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家庭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大地促进了宋代理学的传播,对其成为南宋后期乃至明清官方推崇的统治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宋史中心;山东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参 考 文 献]

[1]谢

等.雍正江西通志[M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吕祖谦.东莱集[M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3]全祖望.

鲒亭集外编[M ].四部丛刊初编本.

[4]袁征.宋代教育[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1.[5]虞集.道园学古录[M ]四部丛刊初编本.[6]朱熹.朱熹集[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7]李振纲.象山心学与朱陆之辨[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04(4)..[8]马端临.文献通考[M ].北京:中华书局,1986.[9]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集[M ]四部丛刊初编本.[10]王晓龙.宋代书院教育与宋代理学的传播[J ].贵州社会

科学,2005(1).

宋代家庭教育

贾芳芳

宋代是我国古代教育高度发展的时期,闻名于世的三大发明、理学、宋词在这时都发展到了高峰。而著名的书院教育,更显示了当时教育的兴盛。推敲宋代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与文明

,其土壤根源于教育的平民化。伟大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就是一介布衣。在教育平民化的进程中,家庭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发达的家庭教育,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促进了话本、杂剧等通俗文学作品的流传,也为科技、理学、宋词的高度发展培育了基础。

一、家庭教育发达的原因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的崇文抑武的政策,使得普

通百姓对于子女的教育极为重视,乡校、家塾、舍馆、书会,在宋代设置非常普遍。在福州,号称“城里人家半读

书”。[1](卷四○《入学》P8247)

《都城纪胜・三教外地》中记载南宋临安的情况是,“每一里巷,须一二所,弦诵之声,往往相闻。”不少生活困难的普通家庭,也坚持每天挤出一点钱,积藏起来,作为孩子受教育的费用,叫做“学课”。而印刷术的发明,更直接推动了宋代家庭教育的大发展。由于印刷术的发明利用,书籍的数量比唐及以前大为增加,普通士、农、工、商家庭的子弟,有了频繁接触书籍的机会,家庭教育因此而更加兴盛发达起来。

二、家庭教育形式多样

宋代家庭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父母亲自教授的,也

有请先生建书馆教授的。在农村,普遍设置有季节性的村塾、冬学。农村孩子们平常与父母帮忙干农活,等到了每年的十月份农闲时,本身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家长,就会把孩子们送到乡村的“冬学”,由专门的先生来对其进行教育。孩子们的学费是粮食等实物,成为教书先生微薄的收入。但不少以此为职业的教书先生,却对此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与心血。叶梦得在《避暑录话》记录的乐君先生,“每旦起,分授群

儿经,口诵数百过不倦”。陆游也有诗云,“儿童冬学闹比邻。

据案愚儒却自珍。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着面看

人。”

[2](卷二五《秋日郊居》P690)

还有一些家境富裕的家庭,会办私塾请先生来家里,教授子女和族人。如陆九渊、吕祖谦家里就设有私塾。据吕氏家塾规定:家塾教师,饮食是“每日二膳”,衣服、束修是“以家之有无,诸生之众寡为之节”,另外家塾教师生病,诸生还要

“侍粥药”。[3](卷一《家塾》

)陆九渊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唐代其祖上曾有人做过宰相,陆家家庭教育氛围极好。陆九渊自幼在家中读书,主要学习儒家经典,家庭教育还培养了他的爱国情怀,其对于军事的研究就源自幼时家庭教育的影响。陆氏兄弟六人,除了经营药店的二哥外,其他都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他们互相亦师亦友,良好的家庭教育造就了他们非凡的才华。

宋代有不少名师大儒专门设立私学,亲自教授子弟。理学家程颢为晋城令时,就在当地“择子弟之秀者,聚而教之”,

“儿童所读书,亲为正句读”[4](卷四二七《程颢传》P12714-P12715)

。还有一些名士在家乡开办学校,教育本族和乡里子弟。如范仲淹就曾设置义学,请专门的先生来对本族子弟进行教育。自范仲淹之后,各地士人官员纷纷效法。

另有一些家境贫寒,无力为孩子缴纳学费的父母,会亲自教授孩子。如欧阳修四岁而孤,因家贫。不能买纸笔,其母郑氏用草棍画地,教修书字。等欧阳修年龄稍长之后,又从邻里借书读,或用手抄书来读。欧阳修的经历代表了宋代一部分家境贫寒,但却重视读书的家庭的家庭教育方式。而文武全才的岳飞的成人、成才的事例,更体现了家庭教育对

人的巨大影响。

[5](P115)

还有的是由于父母望子成龙,

亲自教授的进行家庭教育的。如张,幼年时聪颖过人,其父高宗朝丞相张浚甚爱之,亲自对他进行仁义、忠孝等方面的教育。大文豪苏轼,也是由其母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凡古今成败、经史属文,早早就在家庭教育中接触。而理学家朱熹,更是自幼受到其父朱松

28・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2卷第136期

的精心培养,父亲的学术倾向给他以很大的影响。朱松是二程的三传弟子,是个学者型的官员。朱熹在十三四岁读《论语》时,朱松就给他讲二程的故事。这种家庭教育对于朱熹后来成为理学大师,显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理学家邵雍也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他的儿子邵伯温从出世就受到他的精心教育。《宋史》中说邵伯温博学多识,“尤熟当世之务”。[4](卷四三三《邵伯温传》P12851)邵伯温自幼“入闻父教”的家庭熏陶,造就了他后来的以“学行”、

“名节”立世,和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成就。除了父母亲自传授外,也有不少是由兄长传授知识的。

女子的教育,在宋代主要源自于家庭。家境好的女子在出嫁之前,沾男子教育的光,一般也能受到文化知识的熏陶。著名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就是一例。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曾为礼部员外郎,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由于父母都擅长文章,李清照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家庭教育培养了她的旷世的文学才华。另有个别女子有幸也能跟着当时的名人学习,但这种情况是少数。

三、家庭教育内容丰富

宋代家庭教育不仅形式多样,内容也极为广泛。识字、习字,与科举考试相关的经史文章、诗词,往往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另外,伦理道德、行为规范也很受重视。邵雍在对儿子的家庭教育中,非常注重明善恶、改过错、思贤能之类的品德教育。他要儿子珍惜少年时光,并对他寄予振家门、平天下的厚望。音乐、琴棋书画,以及女工、女德等都是宋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一些手工业技术,更是主要通过家庭教育传授。在一些世家大儒的家里,家庭教育的内容还包括传授家学。如胡安国就传授其子胡宏以家学。而吕祖谦因其祖上数人曾为宋代宰相,尤其是以研究“中原文献之学”为盛,家学渊源极为深厚。《宋史》卷四百三十四《吕祖谦传》中记载,吕祖谦之学“本之于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

四、家庭教育理念比较先进

宋代家庭教育的理念,已经比较先进。邵雍强调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这与今天的早教观念一致。朱熹甚至明确了胎教的重要性,并强调儿童出生后至8岁前的“乳母之教”。朱熹认为家庭教育中,乳母的作用非常大,“凡子始生,若为之求乳母,必择良家妇人稍温谨者。”他认为如果乳母不良,不但能败乱家法,还能令“所饲之子性行亦类之”。乳母不仅要教幼儿最初的穿衣吃饭,还要对幼儿的错误言行进行纠正。他认为幼儿如果小时养成了不良习惯,长大之后就很难改正了。[6](卷一P885)对于幼儿阶段家庭教育中言传身教的道理,宋代的朱熹已讲述的透彻到位。著名学者胡瑗,非常注重教育中实际能力的培养。他对科举取试以诗赋为主要标准的做法特别不满,认为实际的能力更加重要,强调“体用之学”。即以儒家经学为体,以实际的为政、军事才能为用。陆九渊的哥哥陆九韶也反对一味追求功名利禄,认为人先应该

具备应有的道德仁义。

五、家庭教育教材完备

家庭教育所用的教材,在宋代有了很大的发展,有的在今天还有影响。如王应麟编写的识字教材《三字经》,在今天孩子们的书籍中依然可见。《三字经》正文共356句,1068个字,虽然篇幅短小,但包含的内容却非常丰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以孟子的性善论为出发点,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阐述了家长和教师在孩子教育中的义务与责任。“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在通俗易懂的介绍常识的同时,向孩子们灌输学习的重要性,形式活泼,通俗易懂。

《百家姓》是宋代家庭教育中另一普及教材。以“赵钱孙李”为开头的《百家姓》,相传为宋初吴越人所作,因国姓为“赵”故将其置于首,接下来的是吴越的“钱”姓和宋初皇帝后妃的姓氏。在注重姓氏的封建社会,《百家姓》在家庭教育中的普及度是极高的。而另一本家庭教育教材《杂字》,更是像字典一样满足了普通人的识字、记账、写信和看通俗小说的需要。《杂字》《百家姓》在村塾教育中普遍采用,被称做“村书”。

传授博物常识的《名物蒙求》,是宋代家庭教育中常用的教材。作者方逢尘以蒙求的形式,介绍了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名物知识,内容包括天文、地理、鸟兽、花木、服饰器物、日用工具、建筑和耕种技术,以及亲属、家庭成员等种种名称。更为可贵的是《名物蒙求》中讲到云、雨等自然现象时,还具备一定的科学概念。除了这些之外,宋代家庭教育的教材还有传授历史知识的《蒙求》、

《十七史蒙求》、

《叙古千文》、

《诗学提要》等。

宋代家庭教育之发达,在于家庭教育之普遍,家庭教育内容之多样,家庭教育教材之完备,教育方法之多样,家庭教育理念之先进上。家庭教育的发达,使教育的普及和教育的平民化成为了可能,这不仅提高了普通士、农、工、商阶层的文化素养,更促进了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高度发展。宋词、理学的高度发展,享誉世界的三大发明———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在宋代的完成与发展,于宋代家庭教育的高度发达密不可分。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参 考 文 献]

[1]梁克家.淳熙三山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0.

[2]陆游.陆游集・剑南诗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6.

[3]吕祖谦.东莱别集[M].宋籍珍本丛刊宋刻元明递修本.

北京:线装书局,2004.

[4]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

[5]安国楼.从岳飞的素养看宋代家族教育[J].河北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6]朱熹.朱子全书・家礼[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3

8

笔谈贾芳芳:宋代家庭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