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与选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风水理论主要内容
风水又称堪舆。风与水是自然界万物的二个代表,堪代表高处,舆代表低处,表明地势的变化与自然环境。风水用抽象的气来解释自然环境,认为按照气的运动变化规律,也即按自然的秩序,采取自然的行动,就会获得平安与快乐。在地理学中,这阴阳二气交流而生出各种变化。概括而言,风水通过对气的控制、迎合、引导使人类与之产生和谐,从而有助于改善居住环境,保证人类的身心健康及后世的昌盛。
风水术是一种有关城市、村镇、住宅、园林等建筑环境的基本理论与规划设计的理论,它集自然地理学、建筑景观学、心理学、美学等知识于一体,运用于古代建筑规划之中。它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注重建筑本身的布局安排,从时空的角度考察人体与自然地理环境、地极磁波变化的关系,力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风水理论与建筑、村镇的选址
风水理论的起源有建筑选址说、考古说、“四象”说、《易经》说,其中建筑选址说与建筑规划关系最为密切。中国风水是为寻找建筑物吉祥地点的一种景观评价系统,是中国古代地理选址与布局的艺术。
在建筑物选址上,风水说提倡“背山面水”,因为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向阳的南坡适宜人居,冬季温暖干燥,夏季温和湿润;树木易于生长,有助于调节气候。而且,背山可以阻挡北向寒风。另外,较之于平原上孤零零的小屋,山体还可倚为屏蔽。紧临水系,则为人类提供了丰沛的水源,解除了饮食、浣沐、消防的后顾之忧。居住于河网密布地区的人们,尤其喜爱在溪顶凸岸建造房屋,因其三面环水,都无遭水流冲刷之虞。风水还是我国传统的村镇城市选址和规划设计的理论,是东方传统的环境科学。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是风水论中基地选址的基本格局。它的实质不外是在选址方面对地质、地貌、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做出或优或劣的评价和选择,以及所需要采取的相应的规划设计措施,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纳福的目的,创造适于长期居住的良好环境。
风水理论认为“两山环抱,一水中分”为村落的上佳选址。细观这种地方,大多环境宜人、风调雨顺,予人以足够的安全感,临近的大片耕地、山林,可供开展自给自足的生产。同时蜿蜒的水系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这些条件都易于形成聚落,完全满足了人类文化的需要,也符合人类喜群居的生物特性。
风水的整体有机自然观,不仅造就了中国传统建筑和城市景观的独特风格,而且得到近现代建筑和城市规划思想的认同、筛选乃至升华,使风水关于“人-建筑-自然环境”的合理关系,最终得到有效利用和科学发挥。
2.2 风水理论与居住形式
构筑上,中国的大多数地区均采用院落为其主要建筑形式,风水学谓之为“气场中心”。院落实际是一个半自然化的小宇宙,它形成了内向型的小气候,较之于自然,
更具有可调节性。院落实则是一个杠杆,一头联结着人类,一头联结着自然,在人与自然之间起到了平衡的作用,使得人类避免直接赤裸裸地去面对强大的自然。院落实际上承担了一种类似保护神的角色,它的存在除给予人类心理上又一层安全感之外,也使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为增强,为人类的生存另加一层保障。风水注重建筑的空间构成,采用封闭型,注意取得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使自然山川和建筑、绿化的景观取得优美的背景、烘衬、层次、轮廓以及借景、对景诸效果。
风水与风景建筑选址
2011年03月24日12:18中国风水学院【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
1.风水
风水术是中国古代人环境选择的学问,又称山水、堪舆、青乌等。强调的是龙砂穴水的山川之形态与气惯环绕的半虚半实的境状,乃至无形、无状、无味的所产生神气凝聚的哲思认知体系。由于认知的差别,也没有标准化的答案,江湖术士便充斥其中,把这种堪天舆地与大自然和谐协同的方法,推之玄之又玄,借以混世。所以,风水术如易经、卜筮类一样,自古就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风水是择吉避凶的术学,从考古遗址中发现,远古人择居地形、地貌、方位,有惊人的一致性。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表明,选择在背坡面水、处河流沼泽边缘的聚落遗址最为普遍。无论仰韶时期,还是龙山时期均是如此。从遗址发掘来看,多是重向阳取暖性好,水草茂密高台近水之地,为使隐蔽、安全又便于自下而上猎取食物或便于农耕,总之是以择吉避灾为总则。这些选择至今仍然不失其合理性。
风水从字面上来理解,“风”是流动着的空气 ;“水”是大地的血脉、万物生长的依靠。有风、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和生气,万物就能生长,人群就能生活。风水好的吉祥地总是生气勃勃、欣欣向荣。风水坏的地方总是暗伏危机,一片荒凉,充满恐怖。风水又称“堪舆”。什么叫“堪舆”呢 ?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已有“堪舆家”的专门名词。《汉书·艺文志》中也有《堪舆金匮》的书目。在中国古代的文意里,“堪”是天道、高处 ;“舆”是地道、低处。“堪舆”是指研究天道、地道之间,特别是地形高下之间的学问。它是以当时有机论自然观为基础,把当时天文、气候、大地、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引进选择地址、布建环境的艺术之中。
风水发生于中国,它和《易经》关系密切。《易经》是中国的一部最为伟大的书。要研究中国的学问,谈中国的文化,不能不研究《易经》。中国文化思想的深厚、广大及细密,其一切思想哲学基础都与《易经》息息相关。《易经》应用于天道,例如天干、地支、气象与节气 ;应用于地道,大地、山川、河湖、道路、城镇、村落与住宅 ;应用于人道,人们的伦理观念与行为准则等。阴阳、五行是《易经》的基础。风水这门选择、布建人们生活环境的学问,是以《易经》为其理论基础的,用《易经》的观念来指导人们选择、布局和建造周围的环境。认为人要配合天、效法天才能兴盛发展。违背天理人情,违背自然法则就会失败遭殃。所以风水在选择与布建生活环境时,总是要把城市、村落、住宅等与天象结合起来。“法天象地”,力求“天助、人助”。“万物兼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使人和周围
的生活环境、气候、天象、动植物、地形等达到协和、共进、互助的关系。从而达到“天人合一”、“天人相助”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境地。中国传统的城市、村落、住宅的选址、规划、布局,注重四方、区位,四合院、中轴线都体现了“中者,天之正道”。
2.人与建筑
人生活于天地之间,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周围的环境。地理环境在地表分布是千差万别的,它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客观上存在着相对较好的、适合于人们生活的、给人们带来方便、幸运和隐藏着吉祥与幸福的环境,也有相对而言比较险恶、危险,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困苦和不吉利的环境。人们本能地要选择、建设、创造自己周围美好的环境。这就包括了建设创造城市、村落和住宿的宅屋,选择和建造适合于人们生活的美丽、舒适、祥和、吉利的生活空间。人们置身于其中,生活、生产、工作均有方便、舒适、安全之感。美丽而富于特色的环境景观,还会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感染与鼓舞,使人们充满乐观向上的情绪与崇高的理想。以此为精神向导,促进事业的成功并带来光明的前途。
3.选址要求及其影响
在中国哲学中,“气”是构成自然万物的基本要素。重浊的气属阴,轻清的气属阳,阴阳结合则形成宇宙万物。
建筑选址的理想模式,显示了多种因素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其中不仅包含传统观念上的要求,而且也包括对于社会、经济、防御、生产及地域环境等多方面的考虑。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于战乱和匪盗的影响,要求城市和村落更趋集中,以便于防守,共同对敌。所以在选择基址时往往争取环境具有良好的防御性,形成天然的屏障。以山东益都城址变迁为例。据《青州府志》记载:“古城在临淄县,汉属齐郡,晋曹嶷其地,以城大地原不可守,移置尧山南三里为广固城,后为南燕都。宋刘裕攻破之,平其城,以羊穆之治青州,及建城于阳水北,名东阳城。北齐费东阳,迁筑于阳水南,为南阳城,即令郡治。”“所谓青州城四面皆山,中贯洋水,限为二城”。实际上讲的是城址要利于防御。
中国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为这种建筑选址提供了选择性。在封闭、半封闭的自然环境中,利用被围合的平原,流动的河水,丰富的山林资源,既可以保证市民、村民采薪取水等生产生活需要,又为村民创造了一个符合理想的生态环境。此外,“退隐田园”“放啸山林”的传统思想对于寻求理想的建筑环境也起了一定的影响作用。
4.风水与建筑选址
中国古代的风水与建筑选址是不可忽视的文化内容之一。整理、研究风水与建筑选址是理所应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