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肿瘤性天疱疮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PNP患者合并有肺部损害,导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由于支气管上皮严重炎症,支气管壁破坏、重建、纤维化 ,引起支气管腔狭窄,导致呼吸功能明显下降,最终呼吸 衰竭 。
李 丽,朱学骏,副肿瘤性天疱疮,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年7月第31卷第7 期
副肿瘤性天疱疮
13
副肿瘤性天疱疮
14
诊断
❖ 主要标准包括:1、多形性皮肤、黏膜损害;2、 内脏肿瘤;3、典型血清免疫沉淀试验。
张仪 李甘地 刘卫平,castleman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年12月第34卷第12期
副肿瘤性天疱疮
18
病理
❖ 病理可分为透明血管型、浆细胞型和混合型。
❖ 透明血管型约占80%~90%,浆细胞型约占8% ~10%,混合型罕见。
副肿瘤性天疱疮
19
透明血管型
副肿瘤性天疱疮
❖ 是一种伴发肿瘤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国 外报道PNP伴发的肿瘤主要为淋巴细胞增生性肿 瘤,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Castleman病、胸腺 瘤、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霍奇金淋巴瘤等。还可伴发非淋巴细胞增生性肿 瘤,包括:黏膜和皮肤的鳞状细胞癌,肠、前列 腺、胰腺和乳腺的腺癌,炎性肌纤维瘤,脂肪肉 瘤,炎性纤维肉瘤及恶性黑素瘤等。
李 静,朱学骏,副肿瘤性天疱疮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王京,朱学骏,自身免疫性副肿瘤性天疱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副肿瘤性天疱疮
16
PNP发病机制
在对伴发Castleman病PNP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发现, 以鼠膀胱为底物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患者自身抗 体滴度在肿瘤切除后逐渐降低,而且下降的速度与免 疫球蛋白的半衰期基本一致。在培养肿瘤细胞的上清 中也检测到了与血清特异性相同、能识别表皮特异性 抗原的自身抗体。此外,以包斑蛋白L亚区短肽为探针 利用受体配体结合实验可进一步证实PNP伴发 Castleman病患者的B细胞存在可识别特异性抗原表 位的免疫球蛋白受体,为肿瘤分泌自身抗体提供组织 学基础。
20
浆细胞型
许建芳 胡锡琪 周燕南 宿 杰,Castleman病16例临床病理分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
杂志 2002 Aug,18(4)
副肿瘤性天疱疮
21
流行病学
❖ 联合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 库1984.01/2008.05发表的文章,以Castleman病和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有202篇文章, 737例CD.
名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或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是 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 临床上根据肿大淋巴结分布和器官受累情况分为 局灶型(localize Castleman disease,LCD)和多 中心型(multicentric disease,MCD)。
❖ 该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近年的病因和发病机 制研究多集中于人类疱疹病毒8型感染、抗原呈递 细胞功能异常及细胞因子调节异常等方面。
副肿瘤性天疱疮
❖ 辅助检查:
❖ 腹部CT增强:腹膜后左肾静脉起始部后方、下腔 静脉左侧、腹主动脉右侧可见5.4*4.0*7.7cm肿物 ,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内可见多处小片状低 密度区,边界清楚。
副肿瘤性天疱疮
2
副肿瘤性天疱疮
3
副肿瘤性天疱疮
4
副肿瘤性天疱疮
5
副肿瘤性天疱疮
6
皮肤科相关检查:
副肿瘤性天疱疮
7
❖ 入院诊断: ❖ 腹膜后肿物:Castleman病? ❖ 副肿瘤性天疱疮
副肿瘤性天疱疮
8
副肿瘤性天疱疮
9
副肿瘤性天疱疮
10
❖ 问题:Castleman病与副肿瘤性天疱疮的关系, 治疗及预后?
副肿瘤性天疱疮
11
副肿瘤性天疱疮(paraneoplastic pemphigus,PNP)
❖ 我国PNP患者主要伴发Castleman肿瘤(80%以上 )。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自1999年诊断了我国首 例PNP患者后,至2004年已收治了12例PNP患者 ,Castleman瘤有9例(75%),国内文献共报告了 14例,也以Castleman瘤为主。
❖ 1993年1月至2009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 通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0例腹膜后Castleman病 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腹膜后Castleman病伴 PNP。
❖ PNP与其他多种皮肤疾病如寻常天疱疮、多形性 红斑、侵蚀性或糜烂性扁平苔癣以及急性红斑狼 疮等表现相似,所以临床上常误诊。
副肿瘤性天疱疮
12
临床表现:
❖ 口腔及口唇粘膜糜烂、溃疡、出血。 ❖ 皮肤损害广泛,呈多形性 ,常见为融合性红斑,伴水疱
、糜烂和结痂。
❖ 粘膜损害 ,可累及支气管、食道、肠道和外阴等粘膜。
❖ 次要标准包括:1、以大鼠膀胱为底物的阳性间接 免疫荧光试验阳性;2、损害周围组织直接免疫荧 光显示IgG和C3沿表皮细胞间和基底膜带沉淀;3 、至少一个部位组织活检示棘层松解改变。
❖ 符合3条主要标准,或2条主要标准加至少2条次 要标准即可确诊。
副肿瘤性天疱疮
15
副肿瘤性天疱疮(paraneoplastຫໍສະໝຸດ Baiduc pemphigus,PNP)
❖ 结果:737例患者中男女比1:1.01。平均年龄 ❖ 40.4岁,74%分布在华东和华北地区。
❖ 局灶型471例,发病部位最多在纵隔190(40.3%),其 ❖ 次是腹部118例(25.1%,其中发生在腹膜后36例),颈
部100例(21.3%),63例(13.3%)发生于腋窝、腹股沟 等浅表淋巴结或盆腔、咽部等位置.
结论:伴发Castleman病的PNP患者发病机制是
肿瘤直接分泌抗体引起皮肤黏膜的免疫损伤。
王亮春 卜定方 陈喜雪 朱学骏,伴发Castleman病的副肿瘤性天疱疮发病机制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1月第37期第1卷
副肿瘤性天疱疮
17
Castleman病
❖1956年由Castleman首次报道并命名,又
❖ 多中心型266例,发病部位在多个位置,多个淋巴结同时 或依次发病,其发病的主要部位与局灶型相似.
刘宁,邱法波,李奉达,Castleman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年
10月28日
副肿瘤性天疱疮
22
临床表现
❖ LCD局限于单部位的淋巴结,很少有全身症状 ,患者临床症状隐匿,少数因肿瘤巨大而出 现压迫性症状,Castleman病本身可不造成 患者的自觉不适,但当发生在PNP患者,临 床上出现特有的症状与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