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的儿童教育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物馆的儿童教育探索
一、我国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发展历程
1.我国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历史
博物馆是外来事物,在中国古代并没有自然产生一种叫做“博物馆”的组织机构。
因此,可以这样说,我国博物馆历史短、底子薄。
我国的第一座博物馆是近代著名企业家张謇创立的,名叫南通博物苑。
这座博物馆完全是以成人为对象设计建造的,没有考虑儿童教育。
直到20世纪30年代,我国博物馆才开始涉足儿童教育,并将其作为博物馆的一种辅助职能。
比如,河南博物院在1936年就开辟了儿童馆,向小朋友传播科学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博物馆开始增设讲解员。
讲解员的出现,方便了中小学学生参观博物馆,提高了学生进入博物馆参观的热情。
改革开放后,针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我国博物馆又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
一大批博物馆开设爱国主义展馆,促进了中小学学生对国家的热爱。
步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有能力有实力进行大型博物馆的建设。
一批设计精良的大型博物馆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博物馆的儿童教育属性也被重视起来。
很多展馆免费向儿童开放,一些展览专门为儿童策划。
2.我国博物馆教育的现状
不知不觉中,博物馆已经在中国的大地上生长了百年。
然而,具体到儿童教育,我们不得不说:差得很远。
即使是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儿童博物馆的上海,现有的儿童博物馆也极其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少年儿童的需要。
从全国范围来看,致力于儿童教育的博物馆也是形单影只。
而且地区发展不平衡,西部和农村很难配置。
换句话说,当前中国博物馆的儿童教育面临巨大空缺。
二、对我国博物馆儿童教育的探索
儿童教育有其特殊性,可以说,儿童与成人是完全不同的存在。
只有了解儿童,熟知儿童心理,站在儿童角度想问题才能接触到儿童的理想世界。
基于我国博物馆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借鉴外国儿童教育的发展实际,我们可以总结出我国博物馆儿童教育发展方向。
1.从短期展览转向固定场馆
我国博物馆常以展览的形式进行儿童教育,然而这种形式没有延续性,无法长期为儿童服务。
通过借鉴外国经验,我们发现将儿童馆以实体的形式确定下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这样就可以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儿童教育。
博物馆可以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管理,针对不同年龄、性别、民族的小朋友举办不同的活动。
博物馆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小朋友的活动中,进行亲子互动活动。
2.从引进到原创
可以说,现在东部大城市的许多展馆并不缺资金,他们经常去国外购买成熟的儿童教育模式,这对于我国儿童教育的发展是有益的。
然而这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引进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学会原创。
只有从自身创造力开始抓起,我国博物馆的儿童教育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单纯引进也许能解燃眉之急,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3.从单一形式向多元转变
经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相当一部分博物馆的儿童教育项目死气沉沉,经年不变。
这一方面来自于管理者的懒惰,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方面,则是我们的观念陈旧。
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形式的变更。
同时,固定的形式也无法满足儿童的好奇心,不能调动儿童的积极性。
因此,定期地更换活动形式和内容,是博物馆改进工作的重要方面。
4.从室内转向室外
如同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一样,博物馆的展览应该不只有室内一种。
可以預见的是,将来的博物馆一定是朝着实景化方向前进。
儿童馆也应该走出室内,与其他机构达成合作。
总之,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进步,我国博物馆儿童教育的方法和形式也一定会越来越丰富多样。
多元化的儿童教育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社会进步。
只要坚持创新发展,坚持站在儿童的角度想问题,我国与博物馆相关的儿童教育一定会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刘芳.谈博物馆学龄前儿童教育的概念界定[J].科教文汇,2017(1):161-162.
[2]陈晨.博物馆儿童教育现状研究——以南京博物院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