
但是由于考试的压力,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出现了适得其反的结果。
一味地追求学科化,无法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3、德育化
有的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混为一谈,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课也染上了德育化的色彩。
在内容上,强调学生思想行为要符合规范,对照规范硬性比较,如有偏差,就冠之以心理有问题或心理不健康等之名。
在方式上,实行封闭的、独裁的、单向的德育程序,采用单一的、说教的教育方式。
在人员
安排上,心理健康教师大都是德育教师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
以至于在心理教育课时,教师以教育者的身份自居,整堂课说教、教育学生,强制性要求学生改掉所谓的不健康的毛病,导致学生心理紧张,不敢与其交谈、接近,更不用说朋友,这样心理健康课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二)原因分析
1、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科学认识
(1)对开设心理健康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学校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还没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不少教师甚至领导对‚素质教育‛理解不透,错误地认为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形式,升学率才是根本,认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占用了所谓主课的时间,影响了主课的教学质量,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与教学质量对立起来,因而只开设了形式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备一时之需。
(2)片面地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融活动与教育于一体,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
学校主观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但由于没有这方面的指导机构,特别是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一知半解,只看到了其活动性或教育性或放松发泄性的一面,而使心理健康教育课出现了学科化、形式化、简单化、德育化等不良倾向。
2、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人才
(1)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扎实教师。
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由于起步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极度匮乏。
目前虽然经过短期培训,培养了一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但依然数量很少,力量单薄,使得有些学校因缺乏这方面的人才而不得不放弃心理健康教育课,或安排其他教师兼任,但由于兼任教师缺乏专业素养,不能准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以致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较为盲目,难免顾此失彼,造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狭隘化。
(2)忽视了心理健康课任课教师自身的个人修养。
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及对学生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决定于教师对学生、对教学、对自我认识的态度。
但是,有的教师在对待学生态度上存在很大问题,如对学生的偏见、猜疑、侮辱等,这严重影响了和谐、融洽、信任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散漫、不专心或呆板,讲的不深不透,表现出厌烦等,这都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展,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畸形发展。
3、缺乏相应的实施体系
(1)没有适用性、发展性强的课程内容体系。
教材内容质量是教育质量的基础和保证,而现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却存在着许多偏差.(2)缺乏系统的课程评价体系。
有了相应的评价体系,才能看出其课程效果,才能促进课程的
完善。
但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评价却往往被掩盖在其表面的现场效果下,往往仅满足于一时的表面效果,而对于课程能不能产生长期效果,如何评价长期的效果却没有一个标准,以致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片面追求现场效果,而忽视了‚这样的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提高‛此类问题,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展。
三、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效果的构想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开展是一个新的教育实践,我们要使其取得设想的效果,达到设想的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育理念,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指导思想
任何课程的设计与开展都有一个基本指导思想,用以指导课程的规划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作为一门新的课程,与我们原来习惯的课堂教学有着截然的不同。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时,我们首先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指导思想,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
(二)提高任课教师的业务素质
首先,应该准确地把握心理健康教师应具备的人格特征。
作为心理健康教师在人格特征和个性修养方面必须有严格要求。
‚我国心理辅导与咨询专家樊富岷教授提出成功心理活动辅导者必须具备:1、良好的人格特质(有勇气和自信心,关心他人,平易近人,热情开朗,不自我防卫,充分的想象力和判断力,有幽默感,真诚、坦率、友善待人)。
2、对心理辅导理论有充分理解(了解各种理论、学派的观点以及独特之处,并能择取精华、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东西)。
3、具备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对学生信任、理解,创设尊重和自由的团体氛围,接纳每个人)。
4、掌握基本的领导才能与专业技巧(善于运用支持、指导、鼓励等技巧参与、影响团体发展,接受到专业训练)。
5、丰富的咨询经验。
6、遵守职业道德。
‛
其次,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
对于即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大学生,高师教育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提高其专业素质:1、切实加强心理学、教育学等基本原理的教学;2、开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或活动指导课程;3、安排其深入中小学教育实地,进行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参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展与教学活动。
对于已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师,学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1、加强对任课教师的编制和相关的职称系列;逐步建立健全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评比,鼓励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提高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我们还应关注所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的心理状况,加强
对教师的辅导,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设臵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设计方案
1、确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目标设臵
心理辅导活动目标对辅导活动的开展具有导向作用,确定活动的目标就是确立活动所要达到的最后结果,心理教育活动要想达到一定的目的,必须首先对目标有一个清晰的界定。
清晰的目标不但能指导心理辅导活动的方向,同时又对班级成员起到凝聚作用。
一般说来,设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目标是,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侧重于发展性目标,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辅导活动的目的在于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使学生学会正确地看待自我、调整情绪、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个性,创造性地解决学习方面的问题,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因此,心理辅导活动目标的设臵应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如自我意识、情绪困扰、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等,这些问题是从个体问题出发,要具有矫治性。
另一方面,辅导活动更多地应着眼与发展性目标,如‚如何完善自我,如何调控情绪,怎样增强记忆力、学会沟通与合作‛等等。
第二,目标要具体化。
心理辅导活动一般应有总目标、中间目标和具体目标。
心理活动的总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及健全人格。
而中间目标即是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或要发展学生的一些品质而设臵的,它可以包括多个方面,例如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等。
在每一个单元里,又有非常具体的目标。
2、设计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与形式
心理辅导活动目标必须通过一系列活动内容来体现,活动内容是活动目标的载体。
活动内容就是指活动项目的集合,而活动项目表现为一个个活动单元。
因此,活动项目和活动单元的选择与划分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理论分析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检验其效果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活动形式很多,一般有辩论、角色扮演、演讲等方式。
大多时候需综合运用。
运用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在设计课程时要注意:
第一,活动方案要密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时,要以学生在一定年龄出现的问题为依据,心中要有学生,而不能闭门造车或想当然,这样设计的活动才是具有针对性的。
最好先做一些调查,发现中小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其实效性。
另外,活动方案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学生参加到活动中来。
第二,活动内容要与目标一致。
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活动达到活动目标。
活动要紧紧扣住目标进行。
第三,设臵活动情景,促进学生的体验。
只有经过体验,参与者的内心才会产生经验,才会有更深的感悟。
3、制定合理、规范、可考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效果评估体系
对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评估不同于一般的对学科课程的评估。
一般来说,学科课程评估的重心是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而本课程评估的重心应是学生自身经验的变化。
对于本课程,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估:(1)班级状况
主要是指班级目标达到的情况。
即通过活动,班级整体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如班级整体问题是否有所改观?班级的凝聚力是否增强?
(2)学生个人状况
一是学生是否对本课程感兴趣。
表现为爱上这门课,积极参加本门课程的活动等;二是学生自身的心理状况是否发生了变化,包括学生的自我认识、自信心、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变化。
这些可通过与学生的交谈、观察等方法来评估。
(3)活动设计的质量
一是活动有无科学性错误;二是活动的主题和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应该是学生要解决的;三是活动设计得情景是否生动、有趣、是否受学生欢迎。
(4)教师的表现
一是教师的角色是否到位(包括组织引导者的角色、知己的角色、心理辅导者的角色);二是教师的情感是否投入,情绪是否乐观、开朗,能否通过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给学生以感染力;三是教师是否有创造性。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这一新兴学科,我们可以通过以上标准对其进行评估,时刻把握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的进度和功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进一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