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心理资本理论下高职生就业能力优化策略的探索

基于心理资本理论下高职生就业能力优化策略的探索

基于心理资本理论下高职生就业能力优化策略的探索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

然而,当前高职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学生就业率不高、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

因此,如何优化高职生的就业能力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心理资本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高职生就业能力优化策略。

1. 心理资本理论心理资本是一种个体心理资源的总称,包括自我决定、乐观情绪、自我效能和希望等多种心理特质。

心理资本能够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工作表现以及职业发展。

心理资本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职业生涯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成为一种重要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模式。

2. 提高学生心理资本提高学生心理资本是优化高职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自信: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比赛等,锻炼自己的实际能力,增强成就感,提高自身自信心。

(2)培养乐观情绪:教育学生正视挫折,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让学生了解挫折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3)提高自我效能感: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增强自我效能感。

(4)鼓励自我反思: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积极改进。

3. 优化就业课程设置(1)提高就业课程的实效性:加强就业课程实践环节,让学生接触更多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2)注重职业素养培养:开设一些与职业素养相关的课程,如职业道德、职业心理等,让学生了解职场规则,提高职业素养。

(3)关注最新行业动态:保持就业课程的前沿性,及时了解最新行业动态,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提高就业匹配度。

4. 提高实习质量(1)加强对实习单位的挑选:指导学生选择实习单位,选择有一定实力和高度重视学生实习的企业或机构。

(2)实习过程中注重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培养,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接触实际工作,发挥自己的职业技能。

基于心理资本理论下高职生就业能力优化策略的探索

基于心理资本理论下高职生就业能力优化策略的探索

基于心理资本理论下高职生就业能力优化策略的探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高职教育以其实用性强、职业规划明确、职业技能实务性强等特点,成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然而,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压力,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应对社会竞争的心理资本。

因此,本文从心理资本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了高职生就业能力优化策略。

一、心理资本理论心理资本是指在个人目标实现和提升幸福感过程中所需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如自尊、自信、希望、乐观和决策能力等。

通过提高心理资本,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和克服困难,使自己更加成功和幸福。

二、高职生就业面临的心理问题1. 自我认知不足许多高职生在职业规划和自我定位方面存在认知偏差。

他们感到自己没有足够的实用经验和技能,不知道自己最擅长什么,以及如何与职业市场对接。

2. 手握“准入证”的焦虑尽管高职生获得的是职业培训而非全面的大学本科教育,但他们仍然拥有相对的社会准入证。

然而,在面对就业时,他们会感到焦虑,认为自己的准入证并不具有优越性。

3. 职业市场竞争激烈现代社会中的职业竞争异常激烈,高职生很难进入自己想要的领域。

此外,他们面临的工资水平和职业安全感都不如大学本科生。

高职生在选择职业时需要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识,包括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他们要主动了解职业市场的需求,了解各个职业的要求以及所需的能力和技能。

2. 激励增强自信高职生可以通过培养增强自信的具体方法,如多读书、学习交流等。

在社会意识中加强自我身份认同感,让自己更有自信、建立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职业目标。

3. 培养乐观精神高职生需要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能力,丰富自己的职业经历和思考,并在面对挫折时保持乐观的态度。

4. 建立有效沟通渠道高职生应该学会与职业内部和外部的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包括与潜在雇主、同行、前辈和顾客建立关系和沟通。

5. 持续提升实际技能高职生应该注重学习和实践,继续增加职业技能与实际经验,充分展示个人的实际能力。

大学生心理资本情况分析与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心理资本情况分析与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心理资本情况分析与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摘要:近些年,大学生就业持续成为热点话题,为了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年龄、性别、专业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心理资本的影响并不大,而就业能力与心理资本之间存在明显关联。

心理资本中的相关因素对就业能力有良好的提升促进作用。

也就是说,积极向上的心理资本有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各校大学生应正确培养心理资本,从而帮助就业。

关键词:心理资本大学生就业能力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热点现象,受到各階层广泛关注。

国家与政府也采取相关措施对此现象进行补救,但还是存在诸多问题没有缓解。

究竟是什么导致大学生就业难?高校扩招,社会压力大,独生子女独立性差诸多因素都会影响,但最主要的依然是大学生对自身能力要求过低,就业能力达不到社会发展需要。

因此,在当前状况下,亟需对大学生心理资本影响就业能力这一问题进行深刻探讨,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帮助,缓解就业难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资本基本情况与心理资本定义维度1.大学生心理资本基本情况。

相关数据显示,不同省市学生在不同因子、年级、性别等方面调查结果存在差异,部分学者认为大学生心理资本存在性别、年级差异,性别差异主要因为因子不同。

比如在性别差异方面,这也和国情教育相关,社会对男女能力的要求也做出了差别。

男性从小就被教育要勇于承担,勇敢顽强、自信坚韧;女性则是要求温柔细腻、包容善良、谦卑奉献。

因此,在对心理资本进行提升时,男女要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

2.心理资本定义。

心理资本是指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效率的个性特征,从而反映出一个人的自尊与自我认知度,引导个体的工作动机和工作态度。

心理资本是一个人最为重要的积极的心理要素,具体表现出的心理活动是符合积极组织行为标准的。

对于心理资本的系统界定,是一个人在自我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的一种积极状态,具体体现在:对目标锲而不舍,积极寻找正确的获取成功的方法和道路,灵活变通;在面对挑战时,竭尽全力并有信心能够获得成功;对现在与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态度和方向;当逆境时,能够坚持不懈,调整状态超越从前,以取得成功。

基于心理资本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

基于心理资本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到如今的“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越来越多的问题,尤其表现在择业效能感较低。

在就业过程中,屡屡受挫,导致他们情绪低落、焦虑抑郁、恐惧不安,而这样的心理状态又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影响就业表现,使得他们消极、被动面对就业。

而目前的就业指导,多是围绕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社会资本等方面来进行的,而较少从他们内在的心理资本角度来进行探讨。

因此,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培养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提高其就业能力,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迫在眉睫的领域。

一、内涵目前,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研究,虽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与关注,但并没有统一一致的定义,但在梳理这些定义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就业能力是和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灵活性,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就业能力是大学生获取并维持工作机会的综合能力。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弱化成因的心理学解析许多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大学生之所以就业能力不足,是由于他们不能面对现实,存在自负与自卑心理的交替、依赖性较强,导致他们就业能力脆弱,更害怕面对就业的失败而让自己没面子。

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弱化的心理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就业焦虑与恐惧心理整个社会都在呼吁大学生就业难,导致当前大学生普遍心理冲突严重,一方面内心着急自己不能找到工作,另一方面又不愿意付出任何努力。

在谈到就业问题时,多数学生反映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退缩的心理。

第一,他们不能理性认识评价社会。

不少学生虽然迫切希望自己尽快找到理想的工作,但又担心自己不能适应社会,没有做好进入社会的就业心理准备;第二,缺乏明确的职业决策方向。

多数学生会选择与专业对口的工作,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是考研还是就业,是找本专业还是跨专业?在面对择业时,表现的比较茫然与不明确。

(二)就业挫折与悲观心理当前大学生读书成本高,而不能顺利就业的也比较多,社会充斥着“读书无用论”,而就业的挫折使他们更加苦闷、失望、愤怒等。

心理资本理论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启示

心理资本理论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启示

心理资本理论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启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职场竞争过程中,优秀的就业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们进入职场的必备条件。

然而要想拥有优秀的就业能力,仅有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心理资本理论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思想,它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供了有力的启示。

心理资本理论,也叫做人力资本理论中的第四个元素,是指一个人拥有的具有价值的个人心理和情感素质。

包括自信、积极心态、自控、乐观、适应性、灵活性等等。

这些素质同样重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比专业技能和知识更重要。

因为只有掌握好心理资本,才能更好地激发我们自身的潜能和优势,提高个人对职场挑战的应对能力,并获取更好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机会。

首先,自信是大学生就业中非常重要的心理资本。

有自信的人,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乐观的价值观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挑战,在实现职业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和自我价值的提升。

所以,大学生们需要通过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自我了解、自我肯定,同时不断拓宽自身做事的能力和技巧,从而在自信方面得到提升,提升价值,从而更好地走进职场。

其次,适应性是另一个重要的心理资本。

当面对新的工作和业务时,大学生必须能够适应新的环境,更好地适应新的职位需求,发挥其潜力和优势。

因此,大学生应该从自身出发,了解自己的职业意愿、兴趣所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和行业,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就业市场的需求,为自己寻找合适的就业机会创造前提条件。

最后,自我控制也是大学生就业中非常重要的心理资本之一。

大学生们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知道如何取得他人的支持与信任,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自我控制习惯和个人行为规范,如坚定的意志、约束自己的情绪、诚实守信等,才能更好地在职场上发挥自己的潜力和特长,实现职业发展和生活的双赢。

总之,大学生要想在职场上有出众的表现和大力发展,必须关注自身的心理资本,并不断提高其心理素质。

在大学的学校团队、社会实践、心理辅导等方面,大学生应该多做尝试,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职场的挑战和变化,为实现职业目标和人生的梦想创造条件。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何志芳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何志芳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何志芳【关键词】心理资本;就业能力;相关关系0 引言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仅是大学生的工作能力,更是指由知识能力、技能能力、思维能力、心理能力、个性、态度等一系列构成的能够适应就业的能力。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理、个性、态度等因素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影响较大。

心理资本是个体成长和发展协和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

因此,探讨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相关研究1.1 心理资本和就业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1]。

心理资本可分为事务型心理资本和人际型心理资本。

人际心理资本与自我管理能力、团结合作和沟通能力之间的关系比较明显,这些因子主要涉及更多的是个体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积极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与心理资本两个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关系,这也表明了自我管理能力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心理资本的改善将有利于自我管理能力的改善,自我管理能力的改变将意味着就业能力的改善。

心理资本的改变对就业能力的改变有很好的正向预测作用。

1.2 心理资本为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供了新维度。

心理资本在调节个人情绪,提高个体适应能力具有重大作用。

充满希望的毕业生的目标往往是合理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的目标即可以让他们保持向上的奋斗也能让他们在奋斗中不至于失去信心因而充满着对工作的信心。

拥有高自我效能的毕业生在工作中有很强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能够让他们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从容的面对工作压力,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强,难以迷失自我。

所以这种学生一般是积极的面对各种挑战,并且会主的去要求一些有难度的工作,提高自己的绩效。

1.3 心理资本为高校提升人才就业竞争力开拓了新的视野。

相关研究的结果都表明,心理资本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效应[2]。

luthans等对422位中国员工的实证研究发现[3],具有高绩效的员工都具有极佳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力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力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力的相关研究1.1心理资本的研究综述1.1.1心理资本的概念对心理资本的概念,目前主要存在三种取向:1、特质论:心理资本是个体内在特质的一种体现,是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具有较好地稳定性和持久性,不易发生改变。

2、状态论:心理资本是一种特定的积极心理状态,个体可以通过一定途径的学习或调整获得这种状态。

3、综合论:心理资本是具有状态性和特质性的综合素质 ,即心理资本既具有特质论的特性,也具有状态论的特性。

应该将这两种观点加以综合进行分析。

本研究拟采用路桑斯(F. Luthans),尤瑟夫(C. M. Youssef)和阿沃利奥(B. J. Avolio) (2007) 所修订心理资本定义,将心理资本理解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具体表现是:(1)面对充满挑战性的任务时,有信心(self-efficacy——自我效能感)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以取得成功;(2)对现在和未来的成功做积极归因(optimism——乐观);(3)对目标锲而不舍,为了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够调整或重新选择实现目标的路线(hope——希望);(4)当遇到问题和身处逆境时,能持之以恒、并迅速复原和采取迂回途径来取得成功(resilience——初性)"1.1.2 心理资本的研究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给企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更好的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企业的管理者和学者们一直致力于企业的管理模式的研究,在实践的经验中逐渐发现员工的心理状态对组织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这样的发现吸引了大批的学者加入到研究的行列。

2002年塞林格曼(Martin E.P.Sdigman)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积极心理学理论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理论提出了"心理资本"的核心概念。

他认为, 他认为那些导致个体积极行为的心理因素同企业的其他元素一样,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应该将他们纳入资本的范畴[5]2004年,美国组织行为学家路桑斯(Luthans)在分析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特点与区别之后,提出了强调人的积极力量为核心的“积极心理资本”概念[6]。

合理开发利用心理资本 提升“农二代”大学生就业能力

合理开发利用心理资本 提升“农二代”大学生就业能力

合理开发利用心理资本提升“农二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摘要】农村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心理资本来提升农二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首先介绍了心理资本的概念和意义,然后分析了农村大学生目前就业的现状。

接着阐述了合理开发利用心理资本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提升农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最后列举了一些心理资本在农村大学生就业中的应用案例。

在结论部分强调了心理资本对农二代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心理资本对提升就业能力的积极作用。

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探讨农村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供了思路。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提升农二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心理资本、农二代、大学生就业能力、合理开发利用、农村、农村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提升能力、具体措施、应用案例、重要性、作用、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大学生已经成为新时代的焦点群体之一。

作为“农二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接受了优质的教育和生活条件,但也面临着就业难、就业差等诸多问题。

农村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由于缺乏必要的就业技能和资源,很难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

农村大学生普遍缺乏自信、抗压能力不足等心理素质问题,也影响着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表现。

1.2 研究意义通过对心理资本的概念与意义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心理资本对农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提出有效的培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分析农村大学生就业现状,探讨合理开发利用心理资本的必要性,可以深刻揭示农村大学生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为针对性的就业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最终,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心理资本在农村大学生就业中的应用效果,可以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实证支持,为提升农村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供实践经验。

研究心理资本对农村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意义重大,对于促进农村地区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积极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积极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积极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在如今竞争激烈的职场中,大学生职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积极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积极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机制和策略。

一、积极心理资本的概念积极心理资本(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是由心理学家林德尔(Luthans)等人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具有的积极认知和态度、希望、自信以及乐观情绪等心理资源。

积极心理资本由四个构成要素组成,分别是自信(self-efficacy)、希望(hope)、乐观情绪(optimism)和坚韧(resilience)。

二、积极心理资本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1. 自信对职业发展的影响自信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知和信任,它能够增强大学生面对职业挑战时的勇气和信心。

大学生具备自信心理资本的个体更容易面对职业发展中的困难和挫折,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2. 希望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希望是指个体对自己未来有信心和期待的情绪状态。

拥有希望心理资本的大学生更积极主动地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努力,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能够保持对未来的积极态度。

3. 乐观情绪对职业发展的影响乐观情绪是指个体对未来积极的期望和预期。

研究发现,乐观的大学生更能够面对职业发展中的挑战和困难,并且更有能力解决问题和适应变化。

乐观的态度有助于他们保持积极的心态,积极应对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压力。

4. 坚韧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坚韧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逆境时能够继续努力并保持积极态度的能力。

大学生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常常会面临不少的挫折和失败,而具备坚韧心理资本的个体更能够迎难而上,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职业目标。

三、积极心理资本的培养策略1. 培养自信心理资本大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估和自我反思来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优势,从而增强自信心理资本。

此外,多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和社团组织,锻炼实际能力,也有助于培养自信心理资本。

基于心理资本理论下高职生就业能力优化策略的探索

基于心理资本理论下高职生就业能力优化策略的探索

基于心理资本理论下高职生就业能力优化策略的探索
心理资本是指个体拥有的积极心理资源,如自我效能感、乐观态度、自律性和人际关系能力。

高职生作为就业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其就业能力的优化对于个体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索基于心理资本理论下的高职生就业能力优化策略。

高职生应该树立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应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够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

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并通过积极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可以通过参加实习、培训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自己在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上的自信心。

高职生需要保持乐观的态度。

乐观态度对于成功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

高职生要学会看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只看到问题本身。

可以通过积极向上的社交圈子和团队合作来培养乐观的态度。

高职生还可以通过读书、听讲座和参加培训等提升自己的积极心态。

高职生还应该注重自律性的培养。

自律性是指个体能够自我控制和管理自己的能力。

高职生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规律的生活方式,建立自己的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系统。

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坚持执行,提高高职生的自律能力。

高职生还需要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在就业市场中获取信息和资源的重要途径。

高职生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实习和公共活动来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

与此高职生还应该注重与同学、老师和同事的良好合作和沟通,建立和维护积极的人际关系网。

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基于心理资本视角

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基于心理资本视角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01ogica1 Capital
BA IN ing.JU Lei
(School ofInvestment Engineering Management,Dongbei University ofFinance& Economics,Dalian,Liaoning 116025)
力是解 决这一 问题的一条有力途径 。以财经类高校 大学生为例 ,通过 194份 问卷调 查,对大学生心理 资本和就业能力
现状进行 了评估 ,对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的预 测效 果进行 了实证分析 ,并给 出通过开发大学生心理资本提升就业能力
的对 策建议 。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资本 就业能力
开发 、可提升的特 点。自我效 能、乐观、韧性和希望等心理状态 性、乐观 4个维度 。量表应用 Likert5点量表 ,1代表非常不 同
都是就业 中必备的关心心理能力 。通 过培训等方式培养大学 意 ,5代 表 非 常 同意 。Cronbach’s Alpha值 为 0.925。
生 心 理 资本 ,从 而提 升 其就 业 能力 是 具有 较 高现 实 意 义 的研 究 。
烈竞 争中脱颖而 出是 目前极 为重 要的问题 。就业过程实际上 观 开 朗 、问题 解 决 、社 会 支 持 、学 习 能力 、团 队合 作 、网络 差 异 8
是一个 自我调节过程,心理能力高的大学生,自我调节能力更 个维度 。量表应 用 Likert5点量表 ,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
强一 些 ,就业 能力 提 升 更 快 。心理 资本 是 积 极 心 理 学 中一 种 极 非 常 同 意 。 Cronbach’s Alpha值 为 O.958。

合理开发利用心理资本 提升“农二代”大学生就业能力

合理开发利用心理资本 提升“农二代”大学生就业能力

合理开发利用心理资本提升“农二代”大学生就业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的子女也开始出现了大规模进入高校的趋势,这类被称为“农二代”的大学生面临着不同于城市家庭子女的就业难题。

其中,心理资本对“农二代”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将从心理资本的概念、“农二代”大学生就业问题以及心理资本在提升“农二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实践中,分别提出观点和建议。

一、心理资本的概念心理资本指个体拥有的一类可以用于获得成功、产生回报的心理特质和心理状态。

心理资本具有三个要素,即积极心理状态(如自信、积极乐观、成就愿望等)、积极人格特质(如主动性、乐观性、自律性等)和积极行为和动机(如自我效能感、自我控制等)。

心理资本可以通过培养和提升来增强个体的职业发展和成功的能力。

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心理资本,对于提升“农二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也至关重要。

二、“农二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由于长期的乡村环境和教育资源的不足,许多“农二代”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着诸多困难。

例如,很多“农二代”缺乏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家庭子女所拥有的人脉资源,难以进入更高端的职业领域。

此外,由于培养环境和心理特质的不同,许多“农二代”也存在着与城市家庭子女不同的心理压力和就业焦虑。

针对这些问题,提高“农二代”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是必要的。

三、心理资本在提升“农二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实践1.提高自信心自信心是提高心理资本的重要手段,因此提高“农二代”大学生的自信心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

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各类活动来优化“农二代”大学生的培养环境,让他们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另一方面,则需要为“农二代”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成功体验,这可以通过赞扬他们的成绩、参与实践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2.培养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是提高心理资本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农二代”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必备条件。

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地锻炼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逐渐提高自己的决策水平和自我依赖性,从而在就业中获得更多的机会。

基于心理资本理论下高职生就业能力优化策略的探索

基于心理资本理论下高职生就业能力优化策略的探索

基于心理资本理论下高职生就业能力优化策略的探索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日益受到重视,高职教育作为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渠道,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高职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压力也在逐渐加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优化高职生的就业能力,成为了当前高职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心理资本理论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心理学理论,它提出了积极情感、希望感、自我效能感和乐观感这四个构成要素,认为这些因素对于个体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在探索高职生就业能力优化策略时,本文将以心理资本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此为指导,寻求有效的方法,帮助高职生提升就业能力,增强竞争力。

二、心理资本理论概述心理资本理论是由美国学者Fred Luthans和Carolyn Youssef在2004年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基于心理学的理论,认为个体的成功与积极情感、希望感、自我效能感和乐观感密切相关。

这四个要素被认为是心理资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积极情感积极情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状态持乐观、积极的态度,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

具有积极情感的个体通常更加乐观、自信,对未来充满信心,能够克服困难,适应环境的变化。

2. 希望感希望感是指个体对未来的期望和向往,具有希望感的个体通常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梦想,能够根据自己的目标制定计划,并为之努力奋斗。

3.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和自信心,具有自我效能感的个体通常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从而取得成功。

4. 乐观感乐观感是指个体对未来持乐观的态度,不会轻易放弃,能够从失败中汲取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以上四个构成要素共同构成了心理资本的核心内容,对于个体的成功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基于心理资本理论,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积极情感、希望感、自我效能感和乐观感这四个要素,来优化高职生的就业能力,从而提高其竞争力。

在高职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其积极情感。

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系研究_以浙江某高校大学生为例_鲁银梭

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系研究_以浙江某高校大学生为例_鲁银梭

Education & Teaching 教育与教学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161摘要:本文从心理资本视角出发,分析浙江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与就业力的关系。

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力具有正向相关关系,心理资本中的四个维度均与大学生就业力的总体和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心理资本 就业力 大学生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回顾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不争的事实。

2013年5月24日数据显示“浙江26.7万大学生,目前仅两成签约”。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学者们也积极探讨促进就业的良策,如黄敬宝(2009)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就业力;曾湘泉也认为,提升就业能力有助于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由知识、技能、思维、心理、个性、态度等一系列能够适应就业的素质群构成的能力。

近年来,心理、个性、态度等因素备受用人单位的关注,且很多大学生所谓的就业能力不足,恰恰与这些因素有关。

现有关于提升就业力的相关文献也多从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心理干预、心理疏导等视角予以探讨,这些研究更多关注大学生的消极心理因素。

21世纪以来,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开辟了学者研究的新思路。

Seligman (2002)将导致个体积极行为的心理因素纳入资本的范畴。

Luthans (2005) 将心理资本定义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包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韧性。

学者们也积极探索心理资本与就业力的关系,如关注自我效能对就业力的影响(毕景艳等,2007;张云仙,2010);关注韧性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金灿,2008)。

现有文献尝试构建心理资本与就业力的关系,但较多文献倾向研究心理资本单个维度的作用。

对心理资本作为整体构念的作用还未有深入探讨。

因此,本研究拟从积极心理资本视角探讨影响就业力的因素,深入分析心理资本各维度及心理资本整体构念对大学生就业力的影响。

基于心理资本理论下高职生就业能力优化策略的探索

基于心理资本理论下高职生就业能力优化策略的探索

基于心理资本理论下高职生就业能力优化策略的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日益重要,高职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就业形势的变化,高职生就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就业能力的提升是高职生成功就业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我国高职生在就业能力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就业技能不足、心理素质不强等。

如何优化高职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基于心理资本理论下高职生就业能力优化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通过对心理资本的概念和影响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旨在提出针对高职生的就业能力优化策略,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并提升就业竞争力。

通过深入研究提升高职生心理资本的途径和实施就业能力优化策略的建议,本研究旨在为高职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认识心理资本对高职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性,验证就业能力优化策略的有效性,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3 研究意义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当前我国高职生就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就业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等问题。

探讨基于心理资本理论下高职生就业能力优化策略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通过深入研究基于心理资本理论下的高职生就业能力优化策略,不仅可以促进高职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还有助于我国高职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这对于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2. 正文2.1 心理资本理论概述心理资本理论是由心理学家佩塞克和西林汉姆提出的一种新兴的心理学理论,强调个体内在的积极心理特质对其行为和结果的影响。

心理资本理论认为,个体的积极心理特质包括乐观、自信、自律和坚韧不拔等,这些特质能够提升个体成功的可能性,促进个体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积极的成就和表现。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对策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对策
基 于就业能 力提 升 的大 学生心理资本 开发对 策
曾 玲
( 南 京 邮电大 学 , 江 苏 南京 2 1 0 0 2 3 )
摘 要: 严峻 的 高校 学 生就 业形 势 昭示 着大 学 生在 注重 专 业知 识 贮备 之 余还 须着 力提 升 自身的 就 业能 力 , 而 大学 生就 业 能力 的 提 升 又与 大学 生心理 资本 的有 效开发 紧密关联 。 因此 , 围绕 心理 资本之 希 望 、 乐观 、 韧性、 情商、 自我 效 能感 等五 个主要 维度 , 系
达到某种 目的或出现某种 隋况; ( 2 ) 乐观 , 即灵活而又现实 的看待事
随着每年几百万的毕业生涌人社会求职面试,一缺十求的情 况愈演愈烈 , 大学生们面临的就业压力也愈来愈大 , 甚至在求职面
试时 , 面临的竞争者不仅仅是同届的毕业生 , 还有往届 的师兄师姐
情发展并对事物发展充满信心 ; ( 3 ) 韧性 , 即面对丧失 、 困难或者逆 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 , 以及从逆境 中迅速恢复过来的复原力 ; ( 4 ) 情商 , 即感觉 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 , 能有效地进行 自我激励 ; ( 5 )
就业机会更为有益。从以上的研究结论中我们可以总结 , 大学生心 理资本 的开发 与就业能力密切相关 , 高校有意识的对大学生的心理 资本未来社会 输送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 三、 基 于就 业能 力提 升 的大 学生 心理 资 本开 发 的必 要性
分 析

大 学生心理 资本 、 就业能力 内涵
“ 心理资本” 最早 由路桑斯教授提 出, 是指个体在成长 、 发展过 程中表现 出来 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 ,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 , 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它 主要包括 以下维度 ; ( 1 ) 希望 , 即在困境 中拥有顽强 的意志 , 以期望

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系研究

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系研究

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系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对其就业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心理资本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本形式,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心理资本的概念及特征心理资本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皮特·杜克斯伯里(Peter Drucker)首次提出的,它是人们在工作中所应用的心理、文化、社会和个性特征的总和。

心理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以个体员工为核心、表现为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的积累,包括工作意志、创造力、适应性、开放性、积极性、负责任性、信心和同情心等多种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

具体来说,心理资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信心:具有良好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同感,在工作中能够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2.工作热情:在工作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能够自发地投入到工作中,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

3.责任心:具备一定的责任心,能够在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并且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4.创新能力: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5.适应性: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能够迅速适应新环境,处理不同的任务和工作场景。

二、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1.自我认知能力提升心理资本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理解自己所具备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发挥优势,为自己的就业提供精准的目标。

2.提高面试及沟通能力拥有心理资本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面试技巧,更好地表达自己,在与面试官的交流中感性理性并用,通过交流沟通展现自己的优势。

3.适应和应变能力提升拥有心理资本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复杂的环境和情况下的压力,做到自如地处理问题和困境,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4.提高创新能力心理资本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创新的能力,拥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在创新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拥有更广阔的就业前景和更好的发展机会。

心理资本维度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研究

心理资本维度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研究

韧 性 (resi1ience) …。个 体 在 成 长 过 程 中 有 效 融 入 积 极心 理 学 的知 识 ,提 高 大 学 生 的就 业 心 理 资 本 ,促 进 其 在 求 职 过程 中 能顺 利 提 高 工 作 自信 心 。针对 大 学 生在 求职 过 程 中 的不 自信 、焦 虑等 现 象 ,采 取 嵌 入 心 理 资 本 教 育 的 方 式将 消解 其 就 业 焦 虑 ,提高 其 就业 能 力 。大学 生 就 业能 力 的高 低 受 制 于 三 个 方 面 :一 是学 生 的知 识 水 平 ;二 是 学 生 的技 能水 平 ;三 是 学 生 的心理 水 平 。知 识水 平 的获 取 主 要 在 学 习的 过 程 中 习得 ,技 能 水 平 主 要 是通 过 大 学 生 多 次 反 复 的 技 能 实 践获 取 ,而 学 生 的心 理 水 平 的提 高 依 赖 于 大 学 生心 理 资本 的体 悟 得 以 实现 。心 理 资 本 在 大 学 生就 业 能力 提 高 中扮 演 着 非常 重 要 的角 色 ,它 通 过对 心 灵 资源 投 资 的 形 式 来实 现 ,不仅 能在 当前获 得 实质 性 的 回报 ,也会 增 加将 来 获利 的可 能性 。
收 稿 日期 :2018—03—09 基 金 项 目 :汕 头 职 业 技 术 学 院教 研 立 项 课 题 (16JY14) 作者简 介 :黄 小铭 (1979- ),男 ,广 东潮 州人 ,汕 头职业技 术学院人文 社科系副 教授 ,研究 方 向为大 学生思想 政治教 育 。
第 3期
关 键 词 :心 理 资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073X(2018)03一()032—05
20l7年 ,我 国 就 业 形 势 比 较 复 杂 、 非 常 艰 巨,全 国高 校 毕 业 生达 795万 , 比去年 增 加 了 30 万 。 当前 的就 业 形势 日趋 激 烈 ,心 理 资本 在 大 学 生 就 业 能 力提 高 方 面起 着 举 足 轻 重 的作 用 ,这 是 我 们 研 究 心 理 资 本 的初 衷 。我 们 应 当 重视 大 学 生 就 业 能 力 提 高 的 培 养 问题 ,探 索 引 入 心 理 资 本 来 提 高 大 学 生 的 就 业 能 力 。首 先 我 们 应 当 厘 清 心理 资本 与就 业 能 力 两 者 之 间 的 内在 逻 辑 关 系 。要 提 升大 学 生 的就 业 能 力 ,就 必 须 在 他 们 学 好 专 业 课 程 的 同 时 ,借 助 社 会 和 学校 的 各种 实 践平 台 ,提 升他 们 自我 效 能 ,赋 予 大 学 生 希 望 与体 验 ,培 养 他 们 积极 乐观 的心态 ,开展 韧性 教 育 。

心理资本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心理资本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心理资本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汇报人:日期:•引言•心理资本理论概述•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目录•心理资本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实证研究:心理资本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效果评估目录•结论与展望01引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竞争的加剧,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对于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适应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的影响:心理资本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于提高个体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目的与问题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资本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适应社会需求。

研究问题:如何从心理资本的角度出发,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通过心理资本的干预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010*******背景与意义研究方法与结构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对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研究结构本研究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引言,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对心理资本和就业能力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第三章为问卷调查,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资本和就业能力进行调查;第四章为实证研究,通过数据分析探讨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第五章为结论与建议,总结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02心理资本理论概述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包括自信、希望、乐观和韧性四个方面。

定义自信、希望、乐观和韧性是心理资本的四个核心构成要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构成心理资本定义与构成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提高个体的就业能力,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的影响就业能力的提高也能够增强个体的心理资本,形成良性循环。

基于就业心理资本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研究

基于就业心理资本的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研究

一、就业心理资本内涵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ial Apprection)的 概念来源于积极心理学。美国管理学专家路桑斯教 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心理资本理论,认为心 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 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它体现了个人对未来的信心、 希望、乐观和毅力,关注其在逆境中的自我管理能 力[1],包括了四个维度的心理能力,即希望、乐观、自 我效能感和韧性,指一个个体通常所具有的优秀的 心理素质。2005 年,路桑斯就提出了著名的心理资 本干预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该模型。这就 说明,个体的心理资本可以通过一定方式的干预对 其产生积极影响。
二、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作用 机制分析
希 望 、乐 观 、自 我 效 能 感 和 韧 性 这 四 个 维 度 当 中,希望是个体对生活中行成的一种积极状态,在 就业过程中表现为对就业的目标锲而不舍,为了实 现就业目标,会对实现的途径进行必要调整。乐观 是指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对个人就业的相关因素 能进行积极归因。自我效能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 中,具有信心并能付出努力去实现就业。韧性则是 指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和障碍时,能够坚持不放 弃,最终实现就业目标的品质。对学生心理资本的
就业心理资本,是心理资本在就业工作中的进 一步延伸,是大学生在就业活动中应该具有的心理 资本。随着近年来的高校扩招,每年的应届毕业生 人数也在大幅度增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人才市
场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社会关 注度不断提高,各公司为找到更满意的人才,求职 周期也在增长。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每一届大学生 在求职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再加上此时若再遇到失 败和挫折,心理状态会受到影响,成为对一个人心 理资本的考验。
图 1 基于心理资本干预的大业创业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心理资本是企业招聘选拔人才的重要指标,心理资本包括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韧性四个维度,它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密切相关。

文章从心理资本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大学生心理资本理论与就业能力的关系,希望建立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的微观干预机制,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标签:就业能力;心理资本;大学生一、心理资本的内涵心理资本概念来自积极心理学。

20世纪末,以塞林格曼(P.Seligman)为首的一些心理学家发起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热潮,积极心理学研究运动开拓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开启了以人的发展潜力、道德、品德等积极品质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心理学新视角。

2004 年,美国管理学家路桑斯教授将心理资本概念引入组织管理领域。

心理资本通常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是蕴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一种积极心理力量,是推动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心理资源。

具体上,心理资本包含下列四方面的因素:①自我效能感。

在面对充满挑战性和有难度的工作时,充满自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获得成功。

②韧性。

当处在不顺和被问题困扰时,能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突破,以取得成功。

③乐观。

个人对现在和未来的成功和预期有积极归因。

④希望。

为达到目标而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精神,为争取成功在必要时调整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方法。

二、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关系就业能力是指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以及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工作的能力,即个体能够满足组织需要,并且始终胜任工作的能力和特质。

英国经济学家Beveridge 在1909 年提出了就业能力的概念,他认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

从大学生层面来看,就业能力不仅仅指找到滿意工作的能力,也包含持续完成工作、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信息,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预计达到795万人,比2016年(765万)还多出30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开发的重要基地,较多地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就业人数多、压力大的情况下,缺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

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等对高校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积极应对就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于乐观积极的态度、健康的心理状态等因素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把心理资本测评作为一项重要的面试考核标准,来选拔合适的人才。

随着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就业压力增大,很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或求职不成功而产生悲观、失望等消极心理,甚至走向极端。

然而,具有高心理资本的毕业生在面临严峻的就业环境时,更能积极、灵活地调整心态,把压力化为动力,激发个人潜能,适应环境,通过积极努力,屡败屡战,锲而不舍,最终找到满意的工作。

同时,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王尧骏(2013)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有积极的影响,其中韧性、自我效能感、乐观三个维度对就业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

励骅(2011)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团结合作、自我管理、问题解决、沟通能力、计划协调等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这表明心理资本越丰富,大学生的就业力就越强,就业竞争就更有优势,心理资本的发掘和培训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就业力和竞争优势。

在校期间,高校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加强大学生心理资本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就业质量。

三、基于心理资本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显著影响其就业能力水平,心理资本的提升对就业能力的提升有良好的正向作用。

因此,有意识地引导开发大学生的乐观积极心态、自我效能感、坚韧毅力、充满希望等积极的心态,以培育和提升心理资本,对促进就业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1.体验成功,提高自我效能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成功是人人渴望的,成功的愉悦往往会带来无穷无尽的力量,只要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快乐,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被唤起,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因而学习信心倍增,进而引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逐渐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大学里,学习不再是衡量学生成长成才的唯一标准,高校课堂相对自由,不再有“填鸭式”的灌输,尝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升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实践性较强的话题,以分组讨论、团结协作、分小组汇报的形式,要求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小组中单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经过团队的协作,将目标细化,个人或者小组就只需要完成分解目标,再将完成的分目标进行整合、归纳总结,任务就会得以完成。

同时,每个小组中还会产生具有领导气质的学生代表、充当领导者或者协调者,确保问题解决顺利进行,负责记录的学生汇报团队成果,在整个过程中,个体会体验到个人的力量对团队的贡献,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另一种方法是同辈学习法。

第一,由学工队伍牵头,在全校开展“身边榜样,量力前行”的教育活动,用身边优秀事迹去感化学生,通过同辈学习,发现自身问题并主动改进,从而赶超榜样,在超越过程中,树立自我效能感。

第二,由就业指导中心牵头,邀请大四求职成功且工作业绩优异的学生或年轻的优秀校友,回校交流,为在校大学生就学习、生活、职业规划和求职等方面提供有益的经验,充分发挥自我潜能,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2.正向归因,培养乐观的就业态度归因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的过程。

归因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例如,上班时有员工请假了,这时,大家都会对他请假作出猜想,有的人会猜,他可能是生病了;有的人想,可能是家里面出了什么问题等,无论将请假最终归结为什么原因,这种探索原因、寻求解释的过程就是归因。

归因反映的是个体对于引起某个事件原因的认识。

高校可以开设相应的课程、讲座,开展面向大学生的“事件乐观归因”的培训,使学生乐观地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第一,正视过去,引导学生形成乐观归因的生活态度。

引导学生对过去所发生的挫折和失败都应该坦然接受,正确认识失败,积极把握可把握之事,对于消极事件中的不可把握因素要坦然接受并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使学生在将来面试受挫时,能在自我与社会环境中寻找到平衡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第二,正视自我、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解剖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兴趣爱好,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在大学学习、生活、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

3.参与实践,提升就业实力毕业生处于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换阶段,大多数毕业生对即将到来的生活、工作充满期望,一旦心理资本准备不充足,毕业后进入社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时,会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对毕业生未来职业发展和就业选择产生不良的影响。

甚至部分毕业生面对形势严峻的就业压力,在多次求职面试不顺利后,对找工作采取逃避、回避的态度,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怀疑的心理,因此高校应通过专业实践、实习教学、顶岗实操和模拟面试等形式,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适应就业岗位,适应社会竞争。

一方面,高校在教学设计中,应加大实验课时的力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大学生就业实训,加强实验、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环节,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获得经验和见识,了解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和专业技能要求,在工作中,与同事沟通交流,获得丰富的实习经历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各自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与特点,深化教学改革,突出行业性和应用性的办学特色,培养“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具有一定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与行业寻求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协同培养学生,实行“课程+实习+就业”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协同培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使双方互惠、互利、互赢。

4.关注心理健康,提升就业韧性在激烈的职场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高低不仅与实操技能、专业知识、个人能力相关,更与个人心理及其坚韧性有紧密的关系,坚韧性体现了毕业生在面对问题时化解困难、屡败屡战、解决问题、实现成功的能力,毕业生群体情感、情绪体验日趋多元化,易受工作氛围、身边环境变化的影响,缺乏自制能力和耐挫能力,高校管理者应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

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关注大学生就业心理,强化就业韧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识别、预测学习中的挫折,分清主次;帮助学生制订规避挫折的计划,尽可能地克服困难,超越逆境;运用小组工作相关理论,针对大学生群体特殊的心理需求成立特色的社会工作小组或者工作室,结合校外专家和业界人士为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在求职过程中,引导学生认清自我,尽快实现从“学业人”到“职业人”的转变,在求职和工作中要体现“学校自信”和“校友自信”,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1]胡庄方,周定晖.心理资本培育与农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J].高等农业教育,2013(10):81.[2]郭志文,宋俊虹.就业能力研究:回顾与展望[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68.[3]勵骅,曹杏田.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关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3):56.[4]郑少芳.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策略分析——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视角[J].学术争鸣,2013(1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