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分子设计育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分子设计育种的优点
由于品种分子设计是基于对关键基因或 QTLs功能的认识而开展并采用了高效的基因周期短等。虽然品种 分子设计的概念刚提出不到十年,它已成为国际 上引领作物遗传改良进步的最先进的技术。一旦 建立了完善的品种分子设计体系,就可以快速地 将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转变成大田作物品种 而创制巨大的经济效益。
2 分子设计育种的提出
在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获得重大理 论和技术突破,基因挖掘、分子标记辅助转移以 及转基因技术获得较大进步的基础上,各国科学 家力图利用分子育种技术克服传统育种的缺点。 2003年,比利时科研人员Peleman 和 van der Voort 提出了品种设计育种的技术体系。他们认 为分子设计育种应当分三步进行:定位相关农艺 性状的 QTLs,评价这些位点的等位性变异,开 展设计育种。
3 分子设计育种的概念
所谓作物分子设计育种,是一种以生物信息学 为平台,以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的数据库为基础。 综合作物育种程序中所用的作物遗传、生理生化和 生物统计等学科知识,根据具体作物的育种目标和 生长环境,先在计算机上设计最佳方案.再开展作 物育种试验的新型作物育种方法。我国2003年国 家“863”计划设立了“分子虚拟设计育种”专题, 是我国最早开辟的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项目。程式华 等 、万建民等先后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我国分子设 计育种的策略。实际上是对MAS基础上的深化研究 和应用。
第八章 分子设计育种
1 传统育种的缺陷
传统的植物遗传改良实践中,研究人员一般通过植物种内的有性
杂交进行农艺性状的转移。这类作物育种实践虽然对农业产业的发展 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重要缺陷。
一是农艺性状的转移很容易受到种间生殖隔离的限制,不利于利
用近缘或远缘种的基因资源对选定的农作物进行遗传改良。 二是通过有性杂交进行基因转移易受不良基因连锁的影响,如要 摆脱不良基因连锁的影响则必须对多世代、大规模的遗传分离群体进 行检测。 三是利用有性杂交转移基因的成功与否一般需要依据表观变异或 生物学测定来判断,检出效率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上述缺陷在很大 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植物遗传改良实践效率的提高。
5 我国分子设计育种的进展
我国在水稻结构和功能基因组研究领域已取得重要成 果。中科院率先启动了“小麦、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 设计及新品种培育推广”院重大项目,计划在以特定农业 生态区具有重要推广价值的水稻和小麦品种作为分子设计 的受体,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基因开展重要农艺 性状的分子设计,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TILLING、转 基因以及常规育种技术的结合的策略,大规模创制具有相 同(近)遗传背景、在单个或少数农艺性状上获得显著改良 的分子设计元件,根据预设的遗传改良目标,有针对性地 选用设计元件,培育多个性状协调改良、具有重要实用价 值的新品种。 其他作物上也逐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