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肿瘤性天疱疮

合集下载

副肿瘤性天疱疮伴胸腺瘤患者一例的手术配合

副肿瘤性天疱疮伴胸腺瘤患者一例的手术配合
染 , 者 可 因 胃瘘 导 致 腹 膜 炎 。造 瘘 管 留置 时 间 较 长 , 可 重 也 因造瘘管老化 、 胃酸 的 长 期 腐 蚀 而 断 裂 脱 落 , 致 消 化 道 漏 。 导 治疗上应加强皮肤清洁护理 , 新调整外垫的松紧度 。 重
3 小 结
诊 学 杂 志 ,0 4 4 1) 1 3 —9 8 2 0 , ( 1 :9 71 3 .
[ ] 永 军 , 照 英 . 管 癌 颈 部 吻 合 术 后 特 殊 型 瘘 的 护 理 [] 中 国 2江 孟 食 J.
误 诊 学 杂 志 ,0 4 4 4 :2 —2. 2 0 , ( ) 6 76 8
[ ] 榕 艳 .内镜 下 经 皮 胃造 瘘 术 在 球 麻 痹 患 者 的 应 用 及 护 理 [] 3童 J.
保 证 了 足够 的营 养 液 输 注 , 又使 胃液 吸 引 出 来 , 而 使 胃液 不 从 向 食 管反 流 , 食 管 旷 置后 , 没 有任 何 刺 激 下 自行 愈 合 。术 使 在
日配 制 ,防止 污 染 。 注 意 调 节 注 食 的 速 度 和 食 物 的温 度 , 食
物温 度在 3 ~ 4 。 发 生 腹 泻 时及 时 寻 找原 因 , 时 处水 或 温 开 水 冲 管 , 止堵 塞 发 生 。 防
值 得 推 广应 用 。
关 键 词 : 皮 内镜 下 胃 造 口术 ; 肠 造瘘 术 ; 道 内 营养 ; 理 经 小 肠 护
中图 分 类 号 : 7. R4 3 6 文献标志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8 9 9 (0 7 1 B 0 1 2 1 0 ~ 9 3 2 0 ) 2 一0 7 一O
副 肿 瘤 性 天 疱 疮 ( a a e pa t e hg s P P 是 一 p r n o l i p mp iu , N ) sc

副肿瘤性天疱疮

副肿瘤性天疱疮

副肿瘤性天疱疮
戴溱;杨林;毛舒和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卷),期】2006(5)3
【摘要】副肿瘤性天疱疮是一种与肿瘤相伴发的自身免疫性综合征,其特点是黏膜糜烂和多形皮损,病理表现多样.对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发病机制、伴发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
【总页数】2页(P185-封三)
【作者】戴溱;杨林;毛舒和
【作者单位】天津长征医院,天津,300120;天津长征医院,天津,300120;天津长征医院,天津,3001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
【相关文献】
1.副肿瘤性天疱疮误诊为增殖型天疱疮1例 [J], 宋海祯;陈华全;黄莺
2.16例副肿瘤性天疱疮/副肿瘤性自身免疫多器官综合征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J], 周娜;彭琳一;曾跃平;吴庆军;张奉春;白春梅
3.伴发Castleman病和阻塞性支气管炎的落叶天疱疮型副肿瘤性天疱疮 [J], 陈喜雪;朱学骏;天谷雅行;西川武二
4.副肿瘤性自身免疫性多器官综合征上皮异型的分类、临床表现和免疫病理机制:
对副肿瘤性天疱疮的再评价 [J], 陈连军
5.多源肿瘤伴发副肿瘤性天疱疮1例 [J], 臧运书;宁小丽;盖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例副肿瘤性天疱疮病人PICC导管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1例副肿瘤性天疱疮病人PICC导管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1例副肿瘤性天疱疮病人PICC导管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李丽;陈飞娟;韩琳
【期刊名称】《全科护理》
【年(卷),期】2018(016)009
【摘要】副肿瘤性天疱疮(paraneoplastic pemphigus,PNP)于1990年由Anhalt等[1]正式提出,是一种与自身免疫相关的发生于皮肤黏膜的大疱性皮肤病,PNP多伴随潜在良性或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可见疼痛性黏膜糜烂和多形性皮损,主要好发于口腔、外阴黏膜等部位[2 3]。

我院肿瘤外科于2017年3月收治1例食管癌并发副肿瘤性天疱疮病人,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点周围有较为密集的脓疱与糜烂面,为预防病人因皮损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我科护理人员针对性地对病人PICC管路进行强化维护,同时将中药涂抹应用于维护中,经过3周(24 d)的维护,病人未发生继发性感染,且PICC穿刺点周围皮肤皮损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1146-1147)
【作者】李丽;陈飞娟;韩琳
【作者单位】721046,陕西中医药大学;721000,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721000,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5
【相关文献】
1.1例副肿瘤天疱疮病人置入PICC的护理
2.1例副肿瘤天疱疮病人置入PICC的护理
3.16例副肿瘤性天疱疮/副肿瘤性自身免疫多器官综合征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4.1例伴发Castleman瘤副肿瘤性天疱疮病人的手术管理
5.副肿瘤性自身免疫性多器官综合征上皮异型的分类、临床表现和免疫病理机制:对副肿瘤性天疱疮的再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副肿瘤性天疱疮

副肿瘤性天疱疮
或 者 与多 形 红 斑 和 移 植 物 抗 宿 主病 的 病 理 表 现 相 似 , 见病 理表 现 的 多样性 同 P P的 多种 临 床 表现 可 N 相 符 I。鉴 于 所 取 皮损 的特 点 , l 3 1 组织 病 理 上有 所 区
呈 多器 官 损 害 。最 常见 的症 状 为难 治 性 口腔炎 , 口 腔 及 口唇黏 膜 糜 烂 、 疡 、 溃 出血 。Jl oy等阎 发现 9% 0 P P病 人 有 口腔 溃 疡 ,5 N 4 %病人 首 诊 仅 表 现 为 口腔 糜 烂 , 而 出现 典 型皮 损 。 口腔 黏 膜 的损 害可 仅 表 继
副 肿瘤性 天疱 疮 ( a no l t e hg sP P p r epa ip mp i , N ) a sc u
由于 P P有 多种 皮肤 黏膜 表现 ,天疱 疮样 皮损 只是 N 其 中表现之一 , 还有呼吸 系统的受 累 ,gyn等 而且 Nae 提 出 了 “ 肿瘤 性 自身 免疫 性 多器官 综 合 征 (aa 副 pr-
样 。对其临床表现、 组织病理 、 发病机制 、 伴发肿瘤 、 诊断 、 鉴别诊断和治疗进行 综述 。
关键词 : 天疱疮 , 副肿瘤性 ; 自身免疫性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 7 8 6 R 5.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0 0 (0 6 0 — 15 0 17 - 7 9 20 ) 3 0 8 — 3
坏死 或 角化 不 良的角 质形 成细 胞 。基底 细胞 层 上棘
见 。现 在 P P已被 越来 越 多的 医生所 认识 并研 究 。 N
1 临床 表现 P P好 发 于 中 青年 , N 男女 均 可 罹 患 。 临床 表 现
刺 松解 也较 多见 , 但不 像 经典 天疱 疮 具有 标 志性 , 部 分 患者 水疱 出现 在真 表皮 交界 处 , 而类似 类 天疱疮 ,

皮肤科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诊治常规

皮肤科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诊治常规

皮肤科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诊治常规副肿瘤性天疱疮(PNP)是一种伴随肿瘤发生的自身免疫性皮肤黏膜疾病,此概念由Anhalt等根据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荧光检查等特点于1990年首次提出,以潜在的肿瘤和皮肤黏膜严重溃烂为主要特点,伴有呼吸等多系统损害。

儿童PNP较少见。

【病因及发病机制】副肿瘤性天疱疮经常与纵隔的B淋巴瘤(Castleman瘤)有关,B淋巴细胞的增生产生一系列针对表皮和基底膜抗原的自身抗体,已经发现针对桥粒斑蛋白1、包斑蛋白、周斑蛋白、桥粒斑蛋白2和桥粒核心糖蛋白3的自身抗体。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的严重和广泛的口唇和口腔糜烂,全身皮损广泛且具多形性,常见有融合性红斑,伴水疱、糜烂和结痂,在掌跖或曾出过水疱的部位可见到扁平苔藓样皮损,据报道患者多出现呼吸系统损害,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国外的统计显示20% PNP患儿合并有肺部损害,而且预后差,最终进展为呼吸衰竭。

【组织病理】水疱性损害显示基底细胞上棘层松解、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炎性细胞浸润、表皮内有坏死角质形成细胞。

坏死角质形成细胞为PNP的重要组织学表现,有时可见整个表皮。

苔藓样损害表现为在真皮乳头有致密的淋巴细胞浸润,偶伴个别角质形成细胞坏死。

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损害周围组织示IgG和C3沿表皮细胞间和基底膜带沉积。

【诊断与鉴别诊断】1993年Camisa等对1990年Anhalt等的诊断标准进行修改,提出以下诊断依据。

1.主要标准①多形性皮肤黏膜损害;②内脏肿瘤;③典型血清免疫沉淀试验。

2.次要标准①以大鼠膀胱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阳性;②损害周围组织直接荧光试验示IgG和C3沿表皮细胞间和基底膜带沉积;③至少1个受累部位组织活检示棘层松解改变。

符合以上3条主要标准或2条主要标准加至少2条次要标准即可诊断。

发病初期须与Stevens-Johnson综合征相鉴别。

【治疗】非手术治疗应用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药等效果欠佳,手术切除能使良性肿瘤患儿好转或痊愈,但恶性肿瘤患儿的预后仍然很差。

7例副肿瘤性天疱疮临床分析

7例副肿瘤性天疱疮临床分析
we r e d i a g n o s e d b e t we e n 2 0 0 8 a n d 2 0 1 3 w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 . An a l y s i s o f t h e c l i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 c l i n i c a l o u t c o me s , u n d e r l y i n g n e o p l a s i a , h i s t 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a n d l a b o r a t o r y i f n g d i n g s we r e p e r f o me r d. Re s u l t s A l l o f t h e p a t i e n t s h a d s e v e r e mu c o s a l i n v o l v e me n t . Er y t h e ma mu h i f o r me , l i c h e n p l a n u s - l i k e e r u p t i o n s a n d b u l l o u s l e s i o n s we r e c o mmo n l y o b s e r v e d s k i n r a s h e s . T h e mo s t c o mmo n h i s t 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we r e i n t e f r a c e d e ma r t i t i s a n d a p o p t o t i c k e r a t i n o c y t e s . C T s c a n a p p e a r e d s o l i t a r y

腹膜后肿瘤并发副肿瘤性天疱疮一例的手术中管理

腹膜后肿瘤并发副肿瘤性天疱疮一例的手术中管理
肿 瘤 为 特 征 。 P P 发 生 与 肿 瘤 有 关 , 非 霍 奇 金 淋 巴瘤 、 N的 如 慢 性 淋 巴细 胞 性 白血 病 、 发 性 骨 髓 瘤 、 癌 、 at m n 多 肺 C se a 病 l 和 胸 腺 瘤 等 。 对 于 良性 可 切 除 肿 瘤 的 病 例 , C s e a 病 如 at m n l
7 4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 1 2月第 l 0 0年 O卷第 1 Lnn nMo enCii ugr,e . 0 0 V 1 0N . 期 iga dr l c i Sre F b 2 1 , o. o1 n sn y 1

临 床 护 理 ・
腹 膜 后 肿 瘤 并 发 副 肿 瘤 性 天 疱 疮 一 例 的 手术 中管 理
查 体 : 育 正 常 , 胖 。 全 身 皮 肤 散 在 出 血 点 , 斑 及 发 偏 瘀
水 泡。 、 、 面 、 头 颈 颜 躯干及上肢 几乎无完 整皮肤存 在 , l E腔 粘膜 、 糜烂 。 口受 限( E度仅一 指) WB 32 x 0 / 舌 张 张l 。 C 1 . 1 4
L、 RBC 4.9X1 / 6 0一 L、HGB 1 5 gL、P T 1 9X 0 L凝 血 3 / L 6 1 /
漠。 对此 , 我们 耐心 向其 解释手术 治疗 的重要 性和必要 性 , 告 知患者术 中配合要 求 .重点介 绍术 中麻醉配合 要求 、 体
位 安 置 、 中 皮 肤 护 理 方 法 及 手 术 主 要 步 骤 , 增 强 患 者 术 以
除。
3 结 果
和胸腺 瘤, 期诊 断 、 期手 术 切 除肿 瘤可 能会 改 善 临床 早 早
症状并 引起抗体 滴度 的下 降。2 0 年 1 0 8 月9日, 院对 1 我 例副

副肿瘤性天疱疮的健康宣教

副肿瘤性天疱疮的健康宣教

05
康复护理:介绍副肿瘤性天疱疮的 康复护理方法,包括皮肤护理、饮 食调理等。
02
预防措施: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 触有害物质等。
04
心理调适:强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 态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提供心理 调适的方法和技巧。
06
健康生活方式:强调保持健康的生 活方式对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性, 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03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 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学检 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04 鉴别诊断:与其他皮肤病进 行鉴别,如湿疹、银屑病等
副肿瘤性天疱 疮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糖皮质激素:用 于控制炎症和缓
解症状
免疫抑制剂:用 于控制免疫反应,
减少皮肤损伤
生物制剂:用于 调节免疫功能,
减轻症状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减轻 压力、保持乐观等
护理要点
01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02
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化学物质、紫外线等
0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规律作息等
04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
心理支持
保持积极心态:面对疾病,保持积极乐观 01 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寻求心理支持:可以寻求心理医生或心理 02 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
健康教育方式
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册、宣传单等,介绍副肿瘤性 天疱疮的症状、病因、治疗方法等
讲座:邀请专家进行讲座,讲解副肿瘤性天疱疮的 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认识
网络宣传:利用社交媒体、网站等网络平台,发布 副肿瘤性天疱疮的相关信息,扩大宣传范围
社区活动:组织社区活动,宣传副肿瘤性天疱疮的 健康知识,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

1例肾上腺肿瘤伴副肿瘤性天疱疮及重症肌无力的护理

1例肾上腺肿瘤伴副肿瘤性天疱疮及重症肌无力的护理

1例肾上腺肿瘤伴副肿瘤性天疱疮及重症肌无力的护理作者:胡文熠郑小红郑建红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年第02期【关键词】副肿瘤性天疱疮;重症肌无力;护理【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621-02Casfleman病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或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是一种少见的淋巴增生异常性病,可发展为淋巴瘤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副肿瘤天疱疮(PNP)[1]。

副肿瘤性天疱疮是一种伴发肿瘤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严重疼痛性粘膜糜烂(特别是口腔黏膜的糜烂)和多形性的皮损,死亡率高达80%[2]。

重症肌无力(别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假麻痹性重症肌无力,肌痿,肉痿)是一种影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最大特点是肌肉呈异常疲惫性肌无力,休息后症状明显好转,无严重肌萎缩及电变性反应,可出现在全身的一切肌肉[3]。

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副肿瘤性天疱疮合并肿瘤以Castleman瘤、淋巴瘤为多见,而同时合并肾上腺及重症肌无力者尚属罕见。

2012年8月,本院收治1例肾上腺肿瘤伴副肿瘤性天疱疮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经皮肤科,神经科及泌尿外科联合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治愈,现将护理心得报告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男,52岁,主诉全身肌肉无力4年,伴全身皮肤出水疱4年,在院治疗中行B超检查,示:右肾上腺占位。

入院时,T:38.8℃,BP:82/54mmhg,P:120次/分,伴寒战,发冷。

皮肤科检查:面部潮红,眼结膜发红,分泌物增多;眼睑及耳后可见紫红色斑片,有表皮剥脱,痂皮和脱皮;鼻粘膜易出血,口腔粘膜糜烂,口唇糜烂,血痂,伴流涎;躯干及四肢散在大小不一的红斑、丘疹,部分皮疹伴有水泡,手足部皮损融合成片,表面有细薄鳞屑。

神经科检查:两眼睑轻度下垂,两臂不能上举至头部,蹲下站不起来,全身肌肉无萎缩但呈异常疲劳状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疲劳试验阳性(让患者双眼上视1分钟或将眼睛连续睁闭50次出现垂睑,仰卧连续抬头30~40次最后无力抬头等)。

副肿瘤性天疱疮

副肿瘤性天疱疮
维普资讯

副肿瘤性 天疱疮
P r n 0 ls i p m p iu a a e Da t e c hg s

丽, 朱 学骏
u i z L . HU e u Xu - n j
( 京 大 学第 一 医 院 皮 肤 性 病 科 ,北 京 10 3 ) 北 0 0 4
特 异 性 最 强 , I 中更 容 易检 测 到 1I 在 B 。P方 法 较 I B方 法 更 为 敏
此 外 , 掌跖 或 曾 有 水 疱 的 部 位 可 见 到扁 平 苔 藓 样 皮 损 。 在
近 来 ,P P合 并 呼 吸 系 统 受 累 引起 很 多 人 注 意 。 据 统 计 , 0 N 2% P P患 者合 并有 肺 部 损 害 1。 吸 系统 受 累 的 患 者 多 预 后 不 良, N 7呼 】
合 最 强 , 为 移 行 上 皮 内 存 在 大 量 桥 粒 成 分 …。 因 以膀 胱 上 皮 检 测 P P敏 感 性 可 达 8 % , 异 性 达 9 % 1 以大 鼠膀 胱 为 底 物 行 N 6 特 8 。 I I 作 为 P P的过 筛 试 验 I F可 N …。但 确 诊 还 有 赖 于 免 疫 沉 淀 方 法 识别特征性抗原谱 。
最 终 发 展 为 呼 吸 衰 竭 。 Tk hsi aaah 等 对 1 表 现 为进 行 性 喘 例

要: 副肿瘤性 天疱疮 (a no l t e p i s P P 是一种与 自身免疫相关 的获得性大疱性疾病 。本文对其临床表现 、 pr ep s cpm h u, N ) a ai g 实
验 室研 究 、 病 机 理 、 断 及 鉴 别 诊 断 和 治疗 进 行 综 述 。 发 诊 关 键 词 :副肿 瘤 性 天疱 疮 中图 分 类 号 : 7 86 R 5.6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 .9 3 2 0 )70 7 .3 004 6 (0 2 0 .4 30

副肿瘤性天疱疮伴胸腺瘤1例临床护理

副肿瘤性天疱疮伴胸腺瘤1例临床护理
多形红斑 、 移植 物抗 宿 主病 以及扁 平 苔藓 样皮 损五 类 。P N P
常值范围 < 5 . 0 0
m 1 ) ; C A 2 4 2 : 3 7 . 3 4 U / m l ( 正常值 范 围 <
2 0 . 0 0 U / m 1 ) ; C A 1 2 5 : 9 1 . 6 6 U / ml ( 正 常 值 范 围 <3 5 . 0 0
3 5—5 5 L) ; 乳酸脱氢酶: 3 3 6 U / L( 正 常值 范 围 1 2 0~2 3 0 U / L ) ; 肾功能正常 ; 血 常规三 系正常范 围。住院期间多次行痰
的皮损有时呈动态变化 , 而且不 同形态 的皮损 可同时存 在 。
2 0 %的 P N P患者合并有肺部损害 , 早期表现为轻度的 咳嗽 、 咳
5 5 . 1 4 U / m l ( 正常值范 围 <3 5 . O 0 U / m 1 ) ; C E A: 6 . 6 8
ml ( 正
充血 、 糜烂 、 分 泌 物增 多。P N P皮肤 损 伤呈 多形 性 、 广泛 性 , N g u y e n等 根据临床及病理 特点将其分为 天疱疮 、 类天疱疮 、
齐鲁 护理杂 志 2 0 1 3年第 1 9卷第 1 9期

个案护理 ・
副肿 瘤 性 天 疱 疮 伴 胸 腺 瘤 1 例 临床 护 理
韩 文斐 , 王 向玲 , 黎 莉
( 山 东大学 齐鲁 医院 山 东济 南 2 5 0 0 1 2 )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 5 文献标识码 : B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7 2 5 6 . 2 0 1 3 . 1 9 . 0 6 7 文章编号 : 1 0 0 6— 7 2 5 6 ( 2 0 1 3 ) 1 9— 0 1 2 2— 0 2

腹膜后肿瘤伴副肿瘤性天疱疮术后感染原因及护理

腹膜后肿瘤伴副肿瘤性天疱疮术后感染原因及护理
参考文献:
E] 贾 小 林 , 1 杨阜 滨 , 祖 键 , . VP与 P P治 疗 骨 质 疏 松 性 骨 折 止 谭 等 P K 痛 效 果 分 析 [] 中 国骨 质 疏 松 杂 志 ,0 9 1 1 ) 5 —5 . J. 20 ,( 5 :3 5 E ] 佟 冰 渡 , 远 , 艳 彩 . 2例 经 皮 椎 体 后 凸成 形 术 围 术 期 的 护 理 2 马 梁 3 口] 护 理 研 究 ,09 2 (C :6 6 6 7 . 20 ,3 6 ) 1 3 —1 3 . - I] 唐 冠 英 . 胀 式 椎 体 成 形 术 患 者 的护 理 [] 实 用 医药 杂志 ,0 9 3 膨 J. 20 ,
炼 , 导病人多食高钙食 品, 奶制 品、 类食 品等 , 当活动 , 指 如 豆 适
做 日光 浴 , 加 维 生 素 D 的合 成 , 出 现 疼 痛 、 体 麻 木 、 觉 增 如 肢 感 异 常 , 及 时 就诊 ,嘱 病 人 术后 1 月 、 个 月 、 月 、 2个 月 应 个 3 6个 1 各 复查 1 L 。 次 3 j
Hale Waihona Puke 文 章 编 号 :6 4 4 4 (0 0 6 12 — 2 1 7 — 7 8 2 1 )B~ 5 8 0
副 肿瘤 性 天 疱 疮 是 一 种 与 自身 免 疫 相 关 的发 生 于皮 肤 黏 膜
机 体抵 抗 力 低 下 , 易合 并 感 染 , 重 者 可 导 致 病 人 死 亡 。 极 严
物 , 以明 显改 善 病 人 的 预 后 。我 院 2 0 可 0 6年 3月 一 2 O O 9年 1 O 月 收治 2 腹 膜 后 肿 瘤 伴 副 肿 瘤 性 天 疱 疮 病 人 , 除 腹 膜 后 例 切

例副肿瘤型天疱疮合并Castleman病患儿的护理

例副肿瘤型天疱疮合并Castleman病患儿的护理
例副肿瘤型天疱疮合并 Castleman病患儿的护理
01 病例介绍03 参考内容来自目录02 护理
副肿瘤型天疱疮(paraneoplastic pemphigus, PNP)是一种少见的自身 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其特点是在皮疹出现之前或之后有恶性肿瘤的存在。 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 CD)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其特点是淋巴结肿大,同时伴有高γ球蛋白血症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PNP 合并CD的病例在文献中罕见报道,且其护理经验也较少。本次演示报道1例PNP合 并CD患儿的护理经验,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护理水平。
2、术中护理: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 血氧饱和度等。同时,注意患儿的体温、湿度和光线等环境因素,确保手术的顺 利进行。
3、术后护理:术后患儿需进监护室观察,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给药, 观察药物反应。同时,注意患儿的心率、心律、血压等心血管系统变化,预防并 发症的发生。根据患儿情况,逐步恢复其饮食和活动。
感谢观看
病例介绍
患儿,男,9岁,因“口腔溃疡、皮肤红斑、水疱2月余,淋巴结肿大1月余” 入院。2个月前患儿出现口腔溃疡,疼痛明显,口腔黏膜、舌部、口唇及口底均 可累及,同时出现全身皮肤红斑、水疱、瘙痒,尼氏征阳性。1个月前患儿出现 淋巴结肿大,以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明显,无压痛。
实验室检查:血沉115 mm/h,C反应蛋白94.2 mg/L;IgG 22.7 g/L;IgA 3.9 g/L;IgM 3.0 g/L;C3 0.7 g/L;C4 0.2 g/L;CH50 33.7 U/ml;类风湿 因子1:160阳性;抗核抗体阴性;抗双链DNA抗体阴性;抗可溶性抗原-27阴性; 抗桥粒芯糖蛋白-1阴性;直接免疫荧光示:上皮组织全层可见棘刺松解阳性;间 接免疫荧光示:循环抗体阳性。诊断为PNP合并CD。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5 天,同时予人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5天,予奥美拉唑护胃,补钙补钾等对症治疗。 口腔溃疡疼痛明显减轻,皮肤红斑、水疱明显减少,病情好转出院。

皮肤科天疱疮患者诊治常规

皮肤科天疱疮患者诊治常规

皮肤科天疱疮患者诊治常规天疱疮是一种重症慢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

临床表现为皮肤和(或)黏膜上出现松弛性水疱、大疱和糜烂渗出。

本病与中医学文献中记载的“天疱疮”“火赤疮”相类似。

平均发病年龄为50~60岁,但发病年龄范围很大,老年人和儿童均有发病。

最小发病年龄为新生儿。

【病因及发病机制】患者血清中的天疱疮抗体导致了角质形成细胞间黏附的丧失和水疱的形成。

天疱疮抗原是桥粒分子的复合物。

免疫电镜研究证明天疱疮抗原位于桥粒连接部位的角质形成细胞表面。

在分子水平免疫沉淀和免疫凝集试验表明寻常型天疱疮抗原分子量为130kDa糖蛋白、落叶型天疱疮抗原分子量为100kDa糖蛋白,它们分别为寻常型天疱疮和落叶型天疱疮的致病原因。

免疫荧光发现抗角质形成细胞表面的IgG自身抗体(天疱疮抗体)是天疱疮的重要标志。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可见病人的表皮中有抗细胞表面抗体沉积,间接免疫荧光发现患者血清中有抗表皮细胞表面IgG抗体。

实验证明将病人血清被动转移到实验动物可产生棘层松解,将天疱疮抗体IgG加入体外培养的人皮肤中可导致棘层松解,这种抗体介导的棘层松解不需要补体和炎症细胞的参与。

循环天疱疮抗体的滴度和疾病严重性之间呈正相关。

新生儿发生天疱疮是因为患寻常型天疱疮的母亲的IgG通过胎盘传输到新生儿体内造成的,当母体的抗体分解代谢后,疾病随之消退。

有报道,寻常型天疱疮可以由患者潜在对某些药物的自身免疫反应而激发,亦有烧灼伤、晒伤、紫外线及X线照射后发病的报道。

【临床表现】天疱疮分为三个主要的类型:寻常型天疱疮、落叶型天疱疮和副肿瘤性天疱疮。

增殖型天疱疮是寻常型天疱疮的一种变异型,红斑型天疱疮和巴西落叶型天疱疮分别代表落叶型天疱疮的局限型和地方型。

副肿瘤性天疱疮由于其特殊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有别于经典天疱疮。

1.寻常型天疱疮皮肤损害为松弛的、薄壁、易破的水疱,尼氏征阳性。

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但头面、颈、胸背、腋下、腹股沟等处比较常见。

既可发生在正常的皮肤上,也可发生在红斑基础上。

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调整指导方法 , 使患者更加容易掌握功能锻炼 的方法 , 提高 了 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 性。 3 . 2 功能锻炼路径的实施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功能锻炼路 径是指导骨科患者进行 功能 锻炼 的计 划和标准 , 他是 由医生 与护士共 同制定 的 , 增强 了医护 的合作 性 , 避 免各 自为 政 , 加 强了医疗护理的协调性 , 保 证了功 能锻炼路径 实施 的科学性 和可行性 , 真正做 到 了以患者 为中心。这种严谨 的护 理工作 计划和高标准的质量要求 , 适合于专科护理质量标 准的控制 , 并以此标准来指导护理 实践 , 必将使 专科护理 质量得 到进一 步提升 , 从而大大提高 了患者的住院满意度。 3 . 3 功能锻炼路径的实施 有利 于护士专科业务知识 的掌握 : 功能锻炼路 径的实施严格 规定 了指导 的内容和要 求 , 护士在 实施过 程中可以随时发 现 自身 能力和知识 的不足 , 促进 护士 不断学习 , 从而逐 步完 善。同时护士按 照路径表 对患 者进行 讲解 和示范 , 也有助于其对 专科理论 知识 的理解和记忆 , 这些 都 有助于护 士专 科知识 水平 的提 高。总之 , 骨科疾 病治疗 的 目的是使患者最大 限度地恢复功能 J 。适 当的功 能锻 炼可避
吉林 医学 2 0 1 3年 l O月 第 3 4卷 第 2 9期

61 41・
查问卷对患者进行满 意度调 查 , 调 查问卷 由责 任组长交 叉发 放, 问卷 内容包括患者对 医疗 的满意度 、 对护理 的满意度 、 对 医院管理 的满意度 、 对后勤 的满意度 四大类 , 共2 O个小 问题 , 采取计分 制, 满分 1 0 0分。调查 问卷 由本人填 写 , 不 能 自行填 写的则 由患者本 人 口述 , 家属 代 为填 写。 >9 0分 为优 , 8 0— 9 o分为 良, < 8 0分为差。发出问卷 3 0 0份 , 收回3 0 0份 , 并统计

副肿瘤性天疱疮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副肿瘤性天疱疮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形性皮肤损害。PNP的主要病理学特点为表皮基底细胞层上棘细胞松解性水疱及个别坏死的角质形成细胞。患者血清 中可存在致病性的自身抗体,其产生与伴发的肿瘤有关。早期诊断及手术及时切除肿瘤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副肿瘤性天疱疮;基础研究;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75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3 X(2009)05—0654—05
率明显下降,预后得到改善。
使患者不能正常进食,导致体重下降,机体一般状
况变差。除口腔外,病变还可累及鼻、咽喉部黏膜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 1 890)Suppoa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s Foundation of China(3067 1 890)
. 111J7惭 )检售查H可l儿见陬鼠,膀 ce,IIFin
上皮棘细胞间荧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收治的20例PNP患者中,其血清IIF抗体滴度范围
为1:1 0—1:640。手术切除肿瘤后大多数患者抗体滴
度下降,部分患者血清在5—9周时接近正常范
围‘4|。
654
万方数据
October,2009
副肿瘤性天疱疮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眼结膜及外阴黏膜K。7 J。持续、广泛、严重的黏膜受 累是诊断PNP的重要线索。
PNP的皮肤损害表现为多形性,以松弛性的水 疱、多形红斑样皮损和扁平苔藓样皮疹为多见。皮 疹常出现在口腔损害之后,初为限局性,以后可泛 发全身E s-lo],以头颈部、前胸后背和肢体近端为主。 掌跖部位可见红斑水疱及角化性损害,颇具特征性。 较重的患者可误诊为重症多形红斑或Steven.Johnson 综合征。
PNP的皮肤病理学和免疫学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肿瘤性天疱疮(paraneoplastic pemphigus,PNP)
我国PNP患者主要伴发Castleman肿瘤(80%以 上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自1999年诊断了我国首 例PNP患者后,至2004年已收治了12例PNP患者, Castleman瘤有9例(75%),国内文献共报告了14 例,也以Castleman瘤为主。 1993年1月至2009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 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0例腹膜后Castleman病 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腹膜后Castleman病伴 PNP。
特征:不同类型的低密度灶
CT增强扫描动脉期示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其内见小结节状强化,另可见多发裂隙 状及小片状稍低密度影
CT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内见多发小片状低密度影
原因
不同类型的低密度灶,包括点状、片状、不规则 状、裂隙样或囊状等,且部分低密度灶(尤其裂隙 样、片状或不规则状)呈现延迟强化的特征。
张仪 李甘地 刘卫平,castleman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年12月第34卷第12期
病理
病理可分为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和混合型。
透明血管型约占80%~90%,浆细胞型约占8 %~10%,混合型罕见。
透明血管型
浆细胞型
许建芳 胡锡琪 周燕南 宿 杰,Castleman病16例临床病理分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 杂志 2002 Aug,18(4)
CT表现
Castleman病的 CT表现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透明血管型具有相对特征性CT表现,包括:(1)沿 中轴淋巴链分布的边缘不规则或模糊的孤立巨大 的软组织肿物;(2)增强CT呈显著持续强化特征, 内部多有多形状非坏死性低密度影和特征性分支 状钙化影;(3)病灶周围多由高强化的子灶和扩张 的滋养血管影。 浆细胞型由于血管成分较少,强化常不显著,诊 断较为困难,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
汤坚强,杨尹默,熊焰, 万远廉,朱学骏,腹膜后局限性Castleman病20例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中华外科杂志 2009年11月第47卷第22期
预后
PNP所伴发的castleman病能产生致病性的自身抗体。在 肿瘤切除后,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滴度逐渐下降,一般在 6~9周内消失。患者的皮疹在切除肿瘤后6~11周逐渐消 退,黏膜损害也随之得到改善。早期切除肿瘤可以大大改 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的PNP患者合并有BO,患者预后差,常死于呼吸功能 衰竭。死亡率很高(国外报告79%~90%),Nikolskaia等 总结28例Castleman病合并PN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 最后死于BO,可见呼吸系统受累可能是影响Castleman病 预后的最主要因素。
流行病学
联合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 库1984.01/2008.05发表的文章,以Castleman病和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有202篇文章, 737例CD. 结果:737例患者中男女比1:1.01。平均年龄 40.4岁,74%分布在华东和华北地区。 局灶型471例,发病部位最多在纵隔190(40.3%),其 次是腹部118例(25.1%,其中发生在腹膜后36例),颈 部100例(21.3%),63例(13.3%)发生于腋窝、腹股沟 等浅表淋巴结或盆腔、咽部等位置.
刘炜炜 葛春林 陈旭春 李建华 任 玲 李 璇 王坤,12例多中心型Castleman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国肿瘤临床,2010年第37卷第20期
临床表现
MCD表现为累及外周淋巴结的多部位淋巴结肿大, 是一种全身性的淋巴结病,常伴有多器官、多系 统的异常,常表现有副肿瘤综合征如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膜增 生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淀粉样变性、闭塞性细 支气管炎、淋巴样间质性肺炎血管炎干燥综合征 皮肤改变等 。 临床上表现为发热、盗汗、乏力、恶心呕吐、体 重下降、周身水肿、胸腹水及皮肤改变等。
王京, 李静, 朱学骏,副肿瘤性天疱疮的临床路径与发病机理,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9 年12月第16卷16期
谢谢
伴副肿瘤性天疱疮的Castleman病的治疗
早期诊断、早期将肿瘤切除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LCD呈良性病程,手术完全切除可治愈
MCD大多具有侵袭性,与淋巴瘤同属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因此治疗可 选择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方案,目前推荐多药联合化疗,但尚无尚无确切 的治疗方案,并针对不同个体给予相应处理(如激素、化疗、抗病毒等)
Castleman病伴副肿瘤性天疱疮
张祖福
女性,42岁。 主因“口腔糜烂2年,CT发现腹膜后占位半月余” 入院。 现病史:2年前口腔糜烂,伴全身皮肤散在红色丘 疹,当地医院取下唇粘膜活检病理提示“扁平苔 藓”,予以环磷酰胺及甲强龙治疗,症状未缓解, 半月前就诊我院皮肤科行腹部CT提示腹膜后占位, 考虑Castleman病。 查体:口唇糜烂,全身多处散在褐色斑。
多中心型266例,发病部位在多个位置,多个淋巴结同时 或依次发病,其发病的主要部位与局灶型相似.
刘宁,邱法波,李奉达,Castleman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年 10月28日
临床表现
LCD局限于单部位的淋巴结,很少有全身症状, 患者临床症状隐匿,少数因肿瘤巨大而出现 压迫性症状,Castleman病本身可不造成患 者的自觉不适,但当发生在PNP患者,临床 上出现特有的症状与体征。
结论:伴发Castleman病的PNP患者发病机制是肿瘤
直接分泌抗体引起皮肤黏膜的免疫损伤。
王亮春 卜定方 陈喜雪 朱学骏,伴发Castleman病的副肿瘤性天疱疮发病机制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1月第37期第1卷
Castleman病
1956年由Castleman首次报道并命名,又名血管 滤泡性淋巴组织或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少 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临床上根据肿大淋巴结分布和器官受累情况分为 局灶型(localize Castleman disease,LCD)和多 中心型(multicentric disease,MCD)。 该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近年的病因和发病机 制研究多集中于人类疱疹病毒8型感染、抗原呈递 细胞功能异常及细胞因子调节异常等方面。
王仁,贵霍萌, 王丹丹等,胸腹部局限性Castleman病的CT特征分析,中华放射学杂 志2010年11月第44卷第11期
特征:钙化
王仁贵 那佳 宾怀有等,局限Castleman病特征性钙化的CT表现和病理学对照,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年4月第36卷第4期
原因
伴钙化的病灶,其中央区增生的小血管管壁增 厚和管腔变窄,并有明显的玻璃样变性、大面积 硬化和纤维化等退行性改变,钙质沉积则在此病 理基础上发生;并沿小血管的走行呈阶段性分布, 部分钙化灶融合成较大的钙斑。 文献报道Castleman病合并钙化发生率为5%~ 20.8%。
刘炜炜,葛春林,Castleman病,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0年 8月第 17卷第 8期 余国杰,王书杰,师杰,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1、严重的口腔黏膜糜烂将导致患者长期进食困难,患者 出现不同程度的体质下降,伴电解质紊乱及低白蛋白血症 ,因此术前应给予输液、补充电解质及肠外营养支持,可 适当补充白蛋白或新鲜血浆; 2、要控制好皮肤损害,尤其要确保麻醉及手术切口皮肤 的完整性,大面积的皮损反映了患者血中有高滴度的自身 抗体,可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 中和致病自 身抗体,防止发生阻塞性支气管炎(BO)。 术前、术中及 术后各静脉免疫球蛋白滴注20克,对严重病例可试用血浆 透析降低血液中的自身抗体滴度。
下腹可见软组织密度肿块, 密度不均,内见小灶状低密度 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内见灶状、条状低密 度区
延迟期仍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原因
在动态或多期增强扫描时呈现动脉期、门脉期和 延迟3期均明显或显著强化的早进晚出特征,强化 程度与邻近大动脉基本同步。
肿瘤显著强化的机理与透明血管型病灶内淋巴滤 泡之间丰富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增生和周边较多 的供血滋养动脉密切相关。瘤灶内极少发生坏死 的原因可能与血供丰富、侧支循环良好,以及淋 巴滤泡组织本身不易坏死的特性有关。
辅助检查: 腹部CT增强:腹膜后左肾静脉起始部后方、下腔 静脉左侧、腹主动脉右侧可见5.4*4.0*7.7cm肿物, 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内可见多处小片状低密 度区,边界清楚。
皮肤科相关检查:
入院诊断: 腹膜后肿物:Castleman病? 副肿瘤性天疱疮
问题:Castleman病与副肿瘤性天疱疮的关系, 治疗及预后?
副肿瘤性天疱疮(paraneoplastic pemphigus,PNP)
是一种伴发肿瘤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国 外报道PNP伴发的肿瘤主要为淋巴细胞增生性肿 瘤,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Castleman病、胸腺 瘤、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霍奇金淋巴瘤等。还可伴发非淋巴细胞增生性肿 瘤,包括:黏膜和皮肤的鳞状细胞癌,肠、前列 腺、胰腺和乳腺的腺癌,炎性肌纤维瘤,脂肪肉 瘤,炎性纤维肉瘤及恶性黑素瘤等。
PNP与其他多种皮肤疾病如寻常天疱疮、多形性 红斑、侵蚀性或糜烂性扁平苔癣以及急性红斑狼 疮等表现相似,所以临床上常误诊。
临床表现:
口腔及口唇粘膜糜烂、溃疡、出血。 皮肤损害广泛,呈多形性 ,常见为融合性红斑,伴水疱、 糜烂和结痂。
粘膜损害 ,可累及支气管、食道、肠道和外阴等粘膜。 20%PNP患者合并有肺部损害,导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由于支气管上皮严重炎症,支气管壁破坏、重建、纤维化, 引起支气管腔狭窄,导致呼吸功能明显下降,最终呼吸衰 竭。
李 丽,朱学骏,副肿瘤性天疱疮,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年7月第31卷第7 期
诊断
主要标准包括:1、多形性皮肤、黏膜损害;2、 内脏肿瘤;3、典型血清免疫沉淀试验。 次要标准包括:1、以大鼠膀胱为底物的阳性间接 免疫荧光试验阳性;2、损害周围组织直接免疫荧 光显示IgG和C3沿表皮细胞间和基底膜带沉淀;3、 至少一个部位组织活检示棘层松解改变。 符合3条主要标准,或2条主要标准加至少2条次 要标准即可确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