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层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2.1《大气层》教案(5份)
2020-2021学年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大气层》教学设计(1)授课对象:初二学生授课类型:新授课(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本节首先通过读图,分析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对大气分层,再深入了解大气的分层规律。
最后着重介绍了对流层的特点,并通过设计的一个活动,让学生理解对流的形成机理。
同时,对流层中复杂的天气变化这一特点又是作为之后天气要素及变化学习的切入点。
此外,本节有两个重要的动手活动和一个讨论活动,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素材。
二、学生情况分析该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学生。
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
为此,教师要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将知识点联系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易于接受,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在做好概念转变工作的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大气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能力目标:1. 学会联想与发散思维,通过图像归纳总结与整理。
2. 通过讨论交流,增强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 培养人类与地球协调的观念,培养小组合作与团队精神。
2. 体会互动课堂的融洽气氛和探究的成就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大气的垂直温度规律图掌握大气温度规律并进行分层。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五、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
利用实验演示直观展示教学知识点,让学生直接获取经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精神,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并通过师生互动,从而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2、图片资料。
大气层范围大,学生不太能接触到,且有些概念比较抽象,通过图片可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_《大气层》名师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上第2章第1节大气层教学设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1.我们在爬山时,常会感到越爬到高处,气温越低。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生活在0-12千米的区域内,大气温度只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登山时,人登得越高,大气温度越低。
2.为什么哈勃望远镜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哈勃望远镜在离地球表面580千米高空的轨道上运行,而大气层在85千米以上的地方,大气温度随高度的上升而升高,这里太阳辐射强,这层银白色的外壳主要可以反射热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二)大气的分层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自主学习:主要依据是什么?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大气分层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哪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活动:大气每一层的高度及气温分布特点如何?把讨论结果填入下表。
活动:空气的对流运动是怎样形成的呢?1.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的一端,如图2-3所示。
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水会由酒精灯加热的地方向上流动,然后管的另一端的水流过来补充,形成水的对流。
)空气受热时,是否也会和对流管中的水一样呢?(是的)2.点燃一段线香,横插在橡皮泥上,把一只大号烧杯或其他玻璃器皿倒扣在桌面上,线香置于中间,如图2-4 所示。
线香的烟会怎样?(上下运动,形成对流。
)3.根据上面两个活动,你能得出水和空气的对流运动规律吗?如果能,请在图2-5中用箭头表示出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
在垂直方向上,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冷的地方流向暖的地方,形成空气的对流运动实际应用:1.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热空气上升在冷凝管上遇冷下降,有利于对流的产生,使冷藏室内温度较均匀。
.在南方,以制冷为主的空调为什么要安装在房子的上部?冷气下沉,容易形成对流,装在上方有利于达根据所给的图,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思考、分析、讨论、回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理解空气的对流运动是怎样形成的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识问题C.平流层D.中间层3.爬山时你会感受到(A)A.气温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稀薄B.气温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稠密C.气温越来越低,空气越来越稠密D.气温越来越高,空气越来越稀薄4.有复杂的天气现象的是(B)层。
2.1《大气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与宇宙》的第一节《大气层》。本节主要介绍地球大气层的基本构成、各层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大气层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具体内容包括: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课本插图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大气层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应用。具体包括:
1.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分析地球大气的分层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证能力和探究精神;
2.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各层大气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 反思总结:总结学习过程,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成果。
作用与目的:
- 巩固课堂上学到的大气层知识。
- 通过拓展学习,加深对气象学的理解。
- 通过反思总结,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
六、教学资源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气层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拓展。这些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气象观测数据、卫星图像、大气层的模拟实验、相关的科普文章和视频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大气层的结构和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网络资源:引入相关网络资源,如气象数据、航空航天资讯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2.1大气层教案1
《大气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气层》,本节内容分为2个课时。
以下为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
本课时的内容主要讲了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大气各层的温度特征以及大气的分层。
该内容是在第一章学习了有关水的知识后,对自然界又一重要物质——大气作科学探究,这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为本章大气压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该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用的。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来看,由于小学《科学》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和观察能力;从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的特征来看,该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很强,对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充满了好奇心,很想去探究,这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但是,由于,该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和思维的不严密性,容易对本节内容新学知识产生负迁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2)知道大气各层的温度特征;3)清楚大气的分层;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思考、感悟、交流等环节对大气层作深入的探究,以此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自主科学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验大自然无穷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不可思议,从而养成尊重自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感受小组合作的快乐。
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大气各层的温度特征和大气的分层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2、难点:学生如何从无到有的进行自我探究大气层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五、教学法1、教法:本节内容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并适时的结合谈话法、师生互动发、多媒体展示法;2、学法:学生主要采用自我归纳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七、教学过程程序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活动] 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地球上有生命,月球上没有生命。
[学生活动] 通过视频寻找答案[教师活动] 补充,引导学生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视频自我寻找答案,教师进行补充引导,这也是一种自我探究方法,自己学会寻找答案,同时能自然而然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大气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改革成果展示课)
§2—1 大气层(第一课时)重点: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
难点: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新课内容:展示图片及文字说明:台风桑美造成浙江193人死亡11人失踪。
设问:谁之过?都是大气惹的祸。
展示有关大气层的图片。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气层的有关知识。
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新课教学(一)、大气层[说一说]:对于每一位同学来说,大气摸不到,但是却是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哪些现象或事实可以证明大气的存在呢?学生举例:呼吸空气、看到的云、霞、彩虹、流星雨、下雨等等[媒体展示]:大量丰富的大气风光来证明大气的存在云、闪电雷鸣、龙卷风、台风、极光、霓等大气风光都可以证明大气是存在的。
问:你知道大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你的依据是什么?学生:我们呼吸需要氧气,排除二氧化碳,知道大气中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从下雨、云雾等现象知道有水汽和固体杂质等。
[看图比较]:航天飞机上拍摄的大气图片介绍: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单看数字好象很厚,那我们做一个比较,在第一册我们学过地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者一比,你还觉得大气厚吗?学生:大气很薄。
(以苹果和苹果皮作类比)[想象空间]:这一层薄薄的大气对于地球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怎样呢?请我们各个小组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没有大气层,地球会变得怎样?(引导学生与月球表面进行比较)学习小组组长汇报本组讨论结果:生1:人类及其它所有生物都会死亡,地球上不会有生命现象,一片荒凉。
生2:撞击地球的陨星将很多,地球上布满陨石坑。
生3:看不见流星现象。
生4:生物无法呼吸。
生5:听不到声音。
生6:没有了天气变化。
生7:地面上的生物会受到紫外线的伤害。
归纳:保护作用、成云致雨、提供氧气、调节温度等。
由此可见,大气对于地球来水相当重要,象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
初中:大气层教案
初中:大气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的概念、组成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大气层的结构及其主要成分。
3. 培养学生对气象学的兴趣和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气层的结构、各层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2. 教学难点:大气层的分层及其特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层的相关问题。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大气层的结构。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相关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大气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层的概念及作用。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大气层的组成。
3. 课堂讲解:讲解大气层的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
4. 案例分析:分析各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大气层对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气层的作用及保护大气环境的意义。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反馈:课后收集学生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评估学生对大气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3. 定期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内容拓展:1. 介绍大气层中的气象现象,如风、云、雨、雪等。
2. 讲解大气层对地球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如温室效应、气候变化等。
3. 探讨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如空气污染、臭氧层破坏等。
八、教学策略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跟上课程进度。
2.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和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 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适当增加课外阅读材料和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2.1大气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3.设计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实践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层的特性,提高学生的实证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管理:在课堂上,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需要教师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及改进措施。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方法,提升学生对大气层知识的逻辑思维和科学认知。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对大气层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答案:大气层中的气体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地进行垂直和水平运动,形成各种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大气层的动态变化对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对流层中的水蒸气凝结形成云和降水,影响气温和湿度等。
6.请解释大气层的探测和监测方法及其意义。
-听讲并思考: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验等活动,体验大气层知识。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疑问,与同学进行讨论,加深对大气层知识的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层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大气压强的存在。
4.案例分析:分析大气层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如臭氧层对紫外线的吸收等;
5.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
6.总结提升:通过问答、思考题等形式,巩固学生对大气层知识的理解;
小学科学《大气层的组成》2024年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大气层的组成》2024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说出大气层的主要组成成分。
学生能够描述大气层中各成分的比例和作用。
学生能够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大气层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大气层的主要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大气层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理解大气层中各成分的比例和相互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相关实验器材,如气球、打气筒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太空探索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周围这一层薄薄的气体是什么吗?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作用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大气层的组成。
(二)新课讲授(20 分钟)1、大气层的概念教师讲解大气层的定义:“大气层是地球表面上方包围着地球的一层气体混合物。
”展示地球大气层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大气层的存在。
2、大气层的组成成分教师介绍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氩气等)和水蒸气等组成。
利用图表展示各成分的比例,让学生清晰了解氮气约占 78%,氧气约占 21%,其他气体所占比例较小。
分别讲解每种成分的特点和作用。
氮气:性质稳定,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重要元素。
氧气:是大多数生物呼吸所必需的气体,支持燃烧。
氩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在灯泡中常用作保护气体。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同时对地球的温度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极不活泼,在霓虹灯、激光技术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水蒸气: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三)小组讨论(1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如果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突然增加或减少,会对地球和生物产生什么影响?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大气层教案详案
大气层教案详案(一)、引入课题感受大气的存在师:在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的袭击。
就在前些日子,今年第11号超强台风“凡比亚”登陆广东省,造成70多人遇难,大量建筑物被毁。
(“凡比亚”超强台风图片展示)师:月球上也有台风这样的天气现象吗?为什么?生:没有,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
师:台风是大气的剧烈运动,它可以使房屋倒塌,大树连根拔起等。
那我们身边有大气存在吗?生:有师:你能感受到教室里的大气吗?生:能师:怎么感受呢?师:我们时刻都在重复一个简单的动作来感受大气的存在,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生:呼吸。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身边的大气好吗?(深呼吸)大家一起来:吸气……呼气……呼气(笑,没气了)(二)新课教学师:还有哪些现象或事实可以证明大气的存在呢?生:热气球升空……师:(图片展示)---- 大气就在我们身边陈述: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有同学说1000千米很厚,当相对地球来说是很薄的.去年我们学过地球,同学们说说看地球的半径有多大?6378千米下面我们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一下。
(图片展示)虽然大气很薄,但是她对地球的意义重大哦。
那现在请同学来说一说,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哪些现象会存在?为什么?(图片展示)1、大气的作用:活动一:讨论:如果没有大气,下列哪些现象将存在?生1:没有天气变化师:能说说理由吗?……【板书】1、保护作用2、成云致雨3、提供氧气4、调节温度 5、传播声音师:可以说大气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它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
正是因为有大气的保护,我们的地球才生机勃勃、多姿多彩(出示:富士山图片)2、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
老师在欣赏图片时发现一个问题:山脚下开满了鲜花,而山顶上却布了积雪,为什么山脚和山顶的气温相差如此之大?生:高度越高,气温越低。
师:平时爬山时有这个感受吗?生:有师:是否高度越高,大气的温度就一直越低呢?生:不是师:有些学生回答不是,这是你们的猜想呢?还是你已经有什么依据了?那光有猜想还不行,我们来看气象学家帮我们测到的大气在不同高度时的气温变化图,看看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层》教案7 浙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科学上册《大气层》教案7 浙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知道地球大气环境的重要作用;B、说出大气的组成和结构,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对比掌握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大气层------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点(2)能力目标:A、培养读图、阅读和概括能力。
B、运用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懂得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二、[教学重点]:(1)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2)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
五、[教具设计]:大气垂直分层图投影片;多媒体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讲授过程]:(一)[导入]:有一句俗语;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提问:地到底有多厚?(我们上学期学过的-----6371千米)那天又有多高呢?生答:师讲:天有多高-----有两种说法:(1)真正的“天”,那是无边无际的宇宙,也就是在第一册第三章中讲的宇宙。
(2)一般所说的“天”,往往指的是在我们头顶上风云雨雪变化多端的低空以及更高的外层空间。
据人造地球卫星探测,大气高度在2000千米~3000千米高空。
可以形象地说,包在我们地球周围的一层大气,是地球“身上”穿的一件“外衣”。
今天我就开始学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第一节大气层展示:幻灯片1-----航天飞机上拍摄的照片师讲:这是从航天飞机上拍摄的照片。
而我们却在地球上,很难直接看到。
但是我们能否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大家说说看生说:我们随时都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人呼吸着空气;云、雨等现象不断地发生在大气中;飞机在大气中飞翔……展示:一系列图片1、日出:霞光是由于空气分子散射而造成的。
尤其在日出、日落时分,大气层较厚,散射作用更明显,最易产生霞光2、晴空万里:由于阳光被大量空气分子所散射,蓝色和紫色的光就减弱得最多,大部分蓝光、紫光被反射回太空。
大气层(浙教版)教案
课文形象的把大气层比喻成为 地球的“外衣”,假如要你比 喻,你会说大气层像什么呢
返回舱为什么有被灼烧的痕迹? 宇航员的服装为什么都是银白色的?
3776米高的日本富士山
8844.43米高的珠穆朗玛峰
为什么山脚“春暖花开”,而 山顶却“冰天雪地”呢?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下降,顶部气温降到-83摄氏度以下。原因 是:本层几乎没有臭氧,而氮气和氧气等气体所能吸收的波长更短的太
阳辐射又大部分已被上层大气所吸收了。 • 暖层和外层:
它是靠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的。
公益广告
大气重要性
证明大气存在
说 明
巩 固
大气简介 想象没有大气
比喻大气
大气分层
思考 读图
拓展阅读 应用
学以致用
学生合作分层 各层特点
对比
科学家分层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为什么返回舱有被灼烧的 痕迹?
为什么宇航员的服装都是 银白色的?
高层温度高,太阳辐射强, 这层外壳主要可以反射热辐 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延伸阅读:为什么地球大气层温度变化趋势不同
简单地说, 是因为它们的热量来源不同。 对流层:
你能说说大气温度垂直分
布的规律吗?
高 度 ((千千米米))
大
85
气
的
温
55
度
垂
直
12
分 布
0
-100 -80 -60 -20 0 20 50
图
提示:
(1)图中纵轴和 横轴分别代表什么?
(2)图中温度的 变化曲线象什么?
2.1大气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大气运动》:一篇科普文章,详细解析了大气运动的形式、原因及其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阅更多关于大气层的研究论文和科普文章,以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在素质方面,大部分学生对科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和热情,具备一定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科学的兴趣不足,需要通过有趣的实验和实际应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来进行培养。
在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和实验任务,具备一定的自律性。但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分心,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课堂管理来进行调整。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来进行培养。
4.科学应用能力:学生将学习到大气层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气象预测、航空等领域,提高学生的科学应用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对气象学、气压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本节课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与大气相关的知识,如气象学、气压等,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3.网络资源:气象数据、大气科学研究论文等。
教学手段:
1.讲授法:讲解大气层的组成、气压与海拔的关系等基本概念。
2.实验法:进行气压计、温度计的使用实验,观察大气现象。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大气运动的形式和原因。
4.案例分析法:分析气象预报、航空等领域的大气层应用实例。
5.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大气现象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第1节大气层》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八年级上册
《大气层》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大气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大气层的基本概念、结构与组成,理解大气层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层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大气层的基本概念、结构与组成,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的影响。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大气层基本概念和结构的理解程度。
2. 过程能力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交流情况,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和态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地球大气层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大气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新课学习:(1)讲解大气层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组成,包括对流层、平流层等各层的特性和作用。
(2)通过实验演示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压强的现象。
(3)讨论大气层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层的影响。
3.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
同时,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各自对大气层的理解和认识。
4.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的实验和讨论情况,强调大气层的重要性和保护大气环境的必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出一些关于大气层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的题目,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保护大气环境”的短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写作能力。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需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学生反思:学生需要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知识掌握情况、实验操作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三年级《大气层》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大气层》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
计
了解大气层的概念和组成部分。
掌握大气层的层次划分和特点。
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与大气层相关的问题。
教材:三年级科学教材《大气层》第二课时。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实物或图片:气球、大气层的剖面图、地球仪。
1.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张地球仪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形状。
提问: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后,引导他们思考地球表面与大气层的关系。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大气层的剖面图,简要介绍大气层的概念和组成部分。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不同层次,让他们了解大气层是由多个层次组成的。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张大气层的剖面图。
要求学生根据剖面图回答一些问题,例如:大气层的最上层是什么?最下层是什么?不同层次的气温如何等等。
合全班讨论学生对大气层的理解和所学内容。
教师进行核对和补充完善。
每组学生选取一个问题与其他组分享,展示刚才所学的知识。
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师引导讨论,总结并强调大气层对地球的重要性。
要求学生回家自行查找资料,了解大气层在保护地球方面的作用,并写一篇简短的作文。
布置下节课的预内容。
通过学生的回答、讨论和展示,检查学生对大气层的理解程度。
完成的作业和预情况也可以作为评估依据。
三年级科学教材《大气层》第二课时。
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和图示。
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和图示。
2 1大气层 教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大气层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
这与未来学者喜欢的“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的方法是一致的。
面对未来的压力,学生有权获得在历史变革中求得生存的手段和观念,使他们感到力能应变,而起步之处便是学校。
具有未来概念的创新教学设计能帮助学生面向和适应未来。
由此设计了这一节面向未来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对大气层的重要性的认识及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的理解。
2、对对流运动的理解。
难点:1、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2、对对流运动规律的理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铁架台、酒精灯、火柴、装水的对流管、药匙、高锰酸钾、线香、橡皮泥、大烧杯学生桌面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装水的对流管、线香、橡皮泥、大烧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嫦娥3号的月球车在月球上拍到月坑图片、太空中拍到的月球景观和地球景观对比,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月球上有那么多的环形山,而地球上没有,是因为地球上有大气层,引出新课。
二、新课教学:教师讲述: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就像是给地球穿了一件衣服一样。
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
展示发生在大气层的各种天气现象及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回答这些现象的存在都说明了一点:地球上有大气层。
教师:那么,大气层对地球有什么作用呢?【小组讨论】请小组对照月球表面的环境特点,分析大气层对地球的作用。
讨论结果汇报:大气层作用: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4.对地球具有保温作用。
提问:同学们在爬山时往往爬得越高感觉越冷,这说明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发生怎样的变化?说明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读图】阅读P47“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寻找分布规律规律:1.在0-12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2.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大气层的成分 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4、大气层的成分
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大气层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大气层的成分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大气层的成分和特点;
2. 探索大气层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教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2. 学具: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短视频或展示一些图片,引发学生对大气层的兴趣,并对其作用进行初步了解。
探究(15分钟)
1. 学生观察图片或幻灯片,了解大气层的不同层次。
2. 学生讨论大气层的作用,形成思维导图,整理归纳。
拓展(15分钟)
1. 学生了解大气层的成分,并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将
成分分类和标注。
2. 学生思考大气层的特点,如气温、气压等,并尝试解释原因。
运用(15分钟)
1. 学生分小组制作海报,介绍大气层的成分和特点。
2. 学生展示海报,并进行相互交流和评价。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大气层的重要性和保护的
意义。
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大气层中的成分,通过调查和整理,写一篇
小论文,对该成分的作用和重要性进行阐述。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对大气层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课后作业能够进一步巩固学生
对大气层成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层》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突出新科学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认了解大气的重要性;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掌握大气的直分布规律目
通过视频和读图活动,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观察能力。
通过制技教学目大气分层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目
初步树立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辨证观点,增强生态意识和环保情
识,培养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意识和探究兴趣目
教学重难大气的垂直分
教学关键指导好分组讨论、制作好大气分层示意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气分层示意图的素课前准学生:剪刀、胶水、铅笔、橡
【教学过程】
教师活设计意学生活
播放神州七号飞天过程,分三组,分别叫号、神号和神州三号,神号是导游我们跟着它一起去旅游。
导游发门票了观察、思考、神号飞天过谜语: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和猜谜,激发兴趣论、回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
有谁知道——空气(引出“大气层个谜底是什么
(进入大门,导游带我们到数码电视机前
通过前面的录象和预习解决下面放影片
个问培养学生的观察、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使我们感受到大气的力、合作能力、观察、讨在言表达能力和想、大气主要集中什么范围内能力、大气对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
、如果没有大气层,地球会变得怎样
我们生活在这样大气使地球上有丰富的景色,的环境中感到非常舒适。
——日本富士山(Fujisan)屹立在本州中南部的富士山[资料]山峰高耸入云,海拔是日本最高的山峰,3776米,,圣岳“”山巅白雪皑皑。
富士山被日本人民誉为公里,跨静是日本民族的象征。
它东距东京约80建立学生的探究意比较、猜想、设冈、山梨两县,面积为9076平方公里。
山顶白.识,培养猜想、合计雪山脚繁花似锦。
作、设计等能力][探究: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升高会如何变化?学生猜想[]2种情况猜想使用什么实][设计你准备怎么证实你的猜想, 验器材?(探空气球)我们需要测出哪些量?(温度和高度)我们可以以图像形式纪录温度和高度的数据。
1
大气温度观看][激发认知冲突,训温度计水银柱让学生观察随着高度的上升,能练学生的读图观察、分析、小的变化,或者随着高度的上升,温度的变化。
力。
使学生了解大组讨论、交流、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可w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呈“”型纪规律。
培养分析以把大气分成几层?把讨论结果填入下表温度分布特层高问根据什么把大气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密度和物质的组成等特点,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是大气分层主要依据观察、小组讨讲授大气分层情培养观察能力、各层的高度、制作大气分层把下列图片贴在相应的层中组合作能力、动度变化和主要特
能力,掌握大气的点,制作大气分垂直分层规律。
层示意图。
]
问题[ 我们生活在哪个层中?对流层有什么特点?空气的对流运动是怎样形成的?17~18km ,8km赤道的为1、两极的厚度约为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3/4、2集中了固体杂质、强烈的对流运动——最显著的特点3 用箭头表示出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
理论联系实际,巩固知识,培养表达思考、回答
交流能力总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避免让学生来总结,可以复习时炒冷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归纳总结本节知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知识(以书信形式)增强极性和主动性,识记忆能力和思维能] 力
2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可起到相学习结果,思考、回答组织课堂练习,反馈调控当大的鼓舞作用。
上网收集有关、大气层的知识思考假如你是加深对本节知识一个乘坐热气理解和巩固使学在大气中飞行布置作人,你必须带学以致用哪些物品业本2“大气温度的垂教学反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讨论“假如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分布有什么规律呢?”和“观察、小组讨论各层的高度、温度变化和主要特点,制作大气分,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层示意图”交流能力,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意识和探究兴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