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SO循环定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利于华北、黄河中游一带的降雨 ; 冬季风也较常年强 , 青藏 高原南侧的南支西风偏弱、扰动少,使得冬季中国大陆降水比 常年偏少。
3、ENSO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3.2气温
在厄尔尼诺年 , 我国的夏季风较弱 , 季风雨带偏南 , 位于我 国中部或长江以南地区 , 因此 , 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 现干旱、高温。如1997年强El Ni no发生后,我国北方的干旱 和高温十分明显。但是 , 在 El Ni no 年 , 我国东北地区常常发 生明显的夏季低温,东北地区的6次严重夏季低温年(1954年、 1957 年、 1964 年、 1969 年、 1972 年和 1976 年 ) 。 但从 20 世纪
赤道西太平 洋盛行上升 气流,气候 温润多雨
赤道东 风加强
赤道东太平 洋海平面下 降、海水上 翻
赤道东太平 洋表层水降 低
赤道东太平 洋盛行下沉 气流、气候 干旱少雨
拉尼娜年份
1、ENSO简述
1.3形成机理
强信风情况,这造成强赤道上翻和南赤道流,西太平洋有暖水积累,温跃 层加深。同时赤道东太平洋(尤其秘鲁沿岸)海温降低。出现La Niña的 征兆。
大。
3、ENSO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3.3台风
中国是世界上台风登陆最多的国家。据统计 ,1949 年 到1997年,亚太地区7~ 9月的登陆台风有753个,而在中国 登陆的就有 347 个 , 占 40% 多。目前广东是中国登陆台风最 多、强度最大、形成灾害最严重的省份 , 而海南、台湾、 福建也是台风登陆重点地区。 中国登陆台风次数与台风源地海水温度有一定关系。 厄尔尼诺年,由于西太平洋海温比常年偏低,空气对流活动 减弱,而且横贯在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紧靠着 副热带高压南侧的热带辐合带的位置也偏南,因此,厄尔尼
1、ENSO简述
1.2研究简史
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加利佛尼亚大学洛
杉 矶 分 校 的 气 象 学 家 雅 各 布 · 比 尔 克 尼 斯 ( Jacob Bjerknes) 教授,经过长期研究发现赤道太平洋上空的 大气中存在着一种环流模式,这种环流模式会形成一种 控制海温的正反馈机制,这一重大发现让比尔克尼斯首 创性地将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两种现象结合起来研究。 这一机制得到后续研究者的证实和补充,并形成了一套 完善的“比尔克尼斯正反馈”理论,该理论奠定了当前 海气耦合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为了纪念沃克爵士在 ENSO 研究中做出的卓越贡献,比尔克尼斯教授还将其发 现的这种大气环流模式命名为“沃克环流”。基于此背 景,在随后的研究中海洋和气象学界将二者看作一个有 机整体,开创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动力学研究的新领域。
1、ENSO简述
1.3形成机理
赤道西太 平洋海平 面下降、 海水上翻 赤道 东风 减弱 赤道太 平洋表 层暖海 水向东 回流 赤道西太 平洋盛行 下沉气流, 气候干旱 少雨
赤道西太 平洋表层 水温降低
赤道东太 平洋海平 面上升。 海水下沉
赤道东太 平洋表层 水温升高
赤道东太 平洋盛行 上升气流、 气候湿润 多雨
ENSO循环
目录
1、ENSO简述 1.1概念 1.2研究简史 1.3形成机理 2、ENSO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3、ENSO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3.1降水 3.2气温 3.3台风 4、结语
1、ENSO简述
1.1概念 ENSO指的是影响全球的连续但不规则的 大气和海洋循环变化的一种现象。发生在热 带大气中的南方涛动(Southern Oscillation) 现象与厄尔尼诺(El Niño)/ 拉尼娜 (La Niña) 现象有着内在的联系,是与海洋中的厄尔尼 诺/ 拉 尼 娜 现象相对应在热带大气中发生的异 常现象。 厄尔尼诺(拉尼娜)+南方涛动= ENSO
1、ENSO简述
1.1.2拉尼娜 拉 尼 娜 ( La Niña)现象,西 班牙意为“小女 孩”,正好与意 为“圣婴”相反, 也 称 为 “ 反 El Niño”是指赤道 拉尼娜盛期( 1988.12-1989.2 )热带 中东太平洋海表 太平洋海表面温度距平(红色为异常 温度大范围持续 偏暖区,蓝色为异常偏冷区)。图中 赤道中东太平洋甚至偏低约 2 - 3℃之 异常偏冷的现象。
2、ENSO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 拉尼娜年份 对气候的影响与厄尔尼诺年份大致相反,与 赤道东太平洋异常降温和信风加强相联系,但其强度
和影响程度不及厄尔尼诺。拉尼娜发生时,西太平洋
及其岛屿和沿岸地区雨量增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非洲南部等地对流活 动加强,风暴和降雨增多 ;而在赤道太平洋中、东部 地区却更加干旱少雨,而且西太平洋地区台风和大西 洋飓风活动明显增多。
1、ENSO简述
1.1.1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El Niño)是西班牙语 “圣婴”的意 思,用来表示在南美西海岸(秘鲁和厄尔多尔附近) 延伸至赤道东太平洋向西至日界线附近的海面温度 异常增暖的现象
1、ENSO简述
厄尔尼诺盛期(1997.12-1998.2)热带太平洋海表面温度距 平(红色为异常偏暖区,蓝色为异常偏冷区)。图中赤道东 太平洋甚至偏高4℃以上。

1、ENSO简述
1.1.3南方涛动 Southern Oscillation指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与印度洋赤道低压这两大活动中心气压变化的负相 关关系,即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比常年增高时,印 度洋赤道低压就比常年低Leabharlann Baidu两者气压的变化有“跷 跷板”现象,故称为南方涛动。
达尔文岛
塔希提岛
1、ENSO简述
2、ENSO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 厄尔尼诺年份
对全球气候影响最显著的区域是低纬度地区 ,尤其是对 热带太平洋地区的影响最为直接和强烈。不仅使得南美沿岸 的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等国的降水显著增加 , 而且巴西南 部、巴拉圭、乌拉圭等国以及阿根廷北部降水和美国南部的 冬季降水也显著偏多。如 1982 年底到 1983 年上半年 , 厄瓜多 尔、秘鲁连降暴雨,发生史无前例的洪水,洪水和泥石流造成 各国死亡300余人。又如,1997年6月,智利北部两天的降雨量 竟相当于过去21a降水量的总和。 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一带 , 由于海温下降、大气对流活 动减弱,则降水减少,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发 生持续干旱 , 同时在非洲东南部、中美洲和巴西东北部等地 也常出现少雨干旱。如 1997 年 , 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发生了 严重的干旱。此外,在厄尔尼诺年,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发生 的台风和热带风暴都比常年偏少 , 加拿大西南部和美国北部 出现暖冬 , 东亚( 包括中国东北、日本北部和朝鲜等地 ) 夏季 易于出现低温,北美大平原和墨西哥湾等地降水增多。
1、ENSO简述
1.2研究简史
第二阶段:1899年,季风和雨水未能按
时“登陆”南亚次大陆,致使印度遭受了严重的 旱灾,饥荒使数百万人丧生,传教士将这场灾难 称为印度的“大天谴”。 当时统治印度的英国殖 民政府指派了剑桥大学的数学家吉尔伯特·沃克 ( Gilbert Walker) 担任印度的季风预报工作, 沃克爵士运用统计学方法综合分析了达尔文、坎 顿岛、圣地亚哥等气象台数十年的气压观测资料, 并发现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平面之间存在一个秋千 摆动式的气压振荡,他于 1924年将其命名为“南 方涛动”,但限于当时的研究背景,沃克也未能 发现“南方涛动”与“厄尔尼诺”之间的内在关 系。
80年代以后,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洋水温升高,尽管厄尔尼诺 事件频率加快,东北地区发生夏季低温的频度却在降低。此外,
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 , 东亚大槽强度比常年偏弱 , 东 亚极锋锋区位置较常年偏北 , 不利于寒潮爆发 , 冷空气活动减 弱,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温度相对常年偏高 ,容易出现暖冬,如
厄尔尼诺年份
1、ENSO简述
当信风发生张驰(减弱)时,海水向东流,这导致沿南美沿岸的温跃层
加深,海平面高度上升,海面变暖,出现El Niño的征兆。而在西太平
洋海平面高度下降,温跃层上升。
1、ENSO简述
1.3形成机理
赤道西太平 洋海平面上 升、海水下 沉 赤道太平 洋表层暖 海水向西 漂移
赤道西太平 洋表层水温 升温
3、ENSO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3.1降水
厄尔尼诺年 , 由于赤道西、东太平洋海表温差减小 , 纬向 Walker环流减弱,东太平洋经向Hadley环流增强。但西太平洋 海温偏低,Hadley环流减弱,大气对流活动减弱,西太平洋副高 势力较常年增强、位置偏南 , 导致东亚夏季风偏弱 , 主要雨带 和风带也偏南。因此形成夏秋季南涝北旱的降雨分布型 ,即北
方地区尤其华北地区夏秋季降水和年降水比常年减少 ,而江南 地区降水比常年增多 ; 并且在厄尔尼诺年的冬季 , 东亚冬季风 也减弱 , 而青藏高原南侧的南支西风很强、扰动活跃 , 引起青 藏高原上大量降雪和华南地区降水偏多。
拉尼娜年则相反,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降低 ,西太平洋暖池势 力增强 ,Hadley 环流增强 , 西太平洋副高势力减弱但位置比常 年偏北 , 夏季风 ( 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 势力也较常年增强 , 对 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夏季汛期的主要降雨带北移 ,
诺现象发生后 , 西北太平洋 ( 包括南海 ) 热带风暴的发生个 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个数均比常年减少。
反之 ,在拉尼娜期间 , 西太平洋台风数及登陆我国的台
风数较常年偏多。
3、ENSO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3.3台风
由表可知,在厄尔尼诺年,西太平洋台风数和登陆中 国的台风数分别平均为26.1个和6.7个,较正常年份
1.2研究简史
第一阶段:对ENSO的认识,人们经历了一 段漫长的历史。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 一直将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作为两种独立的事件 来研究。1895年,秘鲁地理学家维克多·埃吉古 伦 ( Victor Eguiguren) 就发现了秘鲁北部沿岸 城市遭受的暴雨、洪涝和被称为厄尔尼诺的沿岸 洋流存在着某种联系,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大洋 彼岸的澳大利亚气象学家查尔斯·托德(Charles Todd) 也注意到,“季风衰退”会导致印度和澳 大利亚北部许多地方同时发生旱灾,他猜测两地 之间可能通过大气存在某种联系。这些学者在 ENSO的前期研究中虽然已察觉到了一些内在联系, 但还未触其本质。
1、ENSO简述
1.3形成机理
在正常年份,西太平洋板块消减带由于受到挤压,洋壳下 的岩浆上涌,使表层海水温度较其它地区高,科学家将这一区 域称之为“暖池”,这片水域蕴含着巨大的热能,其中一部分 散发到了大气中,热空气达到饱和并上升,然后在气压梯度力 的作用下向东移动,当它来到南美洲的海岸时开始变得寒冷、 干燥,遂下降到海平面,转而形成向西吹拂的赤道信风,在信 风的控制下,表层海水被吹向海盆的西部,东西海平面形成了 几十厘米的高度差。在厄尔尼诺形成期间,赤道太平洋的形势 发生了逆转,向西吹拂的信风减弱了,间或掉头返回,这种情 形使得庞大的暖池水域从太平洋西部向中部和东部迁移,秘鲁 海岸附近的海水继续出现上涌现象,只是浮到表面的海水更加 温暖,养分也日渐稀少,海水中蕴含的热能导致大气云层的形 成,从而酿成了席卷沿岸沙漠的暴风雨,厄尔尼诺就此诞生, 由于海面温度发生了变化,高空相应的大气压随之改变也就形 成了南方涛动现象。ENSO的每一次出现在持续时间,形成强度 和破坏力方面都是不相同,往往能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ENSO实际上就是El Niño和SouthernOscillation的 简称)
1、ENSO简述
1.1概念 ENSO 事件不仅仅作为一个事件发生,而且还 是周而复始的一种循环,其周期大约2~7年,故又 称ENSO循环。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则是ENSO循环过程中冷暖两 种不同位相的异常状态。 厄尔尼诺也称为ENSO暖事件 拉尼娜也被称为ENSO冷事件
1950 年以来的 15 次厄尔尼诺事件中有 14 次是暖冬 , 占 93% 。总 之,在厄尔尼诺年份,中国容易出现冬暖凉夏。 在拉尼娜年份,我国东北地区如沈阳、长春和哈尔滨等地 夏季气温往往较常年偏高 ,出现热夏;而冬季,因冬季风和东亚
大槽强度比常年偏强 , 寒潮活动频繁 , 东亚地区尤其黄河流域 大部、长江中下游及我国 东南沿海一带出现冷冬的可能性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