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4习题和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解析高中化学选修 4-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可逆反应 N₂(g) + 3H₂(g) ⇌ 2NH₃(g),在容积为 10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开始时加入 2mol N₂和 6mol H₂,达平衡时,NH₃的浓度不可能达到()A 01mol/LB 02mol/LC 005mol/LD 015mol/L答案:B解析:假设 2mol N₂和 6mol H₂完全反应,生成 4mol NH₃,则NH₃的浓度为 04mol/L。
但这是一个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 NH₃的浓度一定小于 04mol/L。
而 02mol/L 接近完全反应时的浓度,所以不可能达到。
2、一定条件下,将 NO₂与 SO₂以体积比 1:2 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O₂(g) + SO₂(g) ⇌ SO₃(g) + NO(g) ,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体系压强保持不变B 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 SO₃和 NO 的体积比保持不变D 每消耗 1mol SO₃的同时生成 1mol NO₂答案:B解析:A 选项,该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总数不变的反应,压强始终不变,所以压强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B 选项,混合气体颜色不变,说明 NO₂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选项,SO₃和 NO 都是生成物,且按照 1:1 生成,无论是否平衡,体积比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
D 选项,消耗 1mol SO₃的同时生成 1mol NO₂,都表示的是逆反应,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是平衡状态。
3、对于可逆反应:2A(g) + B(g) ⇌ 2C(g) △H < 0,下列各图正确的是()答案:A解析:A 选项,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 的百分含量降低,图像正确。
B 选项,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A 的转化率应该增大,图像错误。
C 选项,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平衡状态,平衡时 C 的百分含量不变,图像错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焓变 反应热 word版含答案

前言我们分析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北京考生的成绩,发现能够考上清北的学生化学的平均分都在95分以上,先开始我们认为,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化学一定学得好。
可是在分析没有考上清北的学生的成绩的时候发现,很多与清北失之交臂的学生,化学的平均分要略低,数学物理的分数却不相上下。
我们仔细讨论其中的缘由,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化学学的好的学生更容易在理综上考得高分!这是因为化学学的好的学生,能够用更快的速度在理综考试中解决100分的分值,之后孩子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处理没有见过的物理难题。
物理的难题在充分的时间中得到更多考虑的空间,使得考生在理综总分上能够有所突破。
所以想上好大学,化学必须学好,化学的使命就是在高考当中帮助考生提速提分。
因此这份资料提供给大家使用,主要包含有一些课件和习题教案。
后序中有提到一些关于学习的建议。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1.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Al与稀盐酸反应B.C+CO22COC.KClO3受热分解D.NaOH溶于水解析: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是放热反应;C与CO2的反应是吸热反应;KClO3的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NaOH溶于水不是化学反应。
答案:A2.由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和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B.A→B+CΔH<0C.A具有的焓高于B和C具有焓的总和D.A→B+CΔH>0,则B+C→AΔH<0解析:由图可看出,B+C的焓高于A的焓,则反应B+C→A 一定是放热反应,ΔH<0;反之,A→B+C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两反应吸收和放出的能量一定相等。
答案:D3.已知H2(g)+Br2(g)===2HBr(g)ΔH=-102 kJ·mol-1,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物质H2(g) Br2(g) HBr(g) 1 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436 a369 收的能量/kJA.404 B.260 C.230 D.200解析:反应的ΔH=[(436+a)-2×369]kJ·mol-1=-102 kJ·mol -1,解得a=200。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word版含答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在298 K 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C(s)+12O 2(g)===CO(g) ΔH 1=-110.5 kJ·mol -1 C(s)+O 2(g)===CO 2(g) ΔH 2=-393.5 kJ·mol -1则C(s)+CO 2(g)===2CO(g)的ΔH 为( )A .+283.5 kJ·mol -1B .+172.5 kJ·mol -1C .-172.5 kJ·mol -1D .-504 kJ·mol -1解析: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可得:2C(s)+O 2(g)===2CO(g)ΔH =2ΔH 1=-221 kJ·mol -1①CO 2(g)===C(s)+O 2(g) ΔH -ΔH 2=+393.5 kJ·mol -1②依据盖斯定律,反应①+②可得:C(s)+CO 2(g)===2CO(g)ΔH =-221 kJ·mol -1+393.5 kJ·mol -1=+172.5 kJ·mol -1。
答案:B2.根据盖斯定律判断如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变过程中,正确的等式是( )A .ΔH 1=ΔH 2=ΔH 3=ΔH 4B .ΔH 1+ΔH 2=ΔH 3+ΔH 4C .ΔH 1+ΔH 2+ΔH 3=ΔH 4D .ΔH 1=ΔH 2+ΔH 3+ΔH 4解析:由盖斯定律知:ΔH 1=ΔH 2+ΔH 3+ΔH 4,D 项正确。
答案:D3.已知丙烷的燃烧热ΔH =-2 215 kJ·mol -1,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 g 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 )A .55 kJB .220 kJC .550 kJD .1 108 kJ解析:丙烷分子式是C 3H 8,1 mol 丙烷完全燃烧会产生4 mol水,则丙烷完全燃烧产生1.8 g 水,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1.818×4×2 215 kJ =55.375 kJ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二章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含答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凡是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B.自发反应熵一定增大,非自发反应熵一定减小或不变C.自发反应在适当条件下才能实现D.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解析:放热反应大多是能够自发进行的过程,而吸热反应有些也是自发反应;自发反应的熵不一定增大,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过程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反应是否能实现还要看具体的条件。
答案:C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焓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的方向性无关B.化学反应的焓变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方向C.焓变为正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D.焓变为正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解析: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方向性)是由ΔH-TΔS决定的,与ΔH、ΔS和T都有关。
焓变只表达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不能用来独立判断反应的自发性。
答案:C3.下列对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同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固态时熵值最小B.体系越有序,熵值越小;越混乱,熵值越大C.与外界隔离的体系,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减小D.25 ℃、1.01×105 Pa时,2N2O5(g)===4NO2(g)+O2(g)是熵增的反应解析:熵指的是混乱程度,越混乱其熵值越大,故B正确;对于同一物质,由固→液→气三态熵值逐渐增大,故A正确;自发过程是熵增的过程,故C错误;对于D选项中的反应,由于反应后分子数增多,故熵值逐渐增大。
答案:C4.某化学反应其ΔH=-122 kJ·mol-1,ΔS=-431 J·mol-1·K -1,则以下关于此反应的自发性描述中正确的是()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B.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C.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D.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解析:因ΔH<0,ΔS<0,由ΔG=ΔH-TΔS<0判断,只有低温时反应才能自发进行。
答案:B5.指出下列反应或过程的ΔS的正、负号,并判断常温时,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沉淀溶解平衡典型题难题练习题带答案

高中化学沉淀溶解平衡练习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少量的浓盐酸,看不到明显的现象B.将硫酸铜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得到的沉淀是以Cu(OH)2为主,说明了在相同条件下Cu(OH)2的溶解度比CuCO3的更小C.在0.01mol/L NaCl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接着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浓氨水,白色沉淀不会溶解D.CaCO3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弱,是因为CaCO3是弱电解质,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aCO3⇌Ca2++CO2.已知:298K时,四种物质的溶度积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化学式CH3COOAg AgCl Ag2CrO4Ag2SK sp 2.3×10﹣3 1.56×10﹣10 1.12×10﹣12 6.3×10﹣50 A.298K时,将0.001mol•L﹣1的AgNO3溶液逐滴滴入0.001mol•L﹣1的KCl和0.001mol•L﹣1的K2CrO4的混合液中,则先产生Ag2CrO4沉淀B.298K时,向2.0×10﹣4mol•L﹣1的K2CrO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2.0×10﹣4mol•L的AgNO3溶液,则有Ag2CrO4沉淀生成(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C.298K时,向CH3COOAg 悬浊液中加入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Ag+H++Cl﹣═CH3COOH+AgCl D.已知:=0.65.298K时,四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CH3COOAg)>c(AgCl)>c(Ag2CrO4)>c(Ag2S)3.某温度下,向10mL 0.1mol•L﹣1NaCl溶液和10mL 0.1mol•L﹣1K2CrO4溶液中分别滴加0.1mol•L﹣1AgNO3溶液。
滴加过程中pM[pM=﹣lgM,M为c(Cl﹣)或c(CrO42﹣)]与所加AgNO3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高中化学选修4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4试题及答案电化学是高中化学选修四的重点学习内容,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多少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化学选修四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化学选修四试题高中化学选修四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解析:该装置的左边是燃料电池,右边是电解池。
a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u极与电池正极连接,故为阳极;当铜片溶解了12.8 g 时,失去了电子12.8 g÷64 g/mol×2=0.4 mol,于是a极上O2得到电子也是0.4 mol,则消耗O2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
答案:D2.解析:铁锅表面的油污用水刷洗掉后,铁直接与空气接触,而且铁锅刷洗后,表面有水,极易生锈;铁刀用凡士林涂抹后,使Fe与空气隔绝,可以减缓其生锈;铁器接触水,或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生锈。
答案:B3.解析:图中左边装置是以Zn、Cu为电极的原电池装置,该电池中,Zn极为负极,Cu极为正极,而右边为电解池,根据连接情况可以推知,X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Y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两极的电极反应式分别为X:4OH--4e-===2H2O+O2↑,Y:2H++2e-===H2↑,从而可得出答案应为A。
答案:A4.解析:A项,当银的化合物又变成单质银时可以变光亮。
B项,锌比铁活泼,所以镀层破损后仍与铁构成原电池做负极,铁被保护。
C 项,不锈钢不生锈是因为内部结构原因而具有强的耐腐蚀能力。
D项,要使地下输油钢管不生锈,应该与外加电源的负极相连。
答案:A5.解析:由电池总反应可知,Li失电子,做电池的负极,石墨做电池的正极,故B选项不正确;Li为碱金属,易与水发生反应:2Li+2H2O===2LiOH+H2↑,故A选项不正确;电池工作过程中,SOCl2被还原为S,故C选项不正确;由电池总反应式知,8 mol Li参与反应,可提供8 mol e-,同时在正极析出2 mol S,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节化学平衡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 2(g)+O2(g) 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分别是0.2mol/L、0.1mol/L、0.2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SO2为0.4mol/L,O2为0.2mol/LB.SO2为0.25mol/LC.SO2、SO3(g)均为0.15mol/LD.SO3(g)为0.4mol/L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 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B.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C. 单位时间生成n molA,同时生成3n molBD. 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3.可逆反应H 2(g)+I2(g) 2HI(g)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A. 混合气体密度恒定不变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C. H2、I2、HI的浓度相等D. I2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不变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取一定量的A、B于反应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C.C、D的物质的量的比值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5.在一真空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气体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 B(g) + x C(g),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内压强增大为P%,若此时A的转化率为a%,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若x=1,则P>a B.若x=2,则P<aC.若x=3,则P=a D.若x=4,则P≥a6.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A和B发生如下反应:A(g)+2B(g) 2C(g),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A.40%B.50%C.60%D.70%7.在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NH 3,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2NH3N2+3H2,达到平衡时,容器内N2的百分含量为a%。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全册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综合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42分)1.如图所示为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E1-E2>0,所以图中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加入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焓变,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一定不需要加热D.该反应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比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少答案 D解析由图可知,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则图中所示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由图可知,加入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反应的焓变(ΔH)不变,B错误;放热反应可能需要通过加热引发反应,C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比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少,D正确。
2.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O(g)===CO2(g)ΔH1,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ΔH1>0B.三种状态中,状态Ⅱ最稳定C.使用催化剂能增大CO和O生成CO2的平衡转化率D.若2CO(g)+O2(g)===2CO2(g)的反应热为ΔH2,则有ΔH2>2ΔH1答案 D解析由图可知,状态Ⅰ反应物[CO(g)+O(g)]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状态Ⅲ生成物[CO2(g)]具有的总能量,则有ΔH1<0,A错误;三种状态中,状态Ⅱ具有的能量最高,状态Ⅲ具有的能量最低,故状态Ⅲ最稳定,B错误;使用催化剂能增大CO和O生成CO2的反应速率,但不能增大平衡转化率,C错误;反应CO(g)+O(g)===CO2(g)ΔH1的化学计量数乘以2可得2CO(g)+2O(g)===2CO2(g)2ΔH1,O2(g)===2O(g),断裂O—O键要吸收热量,2CO(g)+O2(g)===2CO2(g)的反应热为ΔH2,则有ΔH2>2ΔH1,D正确。
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化学平衡与溶液习题1:在500 mL 0.1 mol/L HCl 溶液中加入1 g KCl,求该溶液的pH值。
首先,计算KCl的摩尔量:摩尔质量(KCl) = 39.1 + 35.5 = 74.6 g/mol摩尔量(KCl) = 质量(KCl) / 摩尔质量(KCl) = 1g / 74.6g/mol = 0.0134 mol然后,计算盐酸(HCl)的摩尔量:摩尔质量(HCl) = 1.0 + 35.5 = 36.5 g/mol摩尔量(HCl) = 浓度(HCl) * 体积(HCl) = 0.1 mol/L * 0.5 L = 0.05 mol根据物质的摩尔量关系,可知盐酸(HCl)反应完全后的物质摩尔量:KCl:HCl = 1:1,所以 KCl 的摩尔量 = HCl 的摩尔量 = 0.0134 mol所以,盐酸(HCl)与KCl反应后,生成溶液中的氯离子的摩尔量为:氯离子(Cl-)的摩尔量 = 0.05 mol + 0.0134 mol = 0.0634 mol由此可得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浓度(Cl-) = 摩尔量(Cl-) / 体积溶液 = 0.0634 mol / 0.5 L = 0.1268 mol/ L根据氯离子的浓度求溶液的pH值:pH = -lg[Cl-] = -lg(0.1268) ≈ 0.9所以该溶液的pH值约为0.9。
习题2:若已知 0.1 mol/L HCl 和 0.05 mol/L NaOH 完全反应生成水和盐的化学方程式,求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
化学方程式为:HCl + NaOH → NaCl + H2O根据方程式可知,1 mol HCl 反应生成 1 mol NaCl。
所以 0.1 mol/L HCl 反应生成的 NaCl 的摩尔质量:摩尔质量(NaCl) = 23.0 + 35.5 = 58.5 g/mol所以生成的 NaCl 的质量为:质量(NaCl) = 摩尔质量(NaCl) * 反应生成的 NaCl 的摩尔量= 58.5 g/mol * 0.1 mol/L * 1 L = 5.85 g所以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5.85 g。
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4)课后题答案第1-3章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四、习题参考(一)参考答案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
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1 mol H2O(g),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二)补充习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不需加热即可发生B.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除了热能外,也可以是光能、电能等C.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D.化学反应热效应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多少有关2.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
该现象说明了()。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难以发生反应D.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3.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
0.5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 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4.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c <0 B.b>d>0 C.2a=b<0 D.2c=d>0参考答案1.A;2.B、C;3.C;4. C。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四、习题参考(一)参考答案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
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高中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速率习题及答案解析

化学选修4 第二章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在硫化氢水溶液中加入碱有利于S2-的生成B.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氧化反应C.高压有利于合成氨反应D.500℃左右比室温更利于合成氨反应2.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s)+3Y(g)2Z(g),ΔH<0。
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 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①高温②低温③高压④低压⑤加正催化剂⑥分离出ZA.①③⑤B.C.②③⑥D.②④⑥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其他条件不变,增大某一反应物浓度,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都增大B.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体积缩小,体系中各气体的浓度一定增大C.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改变压强使平衡向右移动,生成的气体的浓度一定增大D.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右移动,生成物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大和I2蒸气各0.5摩,发生反应H2+I22HI,4.在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H达到平衡时,生成HI 0.8摩,若其它条件不变,开始充入的H2为2摩,则达到平衡时生成的HI可能是下列中的()A 1.1摩B 0.87摩C 0.8摩D 0.5摩5.下图是可逆反应A+2B 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B.若A、B是气体,则D是液体或固体C.逆反应是放热反应.D.A、B、C、D均为气体6.在体积相同的A和B两个带活塞的玻璃容器中,如分别注入1/4容积颜色相同的NO2和Br2(气),然后将活塞同时向外拉到1/2处(快速),过一会儿可以看到()A.A中颜色比B中浅B.A中颜色比B中深C.A、B中颜色深浅一样D.A、B中颜色都比开始时深7.密闭容器中的平衡体系H2+I2(g) 2HI(g)+Q,欲使HI浓度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A .缩小体积B .升温C .降温D .加催化剂 8.在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n A(g) +mB(g) p C(g)+Q 处于平衡状态(又知n +m >P ,Q <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升高温度时,[B]/[C]的比值减小②降温时体系内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③加入B ,A 的转化率变大④加入催化剂,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⑤充入C ,则A 、B 的物质的量增大( )A .③④B .①②⑤C .②③⑤D .全部9.甲萘醌(维生素K)有止血作用,它可通过2—甲基萘的氧化而制得,反应中常用乙酸作催化剂,该反应放热,可表示为:在某次合成反应中,用1.4g 的2—甲基萘,才制得0.17g 甲萘醌,已知该次合成反应的速率是快的,试判断导致其产率低的原因是 ( )C A .使用了过量的氧化剂 B .没有用乙酸,而是使用了其它催化剂 C .把反应混合物加热 D .所生成的甲萘醌是沉淀物 10.一定条件反应N 2+3H 22NH 3达平衡,当单独改变下述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 )A.加催化剂,v (正)和v (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B.加压, v (正)和v (逆)都增大,且v (正)增加倍数大于v (逆)增加倍数C.降温, v (正)和v (逆)都减少,且v (正)减少倍数大于v (逆)减少倍数D.增加N 2的浓度, v (正)和v (逆)都增大,且v (正)增加倍数大于v (逆)增加倍数 11.常温下的定容容器中,建立如下平衡:3NO 2+H 2O NO +2HNO 3,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往容器中通入少量的氧气后、原体系将会发生的变化是(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 .NO 的物质的量可能不变C .NO 的物质的量一定会减少D .NO 2增加的物质的量是通入O 2的物质的量的2倍 12.在密团容器中充入1molCO 和1molH 2O (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生成了2/3mol CO 2(反应为CO+H 2O(g) CO 2+H 2),当其他条件不变,充入的水蒸气改变为2mol 时,平衡时生成CO 2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 .0.5molB .0.95molC .1molD .2/3mol 13.可逆反应m A(g)+n B(g) p C(g)+q D(g),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改变某一条件后,正反应速率增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的转化率增大B .平衡向逆向移动C .平衡没有移动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4.由可逆反应测绘出图象如下图,纵坐标为生成物在平衡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下列对该反应的判断正确的是2-甲基萘甲萘醌催化剂 氧化剂A.反应物中一定有气体B.生成物中一定有气体C.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D.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15.在地壳内,深度每增加1km ,压强大约增加25250~30300kPa ,在这样的压强下,对固体物质的平衡会发生较大的影响。
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及答案

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及答案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及答案化学选修4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涉及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相关知识。
通过课后习题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典型的化学选修4课后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习题:将以下有机化合物进行命名:(1) CH3-CH2-CH2-CH(CH3)-CH2-CH3(2) CH3-CH2-C≡CH(3) CH3-CH2-CH2-COOH(4) CH3-CH2-CH2-CH(Cl)-CH3答案:(1) 3,4-二甲基己烷(2) 1-丙炔(3) 丁酸(4) 2-氯戊烷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推断习题:根据以下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和部分信息,推断其结构:(1) C4H10O,该化合物可以被氧化成醛(2) C3H6O,该化合物可以被氧化成羧酸(3) C4H8,该化合物可以被溴水加成答案:(1) 丁醇(2) 丙酮(3) 丁烯3. 有机反应机理习题:根据以下有机反应的反应方程式,推断反应机理:(1) CH3-CH=CH2 + H Br → CH3-CHBr-CH3(2) CH3-CH2-CH2-CH3 + H2O → CH3-CH2-CH2-OH + CH3-CH3答案:(1) 其中一个可能的反应机理为:亲电加成机理,HBr中的H+攻击烯烃中的双键,生成正离子,再由Br-攻击正离子,生成产物。
(2) 其中一个可能的反应机理为:亲核取代机理,H2O中的H2O分子攻击烷烃中的C-C键,生成正离子,再由H2O分子攻击正离子,生成产物。
4. 无机化学反应方程式习题:写出以下无机化学反应的反应方程式:(1) 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2) 碳酸氢铵分解反应(3) 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答案:(1)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2) NH4HCO3 → NH3 + H2O + CO2(3) NH4NO3 + NaOH → NaNO3 + NH3 + H2O通过以上的习题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相关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练习试题 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练习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4.0分,共60分)1.如图所示,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同时A极质量减少,B极上有气泡产生,C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B极为原电池的正极B. A、B、C可能分别为锌、铜、稀盐酸C. C中阳离子向A极移动D. A极发生氧化反应2.现用Pt电极电解1 L浓度均为0.1 mol·L-1的HCl、CuSO4的混合溶液,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开始时阴极有H2放出B.电解开始时阳极上发生:Cu2++2e-===CuC.当电路中通过电子的量超过0.1 mol时,此时阴极放电的离子发生了变化D.整个电解过程中,不参与电极反应3.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A.CaO+H2O===Ca(OH)2,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某原电池反应为Cu+2AgNO3===Cu(NO3)2+2Ag,装置中的盐桥中可以是由KCl饱和溶液制得的琼脂C.因为铁的活动性强于铜,所以将铁、铜用导线连接后放入浓硝酸中,若能组成原电池,必是铁作负极,铜作正极D.理论上说,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被设计成原电池4.研究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
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负极反应式:Ag+Cl--e-===AgClB.正极反应式:5MnO2+2e-=== Mn5C.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D. AgCl是还原产物5.用质量均为100 g的铜棒做电极,电解硝酸银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两个电极的质量差为28 g,则阴极的质量为()A. 128 gB. 114 gC. 119 gD. 121.6 g6.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测试题(含答案)

①a电极是电源的________极;
②若该电池为飞行员提供了360kg的水,则电路中通过了________mol电子。
③已知H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则该燃料电池工作产生36gH2O时,实际上产生了468.8kJ的电能,则该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率是。(准确到0.01)(能量转化率是实际上释放的电能和理论上反应放出的热能的比率)
5.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储能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a、b均为惰性电极,放电时左槽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蓝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充电时右槽溶液颜色由紫色变为绿色
B.放电时,b极发生还原反应
C.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VO2++V2++2H+ VO2++V3++H2O
D.充电过程中,a极的反应式为VO2++2H++e-═VO2++H2O
A.a极为电池的负极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b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a极
C.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2H++O2+4e-=H2空题
16.(1)铅蓄电池的正极的反应式_________。
(2)由Mg、Al和氢氧化钠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的反应式________。当在电极上产生气体3.36L(标准状况)时,导线中通过的电子电子数目为_____个(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17.甲烷、氧气、KOH溶液可构成燃料电池提供电能。按要求填写:
(1)该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题答案

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题1.反应A g +3B g 2C g +2D g ,在不同情况下测得的反应速率中最快的是A.υ D = mol / L·s B.υ C = mol / L·sC.υ B = mol / L·min D.υ A = mol / L·s2.某反应:△H== —122 kJ/mol,S== 231 J/ mol·K ,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C.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D.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3.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υ正 N2=υ逆 NH3 B.3υ正 N2=υ正 H2C.2υ正 H2=3υ逆 NH3 D.υ正 N2=3υ逆 H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增大C.加入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一般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5.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A和6molB,发生以下反应:4A g +6B g 4C g +5D g 。
若经5s后,剩下的A是,则B的反应速率是A.mol / L·s B.mol / L·s C.mol / L·s D.mol / L·s6.已知:X s +3Y g 2Z g ,ΔH<0。
为了使该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①高温②低温③高压④低压⑤加催化剂⑥分离出ZA.①③⑤B.②③⑤ C.②③⑥D.②④⑥7.同质量的锌与盐酸反应,欲使反应速率增大,选用的反应条件正确的组合是反应条件:①锌粒②锌片③锌粉④5%盐酸⑤10%盐酸⑥15%盐酸⑦加热⑧用冷水冷却⑨不断振荡⑩迅速混合后静置A.③⑥⑦⑨ B.③⑤⑦⑨ C.①④⑧⑩ D.②⑥⑦⑩8.某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 g +3B g 2C g 达到平衡时,n A ∶n B ∶n C =2∶2∶1。
高中化学选修四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典型练习题带答案

高中化学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练习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1.95℃时,将Ni片浸入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中,经4小时腐蚀后的质量损失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ω(H2SO4)<63%时.增大硫酸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大,腐蚀速率增大B.95℃时,Ni片在63%硫酸溶液中的腐蚀速率最大C.ω(H2SO4)>63%时,增大硫酸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降低,腐蚀速率减慢D.如果将镍片换成铁片,在常温下进行类似实验,也可绘制出类似的铁质量损失图象2.下面是模拟金属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原理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X为食盐水,K未闭合,Fe棒上C点铁锈最多B.若X为食盐水,K与M连接,C(碳)处pH值最大C.若X为稀盐酸,K与N、M连接,Fe腐蚀情况前者更慢D.若X为稀盐酸,K与M连接,C(碳)上电极反应为2H++2e﹣═H2↑3.四块相同的锌片分别放置在下列四个装置中(烧杯中均盛有0.1mol•L﹣1NaCl溶液),则锌片腐蚀最快的是()A.B.C.D.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生铁比纯铁更易生锈B.钢柱在水下的部分比在空气与水的交界处更易生锈C.用锡焊接铁质器件,焊接处铁易生锈D.生铁在湿润环境中比在干燥环境中更易生锈5.海港、码头的钢制管桩会受到海水的长期侵蚀,常用外加电流法对其进行保护,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钢制管桩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B.通电后外电路的电子被强制流向钢制管桩C.高硅铸铁及钢制管桩周边没有电极反应发生D.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6.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处理,主要是为了环境保护和变废为宝B.为保护轮船的外壳,常在外壳上镶入锌块C.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大量H2,可以缓解能源不足的问题D.工业上,不能采用电解MgCl2溶液的方法制取金属镁7.下列有关金属腐蚀和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发生的化学腐蚀比电化学腐蚀要普遍得多B.因为合金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形成原电池,所以合金耐腐蚀性都比较差C.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3e﹣═Fe3+D.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8.某小组同学研究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对铁的腐蚀作用:将等量的铁钉(铁碳合金)和纯铁粉分别浸没于10mL84消毒液中,记录现象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小时2小时5小时铁钉无明显现象铁钉表面出现少量红褐色物质铁钉表面“生长”出大量红褐色物质纯铁粉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A.铁钉主要发生的是化学腐蚀B.铁钉腐蚀后的溶液中c(Cl﹣)增大C.铁粉的腐蚀速率慢主要是由于其表面积大D.84消毒液有强氧化性,因此Fe被腐蚀时发生:Fe﹣3e﹣═Fe3+9.保护海水中钢闸门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选修 4 课后习题和答案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P5习题1.举例说明什么叫反应热,它的符号和单位是什么?2.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的反应吸热,有的反应放热。
3.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 mol N2 (g)与适量H2(g)起反应,生成NH3(g),放出92.2 kJ热量。
(2)1 mol N2 (g)与适量O2(g)起反应,生成NO2(g),吸收68 kJ 热量。
(3)1 mol Cu(s)与适量O2(g)起反应,生成CuO(s),放出157 kJ热量。
(4)1 mol C(s)与适量H2O(g)起反应,生成CO(g)和H2 (g),吸收131.3 kJ 热量。
(5)卫星发射时可用肼(N2H4)作燃料,1 mol N2H4(l)在O2(g)中燃烧,生成N2(g)和H2O(l),放出622 kJ热量。
(6)汽油的重要成分是辛烷(C8H18),1 mol C8H18 (l)在O2(g)中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5 518 kJ热量。
4.根据下列图式,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P 6 习题15.举例说明什么叫反应热,它的符号和单位是什么?1、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反应热。
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
、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 或kJ ?mol -1 。
例如1molH2(g)燃烧,生2(g)燃烧,生成1molH2O(g),其反应热ΔH=-241.8kJ/mol 。
6.用物质结构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有的反应吸热,有的反应放热。
2、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
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要放出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P10 习题1、燃烧热数据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实际意义?1、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
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2、石油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目前已使用甲醇、乙醇作为汽油的代用品,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找对应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可以再生的,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用氢气作燃料有什么优点?在当今的技术条件下有什么问题?它的发展前景如何?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
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运输;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成本高。
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科学家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请你谈谈甲烷燃料开发的前景。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
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
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 2 倍。
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5、下表列出了生产 1 t 工业原材料的平均能耗:原材料能耗/(kJ·t-1)原材料能耗/(kJ·t-1)铝 2.5×108 铁和钢 4.7×1077 某种塑料 5.4×107 铜 4.32×10锌 5.0×107 水泥7.25×1067 铅 5.0×10请画出一张柱状图来形象地表述这些数据,并提出合理利用资源、能源的设想。
在上述工业原材料中,能源单耗最大的是铝;产量大,因而总耗能量大的是水泥和钢铁。
在生产中节约使用原材料,加强废旧钢铁、铝、铜、锌、铅、塑料器件的回收利用,均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措施。
6、私人汽车与公交车相比,前者的耗油量和排出的污染物均大约是后者的,而后者载运的乘客量平均为50 人,前者平均为 2 人。
请根据以上数据对这两种交通工具做出评价。
公交车个人耗油量和排出的污染物量为私人车的,从经济和环保角度看,发展公共交通更为合理。
P13习题7. 2.5 mol C 在O2 中完全燃烧生成CO2,放出多少热量?8.完全燃烧多少摩H2 使生成液态水,才能得到1000 kJ热量?9. 4.0 g硫粉在O2 中完全燃烧生成SO2,放出37 kJ热量,计算S 的燃烧热。
10. 1.00 g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55.6 kJ热量,计算CH4 的燃烧热。
11. 2.00 g C2H2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99.6 kJ 热量,3.00 mol C2H2 完全燃烧能放出多少热量?燃烧相同物质的量的CH4 和C2H2,哪种气体燃烧放出的热量多?12.NH3(g)燃烧生成NO2 (g)和H2O(g),已知4(1)H2 (g)+ O2 (g)=H2O(g) ΔH=-241.8 kJ/mol(2) N2 (g)+O2 (g)=NO2 (g) ΔH=33.9 kJ/mol(3) N2 (g)+ H2 (g)=NH3(g) ΔH=-46.0 kJ/mol试计算NH3(g)燃烧热量。
13. kg 人体脂肪可储存约32200 kJ能量。
一般人每行走 1 km 大约要消耗170 kJ能量,如果某人每天步行 5 km,1 年中因此而消耗的脂肪大约是多少?8.一个体重为70 kg 的人的脂肪储存的能量约为 4.2×105 kJ,如果快速奔跑 1 km 要消耗420 kJ能量,此人的脂肪可以维持奔跑的距离是多少?9.某锅炉用1.0 t 煤可烧开水50 t(进锅炉水温20 ℃),请计算该锅炉的热效率。
(1 t 煤燃烧放热2.9×107 kJ)。
(提示:锅炉的热效率= ×100%)3 塑料的能耗和可从同量塑料回收的能量。
10.下表列出了生产 1m塑料能耗/ 塑料能耗/可回收能量可回收能量kJ / kJ kJ / kJ耐纶7.8 × 44.2×10 丙烯酸类塑4.3 ×4 1.8×104 10 料 410聚氯 3.8 × 41.6×10 聚丙烯2.0 ×4 1.5×10乙烯 4104 10现废品收购站已回收如下数量的废塑料:耐纶5 m3、聚氯乙烯50 m3、丙烯酸类塑料 5 m3、聚丙烯40 m511 大约要花费9.07 kJ 能量,而汽车在使用期限内所消耗的汽油能量约为 1.0×109 kJ。
有人分析了这两×10个数据,认为与其千方百计去防止金属腐蚀以延长汽车寿命来降低能耗,不如在降低油耗上下功夫更具有实际意义。
谈谈你的看法。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P19习题14.通常化学反应速率用来表示。
15.对于化学反应N2+3H2=2NH3,当分别用N2、H2、NH3 三种物质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它们的速率之比等于之比。
16.将气体A、B 置于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4A(g)十B(g)=2C(g)反应进行到 4 s 末,测得 A 为0.5 mol,B 为0.4 mol,C 为0.2 mol。
则:(1)用生成物 C 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 a );(2)用反应物 A 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 c );(3)用反应物 B 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应为( b )。
A.0.025 mol/(L·s)B.0.012 5 mol/(L·s)C.0.05 mol/(L·s)D.0.1 mol/(L·s)4 4NH3+5O2=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A. v(NH3)=v(O2)B. v(O2)=v(H2O)C. v(NH3)=v(H2O)D. v(O2)=v(NO)6已知v(A)、v(B)、v(C)之间有以下关系2v(B)=3 v(A),3v(C)=2 v(B)。
则此()。
反应可表示为A.2A+3B=2CB.A+3B2=CC.3A+B=2CD.A+B=C习题参考答案17. 略。
18. 1∶3∶2。
19. (1)A;(2)C;(3)B。
20. D。
21. A。
(二)补充习题B浓度的t秒后C的浓度增加mmol/L ,则用在的反应中,经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参考答案:C。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P24 习题1、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H2 和1 mol I2,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H 2(g)+I2(g)=2HI (g)ΔH <0。
(1)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 mol H2,反应速率加快吗?理由是。
(1)加快。
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使反应速率增大。
1 mol N 2(N2 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也加快吗?(2)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理由是。
7(2)没有加快。
通入N2 后,容器内的气体物质的量增加,容器承受的压强增大,但反应物的浓度(或其分压)没有增大,反应速率不能增大。
(3)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 1 mol N(2N2 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理由是。
(3)降低。
由于加入了N2,要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就必须使容器的容积加大,造成H2 和I2 蒸气的浓度减小,所以,反应速率减小。
(4)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加入 1 mol H(2 g)和1 mol I(2 g),反应速率,理由是。
(4)不变。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增大一倍,容器的容积增大一倍,反应物的浓度没有变化,所以,反应速率不变。
(5)提高起始的反应温度,反应速率,理由是。
(5)加快。
提高温度,反应物分子具有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2、NO 和CO 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能缓慢地起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为了控制大气污染,提出下列建议:A.使用催化剂B.改变压强C.提高反应温度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理由是。
22. A 。
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成千上万倍地提高反应速率,使得缓慢发生的反应2CO+2NO==2N+2C O2 迅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