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波茨坦磨坊”的故事,看物权法的本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波茨坦磨坊”的故事,看物权法的本质

吴清旺

《物权法》草案已经历了七稿,终于进入人大会正式讨论,即将修得正果。物权法的通过标志着中国法治文明进入新的高度,尤其是作为防止公权侵犯的私权保护制度得以前进一大步。然而,据现有草案内容看,似乎并不完全如人意,尤其是学界在欣喜之余,还难免遗憾。本网主作为物权法的爱好者,一方面,对于《物权法》的通过心存美好祝愿。另一方面,借此机会用两个物权法有关的故事,以便人们了解物权法的本质。

一、“波茨坦磨坊”的故事

波茨坦磨坊的故事被视为西方司法独立、民主法治的经典案例。

1866年10月13日,刚刚打赢对奥地利的“七周战争”,把500万人口和64万平方公里土地划入了普鲁士版图的威廉一世,在大批臣属的前呼后拥之下临幸他在波茨坦的一座行宫。然而,行宫前的一座破旧磨坊却让他大为扫兴,他想拆除,但磨坊却并不属于王室;他想赎买,奈何磨坊主死活不卖。暴怒的国王强令拆除,但被磨坊主诉至法庭。本来平民告国王已经是破天荒头一遭,但审理案件的三位法官毅然一致裁定:被告人因擅用王权,侵犯原告人由宪法规定的财产权利,触犯了《帝国宪法》第79条第6款;责成被告人威廉一世,在原址立即重建一座同样大小的磨坊,并赔偿原告人150元。

二、“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英国1756-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中的战略家——老首相威廉·皮特在一次演讲中曾这样形容过财产权的重要性和神圣性: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打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间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

三、启示

波茨坦磨坊的故事和这位英国首相的精彩演讲,之所以成为物权法的经典,原因在于他们道出了物权法的本质——“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私权神圣的原则恰恰是民法三大基石之一。

结合中国法治进程,这两个故事最令人刻骨铭心之处还在于:阐述、践行物权法本质的主体不是普通百姓,甚至不是学者,而是军人、占领者和国王!正是作为统治者的他们有了这样的信念,才催生出众多闻名于世的民法典,才催生出强大生命力的西方法治文明。

在即将出台《物权法》的两会期间,借此献给关心物权法的网友们!

2007年3月4日星期日

附:《我们生活中的物权法故事》

故事一、北大、清华能否随意游览?

很多赴京旅游者都希望领着自己的孩子到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转转,鼓励孩子将来考上这些著名的大学。但后来却被学校禁入,理由是影响秩序。有人认为,大学是全民所有的资产,我们是全民的组成部分,到大学里来,等于是财产的主人来看自己的财产了,为什么不能许可呢?

故事二、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应该判给谁?

《毛主席去安源》这幅油画,它是1967年“文革”的产物,1969年9月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

藏。但“文革”后,该油画归还给了作者。1995年,作者委托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在国内拍卖,建行广州分行以550万元的价格买到了这幅画。知道此事后,博物馆以保护国家资产的名义,提出返还该画的要求。该案经过多次开庭,法院最后判决认为,该油画目前尚在我国建设银行保管,虽保管形式有所变化,但建设银行也是国有企业,所以这幅画的国有状态的事实未曾改变,国家财产并未遭受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