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子质量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作物种子质量管理刍议
摘要分析了种子产业的首要风险,指出了种子质量风险管理是种子企业管理的基础,提出了规范和加强种子质量监督的措施,以期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作物;种子;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s3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1-0205-01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也是农业科技的有效载体。因此,必须加强种子的质量管理。
1种子产业的首要风险是质量风险
种子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包括自然界不规则变化所导致的自然风险,个人行为失常或不当所导致的人为风险,政策因素引发或造成的各种风险,经营管理不善、市场预测失误、价格波动、消费需求变化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风险,科学技术的副作用、局限性或其使用不适当而带来的各种损失的可能性。
种子质量风险是种子产业最主要的风险。只要是因种子质量问题而造成的损失,谁直接向使用者出售种子就要谁赔,不管有没有责任,必须先赔偿。种子经营者赔偿后,如果属于种子生产者或其他经营者责任的可以通过协商或诉讼途径向有责任一方追偿。在风险承受能力上,大的种子质量事故产生的损失很有可能超过企业所能承担的最大损失额,往往导致企业破产或一蹶不振。
2种子质量风险管理是种子企业管理的基础
风险管理并不能完全消除生产经营风险,而是要控制风险,减少和避免损失,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风险管理是对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风险管理的内容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和风险处理3个方面。
种子风险识别要求风险分析人员拥有极强的洞察和分析能力以及丰富的实际经验。种子企业生产经营风险无处不在,包括生产前风险(原种风险、技术风险、品种生命周期风险、决策风险等)、生产中风险(质量风险、环境风险、管理风险、人员素质风险等)、生产后风险(同业竞争风险、信用风险、销售风险、储藏风险、运输风险等)、共同风险(法律风险、利率风险、国家政策风险、资金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按照种子生产经营流程图,对每一阶段、每一环节,逐段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潜在的风险,剖析产生风险的根源,分析可能造成的损失及其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从而发现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中的薄弱环节。风险识别之后,必须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损失的范围与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以便确定其严重性,并采取各种技术、经济手段,运用风险回避、风险抑制、风险自留、风险分散、风险转移等风险处理方法,将风险损失控制在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以内。
种子质量风险很难运用风险回避手段加以完全控制。风险回避是通过放弃某一方案而使风险得以避免,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放弃了
潜在收益和发展机遇。种子质量风险回避方式的运用,必须是在决策者对风险事件的存在和发生、对损失严重性完全有把握的基础上才具有积极意义,例如放弃某一品种(组合)、某一制种技术、某一制种基地。对大多数种子企业来说,无法完全放弃所有种子生产来回避种子质量风险,因此种子质量风险管理是种子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其要点:一是正确认识种子质量风险要素。当决策者认为某种风险不易采取回避方式又不能完全避免,但可通过避险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时,可运用风险抑制、风险分散、风险转移等方法。二是建立切合实际的种子质量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三是重视种子质量风险管理中对人的管理和教育培训。
3规范和加强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种子质量通常是指种子的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等4项指标。实际上,种子质量还包括品种的稳定性、适应性、抗性以及品质和丰产性等方面的内容。种子质量保证的主体是种子企业,质量保证的形式过去是实行种子质量合格证制度,现在实行种子质量标签管理制度,强调标签的真实性。《种子法》第43条规定,种子的生产、加工、包装、检验、贮藏等质量管理办法和行业标准,由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各级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种子质量进行监督。
为规范和加强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一是提高认识,加大《种子法》的宣传力度,使种子企业守法,使广大农民懂法,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二是认真贯彻执行《种子法》,尽快健全种子管
理专业机构,建立健全一支精干、高效、廉洁、公正的种子管理队伍。负责种子市场的行政管理与执法工作以及种子质量的检验检测和监督管理,对种子行业进行管理和指导,处理种子质量事故与纠
纷以及优良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为保证种子执法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其经费必须相对独立和重点保障,种子管理机构的
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应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防止因人员与经费问题而放松和削弱种子管理工作;为种子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设备,完
善管理条件,依法做好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的源头管理,对具备资格
的市场主体进行有效监管。三是建立完备的种子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对不具备资格的企业依法处理,公开曝光。种子管理部门要组织好种子质量的监督抽查工作,并将抽检结果向社会公告;设立种子质
量举报和投诉电话,向社会公布,认真受理消费者和企业的举报和
投诉;建立种子质量监督网络,聘请种子质量监督员,利用新闻媒体对重大种子案件及时曝光。四是成立由作物育种、栽培、植保和种子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种子质量事故处理专家库,积极建立种子事故和质量纠纷的反馈、调查、鉴定、仲裁、赔偿等协调管理机制;五是严格执法,坚决打击制售假劣种子行为,严厉打击扰乱正常市场秩序行为,防止发生恶性坑农害农事件,确保农民用上安全种、放心种,从而建立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新型种子市场秩序。4参考文献
[1] 许双全,刘翠君.种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j].中国种业,2009(5):20-22.
[2] 张会春,焦文秀.种子生产企业如何构建质量管理模式[j].种子世界,2009(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