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黑龙江省水土流失环境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黑龙江省水土流失环境分析【摘要】水土流失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与环境污染、沙漠化一并被列为世界三大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严重的危害。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水土流失现状,并阐述了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分析了黑龙江省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水土流失;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1.黑龙江省生态环境概况
黑龙江省位于东北黑土区北部,地形较复杂,丘陵山地海拔在300m-l780m,约占全省总面积的70%;平原海拔在50m-250m,约占全省面积的30%。全省气候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长、气温变幅大、雨热同季、雨量集中、无霜期短、春季风大、气候干旱。全省平均气温在2.4℃,由于地形复杂,温度垂直变化较大,年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48.2℃。全省年平均降水量531mm,降水分布不均。省内河流众多,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918条,径流总量为655.8亿m3,年平均径流深为139.8mm。全省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139.8mm,折合径流量为655.8亿m3,按人口及耕地平均核算,人均水量为2180m3,亩均水量为585m3,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地表水资源总利用率10%左右,利用率低。
2.黑龙江省水土流失现状评价
2.1水土流失侵蚀类型分布
黑龙江省水土流失侵蚀类型大体上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
冻融侵蚀等三大类。水力侵蚀类型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我省东部山地、北部林区和中部漫川漫岗地区。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省内西部干旱、半干旱风沙区。冻融侵蚀分布在大兴安岭地区。
2.2水土流失现状及分布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34000km2,其中耕地水土流失面积67000km2,约占50%,其中40%耕地属水土流失严重区。有大型侵蚀沟14.5万条,侵蚀土地1000km2。松嫩平原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9900km2,其中荒山荒坡流失面积3500km2,耕地流失面积16400km2。占耕地面积的29%,侵蚀沟34635条,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克山、克东、拜泉、依安、海伦等15个市县。
3.水土流失的危害
3.1土壤流失,地力减退,粮食产量下降
水土流失使地表壤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降低,地力减退,造成粮食产量下降,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
3.2沟壑纵横、蚕蚀耕地
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土地被切割得支离破碎,蚕蚀耕地、影响交通,给机械化作业带来困难,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有的侵蚀沟已靠近村屯,威胁到人们的安全。
3.3淤积江河库塘,破坏水陆交通
水土流失造成湖泊、水库淤积、河道堵塞,加剧了洪涝灾害,破坏水利工程。松花江淤积使航程缩短,沙滩高度比50年代抬高4m多。
3.4环境恶化,生态失衡
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恶化的突出表现。水土流失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沟壑纵横、风沙肆虐。水土流失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失去了林地、草原涵养永源能力和保护水土的作用,致使区域气候变化,形成恶性循环。
4.黑龙江省水土流失成因分析
4.1自然因素剖析
4.1.1地形
地形地貌决定着现代侵蚀作用的强度,在地形起伏丘陵地带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黑龙江省山区、丘陵漫岗地区面积约0.27亿公顷,山区坡陡,丘陵漫岗区地形复杂,坡缓坡长,集水面积大,冲刷力强,这是水土流失产生的基本因素。
4.1.2气候
降水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首要因索。黑龙江省气候为冬季长,夏季短,降水量多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同时短历时暴雨集中。集中降水对地面冲刷加剧,最易造成水土流失。冬季结冻时间长,冬雪大,但春季回暖快,雪融化快,地解冻慢,融雪径流不下渗,造成土壤表层极易侵蚀,而且多形成侵蚀沟。
4.1.3土壤
黑龙江省易受侵蚀的黑土、白浆土、山地土和风沙土比重大。黑土土层薄,表土疏松,由于多年耕翻,形成了犁底层,造成透水性差,为主要受侵蚀土壤;白浆土土壤结构不好,土层薄、透水性
差,易引起土壤侵蚀;山地土土壤质地较粗、表土疏松,一旦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相当严重;风沙土质地粗、土层薄、不抗旱,易受风蚀。
4.1.4植被
植被发育是水土保持的有利条件。可以保护地表不受雨水的冲刷,截留降雨减少地表径流。黑龙江省有林地面积为1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41.9%,但林草植被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农业区,植被率很低,这是黑龙江省水土流失逐年加重的一条重要原因。
4.2人为因素
4.2.1破坏森林
由于长期在林业生产建设中,只重视森林的利用,不重视造林育林,从而导致采育失调,林业资源逐年减少,自然环境逐渐恶化,新的水土流失不断发生。
4.2.2破坏草原
由于人口增加,开荒种地、超载放牧等原因,大量破坏草原,造成大面积风蚀地。由于草原面积的不断减少,加之过度放牧,使草原沙化、退化、碱化严重,降低了牧地的生产力,造成了大面积风蚀地块。
4.2.3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黑龙江省习惯于顺坡耕作、粗放经营、广种薄收,加之多年耕翻,不采取深松措施,土壤透水性弱,加大了径流。黑龙江省西部由于耕地沙化严重,轮耕弃耕地多,这都是造成土壤侵蚀的主要原
因。
4.2.4开矿、建厂、乱挖滥采造成水土流失
无计划采煤、采金、采石、挖沙和基本建设及多种经营等造成植被破坏,残渣尾矿堵塞河道,一遇大雨随着水流下泄,埋压农田,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5.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
5.1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机构建设,要充实人员,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建设农业强省的战略任务列入重要
日程,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统筹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确保规划治理工程有效实施。
5.2加强法制建设
各级政府和水保部门,要真正把工作的重点转到以预防为主的轨道上来,保护现有的森林、草原植被,加强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的管理,坚决制止陡坡开荒、毁林开荒,加强生产活动管理,制定和实施预防引起新的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5.3强化法制宣传,建立执法体系
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应结合当地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的典型进行现场教育,同时要总结经过治理水土流失,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对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