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及标准

合集下载

黑龙江省农垦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黑龙江省农垦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3 0 3 8 . 5 k /h s m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 e e n t h e m w a s n o t s i g n i i f c a n t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i n c r e a s i n g r a t e w e r e 1 4 . 4 % a n d 1 3 . 9 %.B a o j i a o 1 0 — 6 0 0 7 a n d J i a n 1 0 - 1 1 6 0 w e r e i n i t i a l s e l e c t e d e x c e l l e n t s o y b e a n v a r i e t i e s w i t h h i g h q u a l i t y
Re g i o n a l E x p e r i me n t o f S o y b e a n V a r i e t i e s i n He i l o n g j i a n g L a n d R e c l a ma t i o n
MI N F a n - h u a,J I ANG L i — d o n g, L I U F u — s h u n
1 5 6 3 2 5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 Th r o u g h r a n d o mi z e d b l o c k e x pe r i me n t a l d e s i g n, f o u r t e e n s o y b e a n v a r i e t i e s we r e c o mpa r e d f r o m t h e

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新品种筛选试验

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新品种筛选试验

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新品种筛选试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大豆这一健康食品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农作物品种的研发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介绍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新品种筛选试验的情况。

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大豆新品种筛选试验,选出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的高产、优质、抗逆大豆新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科技支撑,推广种植技术,提高大豆生产效益。

二、试验方法本次试验共选取了30个大豆新品种进行试验,通过对其栽培条件、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方面进行评估,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良品种。

具体试验方法如下:1.试验区域:选择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典型的几个县市作为试验区域。

2.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组设3个重复。

3.种子处理:选取规格整齐、品种纯正的种子,进行质量检测和消毒处理,用热水浸泡1小时后晾晒备用。

4.田间管理:按照常规的田间管理方法进行施肥、中耕、松土等管理措施。

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

5.采收处理:在大豆成熟期,对试验地区的每个品种进行单独采收,将所采收到的大豆分类计算产量,进行重量、含水量、脂肪酸含量、蛋白质含量等相关检测。

并对其叶面积、株高、株粗、花、荚、籽粒形态、颜色等进行评估。

三、试验结果经过一年的试验,根据产量、品质、抗逆性等方面的整体表现和相互比较,从30个品种中筛选出了两个表现优异的大豆新品种,分别为“中早熟五号”和“中早熟六号”。

1. “中早熟五号”:该品种是一个中早熟的品种,生长快速,生育期仅145天左右,结果期较集中,产量稳定。

其种子大、饱满、呈深绿色,个头略大,体积较大,含蛋白质量高且品质优良。

在酸性土壤、低磷条件下,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四、结论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豆新品种筛选试验,筛选出了两个在该地区具有良好适应性和生产性能的大豆新品种,对大豆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该试验结果能够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和国民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大豆区域试验方案

大豆区域试验方案

大豆区域试验方案
以下是 7 条关于“大豆区域试验方案”的内容:
1. 咱先来说说这试验地点的选择,那可不能马虎啊!就像给大豆选个家一样,得精挑细选才行。

咱得找那种能代表不同区域特点的地方,这样才能真正看出大豆在各种环境下的表现呀。

比如在东北那片黑土地选一个点,再在中原地区搞一个,这样对比起来才有意义嘛!
2. 接着就是大豆品种啦,哇哦,这可是关键中的关键!不同品种的大豆就像不同性格的人一样,各有各的特点呢。

咱得把那些有潜力的品种都找来,让它们在试验中一较高下,看看哪个能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佼佼者!你说这是不是很刺激?
3. 种植的时间和方式也不能乱来呀!这就好比给大豆安排一场精彩的表演,什么时候上台,怎么上台都有讲究呢。

得按照科学的方法来,不能随心所欲呀,不然怎么能看到它们最棒的一面呢?就像给宝宝精心安排生活一样,得细致入微才行!
4. 别忘了后期的管理哟!这就好像照顾小朋友一样,要时刻关注着它们。

浇水、施肥、除草,每一项工作都得做到位。

咱可不能让它们受委屈呀,它们可是咱的宝贝呢!难道不是吗?
5. 然后就是观察和记录啦,这可非常重要哦!要像侦探一样,时刻留意着大豆的一举一动。

它们长高了多少,开花了没有,结果情况如何,都得一丝不落地记下来。

这可是我们了解大豆的重要途径呀,可不能马虎呀!
6. 数据的分析也很关键呀!这就如同解开一个大谜团一样,把那些记录的点点滴滴都好好分析分析。

看看哪个品种表现最好,哪种种植方法最有效,这都是我们要从这些数据中找到的答案呢。

这是不是很有挑战性呀?。

黑龙江省大豆、水稻品种审定标准(2024年修订)(征

黑龙江省大豆、水稻品种审定标准(2024年修订)(征

相关附件:•附件1: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审定标准(2024年修订)(征求意见稿).doc•附件2: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2024年修订)(征求意见稿).doc附件1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审定标准(2024年修订)(征求意见稿)1基本条件1.1抗病性1.1.1花叶病毒病抗性:每年人工接种鉴定对弱致病优势株系抗性级别需达到中抗及以上,对强致病优势株系抗性级别需达到中感及以上。

1.1.2灰斑病抗性:每年人工接种鉴定品种抗性级别需达到中抗及以上,田间自然发病需达到中抗及以上。

1.1.3胞囊线虫抗性:每年人工接种鉴定品种抗性级别需达到感病及以上。

1.1.4菌核病:每年田间自然发病率需W30%。

1.1.5根腐病抗性:每年田间自然发病品种抗性级别需达到中感及以上。

1.1.6病毒病:每年田间自然发病需W3级。

1.2抗倒性每年参加试验的品种2个以上(含2个)试验点倒伏23级,面积230%的停试停审;1个试验点倒伏N3级,面积N50%的停试停审;1个试验点倒伏24级,面积220%的停试停审。

1.3生育期每年参加试验的品种2个以上(含2个)试验点成熟期晚于对照品种24天的品种停试停审。

1.4纯度每年参加试验的品种两点田间纯度小于98%,停试停审,对结果有异议的进行分子检测。

1.5底荚高度品种底荚高度28厘米。

1.6一致性和真实性同一品种在不同试验年份、不同试验组别、不同试验渠道中DNA 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W2个;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24个。

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3个的,需进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证明有重要农艺性状差异;申请审定品种与已知品种DNA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3个的,视为相同品种处理。

2分类条件2.1高产稳产品种2.1.1丰产性、稳产性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品种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25.0%,且单年增产N3.0%;有效点数不低于2/3,增产试验点比例270%。

抗胞囊线虫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比普通对照品种平均增产20%。

不同大豆品种的区域试验

不同大豆品种的区域试验

我国大豆需求不断增加,本实验选取比较了5个大豆品种,在当地4个不同承试点进行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当地栽培推广的优质、高产新品种。

一、试验概况:参试品系4个,对照品种为丹豆11号。

6个承试点,试验数据全部进行汇总。

1、参试品系及选育(供种)单位(见表1-1)2、承试单位承试单位共四家,分别是瓦房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庄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岫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

3、试验方法①田间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法,确保真实,重复进行三次,5行区~6行区,行长8m~10m,行距0.55m~0.60m,穴距0.20m~0.23m,小区播种面积为22m2~36m2。

参试品系3粒~5粒下种,对照4粒~6粒下种,出苗后每穴留苗2株。

②试验经过试验地块平坦无低洼,且茬口一致,不迎茬、不重茬。

播种时间最好为4月中旬~5月上旬,播种前及时进行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

收获时,去掉小区两边行及两端各0.5m后,并连续取样大约10株供考种,其他剩余的植株实收实打;加入考种样重量后计算小区产量,进行统计分析,亩产以实收面积算。

二、各参试品系综述1、首豆372018年5个试验点,平均亩产219.8kg,与对照品种相比产量提升15.4%,居该组参试品系第二位;5个点均增产,增产幅度5.6%~47.2%。

而2016年6个试验点,亩产平均达193.1kg,和对照品种相比较增产9.6%,位于参试品系第十位;其中,5个点增产,增产幅度为4.3%~20.1%,1个点减产1.6%。

经过两年6点11点次试验,平均亩产205.3kg,比对照品种丹豆11号平均增产12.4%,居该组品系第二位。

该品系的习性是有限结荚,开白花,叶呈椭圆形,灰毛;株高91.8cm,分枝2.7个,主茎节数20.1个,单株荚数58.5个;完整粒率93.2%,虫食粒率1.9%,褐斑粒率1.5%,紫斑粒率0.4%,霜霉粒率0.3%,未熟粒率2.3%,其它粒率0.5%,百粒重35.7g,黄脐;生育期131d。

2017寒地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总结

2017寒地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总结

寒地大豆优质品种区域试验总结萝北县太平沟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萝北县太平沟乡农业科技试验园区二0一七年九月二十九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总结大豆是我乡主要的种植作物,是合理轮作种植中不可或缺的作物。

因近几年大面积总植玉米,使大豆种植面积面积减少,并且优质、高蛋白、高脂肪品种减少,急需适宜寒地冷凉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高效、综全抗性强的大豆品种。

一、试验目的为四、五积温区农业生产推广优质大豆品种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二、试验品种东农48、圣豆15、圣豆41、圣豆42、圣豆43、汇豆416、汇豆417、95-820、北方3号、北方4号、五豆188、金源55、垦丰22、绥中作、黄龙豆1号、东农253、共计16个品种。

其中:早熟品种4个,中熟8个,晚熟4个品种。

三、试验设计与方法试验设计:采用小区对比法,无重复,小区行长30米,行距65CM,6行区,小区面积117平方米。

试验区总面积1872平方米。

试验方法:采用“大豆松旋穴播技术”,播种采用专用试验小型人力2BTL-12型手动播种器播种,播种时间5月10日,同时每平方米施大豆专用复合肥0.027KG,公顷保苗27-29万株。

中耕采用两松一趟,其他管理与大田相同。

四、田间调查表五、室内考种表六、试验结果与分析从参加试验的品种田间调查与室内考种结果分析:所有的品种都能正常成熟特别是早熟的金源55、95-820,中熟的五豆188、垦丰22,晚熟的黄龙豆1号明年可在本区域内推广种植、晚熟的绥中作、东农253、可在萝北县三积温区推广种植、其它品种明年可在示范区示范种植。

参加试验的单位: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所绥化大豆所圣丰种业五大连池种业黑河农科院垦丰种业市种子管理处县农业科研所县种子管理站县工科信局县北大荒种业太平沟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太平沟乡农业科技试验园区2017年9月29日。

自-2009年湖北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实施方案

自-2009年湖北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实施方案

2009年湖北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实施方案湖北省种子管理站一、试验目的对申请我省审定的夏大豆品种进行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病性及品质鉴定,为品种审定及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注:参试品种共11个(包括对照),由省种子管理站统一编号为豆01~11;标* 号品种为第二年区域试验品种,其余品种为第一年区域试验。

资料汇总:宜昌市农科院黄蓉 443004品质分析:由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承担,供样方式另行通知。

四、试验设计1、试验设计: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每小区12~14行,行长3~3.5米(含沟宽),收获前割去边行边株,收中间10~12行计产,保证小区实收面积120平方尺。

2、种植密度:行距1.5尺,穴距0.6尺,开沟点播,每穴播种3~4粒,间苗时留苗2株,亩保苗1.33万株。

3、播种期:5月中旬至6月初(或油菜、小麦收获后适时播种)。

五、试验管理1、栽培管理:试验地要求上一年未种过大豆、未发生过大豆病害,地势平坦,具有代表性,土质、前茬一致,地力均匀,排灌方便,水肥条件略高于一般大田。

试验播种一次全苗,及时间苗、定苗,保证苗齐苗壮。

田间管理要及时一致,同一项管理措施必须在同一天内完成,若不能完成,至少完成同一个重复。

试验治虫不治病。

2、调查项目:按《大豆品种区域试验记载项目及标准》进行记载,切勿漏记调查项目。

表格可在“湖北种业信息网—服务指南”()下载。

大豆病毒病(SMV)发病株率和感大豆病毒病程度调查,在盛花期至初荚期进行。

若有其它病虫害,应及时调查记载为害程度。

3、认真准确填写以下四项表格:生育期记载及各生育阶段统计表;主要性状调查及考种结果表;小区产量登记表;感大豆病毒病程度表(以病株率和病指计)。

六、试验要求1、供种:试验用种由品种的第一选育单位的第一选育人直接提供,按每个参试品种不少于1公斤的种子量(百粒重大于25克的品种提供10公斤),9个试点至少需要10公斤。

大豆试验实施方案

大豆试验实施方案

大豆试验实施方案一、前言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大豆的种植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我们需要进行科学的试验和实施方案,以便更好地指导大豆的种植和生产。

因此,本文将就大豆试验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实施方案,探索出更适合大豆生长的条件和方法,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也旨在为大豆的种植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试验内容1. 试验地点的选择:选择适宜大豆生长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试验地点,以保证试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试验品种的选择: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大豆品种进行试验,以保证试验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3. 试验方案的制定:根据试验地点和品种的选择,制定科学合理的试验方案,包括播种时间、施肥方法、灌溉管理等内容。

4. 试验过程的监测:对试验过程进行全程监测,包括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等,以及及时调整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5. 试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试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以便得出科学的结论和建议。

四、试验方法1. 试验地点的选择: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地块作为试验地点,以保证大豆的正常生长。

2. 试验品种的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大豆品种进行试验,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3. 试验方案的制定:根据试验地点和品种的选择,制定科学合理的试验方案,包括播种时间、施肥方法、灌溉管理等内容。

4. 试验过程的监测:对试验过程进行全程监测,包括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等,及时调整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5. 试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对试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以便得出科学的结论和建议。

五、试验预期效果通过本次试验的实施,预期可以得出一些科学的结论和建议,为大豆的种植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同时,也可以为其他相关作物的种植和生产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六、结语本文对大豆试验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试验的目的、内容、方法和预期效果都得到了充分的阐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品种区域试验调查项目及标准
1 田间调查性状及物候期
1.1 播 种 期:播种当天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2 出 苗 期:50%以上的幼苗子叶出土时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3 出 苗 势:出苗期后3天记载,苗齐而壮者为“1”,中等为“2”,差者为“3”。
1.4 开 花 期:50%的植株开始开花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5 成 熟 期:全株有95%的荚变为成熟颜色,摇动时开始有响声的植株达50%
以上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1.6 生育日数:从播种的次日起至成熟时的天数,北方春大豆从出苗到成熟时的
天数。
1.7 叶 形:指植株中上部第8-10节复叶中间小叶的形状。分为圆、卵圆、椭
圆和披针形。
1.8 花 色:指花瓣颜色,分为白、紫色两种。
1.9 茸毛色:成熟时调查。分灰色和棕色。
1.10 生育习性:分直立、亚直立、蔓生三类。
直 立 型:植株生长较健壮,茎杆直立向上。
半直立型:植株生长较健壮,茎杆上部略呈现波状弯曲。
蔓 生 型:植株生长较弱,茎、枝细长爬蔓,呈强度缠绕,匍匐地面。
1.11 结荚习性:分有限、亚有限和无限三种。
有 限:开花结荚顺序由中上部而下,花序长,结荚密集,主茎顶端结荚成
簇。
无 限:开花结荚顺序由下而上,花序短,结荚分散,主茎顶端一般1-2
个荚。
亚有限:开花结荚由下而上,花序中等,结荚介于无限与有限之间,主茎顶
端一般3-4个荚。
1.12 株 型:成熟期观察。分三种:收敛、开张、半开张。
收 敛:下部分枝与主茎角度小,在15o以内,上下均紧凑。
开 张:分枝角度45o以上,上下均较散。
半开张: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1.13 倒伏性:分0-4级。
0级:不倒伏。
1级:植株倾斜小于15o 。
2级:植株倾斜在15o –45o。
3级:植株倾斜超过45o。
4级:倒伏于地。
1.14 裂荚性:分不裂、轻、重,在收获前晴日午后记载。
1.15 抗病性(指大豆花叶病毒病):分别在盛花期和花荚期调查,分级标准如下:
0级:叶片无症状或其他感病标志,无褐斑粒。
1级:叶片有轻微明显斑驳,植株生长正常,褐斑粒率1-5%。
2级:叶片斑驳明显,有轻微皱缩,叶片有褐脉,植株生长无明显异常,褐
斑粒率6-15%。
3级:叶片有泡状隆起,叶缘卷缩,植株稍矮化,褐斑粒率26-50%。
4级:叶片皱缩畸形呈鸡爪状,全株僵缩矮化,结少量无毛畸形荚,褐斑粒
率51%以上。
1.16 其他病虫害:记载发生严重的病虫害名称及发生程度。
2 考种项目
取试验小区内中间两行生长正常、无缺株的连续10株为考种样本,不用边
行边株,3个小区各取一次,记载取自哪个小区,其产量应补入该区。将以上3
个样本各计算其平均值,取均值较近的两个计算均值。以下项目凡有数据者除粒
重外,每重复均用10株数字平均。
2.1 株 高:子叶节到植株顶端的高度(不包括顶花序),以厘米表示2.2.2 主
茎节数:指主茎,从子叶节以上起数到顶端节,不包括子叶节及顶端花序。
2.3 结荚高度:从子叶节到最下部豆荚的高度,以厘米表示。
2.2.4 有效分枝数:指主茎上结荚的分枝数,有效枝至少有2个节,不计二次分
枝。
2.5 单株荚数:一株的有效荚和无效荚数之和。
2.6 有效荚数:指含有一粒以上饱满种子的荚数。
2.7 单株粒数:除未成形粒外,所有未熟粒、虫食粒、病粒均包括

2.8 单荚粒数:用单株粒数除以单株有效荚数之商。
2.9 单株粒重:将10株豆粒筛去杂质,但包括未熟、虫食及病粒,称重,计算
均重(克∕株)。
2.10 荚熟色:豆荚成熟时的颜色,分为灰褐、淡褐、褐、深褐、黑。
2.11 荚 形:分为直葫芦形,弯镰形、扁平形三种。
2.12粒 形:指籽粒的形状,分为:圆形、椭圆形、扁椭圆形、长椭圆形、肾
形。
2.13 粒 色:分为黄、青、黑、褐、双色。
2.14 子叶色:分黄、绿两种。
2.15 脐 色:分浅黄、黄、淡褐、褐、深褐、蓝、黑七种。
2.16 种皮光泽:分强光、微光和无光三类。
2.17 百 粒 重:随机选取完整成熟豆粒100粒称重(克),称两个100粒,若两
次相差超过0.5克,重新取样称重。
2.18 虫食粒率、紫斑粒率、褐斑粒率:随机取豆粒300粒,各挑出以上三种病
虫粒,计算出百分率。
3 计 产
计全小区籽粒产量,晒干扬净后称重,单位为千克,保留两位小数,取样区
应将取样豆粒重量加入,并折合成每亩千克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