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层》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思考小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回答老师问题;在课本的图中画出空气的对流运动。
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及抽象思维能力,根据实验现象的原理总结规律,自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环节:巩固与拓展(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PPT上演示几题关于大气层的习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给同学们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上与本节内容对应的作业
完成作业,明天上交
进行知识的迁移,弥补课堂的不足
板书设计
大气层
1、大气层的作用
2、大气层温度的垂直分布
3、大气层的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4、对流层的特点
5、空气的对流运动
评价量表
评价内容
自评(1-5)
小组互评(1-5)
教师评价(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并说出大气层的作用。
2能够正确解读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及其特点。
3能够准确说出大气的五个分层。
4能够描述出对流层的特点以及空气的对流运动的形成机理。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实际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并自主归纳大气层的主要作用。
2仔细观察并分析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说出大气温度的分布特点。
学情分析
1、大气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是真实存在又是比较抽象的,尤其是空气的对流活动。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要求他们有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联系实际生活经验或创设形象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知识。
2、学习这节内容对接下来的温度、大气压等内容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的作用。这节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掌握好本节课内容,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3、中间层(55-85千米):陨石撞击地球时,在这一层被燃烧。
4、暖层(85-500千米):又叫电离层,在这能完成远距离无线电通讯即反射电磁波。
5、外层(500千米以上):外层就是地球大气与宇宙间的过渡层。大部分卫星的运行是在这一层。
6、1000千米以上,大气变得十分稀薄,密度很小。5000千米以外,大气已经接近真空。
五、空气的对流运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老师提问:那么对流具体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呢?空气的对流运动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通过两个小实验来看一下水和空气的对流运动。
老师演示:对流管实验。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的一端,观察水的流动情况。
老师请一位学生来描述对流管中水的运动情况并解释其中的原因。
老师总结:
老师演示:点燃一端线香,横插在橡皮泥上,把一只大号烧杯或其他玻璃器皿倒扣在桌面上,线香置于中间。
老师讲解: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的环境,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地球外面包围着一层大气。
PPT演示:从航天飞机上拍摄的地球大气层照片。
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看视频,看完视频,大胆发言,各抒己见。
通过视频播放,设疑,激发学生思考,并引出课题——大气层;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物质的科学态度。
第二环节:呈现新知,传授新知(30分钟)
1、上课积极发言,回答老师问题
2、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3、小组探究实验时,积极参与
教学难点:理解对流层的特点以及空气对流运动的形成机理。
教学方法
呈现法、演示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器材:铁架台、对流管、酒精灯烧杯、线香、橡皮泥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触发思维(5分钟)
大气层的存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首先,老师播放有关宇航员在太空中通过无线电交流的简短视频,在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提出问题:在月球上直接讲话听不到声音,而在地球上可以直接听到,这是为什么呢?
老师请一位学生回答对流层的特点。
PPT演示:对流层的特点:1、对流层是大气层的地层;2、在两极和赤道地区的厚度不同。两极厚度约8千米,在赤道打到17-18千米;3、对流层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4、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学生认真阅读,回答老师问题。
学生自己阅读书本,理解书本文字内容,提炼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老师随机抽取3个小组代表发言。
老师总结:根据这幅图,我们可以得到一下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2、在0-12千米、55-85千米之间,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下降;3、在12-55千米之间,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升高;4、在85千米以上,大气温度又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
一、大气层的作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老师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大气层的存在?
老师总结:是的,我们人呼吸着空气,各种天气的形成,飞机、小鸟的飞行,夜空中流星的闪过……
PPT演示:相应现象的图片。
老师提问:接下来,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大气层,地球会怎么样呢?大气层具体的作用有哪些?
学生仔细读图,小组讨论,合作总结;认真听老师讲解,做课堂笔记。
从实际生活入手,借助生活体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引起思维,激发兴趣,最后又回归到科学知识上来;学生自主读图分析,意在锻炼学生的读图以及总结归纳能力。
三、大气的分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老师提问: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那么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把大气分成几层,请大家同样4人为一组讨论,并把结果填写在课本48页的这张表中。
PPT演示:大气的分层图
讨论剧烈,探究兴趣浓厚,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认真听老师讲解,做课堂笔记。
让学生根据刚学的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对大气层进行分层,既是巩固,又是拓展,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四、对流层的特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老师介绍:在大气的五个层中,对我们来说最熟悉的就是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几乎所有的生物和人类活动都在对流层中进行,这层大气也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下面我们一起重点了解一下对流层的情况,请阅读课本51页对流层这一段文字。
老师请一位同学描述线香的烟的具体情况并解释其中的原因。
老师总结:烟先上升,再沿着杯壁下落。由于
老师提问:那么根据这两个小实验,你们能得出水和空气的对流运动规律吗?请大家在课本上49页的图2-5中用箭头表示出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我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
老师总结:气体或液体的上下运动就是对流运动。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二、大气的温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老师提问:我们在爬山的时候,常会感到越爬到高处,气温越低,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PPT演示:日本富士山的图片
继续提问:为什么在同一座山中,山脚草木欣荣,而山顶是冰天雪地,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多呢?气温和高度有何关系?
PPT演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
老师提问:这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请大家仔细分析这张图,前后左右4人一组讨论一下,归纳出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规律,看哪个小组总结出的规律既准确又全面。
3根据大气温度的分布特点,小组讨论,对大气进行分层。
④ 学生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并解释原因,归纳总结出空气对流运动的形成机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大气的了解,使学生明白大气的重要性,增强保护大气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现象中探究问题本质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气层的垂直分布规律。
思考,解题
让学生将新学的知wk.baidu.com进行巩固并有一定程度的拓展
第四环节:课堂评价与课外作业的布置(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PPT上演示几题关于滑动变阻器的习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进行自评他评
对课堂的效果做评价,以便以后教学的改进
在小组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老师的评价,评选出今天表现最好的同学,并对这个同学进行表扬和奖励,同时激励同学以后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发言
老师随机抽取3个小组代表发言。
老师总结: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把大气层分为五层:
1、对流层(0-17千米):有风、雪、雷、云等复杂的天气情况。
2、平流层(17-55千米):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空气升高,且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飞机飞行就是在这一层。
老师总结:1、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2、大气层的存在使各种天气现象得以发生;3、大气层具有保温作用,减小了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4、大气层具有保护作用,阻挡了大部分紫外线辐射和小天体的撞击。
学生思考讨论,大胆发言,各抒己见;认真听老师讲解,做课堂笔记。
通过与实际生活经验的联系,让学生从身边熟知的现象中发现科学道理,体会大气层的重要性;通过反问,让学生自主的思考,讨论,总结大气层的作用,培养他们的分析总结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大气层》
《大气层》教材设计
授课对象:八年级
教授者:
章节: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课时:第一课时 45分钟
教材分析
本章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天气与气候》中的第一节《大气层》。本节首先通过读图,分析了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在掌握大气垂直分布的基础上,尝试对大气的分层,了解大气的分层规律。最后着重介绍了对流层的特点,并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空气对流的形成机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