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分析

发表时间:2013-09-24T15:26:52.4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6期供稿作者:朱剑[导读] 术后红外线照射切口,保持切口干燥有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朱剑(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外科 311100)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外科发生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51例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脂肪液化切口均顺利愈合。结论肥胖、营养不良,使用电刀,暴露时间,缝合技巧等成为影响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的主要因素。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及早进行综合有效的治疗,可以缩短切口脂肪液化愈合时间。

【关键词】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188-02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抗生素等应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已经明显下降,但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和电刀的不恰当使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日益增多。本文回顾和总结了我院外科2005年3月至2009年12月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51例患者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1例患者中,男21例,女30例,年龄23~65岁,平均47岁。所有患者均为肥胖患者,以中年女性为多,皮下脂肪厚度3~11 cm,平均6.5 cm。术中使用高频电刀者38例,未使用者13例;糖尿病12例,低蛋白血症6例,贫血4例。上臂、大腿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9例,乳腺手术4例,腰腹部输尿管切开取石2例,行上腹部手术19例,其中胆囊切除术11例,胃大部切除术1例,肠梗阻手术5例,脾切除术2例,下腹部手术17例,其中直肠癌根治术3例,腹股沟疝手术8例,阑尾切除术6例。

1.2 观察内容本组患者于手术后3~8天切口出现较多黄色渗出液,局部皮下空虚,内混有脂肪滴、积血及坏死组织,切口边缘及皮下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渗液涂片镜检见红细胞和较多脂肪滴,送标本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1.3 治疗方法 (1)基础治疗积极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纠正贫血,局部应用电磁热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保持切口干燥,减少渗液形成,促进渗液的吸收。(2)根据切口及渗液的情况采取不同方法:①对切口渗液较少,表皮未裂开,液化范围小、浅者,一般不拆除缝线,由两边向中央挤压切口,将渗液尽可能排出后外敷碘伏纱条。有15例采取该法,多数患者经2~3次换药后可按期拆线。②对切口渗液较多,愈合不良有23例,根据情况拆除1~2针缝线,高渗盐水冲洗创面,置引流,红外线照射切口,肉芽组织新鲜后行二期缝合或用蝶形胶布对合创口,经3~5天换药可愈合。③切口全部发生脂肪液化不愈合,予以拆除全部缝线,反复冲洗切口。切口旁另戳小口,放置一次性硅胶引流管,全层缝合切口,固定引流管,接负压引流。引流液减少后拔除引流管拆线。13例行切口内置负压引流治疗7~16天切口愈合。所有的患者酌情口服或静脉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 结果

本组51例患者中,47例一期愈合,4例二期愈合,愈合时间为8~18天,随访3~6个月没有发生切口裂开或感染者。

3 讨论

3.1 早期诊断一般认为具有以下表现者可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1]:(1)多发生在术后3~7天,多数除诉切口有较多渗液外,无其他自觉症状。(2)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见漂浮的脂肪滴。(3)切口无红肿及压痛,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4)渗液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3.2 局部处理应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若渗液较少,切口仅部分愈合不良,或挤压排液,或纱条引流,间断低位拆线1~2根,局部小切口敞开引流及加压包扎的方法。使用高渗盐水纱条湿敷和红外线理疗可促进创面干燥,刺激肉芽生长。待肉芽组织新鲜后用蝶形胶布拉拢伤口或二期缝合使切口顺利愈合。

3.3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预防

3.3.1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推测切口脂肪液化与体型肥胖,并与术中是否使用高频电刀等有关。脂肪组织本身血运较差,手术切断与切口交叉的血管,使血运更加减少,脂肪细胞因缺乏营养坏死液化,发生无菌性炎症,使切口愈合延迟。各种机械性刺激如高频电刀止血、拉钩压榨等,由于脂肪组织导电不良,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的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脂肪组织发生氧化分解无菌性炎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体型肥胖患者切口液化发生率较高,与腹壁脂肪层过厚,受损后营养缺乏更加明显,且脂肪过厚难以避免缝合缺陷等有关。手术中缝合切口缝线不易吸收或缝合过紧影响血运,缝合过松使切口没有完全闭合容易留下死腔、形成血肿等都可以导致切口脂肪液化。

3.3.2 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 (1)术前积极控制感染、高血糖和高血压,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术后行必要的抗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

(2)合理使用高频电刀,避免损伤真皮层。(3)注意保护手术切口。使用切口保护膜或缝干纱布条保护切口,避免长时间暴露。(4)缝合腹膜后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将已坏死的脂肪组织冲洗掉,减少术后坏死组织的量。(5)对肥胖者的腹部手术特别是上腹部手术,应采用减张并仔细分层缝合。同时避免大块缝合,打结时,动作应轻柔以免切割脂肪组织造成死腔形成。(6)若皮下脂肪组织过厚,估计有脂肪液化的可能,应置橡皮片皮下引流坏死物和渗液。(7)切口术后沙袋加压,减少死腔,促进愈合。(8)术后红外线照射切口,保持切口干燥有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义才.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12(3):163-1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