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皖北农村民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皖北农村民居
提起安徽的建筑,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徽派建筑,灰色的院落,明亮的河流,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讲究,皖南,是诗意的存在,撑一柄油纸伞,走在皖南的小巷中,即便没有哒哒的马蹄声,想来也是醉了人心的,很少有人会想起皖北,会注意起皖北。安徽是个神奇的省份,以至于我不敢说自己到底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淮河以南叫做南方,淮河以北叫做北方,相对于皖南的丰厚的文化底蕴,皖北好像能拿出来说的就只有土壤肥沃,有着可以与山西相媲美的煤资源。北方的安徽人有着耿直豪爽的性格,当然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坐落简单,格局简明的北方建筑。安徽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兼备,江南多为重峦叠蟑的山区,江淮之间为绵延起伏的丘陵,淮北则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因此全省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河湖交错,山川壮丽;地形复杂,资源丰富,既有南方的色彩,也有北方的特色。南北过渡地带的特征和地质、地形上的差异,必然给安徽带来建筑的多样性。由于安徽地处江淮之间,地区的差异和交通状况的不同,所以南北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各有特色。
走进皖北的农村,可能现在很少能看到古朴的皖北建筑,其实我一直觉得家乡的建筑没有特别之处的,直到有一次坐火车路过家乡,听到别人说:你看他们的窗户怎么那么大。我才意识到皖北的民居的独特性,新农村的建设改变了许多村落,号召之下的还田可能看到的是不好的建筑,很多人现在选择在大马路边上盖房子,其实这是我不能理解的,因为很脏,而且皖北现在的弊病在于没有好的下水道通道,于是每家的地基是一家比这一家来抬高的,所以现在的街道没有了任何的整齐性。
还是谈谈皖北的古民居建筑,就是我爷爷那一辈所盖的房子,想起那一栋小院,忘不了的是院中的各种果树,无花果,石榴,葡萄,樱桃等。皖北的建筑其实也是四合院,但我不知道对于四合院应该怎么定义,所以我觉得皖北可能更多的是三合院,当然这也只是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而定,宅基地较大的家族肯定还是选择四合院,但无论是三合院还是四合院,建筑的基本特征便是一定要围起来,想来也是为了聚气。皖北是一个好客喜欢热闹的地方,所以不会有屏风啊这些东西,打开大门,院内的建筑便是一目了然的。首先说说前面的房子,中间的一间可是说是走廊,是通往院子和后面房屋的必经之地。两侧各有一个房间,通常是
老人住在东面,家里的长子住在西面,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分着,但是见到外婆和爷爷家都是这样的,然后走进院子里,会有面朝西或者面朝东的两间房子,应该是没有讲究的,因为爷爷还有一个弟弟,所以爷爷家的房子是面朝西的,小爷爷家的房子是面朝东的,俯瞰的话,更像是一个大院子,其中一间肯定是用作厨房的喽,另外一间就不一定了,如果家里有还没嫁出去的姑娘,其中就是住在这里的,有的人家还把它用作放置各种务农工具的房屋,然后便是后面的三间房子了,跟前面的三间房子的造型是一样的。中间的房子要放一张巨大的桌几,然后上面会放上家里逝去的长辈,然后前面是有一张大桌子,正方形,比现在的课桌要高,大桌子的下面是一张小桌子,两个桌子像是套娃一样,小桌子是用来平时家里吃放的,大桌子是用来招待客人的,然后两边的房间,其中一间是用来盛放粮食的,另一间是用来家中的男孩子住的。
其实房间的分配每一家都不一样,还有就是跟另外一家就是非亲兄弟的这种,中间会留一条小巷子,通往院子后面,那里是每一家的厕所,还有一大片园子,用来种植各种蔬菜。
皖北民居的建筑其实也是讲究风水的,但所有的院子都是坐北朝南的,很多人说安徽人都是独门独院的住着,即使是在现代化的小区里,还有很多都是小院子。应该是安徽人喜欢热闹,但又想有着自己的一点隐私的关系。院子的前面,是很大的一片场(chang),这个是用来晒谷物的地方,如果家里孩子比较多的话,在大门的东面,就是家里老人住的房子的前面,会搭建一个小棚子,用于放置家里的大型收割机啊等等,通常在场的西北角,会建立一座猪圈。这是我一直留在印象中的民居,也是童年的时光吧。
其实总体概括皖北的民居便是以独门独院居多,而且在早些年间大多为平房,其中大部分为砖木结构,我们现在所俗称的七级“”房,就是用砖块垒砌四面的围墙,然后屋顶用木头做成特定的类似三角形的屋梁。院子是必须要有的,因为每到七八月份的时候,就是典型的梅雨季节,需要把家里的谷物等等很多东西拿出来晾晒的。而且都是土壤肥沃的地方来说,自家院子里要是不种植一些果蔬,会少了很多乐趣。有很多专家说皖北农宅的特点是宽,大,平面布局零乱,没有次序。不可否认,因为人文气息的不浓厚,加之皖北人根深蒂固的思想,房子成了他们一辈子所不断追求的东西。
虽然在20世纪,皖北大部分的村庄都经过简单的规划,但也有些规模较小的自然村,村民散乱建房,村庄的整体性较差,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皖北地区民居因皖北平原与沿淮低洼地环境条件不同,其结构式样与类型有很大差异。皖北平原民居。绝大多数为平房,多用土坯筑墙,山墙筑成山尖状,中架八字梁架,宽房五檩,窄房三檩,以高粱秸或芦苇作椽子,抹上泥巴,盖茴草或麦秸草,用泥巴压脊即成。两间房为一门一窗;三间房的中间留门,两侧房各开一窗;四间房中间开两门,两头各留一窗。后墙忌开窗,两头屋山墙尖旁平排留两个小洞,以排烟通气,简陋的民居只在两头筑两小墙。
走进皖北的农村,你可以看到一种聚居的情况,就像是中国所有的农村一样,因受自然条件、交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就分布形态而言,安徽的村落有散村和集村之分。散村的规模较小,常只有三五家或七八家,居民非亲即故,多以血缘关系相连,人们互相知根知底,关系密切。当然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皖北的冬天有着南方所特有的湿冷,冬天里零下五度左右的温度都会让人觉得受不了,那是一种冷到骨髓里的寒冷,皖北民居没有真正北方建筑的厚墙,比较薄的墙没有任何保温性,中午太阳照射的房子会暖意洋洋,但是到了晚上,仍然很冷,我觉得这可能是皖北人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毕竟这里的冬天是没有暖气的。
现在的格局可能有点变化,人们似乎更追求于占用更少的土地却能达到更多的住房面积,于是走进皖北的小镇你能看见路旁全是两层小楼房的建筑,一楼如果面街的话,会被用作商品房,但更多的家庭是一楼的两间房子不会隔起来,整个就是一体会给别人一种家里很大的感觉,从楼梯往上走,便是各种卧室的二楼,一般人是不会随便的进出别人家的二楼,因为这是一种尊重,当然一定要有个小院子,不然人们会觉得只有楼房的建筑是闷得让人透不过气的,院子中一件厨房,一件卫生间,如果还能有一小块地方的话,那一定上面种着各式各样的农家菜。只是最近几年皖北农村的人们都已外出打工,在家里见到的大多数都是老人和孩子,少了昔日那些一个大家族嘻嘻闹闹的场景,让这一片区域显得略微清凉了一些。
其实东扯西扯的不知道我是在说些什么,只是觉得很少人会对这些说北不北说南不南的地方少了很多了解,希望将来有很多人在村子全部凋亡之前能把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