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障碍学生品德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聋生道德品质,引导聋生健康发展
潘钰
(榆林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针对聋生一些不良行为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发生该类事件的原因,并提出提高在校聋生道德品质相关的措施。
关键词:聋生心理现状、必要性、提升道德品质措施
一、聋生心理现状简析
(一)、聋生的道德情感标准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聋生由于缺少语言刺激和对周围现实环境全面深刻的认识,加之聋生本身视觉迅速,模仿力强和好奇心重,这样致使他们只是凭主观意志去判别美丑,并把它们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他们心目中的美。这种片面的审美能力也是聋生团体中流行和被公认的行为,例如:占有的获取行为,利己的自私行为,进攻的本能行为。
(二)、聋生道德情感存在一定的偏差。人的本性本来就存在着很多弱点,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经过后天的学习和修养,使本性中的弱点逐渐淡化。[4]但由于聋生第二信号系统(语言)出现障碍,他们无法通过语言来感知外界那些关于社会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的诠释。特别是早期得不到父母的正确诱导和教育,加之他们视知觉强大的补偿功能,往往会捕捉到一些细微的画面和情节,而这些细节又往往是通
过社会正常人的本能活动体现出来的,这就会出现许多认知的偏差。
二、影响聋生德育发展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当聋哑青少年真正踏入社会时,极少有人真正地去关心他们,与学校相比落差太大,他们只有靠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去体验。当今社会太现实,太注重金钱势力,当今社会“一切向钱看”的观点导致许多聋哑青少年产生过于追求物质的享受,却看不到他人的辛苦劳动,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由于他们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很强的负面影响。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只注重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教育,那样的教育形式是残缺不健全的。通过对聋校学生的观察及家庭环境的了解,我觉得家庭教育的影响主要由娇宠溺爱型、淡漠遗弃型、简单粗暴型这三种家教模式造成。娇宠溺爱型的孩子承受不了挫折,性格特别任性、娇气;淡漠遗弃型的孩子缺少父母亲的关爱,影响了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简单粗暴型的孩子由于父母亲的行为粗鲁和脾气暴躁,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1]。
(三)学校教育的影响。当今聋校多是封闭式管理,这使学生长期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接触外界事物较少,导致了他们不能正确看待新问题和认知新事物,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是偏重于本本教育和校内规则制度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进行社会新生事物的教育。现行聋校德育教材也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造成了道德教育和现实状况的脱节,当学生进入社会后良好行为的发生率会大大降低。
(四)聋生自身因素的影响。由于受听力障碍的影响,聋生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了解有明显的缺陷,看待事物具有很强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在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正确的教育引导下,是很难自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的,更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
三、提高聋生德育的必要性
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等心理结构。聋生由于受听力损伤的影响,带来认知上的相对片面,再者现在的聋校大多是以寄宿封闭式管理为主,在很多时候,他们的世界相对封闭,他们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聋生的道德品质得不到良好的发展,为此呵护聋生情感需求,使聋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思想品德课教学就是加强聋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通过思想品德课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品德认识,塑造良好的品德行为等。同时,在《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行动计划》一书中也指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视。但聋生的心理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对此更应该结合聋生的心理特点,呵护聋生的需求,提高聋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加强聋生道德教育的基本策略
由于聋生在感知觉方面、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方面、逻辑思维的发展方面,都比同龄健全儿童少年发展得迟缓。因此,聋校教育者在德
育实施过程中,必须结合本校聋生的身心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策略,有针对性地加强聋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提高道德认识,形成道德观。道德认识的形成是由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信念的形成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构成的,它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3]。那怎样提高聋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呢?聋生认知规律是从具体形象过渡到概括抽象的过程,教师要根据聋生认知的主要特点向他们传授道德知识。低年级聋生对道德知识的学习,一般停留在事件的表面和具体性之中,他们对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体现的道德知识难以深入理解,更谈不上从中取得经验和借鉴。因此,教育者要指导聋生对照具体的事件来学习有关的道德知识,识别对与不对,努力克服各种不正确思想对低年级阶段聋生的影响。中年级的聋生对道德概念的理解也不精确、不全面。他们把偷窃的聋生称之“机灵”、“会赚钱”,把经常打架斗殴的聋生称为“勇士”等。高年级聋生对某些事件所反映的道德知识具有初步的理解能力,达到一定的概括水平。然而他们对于问题本质方面的理解还很困难,不会问为什么,对此就要不断提高聋生的道德知识水平,加强他们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与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培养道德情感。在培养聋生道德知识和坚定信念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将已形成的道德信念与聋生的情感体验相联系,逐渐加强他们的道德感。利用聋生情感大多外向这个特征,作为发现和培养聋生道德感的有利条件。如:我们可以利用优秀的文艺作品和身边的感人事例来增强聋生的道德感;还可以组织聋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用自
己亲身的体验来丰富他们的道德感。
(三)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对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中,首先要求学生记住具体规则的同时,还应该让聋生进一步认识并理解在不同情况下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的理由。其次要针对聋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教育者可以利用聋生强烈的自我表现欲这种心理特点来激发他们产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动机,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这种良好行为的表现欲望,这时加上教育者的正面表扬或鼓励,在满足他们表现欲的同时也将良好行为予以固定。德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作为聋校教育者,要想提高其道德品质,必须先知晓聋生现况,再找出影响聋生思想道德的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提出教育聋生的策略,针对策略合理设计实施方案。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将德育工作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勤于研究,善于创新,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品德形成,采取灵活的方式开展工作,才能真正做好聋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而开创聋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四、提高聋生德育的基本措施
一、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设计。
思想品德教育讲求的是人的发展的教育,最大性能的发挥人的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需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快乐地学习。聋生由于生理缺陷,使得他们具有很强的自卑心理。在学习过程中和正常人比较就显得比较被动。因此,把他们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就尤为重要了。提升聋生的主体地位,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