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形象与作者的关系教学祥案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形象与作者的关系(二)教学祥案
2008 年5 月29 日3、4 节401 教室04 高职表演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文学作品中反面人物形象与作者的关系。2.了解作家创作心理的复杂性。
3 .学会能够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作品的艺术形象与作者的关系。
4 、正确认识作品人物形象与作者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诱导法。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点名、上课礼仪。
二、复习导入:提问回忆上节课内容“为什么说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作家的精神产儿?”由此导入新课。
三、从反面人物也能“看”到作者吗?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从反面人物能“看”到作者什么?答后总结概括。两种情况:
1.从反面人物的“丑”的否定中,反观作者正面的道德观念、情感态度和人格理想。解释此属文艺常识,运用数学公式:- (-1)=1,请学生讲述这是什么理论?答后得出“否定之否定等于肯定” 。
2.文学史上“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的怪异现象,这是为什么?
引出:创作心理的复杂性,作家与反面人物的某种内在相通。“相通”的两种类型:一是直接相通,作者人物;二是间
例1.作家魏列萨耶夫研究果戈里的发现“我们……”。为什么呢?果戈里的有趣供认“坦率地……”。
结论:挖掘自己身上的丑恶是为了“跟踪追缉” ,是为了仇恨它、嘲笑它、批判它。这是一种超越,心灵的超越。
请同学们思考:我们自己能不能问问,找找自己身上的丑恶,挖掘出来,去仇恨它、嘲笑它、批判它?
例2.金庸小说《连城诀》中的人物形象,引出作者深层心理。荣格理论人类集体意识中有一个著名的“原形”叫“阴影”。所谓“阴影”—“黑暗的自我” 。处于人格的最内层,更多地容纳着人的最基本的自然性,包括一切激情和不道德的欲望和行为,它是人身上最好和最坏东西的发源地。
请同学们读教材93 页,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的分析,得出结论:这是一种集体潜意识,是人所共有的潜意识。作者创作时挖掘的是自己的深层,就性质而言,却等于是对人性的剖析。
四、人物形象与作者的真正关系人物形象与作者的真正关系十分复
杂十分微妙,既直接又间
接,既显露又隐晦,若隐若现,若明若暗,若即若离。
五、小结:郁达夫在翻译林语堂《瞬息京华》时“总而言之,著作
家是要
靠著作来证明身份的,同资本家要以财产来定地位一样。”
林如斯(林语堂之女):“父亲不但在红玉之死后挥泪而已,写
到那最壮丽的最后一页时,眼眶又盈满了泪水,这次非为个人悲伤而挥泪,却是被这巨大的民众所感动。眼泪再也收不住了。作者自己写得哭了,怎叫读者就忍着眼泪咽下去呢?
牢记:文学作品属艺术范畴,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艺术形象,其中包含着作者而不等同于作者。
六、作业:教材95 页三道题。