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2-10-25
基金项目:河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作者简介:李海燕(1975-),女,河南开封人,讲师,从事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探究
李海燕
(1.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系,河南开封475001)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不学礼,无以立”,进而形成了完整的以“礼”学为核心的儒家思想,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核心。我们的文明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和繁荣,
上到帝王将相,下到贩夫走卒无不受到礼学的熏陶。讲究礼仪成为了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而现代酒店业是一个国家对外交往的窗口,代表着国家形象,酒店从业人员的礼仪服务水平不仅是衡量酒店产品好坏的标准,更是展示
国家精神面貌的方式之一。因此,
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重视和加强礼仪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的现状1.中国传统礼仪被忽视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发展到文明阶段都会出现其独有的礼仪,因而,礼仪是民族文明的标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中国传统礼仪是我们几千年的古老文明的产物,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更以其独有的魅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例如,2008年奥运会上我国礼仪小姐使用的中国传统礼仪就备受关注和好评,充分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魅力。但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礼仪传统遭到了严重破坏,西方文化乘虚而入。现在的国人穿洋服,行洋礼,吃洋餐,自己的传统反而知之甚少。现有的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材中充斥了大量的西方礼仪,对中国的传统礼仪却鲜有提及,即使有所介绍,也语焉不详,更遑论中国传统礼仪的文化内涵了。而且中国的教育体系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说是缺失的。这样一来,我们的学生在不了解本民族文化背景下礼仪存在的意义和内涵的情况下,冒然去学习异域文化的礼仪,其结果可想而知了。学生的思想西方化,一味要求平等,独立,不尊敬父母长辈,不懂得宽容。学生的行为方式越来越西方化,很多大学生不知道“揖礼”,只知道“握手礼”
。长此以往,中国的“礼仪之邦”也只落得徒具虚名而已。2.礼仪教育的功利性问题突出酒店业是服务性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礼仪规范有很高的要求,礼仪的核心是“敬”,诚于内而形于外,我们首先应教育学生要有“自卑而敬人”之心。但是这种内心的修养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也是无法量化考核的。酒店业在招聘员工时,往往需要员工能够熟练掌握礼仪服务技能,而这些技能是有详细的考核指标的。具备这些技能的学生就业时就相对多了一些优势,所以我们的酒店管理专业的
礼仪教育就干脆跳过了
“礼”,直奔“仪”而去。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具体的行为训练上,如训练学生如何站立、如何行走、如何在微笑时能够恰好露出八颗牙齿。而学生就成了
一个个只知笑、
只会动,而不知为什么笑,为什么而动的毫无思想的“工具人”。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往往显得后劲不足。现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后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缺乏,职业忠诚度极低,人才的流失量很大,而这些问题也成了制约酒店业发展的行业难题。
3.酒店管理专业的礼仪教育教学模式单一酒店礼仪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和实用性,所以该学科的教学不应只停留在理论上。但我国很多酒店礼仪课程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课堂教学,礼仪教师在传统的教室里讲授大量的理论知识,学生在下面被动的听讲。在这种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极差,效率极低。有些学校增加了形体方面的训练,但是训练内容也仅仅是基本的体形塑造、职业礼仪技能,如站姿、坐姿、走姿、蹲姿和微笑等等。这样的训练方式无疑是闭门造车,和我们的礼仪要求相距甚远。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酒店缺乏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对未来的工作环境很陌生,对服务对象和工
摘要: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现况堪忧,亟须加强。礼仪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中国传统文
化的教育;二是确立正确的礼仪教育价值目标;三是以教师为镜,发挥楷模作用;四是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五是改革教学考核方式。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中图分类号:C9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097-02
S h e H u i Y a n J i u ☆社会研究☆
97
Theory Researc h 学论
理
★★★★
作性质没有任何了解,怎么可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进入工作角色呢?当然更谈不上爱岗敬业!所以我们的礼仪教育一定要同自身修养,行为习惯,道德观念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服务意识,这就需要我们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做到礼仪精神的化于内而施于外。
二、改善酒店礼仪教育的途径
酒店礼仪教育的改善对于提高酒店专业学生素质至关重要,针对目前的礼仪教育状况,可以采用的途径有:1.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首先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非常注重礼仪教育,而且是高效的礼仪教育,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儒家很成功地使整个中国保持了优美的风度与完善的礼节。这种礼节并非仅限于上流社会,贫苦的人民也颇讲求。”其次,古代的礼仪教育从一个人如何吃饭、如何穿衣、如何说话这些细节入手,使中国传统礼仪“自卑而敬人”的思想深入人心,每个人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这种教育有中国几千年的传统为基石,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就教育效果而言一定是事半而功倍的。因此现代礼仪教育应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借鉴古代礼仪教育的经验,通过我们的教育把酒店礼仪转化为每个学生内在自觉行为,使学生一方面继承了中国的礼仪传统,一方面树立了注重自身修养的人文精神。
2.确立正确的礼仪教育价值目标
对于酒店礼仪教育来说,首先应明确礼仪教育的价值目标。礼仪教育有显著的教化功能,它涵盖了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礼仪教育对于个人、社会和民族而言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现在很多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学习的目的只为了就业和谋生;没有责任心,行为自由放任,对自己和家庭毫无责任感;缺乏道德观念,功利主义盛行,考试作弊,追逐名利。那么当他们在酒店工作时,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毫无抵抗力,很快就会迷失自我,步入歧途。而酒店礼仪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的人格,使他们成为真正的礼仪之民,这才是我们酒店礼仪教育的价值目标。
3.以教师为镜,发挥楷模作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作为礼仪老师,不仅要教好书,更应该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应该自觉的充当学生的礼仪楷模。首先礼仪的学习贯穿整个生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寻找模仿的目标,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对象;而在学校里,教师要当仁不让的承担起这份责任。身教重于言传,正人先正己,教师应时刻留心自己的一言一行,待人处事更应表现出较高的礼仪修养,这样有利于提高礼仪教育的效率。其次,教师的礼仪行为,无论是正确的着装,还是规范的举止都能给学生带来感观上美的享受。而对美的追求是人类的天性,这种礼仪之美会为我们的教学营造出一份和谐完美的氛围,带动学生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
4.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
目前酒店礼仪教学模式落后,使得学生面对教师的单向宣讲兴致索然,教与学成为了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因此,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新的教学模式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改单向宣讲为双向互动,改课堂教学为和情景体验。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通过情景的体验,让学生在行为选择中体现礼仪的价值内涵和文化本质。新的教学模式要摆脱单纯的课堂讲授,强化情景教学,突出酒店礼仪的操作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因此,礼仪教学应以各种教学活动为基础,要针对每一授课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首先,可以进行情景的模拟,由教师先做讲解和示范,然后请学生演练,发现问题现场纠正。比如可以模拟待客,从宾、主的仪容、仪表、仪态、言谈举止及常用礼节进行模拟训练。其次,可以建立实训室,用于专项训练,如对酒店专业学生进行站姿、走姿、蹲姿及服务性手势进行规范;进行中餐和西餐的礼仪培训;可以分性别,分组进行,然后进行自评和互评,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可以校企合作,带领学生进入酒店进行现场的观察和短期的实践,把学到的礼仪知识通过实践来检验,体会礼仪形式的作用和礼仪服务的技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酒店礼仪的认知。
5.改变教学考核方式
由于酒店礼仪教育的特殊性,我们不仅要考察学生对理论的掌握情况,还要考察学生由“礼”及“仪”的实践情况。所以,礼仪课程的考核应包括三项内容,首先是对礼仪理论的认知,可以通过试卷或论文进行考察。其次是日常礼仪规范的实施情况。设立这一考察内容,主要是因为礼仪应是自觉的习惯性行为,涉及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平时的表现,同学和教师的评价可以反映礼仪精神的贯彻程度;第三,职业礼仪水平的考核,作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理应具备专业的礼仪服务技能,比如:握手、鞠躬等日常礼仪,迎送礼仪,岗位服务礼仪等。这些可以通过技能测试来评定。最终的成绩由这三项成绩共同构成,所占比例为3∶3∶4,这样能够强化学生学礼仪,用礼仪的意识,督促学生养成礼仪习惯,达到以礼育人的目的。
总之,酒店礼仪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的礼仪教师应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民族负责的态度,努力完善符合现代酒店业要求的有中国特色的酒店礼仪教育,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更应努力提高学生的内在素养,提高学生的礼仪交往能力,使之奋发向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元授.交际礼仪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吉生.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9,(30).
[3]文晓庆.关于礼仪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J].兰州学刊,2008,(1).
(责任编辑:石银)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