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传染性贫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吞铁细胞不是此病特有,在马血锥虫病等病 也能检出 我国资料证明,健康驴、骡的血液中就能检 出吞铁细胞,多为弥漫型,所以对驴、骡 诊断意义不大
各型传贫病马的临床特点 急性型 多见于新疫区的流行初期或者是 老疫区内突然暴发的病马,体温升高,一 般稽留8 15天,有的会有短时间下降,又 般稽留8~15天,有的会有短时间下降,又 聚升到40~41℃ 聚升到40~41℃以上,一直稽留到死 病程 3~30天,症状和血液学变化明显 30天,症状和血液学变化明显
本病毒最少有14个型。表明该病毒有多向性 本病毒最少有14个型。表明该病毒有多向性 抗原漂移,这与病毒糖蛋白结构改变有关
1961年始由日本小林和夫用马白细胞、马骨髓细 1961年始由日本小林和夫用马白细胞、马骨髓细 胞分离培养和传代成功 我国在1965年首次用马白细胞分离培养和传代成 我国在1965年首次用马白细胞分离培养和传代成 功。本病毒只能在马属动物的白细胞和骨髓细胞 及驴胎组织继代,细胞培养时,可以复制,且培 养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用马属动物以外的其它 动物人工感染和进行细胞培养均未获成功 最近美国报道狗、猫传代细胞培养本病毒获得成 功
组织学变化 肝、脾、肾、心脏、淋巴结等脏器网状内 皮细胞活化,增生及铁代谢障碍 肝的变化最具特征
图—1
槟榔肝
图—2
1.急性 2.慢性型的脾脏肿大 3.正常马的脾脏
图—3
心肌几乎呈土黄色 ,心内膜和心外膜下出血点
诊断
此病的病情比较复杂,应进行综合诊断 依据流行病学(发病动物种类品种,吸血 昆虫,季节性,诱因)病状和病变(西米 脾,槟榔肝,淋巴结肿大) 必要时,可采用肝脏穿刺的方法,直接采 取肝组织一小块,做组织学检查,进行确 诊
应与马梨形虫病,伊氏锥虫病,马钩端螺 旋体病及营养性贫血鉴别
防制
预防及扑灭马传贫,应采取养、防、检、 消、隔、处等综合性防制措施 加强饲管,提高马匹的抗病能力。防止蚊、 虻侵袭马体。禁止由疫区购买或交换马匹 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在检疫的基础上,对 健康马匹用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在 每年蚊、虻活动季节前3 每年蚊、虻活动季节前3个月进行接种
贫血、黄疸及出血 心脏机能紊乱,是由于血液稀薄,心肌变
性,心室扩张所致 浮肿, 多见于胸前、腹下、四肢下部、包 皮、阴囊等处。由于心脏衰弱,全身静脉 淤血,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等所引起 全身状态, 精神沉郁,低头耷耳,站立不 动,减食,渐消瘦,易疲劳,出汗
血液学的变化
红细胞数减少, 常减少在500万以下,严重 常减少在500万以下,严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亚急性型 在流行中期多见。呈现反复发作的间歇热, 温差倒转现象较多。临床及血液学指标, 随体温的变化而变化 病程 约1~2个月
慢性型 最常见,主要是老疫区,特点与亚急性型 基本相似,呈反复发作的间歇热或不规则 热。发热程度不高,发热期短,一般2~3天。 热。发热程度不高,发热期短,一般2 有热期短,临症及血液学变化比亚急性轻。 无热期长,症状不明显 病程 数月~数年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只有马属动物,以马的易感性最强,驴、骡 次之 各品种、年龄、性别的马、驴、骡均有易感 性 以进口马和改良马的易感性较强,其它畜禽 及野生动物等都不自然感染
传染来源 主要是病马,特别是发热期的病马,其血 液和脏器中含有多量病毒,并随分泌物和 排泄物排出体外,散播传染 慢性和隐性病马由于能长期带毒,也是很 危险的传染源
检疫 采用补反、琼扩和临诊三种方法进行,任一 种方法判为阳性,则都是传贫病马 隔离和封锁 对检出的传贫病马及可疑马匹,要远 离健马予以隔离。在疫点确定后,立即进行封锁 处理和消毒 对病马应报有关部门批准后进行扑杀。 同时对马厩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 病马尸体应烧毁或深埋。粪便堆集发酵处理
重点
马传贫的特征 病原 马传贫的共同症状和血液学变化及诊断常 用的方法
病原
马传贫病毒,属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 该病毒的核酸型为RNA,但在其增殖中有 该病毒的核酸型为RNA,但在其增殖中有 赖于DNA 赖于DNA
本病毒各毒株都具有群特异性抗原和型特 异性抗原 群特异性抗原为各毒株所共有,存在于病 毒粒子内部,用补反试验和琼扩试验可以 检出,主要用于诊断 型特异性抗原是各型毒株间不同的抗原, 存在于病毒粒子的表面,可用中和试验检 出,主要用于病毒型的鉴定
免疫琼扩反应 特异性强,抗体持续时间长,检出率高, 我国为93.9%,国外为95%以上。方法简便, 我国为93.9%,国外为95%以上。方法简便, 易于推广。已列入我国的检疫规程。检出 率较补反高
临床、补反、琼扩不能互相代替,必须同 时应用 还有荧光抗体技术,中和试验,ELISA等 还有荧光抗体技术,中和试验,ELISA等
本病通常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流行初期 呈急性经过,病死率也高,以后转为亚急 性和慢性,慢性则病死率低 新疫区多呈暴发,急性型多 老疫区多为慢性
本病的发生无严格的季节性。但是在吸血 昆虫多的夏、秋季节多发。在新疆此病的 流行多在农区,其感染率亦高于牧区 1976年在重点疫区和静县抽检农区马8202匹, 1976年在重点疫区和静县抽检农区马8202匹, 阳性206匹,阳性率2.51%。抽检牧区马2932 阳性206匹,阳性率2.51%。抽检牧区马2932 匹,全部阴性 低洼潮湿,过劳,长途运输,饲管不好, 草质差,内寄生虫的寄生,购入马匹检疫 不严等都能促使此病的发生和散播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吸血昆虫(蚊类、虻、蠓及刺蝇 等)对病、健马的多次叮咬,经皮肤传染 据资料证明,虻类是传播此病的主要媒介, 如虻类昆虫刺吸病马血后,刺吸健马,这 样经交替刺吸104次,就能典型发病 样经交替刺吸104次,就能典型发病 也可经污染的注射针头、采血针、诊疗器 械等散播传染 还可经消化道传染和交配传染,胎盘的传 染也有可能
本病毒对热的抵抗力弱,煮沸立即死亡, 在56~60℃加热1小时可使病毒完全失去感 56~60℃加热1 染力。日光照射经1 染力。日光照射经1~4小时死亡 3%来苏尔溶液可在20分钟内杀死,2~4%氢 3%来苏尔溶液可在20分钟内杀死,2 4%氢 氧化钠溶液和福尔马林均可在5 10分钟内 氧化钠溶液和福尔马林均可在5~10分钟内 杀死 粪中可存活2.5个月,在堆粪发酵中30天死 粪中可存活2.5个月,在堆粪发酵中30天死 亡 在秋季收割的牧草上,可存活6 在秋季收割的牧草上,可存活6个月
1976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全自治区共检 1976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全自治区共检 疫104461匹,检出病畜2685匹,扑杀病畜 104461匹,检出病畜2685匹,扑杀病畜 1468匹,自然死亡698匹。由于采取了一些 1468匹,自然死亡698匹。由于采取了一些 综合性防疫措施,使疫情逐步得到了控制。 但在某些地区和单位由于防疫制度不严, 仍有本病陆续发生
血清学诊断主要有补反和琼扩试验
补反试验 国外认为补反特异性较高,但持续时间 短,检出率低(日本为19.5%),实用价值有限, 短,检出率低(日本为19.5%),实用价值有限, 而未列入国家检疫规程。而我国的试验证明,其 特异性强,抗体(在感染后13~88天出现)持续 特异性强,抗体(在感染后13~88天出现)持续 时间可达300天,检出率为86.8~96.4%。对隐性病 时间可达300天,检出率为86.8~96.4%。对隐性病 马亦能检出,已列入检疫规程 对急性病马检出率低,可能在急性期采血时,病 马还未产生抗体,应间隔一个月,反复采血检查, 才能提高检出率
这三个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隐性 能长期带毒,无明显症状
病变
主要表现为全身败血症变化,贫血,网状 内皮细胞增生和铁代谢障碍 全身粘膜及浆膜有出血点或斑,以鼻翼、 第三眼睑等的粘膜与浆膜最多见 脾肿大,坚实,表面粗糙不平,脾小体肿 大,在樱桃红色的切面有灰白色粟粒大颗 粒突出(西米脾)
肝肿大,呈暗红色或铁锈色,切面呈明显 的槟榔样花纹,在肝小叶有明显的网状结 构 淋巴结肿大,切面充血、出血和水肿 肾肿大,皮质有出血点 心肌变性,脆弱呈灰黄色的煮肉状。严重 病例骨髓呈乳白色胶冻样
症状
潜伏期 长短不一,人工感染的病例平均 10~30天,但短的为5天,长的可达3个月。 10~30天,但短的为5天,长的可达3 临床上可分为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隐性
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的共同症状 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的共同症状
发热(稽留热或间歇热),体温升高达39~ ),体温升高达39~
41℃以上,稽留。当机体抵抗力增强后,传 41℃ 贫病毒可暂时从血液中减少或消失,体温 逐渐下降或恢复正常。为间歇期,抵抗力 再度降低,则病毒进入血液,再次引起体 温升高。有热与无热交替出现 还有温差倒转现象出现,在慢性更加明显。
马传染性贫血
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简称马传贫 概念 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 的一种传染病 特征是 主要表现发热(稽留热或间歇 热),贫血、黄疸、出血,心脏衰弱,浮 肿和消瘦等症状。在发热期(有热期)症 状明显;在间歇期症状逐渐减轻或暂时消 失
本病最早于1843年发生在法国,以后经两次 本病最早于1843年发生在法国,以后经两次 世界大战,几乎遍发于世界各国,其中法 国、德国、美国、日本和苏联等国流行严 重
我国的东北和西北等都有此病, 据报道,此病在新疆解放前就有发生。在 50~60年代疫情仅限于乌苏、焉耆两县。 50~60年代疫情仅限于乌苏、焉耆两县。 1965年分离出新疆系传贫毒焉耆毒。到1982 1965年分离出新疆系传贫毒焉耆毒。到1982 年已蔓延到博湖、和硕、和静、库尔勒、 墨玉、米泉、昌吉、呼图壁、石河子、沙 湾及昭苏等12个县市及12个团场 湾及昭苏等12个县市及12个团场
静脉血中出现吞铁细胞 在病毒的作用下,
网状内皮细胞增殖,吞噬能力增强,变性 的红细胞被大量吞噬,由于吞噬酶的作用, 被吞噬红细胞的血红蛋白转变成含铁血黄 素,这种吞噬有含铁血黄素的细胞,称为 吞铁细胞。
吞铁细胞分为弥漫型、颗粒型及混合型三种。 在病马的发热期及退热后的头几天内,吞 铁细胞的检出率最高 急性、亚急性型病马多为颗粒型和混合型检 出率较高 慢性多为弥漫型检出率低
的减少到300万以下。 的减少到300万以下。 血沉速度加快, 由于红细胞减少,血稀, 所以血沉显著加快 无热期血沉加快,是再度发热的预兆 有热期血沉加快,是预后不好的表现
血红蛋白量降低, 常减少到40%(5.8克) 常减少到40%(5.8克)
以下
白细胞数和白细胞像, 白细胞数减少到
4000~5000个/mm3,淋巴细胞增多,成年 4000~5000个/mm3,淋巴细胞增多,成年 马、驴达50%以上,1 岁幼驹达70%以上。 马、驴达50%以上,1~2岁幼驹达70%以上。 单核细胞增多,嗜中性白细胞相对减少达 20%左右 20%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