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镇保护开发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古镇保护与建设发展及开发的对策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古镇旅游脱颖而出。古镇以其特有的环境氛围、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深厚的人文内涵、独特的建筑风貌成为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 ,受到国内外众多游客的青睐。它是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中出现的一个亮点,也是旅游产品开发的一个新方向,对丰富旅游产品,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国古镇旅游发展方兴未艾,开发实践远远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如何开发建设古镇,保护古镇,使两者达到协调发展。对这一论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词:古镇保护;古镇建设;旅游开发
1.古镇的定义
古镇是一种历史遗存,距今已有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古镇泛指所有目前仍然保有比较完整的古建民居、传统生活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古城、古乡镇、古村, 以及建筑古旧、风俗奇特的少数民族村寨。古镇的旅游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味古镇的古韵美;(2)鉴赏古镇文化艺术美;(3)观赏古镇自然美;(4)体验古代农耕文明。
2.我国古镇旅游的兴起
上世纪90 年代以来, 古镇旅游渐渐兴起。我国在借鉴国际遗产保护经验的基础上, 将历史文化名镇( 名村) 纳入了遗产保护范围。1986 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 提出了要对文物古迹集中的小镇、村落进行保护。随后, 全国各省份就开始了历史文化镇的命名工作和古镇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此后古镇旅游就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推向了广大的游客。首先是江南古镇周庄率先在国内打出了中国第一水乡的旗号, 随后江浙一带的古镇, 如同里、乌镇等纷纷效仿。与此同时, 西部的大研镇( 丽江) 也因其独特的文化在古城镇开发中脱颖而出, 随着丽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及APEC 领导人在周庄的观光使得古镇旅游热达到了顶峰。在这股热潮的影响下, 其他省市的古镇旅游开发也如火如荼, 如广西的扬美、重庆的瓷器口、安徽的三河镇、四川的李庄等。据网上不完全统计, 全国正在开发旅游的古镇近60 座, 而且周庄模式( 或称周庄经验) 也出现了向外扩张的局面。
3.我国古镇的分类
3.1江南水乡古镇
以“江南六镇”(周庄、同里、甪直、南得、乌镇、西塘)为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作为一种典型地域城镇遗产类型的整体保护模式影响并带动了江南乃至更大地域众多古镇的保护与合理发展。江南六镇在发展中形成的发展特征:
3.1.1保护与开发并行,旅游与工业共兴。在“保护古镇、建设新区、开辟旅游、发展经济”的思想指导下,完整的保护古镇格局风貌,充分利用古镇历史人文遗存,强化历史特色,开展旅游,并将收益回馈于古镇保护中,同时兴工业,使旅游开发与经济共同发展。
3.1.2 法制与人制并进,居民参与,共同致富。引导居民参与到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中来,同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古镇保护和旅游管理机构,以确保古镇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保证古镇历史风貌健康延续与继承发展。
3.1.3 宣传营销与品牌塑造同步,以市场为主体,共同拓展。江南六镇的保护在把握水乡共性的基础上抓各自特点,形成其独特韵味。如周庄:典型的江南河街式贸易集镇,以“中国第一水乡”打造文化旅游品牌;西塘:不以旅游为核心,追求文化价值和人居环境,以“生活西塘”为定位;同里:恬静的水乡居家小镇,打造为“颐养天年的乐土”;南浔: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财富,具有“财富南浔”特点;甪直:以祠兴庙、以庙兴镇的典型,展现宗教古镇特色;乌镇:典型的人家尽枕河,以“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为理念,发展博物馆式的古镇。
3.2 西部古镇
西部地区的古镇分布广泛, 主要集中在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四省市, 各省( 市、区) 的古镇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
3.2.1 重庆市偏岩、涞滩、双江、钓鱼城、路孔、安居、磁器口、走马、松溉等古镇,巴蜀文化博大精深,艺术风格浪漫奔放。
3.2.2 云南省石头城、石鼓、金华、沙溪、喜洲、大理、巍山、诺邓、金鸡等古镇,民族特色浓厚。
3.2.3贵州省枫香、镇远、报京、施洞、西江、郎德上寨、车江、空申、加去等古镇,清秀灵逸。
3.2.4陕西省党家村,质朴淳厚。
3.2.5西藏江孜、翁达岗、盐井等古镇宗教色彩浓厚。
4.古镇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地古镇旅游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但开发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此外, 古镇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主要集中在对古镇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古镇旅游资源的保护等方面。
4.1 古镇的原真性受到破坏, 景区特色受到威胁。随着古镇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受强势城市文化的影响, 古镇人文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迁。一是古镇原住居民大量外迁, 致使古镇旅游人文环境的原真性面临丧失的危险; 二是古镇的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得到深刻挖掘和发扬光大, 面临失传的危险; 三是古镇的保护,特别是古镇作为历史村镇环境原真性( 包括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原真性) 问题日益凸现; 四是古镇正面临过度商业化的危险。
4.2 古镇的旅游环境承载量与环保没有得到重视。随着古镇不断开发, 游客数量剧增, 游客的频繁出入, 破坏、干扰和冲击着古镇的生态与人文环境, 一旦超过其承载量,就会使游客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古镇旅游首先是注重其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有的古镇甚至主动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得经济的发展。
4.3 古镇旅游策划单一, 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旅游需求。古镇文化旅游方式单一, 没有参与性强的文化旅游策划。古镇缺乏根据地域文化特色策划的文化旅游产品, 致使当地社会和文化价值面临退失, 严重削弱了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古镇文化旅游内容较少, 不能满足游客观光、休闲、求知等多层次需求, 严重影响了古镇的保护与发展。
4.4 古镇旅游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和管理。一方面, 古镇目前道路交通和给、排水等基础设施条件差, 公共建设不配套, 古镇缺乏完善的旅游接待设施, 镇内旅游吃、住、行条件都较差, 致使旅游规模上不去, 知名度和效益均受影响。尤其是旅游旺季时, 各档次餐饮、住宿接待设施的贫乏成为游客抱怨最多的因素, 影响了旅游者的体验。另一方面, 古镇缺乏必要的配套保障措施和制度, 尤其是管理制度、服务保障、建设规划和公民环保意识等方面的制度还很缺乏, 由此导致古镇保护和发展投入不足, 一些古寺庙、古民居、碑刻等破损严重, 亟需维修。
5.古镇开发建设及保护的对策
5.1古镇开发模式
5.1.1 政府主导型模式。采取以政府为主导的原则, 由政府专门成立旅游开发领导小组, 进行古镇的旅游开发规划工作, 并加强市场的统一管理。政府运用掌握的城市规划审批权力对古镇旅游开发进行宏观的管理;开发资金的投入主要依赖地方财政。但是对公共设施的投入引入相关的市场机制, 对游客收取费用( 古城保护费),对具体的旅游开发项目不作具体干预, 主要通过城市规划和行政审批来调控。西部偏远地区的、处于开发初期或尚未开发的古镇可以采取此种开发模式。
5.1.2 政府主导的项目公司模式。政府成立相应的旅游开发项目公司, 相关资产以政府财政划拨的形式注入项目公司( 或者以资产作价形式出资, 资产所有者拥有项目公司相应的股权),项目公司以政府组织注入的资产为抵押, 向银行借款, 获得的资金用于古镇旅游项目的开发, 旅游开发所获得的收益用于偿还银行借款, 如此滚动开发古镇旅游。适合这种开发模式的古镇应具备以下条件:(1)旅游资源较丰富;(2)地理区位一般。
5.1.3 经营权出让模式。地方政府将管辖范围内的旅游景点( 资源性资产) 开发出来后, 通过出让旅游开发经营权的方式, 吸引投资商介入古镇旅游开发。适合这种开发模式的古镇应具备以下条件:(1)旅游资源较丰富;(2)距离中小城市较近, 具有一定的客源腹地。
5.1.4 社区开发模式。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 具有某种互动关系的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生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的系统综合体。社区开发模式是将古镇旅游资源作为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