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t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门厅 2、水池 3、多功能教堂 4、播音室 5、普通教室
6、中庭
7、职员室 8、美术教室 9、音乐教室 10、机械室 11、校长室 12、接待室 13、办公室
加藤学园,缜文彦
环境艺术设计不是一门狭隘的纯技术或纯艺术的学问,而涉及许多学科领域。
2.2 环境空间设计的基础 人的行为往往是外环境设计时确定场所和动线 的根据,环境建成后会影向人的行为,同样,人的 行为也会影响环境的存在。因此,行为是空间的基 础,空间为行为提供载体,空间促进各种形式交往 的展开。 为了理解人在环境中的行为,有必要对人的基 本需要与内驱力作一初步了解。
拥挤(实际私密性 低于理想私密性)
领域、个人空间、私密性、拥挤与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
3、环境艺术与环境艺术设计
3.1 环境艺术
人们从宏观的角度运用传统的观点探索环境与艺术的关 系,赋予人类环境改造活动以完整的艺术地位,进而发 展出一们相对独立的艺术设计门类——环境艺术。 “ 艺术设计创作在人们的周围创造了一个封闭的实 用——审美环境……它起始于对人体本身的装饰,然后 为他的躯体设计了有艺术意义的外壳(服装)及同它结 合在一起的各种各样的装饰;继而使人在自己日常生活 中所利用的所有器物具有审美价值——从祭祀的、日常 使用的生产工具开始,直至他生活、劳动与同类交往的 处所环境为止……” —— 美学家莫.卡岗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课程任务与目的:
环境艺术设计主要讲授现代城市环境场所的设计问 题。其内容涉及景观环境艺术、室内环境艺术、公共艺 术设计及其他学科等方面。通过课程讲授及设计课题的 练习使学生掌握具体的设计方法,建立“以人为本,注 重功能”的设计观念,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综合分析及 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公共领域:即个人与群体对这些地方没有任何管辖权,只是暂时占有,如 公园、公共交通等,属社会共有的空间。
研究人的特定领域中行为的规律性,掌握这一 规律就可以预测使用者的一些活动状态。
人们控制领域的机制一般有两种:
一是个性化,即自我认同,使环境人格化,也使他人识 别其占有领域的范围。 二是防卫,当他人突然闯入人所占有的领域时,人们就 会感到不快,而保卫这一领域。
利用空间的控制机制 利用不同文化的行为规范与模式来调节人际接触。 我们所关心是如何从有形的物质环境的设计来达到 这一目标。 避免拥挤感:
一是分隔,它是减少相互干扰,降低环境信息输出量的有效 手段之一; 二是避免信息过载,也能有效地减少拥挤感。
人的行为
日本学者渡边仁史把空间中人的行为特点归纳为:
1.人的基本需要
1)马斯罗(Maslow )的层级论
(1)生理的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如:饥、渴、寒、 暖等。 (2)安全的需要(security needs),如:安全感、领域性、私 密性等。 (3)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affiliation needs),如:情感、归 属某小团体、家庭、亲属、好朋友等。 (4)尊重的需要(esteem needs),如:威信、自尊、受到人 们尊重等。 (5)自我实现的需要(actualization needs)。 (6)学习与美学的需要(learning and aesthetic needs)。
领域与个人空间
阿尔托曼区别了领域的三种类型:
(1)主要领域:由个人或群体所有及专门使用,与其他领域划分明确,有相对 永久性,一般为日常生活的中心,可限制他人的进入,如家及其他私人空 间. (2)次要领域:比起主要领域不那么具有中心感和排他性,然而还是属于一 群人的常去之地,如私人俱乐部,邻里中的酒吧,茶馆等.
心理学家认为环境的私密性有如下的作用:
给人以个人感,使人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支配自己的环境; 使人可以不受干扰,充分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可以界定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进行自我评价,进而达 成自我认同; 私密性在隔绝外界干扰的同时,不排除人在需要时保持 与他人的接触。
理想的私密性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获得:
2)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要 希腊学者道C.A.Doxiadis曾对人类对其聚居地的基本需要, 做过扼要概括。 (1)安全 (2)选择与多样性 (3)需要满足的因素 在下列五个方面的需要予以最大、最低或最佳限度地满足。 (1)最大限度的接触。 (2)以最省力、最省时间、最省花费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 (3)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要有一个能受到保护的空间 (protective space)。 (4)人与其生活体系中各种要素之间有最佳的联系。 (5)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物质的、社会的、文化的、 经济的、政治的种种条件,取得四个方面的最佳综合、最 佳平衡。
整体的艺术
环境诸要素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时,会产生比这 些要素简单之和更多的东西。
——(英)F.吉伯德《市镇设计》 环境艺术将室外、室内空间的诸多因素如城市、 公园、广场、街道、建筑物、雕塑、壁画、广告、灯具、 标志、小品、公共娱乐与休闲设施有机组合成一个多层 次的整体。 整体艺术包含了关系艺术与系统艺术的涵义。
2)自发性活动:指人们有参与的意愿,并且在时 间和地点可能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的活动。
3)社会性活动:指人们在公共空间内各类活动有 赖于他人的参与,共同实现的活动。
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决定了人们对室外公共场所的空间依赖性不同, 同时也决定了在外部环境设计中应针对不同的类型活动,提供不同的环 境设施。
“人类社会是从自然生态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又经过自 身分化,并由人的自身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生态体系。” ——今西锦二
1.2 环境的组成 环境由实体与空间组成。
2、环境与行为
2.1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
环境行为学研究的必要性
“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环境设计成功的前提,必须是设计者建立为 使用者的行为需要服务的思想”,而“设计过程实 际上就是探索怎样满足这种行为需要。” ——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
环境行为学的发展
环境行为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形成高潮; 1969年《环境与行为》期刊; 1970年,环境设计研究会出版了第一本年会会议录; 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英、德、日与北欧的许多国家都出版 了大量教科书。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 诺伯格.舒尔茨《存在、建筑、空间》
环境—行为研究就是探索人的行为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领域,它既 是心理学、行为学的分支学科,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此外,它还广泛涉及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和环境工程学的知识。
由于人们文化视野的扩展和理论思维的日臻密化,面对 人类艺术创作活动的发展现实,艺术已突破了传统的方 法和界限,各艺术门类互相渗透,融合,在人类的生存 环境中找到了共同点和发展的广阔天地。
实用艺术
环境艺术设计强调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多层 次的功能需要。
感受的艺术
环境艺术充分调动各种艺术和技术手段,通过 多种渠道传递信息,形成多媒体的“感官冲击 波”,以创造一定的环境气氛与主题。
课程内容
环境艺术的涵义 环境艺术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 课题练习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1、什么是环境 1.1 环境
第一环境(原生环境) 第一环境,即自然环境,指自然界中尚未被人类开 发的领域,是由山脉、平原、草原、森林、水域、 水摈等自然形式和风、雨、雪、霜、雾、阳光、温 度等自然现象所共同构成的系统。
时限艺术
环境艺术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 环境艺术作品的设计要具有长远的眼光,不能割 断历史文脉,保持每一具体事物与整体环境在时 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在具体事物之间建立和谐 的对话关系. 环境艺术——“欣赏的艺术”“实用的艺术”
但环境艺术创作的审美意识特点,审美信息的载体 以及传达的方式都不同于上述两者。
个性化空间与可防卫空间的观念应该在环境艺术设 计中给予充分体现。
1)个人空间的限定
停在电线上的鸟 公共汽车
பைடு நூலகம்
公园中的座椅
酒吧
2)个人空间的大小与分类
个人距离
——男性接近女性时 --女性接近男性时 个人空间大小示意
霍尔在他的《无声的语言》中将人际距离分为四类:
(1)亲密的距离(intimate distance) 0〜0.45m (2)个人空间的距离(personal distance) 0.45〜1.3m (3)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 1.3〜3.75m (4)公共距离(public distance ) 3.75m以上的距离
人、行为、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行为、环境关系的基本观点:人的行为与环 境处于一个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之中。
“我们塑造了环境,环境又塑造了我们。” ——丘吉尔
客家民宅
萨斯喀彻温的一所医院
最初的座椅排列平面,社会离心空间
调整后的座椅排列平面,社会向心空间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一书中,将人们在公共空间中 的户外活动分为三种类型。 1)必要性活动:指那些人们多少有点不由自主的活动。
(1)空间的秩序,即行为在时间上的规律性和一定的倾向性; (2)空间中人流的流动,即人从某一点运动到另一点时两个地 点之间的位置移动; (3)空间中人的分布,即人在空间中的定位; (4)空间的对应状态,即人活动时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其中,人在空间中的流动又分为:
(1)避难、上学、上班等以两点间的位置移动为目的之流动; (2)为完成其他行为目的,如购物、游园和参观等所做的随意 流动; (3)散步,交游等以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的流动; (4)流动的停滞状态。
课程教学目标:
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与范畴及相关理论; 理解环境艺术设计中各要素间的关系:人、环 境、功能、心理、行为、人文等; 学习创作宜人的环境场所,了解相关设计规范, 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要点及表 达; 培养善于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
(吴家骅《环境设计史纲》 重庆大学出版社 (美)H.H阿纳森著,邹德侬等译 《西方现代艺术史》 天津美术出版社,1998 美)约翰· O· 西蒙滋 《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 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郝卫国编著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英)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 《艺术发展史》天津美术 出版社,1998 相马一郎 佐古顺彦著,周畅、李曼曼译 《环境心理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杨.盖尔著,何人可译 《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1992
人们之间的各种距离关系,决定了人们的交往程度,最 终决定了环境的空间尺度的布局,因而是外环境空间尺 度设计的基本依据。
3)个人空间的变化因素
(1)文化与种族 (2)年龄与性别 (3)亲近关系 (4)社会地位 (5)个性 (6)环境 (7)个人状况
私密性与交往
人所具有的对于他人接近程度进行主动控制的心理 需求称为私密性要求。
3.2 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
1、多功能(需求)的综合特征 对于环境艺术功能的理解,人们仅仅停留在使用的层面 上,但除了实用因素外,环境艺术还有信息传递、审美 欣赏、历史文化等性质,环境艺术设计是对多种功能需 求的一种解决方式。 2、多学科的相互交叉特征 3、多要素的制约和多元素的构成特征 4、公众共同参与的特征
关于行为习性,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它是人的生物、 社会与文化属性与特定的物质和社会环境长期、持 续和稳定地交互作用的结果。 (1)动作性行为习性
①抄近路 ②靠右(左)侧通行 ③逆时针旋转 ④依靠性
(2)体验性行为习性
①看人也为人所看 ②围观 ③安静与凝思
孤独 (实际私密性高于 理想私密性)
人际控制机制 • 个人空间 理想私 密性 • 领域 • 语言行为 • 非语言行为 实际私 密性 理想状态 (实际私密 性等于理想 私密性)
第二环境(次生环境) 第二环境是指人类改造、加工过的自然环境构成的系统。 它包括被耕种的田野,被改造的山脉、河流、湖泊、草 原等,特别是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旅游景区。 第三环境(人工环境) 第三环境是人工建造的景观、建筑、艺术品及各项环境 设施组成的人工环境系统。景观包括公园、滨水区、广 场、街道、住区景观、庭园景观等。 第四环境(社会环境) 第四环境是指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所构成的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环境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