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课件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磺脲类不适用于: (1)1型DM (2)2型合并严重感染、DKA、NHDC,大手术 或妊娠
(3)2型合并严重慢性并发症或伴肝肾功能 不全时
(4)2型有酮症倾向者
2 .非磺脲类 也作用于胰岛B细胞膜上的KATP,模拟生理性 胰岛素分泌,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 种类: (1)瑞格列奈 (2)那格列奈
胰岛素副作用
1.低血糖
2.过敏反应 3.水肿 4.视物模糊 5.脂肪萎缩或增生
预防措施一
• 防治与纠正肥胖,体重指数 BMI>25者是糖尿病的高危险人 群; • 避免高脂肪食物; • 饮食合理、科学,食物的摄入 及代谢消耗应保持一个正常的 平衡状态,主食占50-60%, 脂肪<30%,蛋白质10-20%;
预防措施二
• 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 锻炼,以控制合理体重并 且能够增加胰岛素的敏感 性;
预防措施三
避免、少用致糖代谢异常的药物;
戒烟戒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糖尿病预防之四
• 积极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高血 脂、冠心病; • 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老年 人,除常规空腹血糖外,还应 重视餐后2小时的血糖;
继发性糖尿病
由于胰腺炎、癌、胰大部切除等引起者应结合病史分析考 虑。病员有色素沉着,肝脾肿大,糖尿病和铁代谢紊乱佐证, 应注意鉴别,但较少见。其他内分泌病均各有特征,鉴别时可 结合病情分析一般无困难。应激性高血糖或妊娠糖尿病应予随 访而鉴别。一般于应激消失后2周可以恢复,或于分娩后随访 中判明。
临床表现
疾病分类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
继发性糖尿病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Type I diabetes)是一种自体免疫 疾病(Autoimmune Disease)。自体免疫疾病 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 对自身作出攻击而成 的。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 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 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 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的特点
成年人多见,但目前有年轻化 趋势 起病缓慢,症状常不明显多为 遗传因素加不良生活方式引起 初期口服药治疗有效
1型糖尿病
遗传易感 环境 HLA有关联 病毒感染
2型糖尿病
强 危险因素
自身免疫
机制 胰腺病理 胰岛素 年龄
ICA、IAA、GAD65
胰岛素绝对不足 残存10%B细胞 低 青少年
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 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消瘦: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 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
诊断标准
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化血红蛋白A1c≥6.5%*。 2.空腹血糖FPG≥7.0 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h内无热量摄 入*。 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11.1 mmol/l*。 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 ≥11.1 mmol/l。 *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1~3。 跟过去相比有两个方面的进步:1.增加糖化血红蛋白指标, 2.弱化了症状指标,更多人纳入糖尿病范畴,得到早期诊治
1型糖尿病特点
青少年多见
发病较急,症状明显
容易发生急性酮症酸中毒
多为免疫介导发生
口服药治百度文库无效
需终身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成人 发病型糖尿病,多在 35~40岁之后发病,占 糖尿病患者90%以 上。病友体内产生胰 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 丧失,有的患者体内 胰岛素甚至产生过 多,但胰岛素的作用 效果却大打折扣,因 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 是一种相对缺乏。
(二)制剂类型 来源:人(重组DNA技术)、猪、牛、类似物 浓度:40U/ml、 100U/ml 起效和维持时间:短效、中效、长效
(预混30R、50R)
(三)使用原则和剂量调节 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胰岛 素。个体化原则。根据血糖、胖瘦、有无胰岛素 抵抗因素等决定初始剂量,监测三餐前后血糖调 整剂量,注意低血糖。
我国糖尿病呈迅猛增长之势
糖尿病发病率 12 10 8 6 4 2 0 1980 1994 2001 2010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与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 用导致的,以人体代谢障碍、血糖增高为共 同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内分泌疾病。 致病原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各占50%)
致病条件:长期作用 基本病理:血糖增高+其他代谢紊乱 主要问题:胰岛素分泌不足+抵抗
肺结核
肾病 麻木、神经痛
糖尿病的治疗
原则: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体化。
治疗目标: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纠正代谢紊乱,消 除糖尿病症状,防止或延缓并发症。
方案:“五套马车”
饮食、运动、药物、糖尿病教育、自我血糖血测
A:尽量少吃的食 物--糖、脂肪、酒 类
B:蛋白质类,是 每天重要的副食
次数
2~3 1~2 1~2 1~2 1~2 1
衰期(h) 开始 最强 持续
4~8 10~16 3~6 12 9 2~6 16~24 5 12~24 10~20 10~20
1 1.5~2 12~24
适应证: ( 1 ) 2型 DM经饮食治疗和体育锻炼不能控制,如 已用胰岛素,日用量在20~30U以下。 ( 2 )肥胖的 2型 DM,用双胍类控制不佳或不能耐 受者。 (3)2型DM胰岛素不敏感,日用量>30U,可加用磺 脲类药物。
伏格列波糖
适应证: 2型DM,单用或与其他降糖药合用
1型DM,与胰岛素合用
禁忌证: (1)过敏 (2)胃肠功能障碍者 (3)肾功能不全
(4)肝硬化
(5)孕妇、哺乳期妇女
(6)18岁以下儿童
(7)合并感染、创伤、DKA等
(四) 噻唑烷二酮类
作用机制:作用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γ(PPARγ), PPARγ属于激素核受体超家族,被激活后调控 与胰岛素效应有关的多种基因的转录。如加强IRS-2、 GLU4 、LPL基因表达,抑制TNF-α、瘦素基因表达。对胰岛素 的敏感性增强,被视为胰岛素增敏剂。
全胰切除 40~50U 多数病人 18~24U/天 初始剂量 1型 0.5~0.8U/kg/天,不超过1.0 2型 0.2U/kg/天
中长效 0.2 U/kg/天, 加至0.4~0.5 占全天30%~50%
空腹高血糖的原因: (1)夜间胰岛素作用不足 (2)黎明现象: 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 控制尚可且平稳,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 清晨3~9时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 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 (3)Somogyi现象(低血糖后高血糖):应 用胰岛素治疗的严重糖尿病病人,容易在午 夜发生中度低血糖,而后对抗胰岛素激素增 加,如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 胰高糖素等,使血糖上升。
未发现
胰岛素抵抗、分泌缺陷 残存30%B细胞以上 释放延迟;高;低 成年人
症状
体型
三多一少明显
少肥胖
不明显
肥胖/脂分布异常
酮症
治疗
易发生
胰岛素
不易发生
口服药;胰岛素
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指妇女在怀孕期间患上的糖尿病。临床数据显示 大约有2~3%的女性在怀孕期间会发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之后糖 尿病自动消失。妊娠糖尿病更容易发生在肥胖和高龄产妇。有将近 30%的妊娠糖尿病妇女以后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
C:主食(淀粉类) 蔬菜和适当水果
病情监测 每位病人都应有自己的血糖自我监测 日记,并养成每天记录的良好习惯
体育锻炼 运动和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同样重要。适量的体 育锻炼 , 可以降低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药物治疗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
五、口服降糖药物 (一) 促胰岛素分泌剂 1 磺脲类 2 非磺脲类(格列奈类) (二) 双胍类 (三) a-糖苷酶抑制剂 (四) 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三多一少
临床表现
三多一少
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 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 增加。
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 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
多尿: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
(二) 双胍类 作用机制: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抑制肝糖异生及糖原分解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种类:二甲双胍、苯乙双胍(基本不用)
适应证:
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 可与磺脲类合用于2型 1型 胰岛素+双胍类
禁忌证: DKA、急性感染、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 全、缺氧、孕妇、乳母、儿童、老年人慎用
(三)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抑制 α-葡萄糖苷酶,延缓碳水 化合 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 种类:阿卡波糖
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慢性并发症
大血管病变 微血管病变 神经病变 并发症发展至严重阶段, 眼的其他病变可导致死亡! 糖尿病足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脑梗塞、脑出血
牙周脓肿 白内障、视网膜病变 出血 心肌梗塞、心绞痛、高血压病 便秘、腹泻 心肌梗塞、心绞痛、高血压病 感染 坏疽、截肢
种类:罗格列酮(文迪雅)、吡格列酮(艾 丁)
适应证:单独或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 糖尿病,尤其胰岛素抵抗明显者。
不宜用于: 1型糖尿病、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 心力衰竭、肝功能不良。 副作用: 水肿、肝功能不良。
六、胰岛素治疗 (一)适应证 1. 1型糖尿病 2. 急性并发症 3. 严重慢性并发症 4. 合并重症疾病 5. 围手术期 6. 妊娠和分娩 7. 2型经饮食和口服药物控制不佳 8. 胰腺切除或重症胰腺炎所致的继发性糖尿病
糖尿病
中国糖尿病的现状
与世界各国一样,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在逐渐上升,糖尿病对 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我国虽属世界上糖尿病低患病 率国家,但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增加速度惊人。据初步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约3600万人, 其中Ⅰ型糖尿病的患者占5%,总数约200万人,我国Ⅱ型糖尿 病的患病率增长较快,目前20~75岁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约为 3%左右。
(一)促胰岛素分泌剂 1. 磺脲类
作用机制:磺脲类作用的主要靶部位是 ATP 敏感型钾通道(KATP)。促进胰岛素释放。
磺脲类药的种类、剂量和作用时间
剂量范围 日服药 生物半
作用时间(h) 0.5 0.5 4~6 6~12
(mg/d)
甲苯磺丁脲 500~3000 格列本脲 格列吡嗪 格列齐特 格列喹酮 格列美脲 2.5~15 5~30 80~240 30~180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