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诗词格律及楹联常识
【2024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课程编码〔〕承担单位〔〕制定〔〕制定日期〔〕审核〔〕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核心课,是职业资格证考试——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科目之一。
(2)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针对导游人员、讲解员、计调人员等岗位开设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使学生能够形成符合导游服务、讲解服务、计划调度等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并能够为专业实习和职业资格证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旅游地理》、《旅游学概论》、《中国历史文化概论》等,后续课程有《旅游线路见习》、《导游见习》、《旅游行业综合实习》、《顶岗实习》等。
2.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旅游服务意识和旅游职业道德,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较为深厚的人文素养,形成规范的旅游岗位服务能力和职业能力,具有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一定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
学生毕业后可服务于地方旅游事业的发展,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旅游人才。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岗位所需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具备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从事相关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全国旅游基础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形成规范的旅游服务岗位操作技能和服务技能,形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形成一定的旅游职业服务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4.教学设计表3学习情境设计5.课程考核(1)考核方式:理论考核、实践考核、过程性考核(2)考核内容:包括三方面,即总成绩=学习态度10%+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40%。
学习态度包括日常出勤、课堂表现、课后自我学习情况等。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学习(3)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对应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任职条件,与全国导游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
第六章诗词对联常识

第六章诗词对联常识P127第一节诗词常识一、诗词格律的一些基本概念P127所谓格律,指诗、赋、词、曲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
㈠韵和押韵A韵本指“和谐悦耳的声音,旋律”,引申指诗赋中押韵的字。
B押韵,就是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因一般是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C押韵是为了声音的和谐,押韵是诗歌的基本格律要素之一。
㈡四声和平仄1.四声A中古汉语的四种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B现代汉语普通话也有四种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C中古四声到现代四声的变化情况是:中古的平声字,后来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中古的上声字,有一部分后来变成了去声;中古的入声后来消失了,入声字分别并入了平、上、去三声。
这种变化可以概括为: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
2.平仄A平仄实质上是对汉语声调的再分类。
B平指没有起伏升降的声调,即中古四声中的平声;C仄指有起伏升降的声调(仄就是“不平”的意思),即中古的上去入三声。
D现代有人借用这一概念,以普通话中的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
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关于近体诗中平仄的具体要求,我们将在下面介绍。
㈢对仗A对仗是近体诗除平仄以外的另一重要格律因素。
它是一种特殊的对偶,由两个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组成。
B古代宫中卫队的行列叫仗(仪仗),仪仗是两两相对的,所以把这种对偶的语句称为对仗。
二、诗律P128㈠古体诗和近代体诗A古体诗和近体诗都是诗体名,两者是相对而言的。
B古体诗又叫古风,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形式,不讲平仄和对仗,用韵也比较自由。
近体诗A又叫今体诗、格律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B叫它近体诗或今体诗,是因为它形成得比古体诗晚,到唐代才完全成熟,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
C叫它格律诗,是因为与古体诗相比,它的格律要求十分严格。
D近体诗和古体诗都是诗体概念,而不是时间概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九章 旅游诗词楹联鉴赏[28页]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九章 旅游诗词楹联鉴赏[28页]](https://img.taocdn.com/s3/m/3cb21e2c8bd63186bdebbc65.png)
2021/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二、古代词的基础知识
• (一)词的形式特点 • 1、词的名称 • 词原本是音乐文学,是为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词,
故全称为曲子词,简称词。
2021/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 2、词调 • 词除了句有长短外,还有一些体裁特点是有别于
诗的。每首词都有词调。词调,也叫词牌,是词 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的名称。
• 扬州二十四桥联
(清)江湘岚
2021/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 西湖平湖秋月亭联
(清)彭玉麟
• 泰山孔子岩联
(清)徐宗幹
• 武汉黄鹤楼联 (清)萨迎阿
• 庐山东林寺三笑亭联 (清)唐英
• 南昌滕王阁联
(清)刘坤一
2021/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 岳阳楼联
(清)何绍基
• 成都杜甫草堂联
(清)顾复初
2021/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 (二)楹联的种类
• 1、春联(含节日联) • 6、交际联
• 2、门联(含行业联) • 7、堂联
• 3、喜联
• 8、名胜古迹联
• 4、寿联
• 9、文艺作品(含题画)联
• 5、挽联
• 10、杂类
2021/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 (三)楹联的特点 • 1、上联与下联字数相等 • 2、上联与下联词性相同 • 3、上联与下联结构一致 • 4、上联与下联节奏相应 • 5、上联与下联平仄相谐 • 6、上联与下联内容相关
• 点苍山
(元)高昌雅
• 游岳麓寺
(明)李东阳
• 望海潮
(宋)柳永
• 念奴娇·过洞庭 (宋)张孝祥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版)第四章 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第四节 旅游名联选读

应县木塔联[1]
佚名
俯瞩桑干[2], 滚滚波涛萦似带; 遥临恒岳[3], 苍苍岫嶂屹如屏[4]。
龙德正中天, 四海雍熙符广运[2]; 凤城回北斗, 万邦和谐颂平章[3]。
【注释】 [3] ➢ 风城: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箫
引凤,凤凰降落京城,后称京都为 风城。 ➢ 回北斗:北斗星回旋。古人认为一 年四季是北斗回旋的结果。后用北 斗回旋含指挥天下之意。 ➢ 平章:指和平与章明。
题太和殿[1]
1
长城山海关联[1]
佚名
两京锁钥无双地[2]; 万里长城第一关[3]。
3
【注释】 [2] 两京:指北京和沈阳。清入关前曾在 沈阳建都称盛京。 [3] 第一关:山海关东城门上有“天下第 一关”的巨匾。
长城山海关联[1]
佚名
两京锁钥无双地[2]; 万里长城第一关[3]。
3
【赏析】 ➢ 这副对联是称颂山海关的名联。联
题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联[1]
2
陈谦
聚五千年浩气, 凝四亿众深情[2], 化万仞泰山, 而成烈魄; 超八百里湖光, 挟七二峰岳色, 壮微躯秭米, 来仰丰碑[3]。
【注释】 [2] 四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 口数据。此为概数。
题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联[1]
2
陈谦
聚五千年浩气, 凝四亿众深情[2], 化万仞泰山, 而成烈魄; 超八百里湖光, 挟七二峰岳色, 壮微躯秭米, 来仰丰碑[3]。
【注释】 [3] 秭米:数目:古代十万为亿,十亿为 兆,十兆为京,十京为垓,十垓为秭。
导游基础知识——第十一章 对联与古诗词

第十一章 对联与古诗词
对联
❖ 对联,又称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 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 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对联的发展
❖ 1.对联的孕育时期——从先秦到唐代 ❖ 2.对联的出现时期——五代 ❖ 3.对联的发展时期——宋代、元代 ❖ 4.对联的鼎盛时期——明代、清代
七言诗 现存最早的完全成熟的七言诗,是三国
时魏文帝的两首《燕歌行》。
古代诗歌的种类和区别
1.古体诗
1)句数、字数不限。 2)用韵比较自由。 3)不讲究平仄。 4)不用对仗。
2.近体诗 1)讲究平仄。 2)要求对仗。 3)压韵严格。
古代词基础知识
词,是一种依照乐谱曲调来填词的诗歌体 裁,它萌芽于隋,兴起于唐,成熟于晚唐、五 代,大盛于两宋。
词的形式
❖ 1.词的名称 ❖ 2.词调 ❖ 3.词的分片 ❖ 4.词的压韵
词的发展流变
❖ 1.词的萌发与兴起——隋至中唐 ❖ 2.词的发展期——晚唐、五代 ❖ 3.词的鼎盛期——宋 ❖ 4.词的衰落期——元代以后
古代山水诗词选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对联的领词
❖ 领词是在对联中引出一串排比句与骈文句,使 对联衔接自然、层次分明,造成节奏的起伏 变化,使音律和谐婉转的语词。
❖ 领词有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不等。例: 一个字的领词:正、看、问、怅、爱…… 两个字的领词:看他、对此、问他…… 三个字的领词:最堪怜、只赢得……
对联的断句
❖ 1.掌握长联短句多长句少的特点。 ❖ 2.注意对联中的领词。 ❖ 3.利用反复词。 ❖ 4.上下联互相参照断句。
2020年导游证考题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试卷及解答

2020年导游证考题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试卷及解答一、判断题(地导)1.天津于1860年被辟为通商口岸。
A.正确B.错误解答:A解析: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列强纷纷在天津设立租界,天津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
(全导)2.诗词格律所要求的押韵,是指把同韵的两个或多个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放在句尾,故又称韵脚。
()A.正确B.错误解答:A解析∶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全导)3.秦汉时期,以抬梁式和穿斗式框架结构为代表的木架构建筑技术已发展成熟。
()A.正确B.错误解答:A解析∶秦汉时期,木构架结构技术已日渐完善,其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
(全导)4.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
()B.错误解答∶A解析: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
(地导)5.重庆是“巴渝文化”的发样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3000年。
()A.正确B.错误解答:A解析∶重庆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3000多年,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
(全导)6.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基交流会于1992年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简称“九二共识”。
()A.正确B.错误解答:B解析∶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方面的海峡交流基会在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
(地导)7.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
()A.正确B.错误解答∶A解析∶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区周口店镇龙骨,距离北京城约50干米,是中国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
A.正确B.错误解答∶A解析:唐三彩因经常使用黄、绿、褐三种色彩而得名。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10对联与古诗词

对联断句的参照因素:
A、掌握长联短句多长句少的特点。难于断句的多是 长联,而长联中一般多用短句,其中往往大量使用三 言、四言、七言的排比句、骈文句,铺陈描述,抒发 感慨 。对偶句式也是长联中常用的。 B、注意对联中的领词。对联中一些领词后面往往带 有一组排比句或对偶句,抓信领词,就能看清楚后面 的句式。 C、利用反复词。有些对联有反复词,可以根据反复 词的位置来判别、断句。 D、上下联互相参照断句。对联上下联语法结构与节 奏相似,因此遇到一联某句不好断时,可参照另一联 相应的一句,有利找出句读。
37/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二、名胜古迹对联选读
杭州西湖灵隐寺联 龙洞风回,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泰山孔子岩联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38/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二、名胜古迹对联选读
南昌滕王阁联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骛,秋水 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五)对联的领词
领词的含义与作用 领词是在对联中引出一串排比句与骈文句,使联语 衔接自然、层次分明,造成节奏的起伏变化,使音 律和谐婉转的词语。
清代江湘岚的扬州二十四桥联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成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风吹到月三更。
34/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六)对联的断句
31、成都武侯祠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时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41/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二节 古代山水诗词
一、古代诗歌基础知识 ( 一)古代诗歌的起源与演变 我国可资凭信的最早的诗歌,就是收集 在《诗经》里的三百多首诗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第四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第四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第一节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第二节诗词格律及楹联常识第三节旅游诗词名篇选读第四节旅游名联选读第五节游记名篇选读大纲要求的考试内容: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及诗词、楹联格律常识。
熟悉:名胜古迹中的著名楹联、历代游记名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掌握:古典旅游诗词名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第一节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于结绳记事、契刻记事和图画记事。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形成的一种初步的定型文字。
此后,汉字经历了由商周时期的金文,西周后的大篆,秦朝的小篆,汉代的隶书,到唐朝的狂草、楷书、行书等的发展过程。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到宋代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后世称为宋体,及现在电子文档所广泛使用的字体。
二、汉字的演变规律汉字的发展,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其演变规律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笔画的线条化;二是字形的符号化;三是结构的规范化;四是字集的标准化。
第二节诗词格律及楹联常识一、诗体流变关于诗体的流变,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中曾有“风、雅、颂既忘,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大多数篇章都是四言句型,两字一顿,偶数句末押韵,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节奏。
一、诗体流变诗歌形式发生第二次大的改变是楚辞,楚辞一般为七言,在句中第四字用“兮”字,确立了诗歌三字尾的节奏,为七言诗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楚辞与汉赋也有关系,《离骚》也被称为骚体赋。
汉赋的主要特点駢偶化,即上下两句对仗,讲究对仗的形式被后世的格律诗所继承并发展。
五言诗成于汉代,东汉班固的《咏诗》诗可以看作是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七言诗成熟晚于五言诗,后汉张衡的《四愁诗》以及三国魏曹丕的《燕歌行》是早期七言诗的代表。
五言诗、七言诗的成熟为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二、适用专业本课程标准适用旅游管理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普通职业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现导游岗位服务与技能培养的一门专业必修核心课程。
其他酒店管理等旅游管理大类专业的本门课程标准参照此标准编制。
四、教学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论结合实际,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我国包括建筑文化、古代美术(雕塑书画)、陶瓷玉器、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传统文化及宗教文化在内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形态与内涵,培养学生运用文化知识对我国某类旅游资源或某个旅游景点、景区文化现象进行解读。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为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通过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系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爱国之情,具有欣赏美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相应的岗位中,具备上岗的相应能力。
(一)知识目标1.掌握旅游概念、分类与特点,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熟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发展历程,了解中国当代旅游业发展概况。
2.了解宗教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识;熟悉宗教名胜古迹。
掌握宗教的建筑布局,辨别相应的特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宗教知识。
3.熟悉我国各风景名胜旅游区的楹联、碑刻、摩崖石刻是如何把诗词、游记与书法艺术完美结合起来的。
熟悉我国传统的戏曲歌舞对旅游的巨大影响。
熟悉书画雕塑、民间工艺与旅游的密切关系。
4.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掌握古代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等级、分类、主要特点。
5.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渊源、主要类别、构成要素、构景方法和主要特点。
学会探究隐藏在中国古典园林里面的深厚文化内涵,包括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和山水精神。
6.掌握民俗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节日礼仪、文化传统、生活禁忌、婚嫁、丧葬等。
《导游基础知识》9-3中国名胜楹联课件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对联的断句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 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 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人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 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 峙者镇者此中有真孕育时期:唐代及以前
商周以来诗文的对偶句、魏晋南北朝以来辞赋 的骈俪句,为后代对联的形成,在文字上作了积累。 唐代,随着格律诗的成熟,使人们对对句倾注了相 当的热情,形成“摘句欣赏评品”的时风。在诗人 的参与下,对联艺术基本孕育成熟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 习俗。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 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 以驱鬼压邪。这是形成对联的载体条件。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 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 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 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作业
游览本地名胜,拍摄、摘录著名楹联,并掌 握对联的书写、悬挂方式。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对联的分类
请你判断 下列对联从应用分类,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对联?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对联的分类
请你判断 下列对联从应用分类,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对联?
嘉兴技师学院 沈民权
对联的特点
正对
出 句
4.3诗词格律及楹联常识(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五版 )

押韵1
平仄2
对仗3
工对 邻对
借对就是一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 中用的是甲义,但同时借用它的乙义 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
《曲江》 杜甫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宽对 借对
流水对
二 诗词格律常识 格律诗要讲究押韵、平仄、对仗。
押韵1
平仄2
对仗3
工对 邻对
一般的对仗,上句和下句是平行的 两句话,各自意思完整。但也有一 种对仗的上句和下句之间往往一气 呵成,分开来读没有意义,至少是 意义不全。这种对仗被称为流水对。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流、舟、留”,韵母都 是iu,所以它们押韵。
二 诗词格律常识 格律诗要讲究押韵、平仄、对仗。
押韵1
平仄2
3对仗
➢ 古平声为平,古上、去、 人、声为仄,仄就是不平 的意思。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句话基本上反映了中国诗歌形式的流变轨迹。
一 诗体流变
➢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 周初期到春秋中叶305首诗歌,分为
“风”“雅”“颂”三部分。
➢ “风”指“国风”,为地方民歌,
18
➢ “雅”“颂”是“朝廷郊庙乐歌之辞”。
其中最重要的是《国风》,价值最高。
一 诗体流变
➢ 诗歌形式发生第二次大的改变是 楚辞,楚辞是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在楚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创造的。
一 诗体流变
目
二 诗词格律常识
录
三 楹联常识
2020年全国导游考试科目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十章 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PART 03 \ \ \
| 中国旅游诗词名篇选读
金陵南京为六朝古都。诗人登上凤凰台,观赏壮美的长江,凭吊历史, 感慨当今,所有的人都会成为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唯有眼前的自 然美景是永恒存在、永远不变的。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与个 人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抒发了有志难酬的感慨。诗的 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气势磅礴,构思巧妙, 对仗精工,佳句天成。
10
第十章 中国旅游诗词、楹联、 游记选读
ZHONGGUOLVYOUSHICI
01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
P
A
R
T
O
N
E
PART 01 \ \ \
|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
一、汉字的起源及代表字体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早已用实物、图 画或各种符号记事表意,如结绳记事、 契刻记事等。
【拓展阅读】仓颉造字的故事 【推荐视频】从没有人这样解 读中国文字
| 诗词格律及楹联常识
PART 02 \ \ \
| 诗词格律及楹联常识
对联的上下联应竖写,上联在右,下联 在左,不用标点符号。如果是长联,一 行写不完,可以另起行写,一般从两边 向中间书写,最后一行要空几格,形成 “门”字形,称为“龙门写法”。
03
中国旅游诗词名篇选读
P
A
R
T
T
H
R
E
E
PART 03 \ \ \
PART 01 \ \ \
(一)甲骨文
|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
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 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用来 记事。甲骨文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 文字。
PART 01 \ \ \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单选题]1.旅游的(江南博哥)灵魂是文化,文化必须依靠()作为载体才能传承下来,发展下去。
A.文字B.思想C.工具D.行为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旅游的灵魂是文化,文化必须依靠文字作为载体才能传承下来,发展下去。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传播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的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和丰厚的民族精神,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单选题]2.汉字是记录()的书写符号,是传播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的载体。
A.语言B.汉语C.思想D.感情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传播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的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和丰厚的民族精神,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单选题]3.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使得文字从()中分离出来,于是原始的文字就出现了。
A.结绳B.刻痕C.图画D.筑器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书画同源,虽然绘画促进了文字的产生,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
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的特殊图画越来越多,且逐渐向文字的方向偏移,最终使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
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需要把特点写出来,使人能够认识,于是,原始的文字就这样出现了。
[单选题]4.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金文B.小篆C.大篆D.甲骨文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形成的一种初步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用来记事。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
[单选题]5.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到了()代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后世称为宋体,即现在我们的电子文档所广泛使用的字体。
A.汉B.魏晋C.唐D.宋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到了宋代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最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精品文档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四章 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格律诗讲究:押韵、平仄、对仗
❖ 律诗的八行分为四联,有专门的名称: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
❖ 一联中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 押韵,又叫协韵、叶韵,是指诗歌中每句或 者隔句的最后一个字应该属于同一个韵部( 古人将同韵的字归入一部,称为韵部),这 是诗歌的重要特征。
❖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 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 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 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 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全国导三游基础)知识 楹联的特点
形式上:成双成对 语意上:既对又联 对:对立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联:两者相互联系、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统一起来,
❖ 律诗的特点:
❖ 1、八句四联(五律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 ❖ 2、押平声韵 ❖ 3、每句平仄都有规定 ❖ 4、每篇的对仗都有规定
12/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四章 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近体诗的分类与句式特点
❖ 律诗:每首八句; ❖ 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 ❖ 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 ❖ 长律:每首十句以上; ❖ 绝句:每首四句; ❖ 五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 ❖ 七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
❖ 对仗的含义:
❖ 所谓对仗是指在诗文之中,上句与下句的字 面与音节两两相对。对伏是近体诗的体制要 求。律诗的对仗一般是在颔、颈两联,也有 一些律诗,首联就对仗。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四章 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 对仗主要有下列四种形式:
❖工对、邻队、宽对、流水对、 借对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四版)第四章 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第二节 诗词格律及楹联常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流、舟、留”,韵母都 是iu,所以它们押韵。
二 诗词格律常识 格律诗要讲究押韵、平仄、对仗。
押韵1
平仄2
3对仗
➢ 古平声为平,古上、去、 人、声为仄,仄就是不平 的意思。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 诗词格律常识 格律诗要讲究押韵、平仄、对仗。
押韵1
平仄2
对仗3
工对 邻对
所谓工对,就是 同类的词相对。
宽对 借对
流水对
杜甫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自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 诗词格律常识
《登高》 杜甫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颔联)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颈联)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尾联)
➢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句就入韵,句末 字押韵,四联全部对仗到底(律诗要求中 间两联须对仗),且首联还句中自对。如 此高要求的格律大概也只有杜甫能写得 出。
➢ 而注重形式美是诗歌的最大特点,也是 最富有民族性的。
一 诗体流变
➢ 关于诗体的流变,南宋严羽《沧浪诗话》 中曾经说过:
“风、雅、颂既亡, 一变而为离骚, 再变而为西汉五言, 三变而为歌行杂体, 四变而为沈宋律诗。”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