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鉴赏-浅析“表现”与“再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尽管各种艺术类型和艺术流派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侧重再现,有的侧重表现。但是,完全摆脱某一种因素是不可能的。一般来说,总是再现中有表现,表现中有再现,再现与表现是文学艺术中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文学艺术是再现与表现某种程度上的融合。
在影视类作品上,也有很多的体现。比如20世纪20年代电影默片“黄金时代”的著名导演爱森斯坦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找到了电影艺术“再现”与“表现”额绝佳结合点.他执导的影片《战舰波将金号》中使用了1346个镜头,将正、反、韵律、节奏、色调等蒙太奇手段发挥到极致.特别是在“敖德萨阶梯”这一情节中,爱森斯坦将各种冲突的蒙太奇方法做了有机的艺术衔接,使全景运动与特写运动交织起来,打破惯常的逻辑思维方法,扩展了时间,赢得了电影在“再现”与“表现”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再者,如小说《白鹿原》,白鹿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饱满丰富的世界。一部史诗般的作品,更是一个关照我们民族灵魂的世界。毫无疑问,《白鹿原》中发生的故事都是虚构的,但是当时的社会现实的确如此,处于革命年代的人们,在封建愚昧和新思潮影响下的社会现实,可能里面叙述的故事真真实实的在中国的某一个角落发生过。那么,按照作者意志写出来的小说,的确也受到自然和现实的影响。
根据哲学上的定义,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应。所以,个人意识无论怎么发展,逗离不开社会现实,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的意识是受到现实生活很大影响的。但是艺术的创作同样离不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比如《三体》,;刘慈溪提供给了我们全新的视角,虽然是科幻小说,但是里面蕴藏的对于生命、文明和宇宙的思考是深刻的。《三体》给我们提供了崭新的观点和思考,但是这些崭新的观点和思考都必定有一点的基础,这些基础可能是天文学,天体物理学,社会学等等,这些都来自于自然现实。
我国古代《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这就是说,音乐是人的主观情感的表现,而这种情感则是由外界客观现实所激发起来的。音乐可以影响人的心情,也是人的主观情感的表现。那么,试想一下,我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除了这首音乐作品本身的旋律优美,歌词动人以外,一定还包含着自己的感情因素。许多人都说,年轻时听周杰伦,长大了听陈奕迅。周杰伦的情歌给人一种初恋的感觉,像是当年匆匆而过的爱情。而陈奕迅的情歌给人一种唏嘘和无奈,像是温柔无声的刀子,给人一种扎心的感觉。这种变化,不正是情感变化的体现吗。所谓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音乐是一种高于现实的艺术形式,但是音乐的创作一定来源于生活。
关键词
文艺本质;表现;再现
正文
站在滕王阁上,眼前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若此时黄公望在此驻足远眺,可能又多了一幅传世的名画。这水墨画画出来的,并不是逼真的景色。而是变幻神奇,不似似之。这是一种心物统一的过程。这种现象,似乎可以说明文艺的本质。
古住今来,对于文艺本质问题的见解,真是众说纷纭。大体可以分为表现论和再现论两派。两者都对文艺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也争论不断。
表现论认为,艺术应该是艺术家个人主观意识的产物,也就是纯主观意识的活动。像康德,尼采都认为艺术是人的内心的一种外在表现。而再现论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再现,在历史上又叫“模仿说”,也就是说艺术是人们对所处的客观世界的一种模仿或再现。最有名的理论莫过于亚里士多德的艺术“实际上就是模仿”。不同的艺术家用不同方式的模仿,画家和雕塑家用颜色和姿态,诗人和歌唱家用声音,舞蹈家用身体的节奏等等。如果说,再现论者在认识论上一般是理性主义者。那么,表现论者,都是非理性主义的。那么,它们之间真的是不能融合的吗?我认为,文艺的本质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
文艺创作如果只讲再现,而不讲表现,就会显得机械,呆板,缺乏神理,缺乏灌注生气。反之,如果只讲表现,不讲再现,那也会脱离现实。事实上,自我的感情总是与现实相联系,由现实状况激发起来的,而且也总是通过物象表现出来的,所谓托物寄情是也。即使如倪云林所说:“余之竹聊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棱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什亦不能强辨为竹。真没奈览者何”,真是飘逸极了。但其实仍脱离不了现实。首先,他这飘逸之气还是元代社会所造成的。而且,这种飘逸之气还是要借几笔竹枝之类表达出来。
正如上面的提及到的水墨画,一幅水墨画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画家对现实的“模仿”,还有画家个人意识的体现。画家将自然景色在内心加工,才有了完整的水墨画。比如说《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画的是富春江的壮丽景色,一川如画的富春江在黄公望的笔下更多了一份诗意。作为一个富阳人,我看过无数次富春江的景色。富春江和四周的青山融合在一起,显得清秀温婉。而看《富春山居图》中的景色,又有一份气度不凡,潇洒大气的壮美。清初画家恽寿平在赞赏此图时说:“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极矣。自然风景和画中风景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个人体现或者简单的描绘现实,而是两者的统一。
得分
标题
浅析“表现”与“再现”
摘要
关于文艺本质的争论一直都有。虽然各自为证,但是文艺创作如果只讲再现,而不讲表现,就会显得机械,呆板,缺乏神理,缺乏灌注生气。反之,如果只讲表现,不讲再现,那也再现,有的侧重表现。但是,完全摆脱某一种因素是不可能的。文学艺术是再现与表现某种程度上的融合。
在影视类作品上,也有很多的体现。比如20世纪20年代电影默片“黄金时代”的著名导演爱森斯坦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找到了电影艺术“再现”与“表现”额绝佳结合点.他执导的影片《战舰波将金号》中使用了1346个镜头,将正、反、韵律、节奏、色调等蒙太奇手段发挥到极致.特别是在“敖德萨阶梯”这一情节中,爱森斯坦将各种冲突的蒙太奇方法做了有机的艺术衔接,使全景运动与特写运动交织起来,打破惯常的逻辑思维方法,扩展了时间,赢得了电影在“再现”与“表现”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再者,如小说《白鹿原》,白鹿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饱满丰富的世界。一部史诗般的作品,更是一个关照我们民族灵魂的世界。毫无疑问,《白鹿原》中发生的故事都是虚构的,但是当时的社会现实的确如此,处于革命年代的人们,在封建愚昧和新思潮影响下的社会现实,可能里面叙述的故事真真实实的在中国的某一个角落发生过。那么,按照作者意志写出来的小说,的确也受到自然和现实的影响。
根据哲学上的定义,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应。所以,个人意识无论怎么发展,逗离不开社会现实,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的意识是受到现实生活很大影响的。但是艺术的创作同样离不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比如《三体》,;刘慈溪提供给了我们全新的视角,虽然是科幻小说,但是里面蕴藏的对于生命、文明和宇宙的思考是深刻的。《三体》给我们提供了崭新的观点和思考,但是这些崭新的观点和思考都必定有一点的基础,这些基础可能是天文学,天体物理学,社会学等等,这些都来自于自然现实。
我国古代《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这就是说,音乐是人的主观情感的表现,而这种情感则是由外界客观现实所激发起来的。音乐可以影响人的心情,也是人的主观情感的表现。那么,试想一下,我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除了这首音乐作品本身的旋律优美,歌词动人以外,一定还包含着自己的感情因素。许多人都说,年轻时听周杰伦,长大了听陈奕迅。周杰伦的情歌给人一种初恋的感觉,像是当年匆匆而过的爱情。而陈奕迅的情歌给人一种唏嘘和无奈,像是温柔无声的刀子,给人一种扎心的感觉。这种变化,不正是情感变化的体现吗。所谓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音乐是一种高于现实的艺术形式,但是音乐的创作一定来源于生活。
关键词
文艺本质;表现;再现
正文
站在滕王阁上,眼前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若此时黄公望在此驻足远眺,可能又多了一幅传世的名画。这水墨画画出来的,并不是逼真的景色。而是变幻神奇,不似似之。这是一种心物统一的过程。这种现象,似乎可以说明文艺的本质。
古住今来,对于文艺本质问题的见解,真是众说纷纭。大体可以分为表现论和再现论两派。两者都对文艺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也争论不断。
表现论认为,艺术应该是艺术家个人主观意识的产物,也就是纯主观意识的活动。像康德,尼采都认为艺术是人的内心的一种外在表现。而再现论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再现,在历史上又叫“模仿说”,也就是说艺术是人们对所处的客观世界的一种模仿或再现。最有名的理论莫过于亚里士多德的艺术“实际上就是模仿”。不同的艺术家用不同方式的模仿,画家和雕塑家用颜色和姿态,诗人和歌唱家用声音,舞蹈家用身体的节奏等等。如果说,再现论者在认识论上一般是理性主义者。那么,表现论者,都是非理性主义的。那么,它们之间真的是不能融合的吗?我认为,文艺的本质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
文艺创作如果只讲再现,而不讲表现,就会显得机械,呆板,缺乏神理,缺乏灌注生气。反之,如果只讲表现,不讲再现,那也会脱离现实。事实上,自我的感情总是与现实相联系,由现实状况激发起来的,而且也总是通过物象表现出来的,所谓托物寄情是也。即使如倪云林所说:“余之竹聊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棱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什亦不能强辨为竹。真没奈览者何”,真是飘逸极了。但其实仍脱离不了现实。首先,他这飘逸之气还是元代社会所造成的。而且,这种飘逸之气还是要借几笔竹枝之类表达出来。
正如上面的提及到的水墨画,一幅水墨画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画家对现实的“模仿”,还有画家个人意识的体现。画家将自然景色在内心加工,才有了完整的水墨画。比如说《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画的是富春江的壮丽景色,一川如画的富春江在黄公望的笔下更多了一份诗意。作为一个富阳人,我看过无数次富春江的景色。富春江和四周的青山融合在一起,显得清秀温婉。而看《富春山居图》中的景色,又有一份气度不凡,潇洒大气的壮美。清初画家恽寿平在赞赏此图时说:“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极矣。自然风景和画中风景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个人体现或者简单的描绘现实,而是两者的统一。
得分
标题
浅析“表现”与“再现”
摘要
关于文艺本质的争论一直都有。虽然各自为证,但是文艺创作如果只讲再现,而不讲表现,就会显得机械,呆板,缺乏神理,缺乏灌注生气。反之,如果只讲表现,不讲再现,那也再现,有的侧重表现。但是,完全摆脱某一种因素是不可能的。文学艺术是再现与表现某种程度上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